1039章 是狼是狗

1039章 是狼是狗

要說這施耐庵的確不負其名,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羣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舉人,至順二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這次是仰慕隱居在寒山寺的羅貫中卷寫《三國通俗演義》、《三遂平妖傳》,被其故事所吸引,特意從家鄉錢塘縣趕了過來,施耐庵的大才,張士誠多次有耳聞,苦求不得,這次得知了這個消息,那會放過,便率領丞相、尚書、御使趕了過來。

其實依着現在張士誠的地位身份要接見一個辭官的書生,本不需要這麼大的排場,也不需要弄得這麼隆重,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這個施耐庵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與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同朝進士,這兩年來,劉伯溫的大名響徹大江南北,朱元璋三請劉伯溫開創霸業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傳開了,一向好名的張士誠對此極爲羨慕,也希望能找到一個想劉伯溫式的人物,施耐庵就是最佳的人選了,這派頭自然就不能比朱元璋低下了!

寒山寺在蘇州城五里之外,一早得知了消息的張士誠便率領張士信、常記、黃達、陳嵐君臣五人沿着官道慢悠悠的趕往寒山寺。

常記是兵部尚書,他原本不想來,這一幾日他一直都密切關注鄱陽湖大戰的戰況,從今早得知了消息,陳友諒與朱元璋決戰了,成敗就在今日,正想將這個消息告訴張士誠,誰知被正準備去往寒山寺的張士誠抓了個正性,原本就擔心派遣一個丞相,一個御使,侍郎場面不夠格,一見常記衝了進來,登時如獲至寶抓了他一同趕往寒山寺。

一行人除了張士誠、張士信鹽販子出生之外,常記、黃達、陳嵐都是文人出生,飽讀詩書,一路炸倒也說說詩詞,聊聊局勢,倒也談得有趣,張士誠與張士信在建立大周之處,認爲“風化之本系人倫,賢才之興關學校。今者豪傑並起,相與背叛,良由父子、夫婦、兄弟之道失序,故君臣之義不明,廉恥道喪,王綱解紐,實在於斯。凡屬州縣,聿稽前典,務選明博好禮之士,朝夕諷誦以修明倫序,以興起賢能。”定都隆平府後,張士誠設立學士員,開辦弘文館,招納“將吏子弟、民間俊秀倒也沾染了不殺文人氣息,時不時的也能插上幾句,君臣邊往寒山寺,邊吟詩作對,倒也有些樂趣。

五人正走着,忽見前面一條官道上,不知因爲久沒人走,顯得有些荒蕪,兩側蘆葦隨風而動,倒也有些景色,常記自小熟讀詩書,詩文底子最厚,一見這景色,正想趁此機會表現一番,忽地一片蘆葦地裡一動,一條黃狗從蘆葦地,迅速一竄而過,常記嚇了一大跳,突然想起前世流傳的一個罵侍郎的故事,眼珠子一轉,微微一笑,伸手在那蘆葦地裡的野狗身上一指,對正在走的張士誠道:“陛下猜猜看,這是狼是狗啊?“

張士誠順着他手指向蘆葦地望去,登時仰天哈哈大笑起來,他雖沒什麼問話弟底子,但常記這話他還是能聽得出來,“是狼是狗,分明是在說”侍郎是狗嘛?“一旁的張士信也聽得明白了過來,搖着紙扇呵呵一笑,道:”是狼是狗,還真不好認啊?“說罷,目光望向了侍郎黃達,眼裡的意思最明顯不過了:”侍郎是狗啊?“

對於手下這相互詆譭,張士誠平日裡也樂意看看,所以這會兒聽常記率先挑起了話頭,倒也來了興趣,微笑的看着三個一品大臣在自己面前,打着文字仗。

侍郎黃達聽了張士信的言語隱隱約約有些明白,這會兒又見張士誠一臉譏諷的笑意,嘴裡默默將方纔的那句胡唸叨了一遍,頓時全明白了過來,他心中感到又好氣,又好笑,狠狠瞪了一眼常記,腦海裡思索反擊之策,但倉促之間,一時也想不出反擊之語,就在這時,那逃跑的野狗不知是受到了驚嚇,有返了回來,露出了一條尾巴來,這一幕恰好落在了黃達的眼裡,眼珠子一轉,捻鬚而鄂下,幾根山羊鬍,反脣相譏道:“狼尾硬,狗尾短,故而觀其尾,便可知道:下垂是狼,上豎是狗!陛下意下如何?“

這一句同樣是利用了斜音,‘下垂是狼,上豎是狗’便是說:“尚書是狗!”

“哈哈……哈哈……尚書是狗……哈哈……好,好!“張士誠聽了心頭大樂,”這一個回合,還是黃侍郎技高一籌啊!“

一聽這話,常記不樂意了,尤其是看到站在一旁一直沒說話的御使陳嵐正偷着樂,好勝心較強他的,頓時有些不樂意了,瞟了一眼,那狗尾巴,呵呵一笑,道:“要說黃侍郎這麼說倒也算是一法子,只是,下官還有一法子,這法子一出,立即便知這是狗還是狼了?”

張士誠有心聽三個大臣爭鬥激烈些,一聽常記這話,呵呵一笑,道:“不知常尚書還有什麼法子,朕心中好奇,正想聽一聽……?”

常記望了一眼黃達,黃達一愣,望了一眼陳嵐,心中頓時會意,心道:“好你個狗東西,一邊看笑話呢?”眼珠子,一轉,衝着張士誠一拱手笑道:“陛下,常尚書這法子,微臣倒也知道!”

張士誠“哦”了聲,道:“黃侍郎也知道啊,說來聽聽!”

在前面,有些書友們問我,這陳友諒真的是郭興所殺麼,對於這個問題,小景只能說,我不是歷史學家,只是一個勤勞的碼字者,寫的小說,自然用小說說法,不過關於陳友諒是不是被郭興所殺,這個見諸《明史•陳友諒傳》:“陳友諒與朱元璋鄱陽水戰失利漢軍且鬥且走,日暮猶不解(脫)。友諒從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揮),驟中流矢,貫睛及顱死。”

事隔兩百餘年,明代嘉靖時武定侯郭勳在所著《英烈傳》中,卻說陳友諒是被他的先祖郭英一箭射殺的。白紙黑字印着:“友諒的船,且戰且走,未及數裡,那郭英、朱亮祖又截住了來殺。兩船將近,張定邊拈弓搭箭,正射着郭英左臂。好郭英熬着疼痛,拔出了箭頭,也不顧血染素袍,便也一箭,中着陳友諒的左眼,透後顱,登時身死。對此一說,時人萬曆舉人、明文學家沈德符所撰《野獲編》裡說,“郭勳卑劣,侵冒射殺陳友諒之功,爲其祖百計設謀,冀達上聽,企圖封贈世襲。”沈氏仗義執言,難能可貴!

與此同時,也有人站在郭勳一邊,承認其祖上功勳。當時的郎瑛在其《七修類稿》中就是這樣寫的:“元末僭竊雖多,獨陳友諒兵力強大,與我師鄱陽湖之戰,相持晝夜,勢不兩存矣。時,郭英、子興兄弟侍上側,進火攻之策。友諒勢迫,啓窗視師。英望見異常,開弓射之,箭貫其睛及顱而死。至今人知友諒死於流矢,不知郭所發也。”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薦、求點擊、求評論、求紅包、求禮物,各種求,有什麼要什麼,都砸過來吧!

160章 策劃063章 劉伯溫的見識1176章 朝思暮想1303章 動了凡心1544章 選人加更章節月初小語656章 不明所以1603章 風光無限1187章 千金難買1519章 好手段好心機1159章 救星突來1751 .1708章引蛇出洞505章 七王爺的愛女723章 花花太歲1748章 以退爲進1113章 翩翩而來1036章 最後的決戰1333章 猜燈謎1321章 繁星點點915章 不一樣的主帥724章 夜來香1660章 死要面子1005章 一丈一丈1210章 給攪局了479章 投奔明君984章 雪白一片688章 新任參將1598章 最大的功勞1369章 腳踏兩條船591章 亦敵亦友903章 一人之下028章 七王爺是誰1482章 蘇州求和1641章 小懲大誡1703章 長一回臉面450章 對付亂世梟雄264章 一刀在手1154章 追兵又至713章 日月爲明794章 處心積慮945章 突然來襲093章 氣派438章 伴君如伴虎254章 皇帝也耕田167章 玄機1280章 稱王稱霸1652章 一比三十789章 恭候多時208章 一個理由748章 兄弟之子726章 忠心之人1768章 場面宏大028章 七王爺是誰619章 陳郡謝氏283章 絕招996章 死而復活501章 大隊人馬1399章 最後一球937章 二十萬大軍255章 送上門的花轎1882 .1835章張溫的能力1088章 江南霸主1191章 大海撈針609章 無毒不丈夫1913章 西湖泛舟1887章 戲弄海盜1742章 老爹不講信義240章 生米煮成熟飯399章 小生怕怕168章 壽宴禮物606章 一拍兩散022章 好計謀373章 眉目1407章 性命有關1563章 聲東擊西1419章 做一樁買賣529章 無可奉告1311章 憤世嫉俗855章 大獲全勝340章 水軍1418章 打擊士氣791章 燕歌行11361104章 何必當初1393章 文爭武鬥723章 花花太歲054章 比較比較1878章 胡惟庸密謀1601章 不公的封賞755章 雖死無憾691章 不通情理1667章 清風徐來1648章 收復大都1615章 除敵之計578章 最後一招288章 英雄配美女638章 如此甚好812章 誤國誤民1469章 心肝寶貝683章 楚河漢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