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趙國內權

越來越多關於江東軍戰果的訊息,傳遍出去,天下人的目光,也緊緊的盯向盤踞在中原核心地帶的楚國。

一個月前,楚王術稱帝之際,不少人都想趁機殺殺楚國的氣焰,可又無能爲力。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大楚,一點點吞噬兗州,吞噬江東。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憑藉着強大的國力,大楚足以佔據整個黃河以南,大江以北,以及江東、閩越之地。

但,事情變的太快,有點讓人措不及防。

鄴城內趙國上下,前幾日還在想着如何遏制楚國的擴張。甚至,爲此都傳令顏良暫緩進攻青州。曹孟德就算是擋不住楚軍,也能爲大趙休養生息爭取時間。

然而,一眨眼之間,似乎不需要大趙做什麼了。

諾大的楚國,如同霜遇初陽,飛速的丟失着手中的地盤。

趙王袁紹的心情,也伴隨着所傳來的江東軍訊息,日漸欣喜。

自己這個阿弟啊,還是那麼自大、無知,以爲一切都在其掌握之中,卻殊不知這天下,正值英雄輩出之際。

痛快,痛快!

殿下的趙國重臣,也多是面色從容,略帶愜意。

“大王,孫策勢若猛虎,楚軍節節敗退,頗有抵敵不住的態勢。臣以爲,當使大將軍出兵青州,以絕曹操退路。”

沮授出身建言,欲攻曹操。

殿中審配擰了下眉頭,言道:“公與兄,若是大將軍出青州,曹操首尾難顧,態勢盡失的話。楚國,或有浴火重生之日。畢竟,孫策雖勢頭正勁,但江淮之地終究是楚國經營十餘載之地,民心深厚。”

“正南所言甚是,曹阿瞞攏共不過十萬兵。眼下楚國已聚集兵馬二十餘萬,民夫四五十萬,可謂是舉國攻之。吾等再攻青州,曹操可頂不住。拿下了曹操,陶謙、孫策,在楚國二十萬大軍面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

逢紀亦是附應說道,沉吟片刻,繼而再言道:“曹操雖叛吾大趙,吾等臣子自是恨不得朝夕覆之。然,爲國之大計,此時需謹防楚國坐大。楚強曹弱,不幫曹亦不能再弱曹。兗州世家,深受曹操迫害。若其大勢一去,彼等必棄曹而投楚,於國大不利!”

“元圖所言,圖不敢恭維。楚雖強,卻已失天下民心,更兼內鬥不休,外將叛變,局勢動盪。孫策雖根基未固,可其仗水軍足以縱橫淮泗。曹操亦非凡輩,與楚國交戰不下十餘次,皆勝之。陶謙雖弱,卻仍有錢糧無數,足以補孫曹之不足。”

郭圖神色肅穆,全然未有他人之輕鬆寫意,又說道:“孫曹合兵,已不下十五萬之衆,又有糧秣無數。諸君可曾想過,一旦楚國大軍兵敗,將會是何等局面?”

“哼,不過是中原兩淮,爲孫曹兩分而已,亦勝過楚國一家並之。”

自己的說法,被郭圖指名點姓的反駁,逢紀當然非常不爽。

連帶着審配,看向郭圖的目光,也充滿了憤恨。

爲一己私利,而壞國之大計,無外如是!

沮授也許只是提個計劃,畢竟其站在何人一方自己還不清楚,但沮公爲人河北皆知,絕非郭圖之輩。

而郭圖之念,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要再一步壯大長公子的勢力嗎?

逢紀有審配撐腰,可他郭圖也不是沒有幫手。

一旁的辛評,當即站出言道:“王上,臣以爲當出兵伐曹!當年許公月旦之評,言其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許公觀人一生,皆無所差。可見,曹操方是大敵,而袁術,不足爲慮!”

“仲治好大的口氣,二十萬楚軍,治民千萬的楚國,在仲治眼中,竟不值一提。不知仲治有何高見,配欲一聞!”

辛評這個長公子的心腹跳了出來,審配也不能坐視自己現在唯一的夥伴受欺負。

誰知,辛評還沒說話,倒是張導出身言道:“審總參,袁術之能,天下矚目。雖義薄雲天,然爭天下,非此成事。楚國精兵,早已在南陽之戰、荊襄之戰、匡亭之戰、河洛之戰中損失殆盡。眼下二十萬楚軍,不察軍紀,旬月無操,皆烏合之衆。”

“反觀曹軍,身經百戰,所向披靡,其驍銳不弱於吾軍,其虎豹不下於飛熊。再觀孫策,橫掃江東,板蕩江右,兵馬雖多是降卒,可士氣如虹,銳氣正盛。尤其的是江東水軍,其旦入淮,楚國必不能戰之。此戰,孫、曹並非沒有勝利的可能,而此二人一旦擊敗楚國,定分其地,勢當成也。”

“便是如此,明歲吾大趙南下,彼等不能化楚地,但亦不會散其盟。江東水軍,若入大河,吾軍是過不過河?若渡之,則爲其所斷。若不渡,則空耗國力,一無所得。所以,無論三家誰勝誰負,吾大趙必須南下青州,以此爲基,再行蠶食之策!”

張導說完,恭敬朝着衆人一禮,而後退歸列內。

審配、逢紀皆不再言語,因爲張導並非是郭圖那一班人。而且,各持其理,唯有使王上定奪了。

袁紹衝着張導滿意的點了點頭。

張導乃是從一開始便跟隨自己的老人,常年治理鉅鹿,才能出色,政績斐然。

可是,該怎麼選?

是個難題!

袁術不用說,就是一蠢貨,若不是爲家族計,自己早就率軍南下河洛了。曹操也不多說,背棄小人,生平之恨,不殺不快!

思忖間,袁紹看向了帳下頭號幕僚田豐。

田豐踱步前出,拱手一禮,言道:“王上,臣有一賢才舉薦,當解王上心中之惑!”

wωω⊙ttκan⊙C〇

“嗯?”

袁紹身軀微微向後挺了一下,凝視着田豐,疑惑問道:“元皓乃吾河北名士,智絕於天下,亦不能解孤之惑哉?”

“非也非也。有國一朝,當老壯青相繼也。臣與諸卿,歲皆長矣,天下大勢仍不可明。雖壯有正南、元圖、公則、仲治、佐治、景明、友若等天下英才,然仍需補些青少之傑,加以培養啊!”

田豐帶着些許感慨,又有些惆悵的語氣說出了這番話。

殿內衆人,也都將目光看向田豐。

誰都知道,大趙又將出現一位絕頂天才了,否則能值得田元皓於廟堂之上,出此之言?

大趙國內的年輕俊傑可不少,審氏審榮、沮氏沮鵠、高氏高幹、高柔、荀氏荀閎、博陵崔均、崔鈞以及清河崔林等等,後進子弟,多不勝數。

但在田豐口中,卻是一言略過。

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87章 宮廷奏對第379章 杜畿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75章 湖中閣第129章 城破第840章 牽招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536章 兩敗俱傷第396章 子弟軍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655章 局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102章 將帥不合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77章 天下局勢第217章 甜秫杆第543章 並國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601章 棋局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11章 殺人第9章 遠赴荊楚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663章 援兵第551章 臨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58章 圍城第771章 制略第138章 閻象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927章 深夜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289章 國士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914章 定略(中)第558章 作逆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635章 舉城大慶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558章 作逆第419章 屯兵武關第283章 絕食流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18章 歸去第166章 美陽之戰(6)第48章 覲見第278章 定關中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132章 受困第877章 無題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595章 狼煙起第616章 無題第183章 美陽之戰(23)第934章 進略第455章 袁紹討黑山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80章 危局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560章 臨洛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143章 出城第93章 無題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642章 刺殺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489章 王子師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394章 仁義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