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江左之要

吳郡郡治吳縣,暫時成爲了討虜將軍府的駐地,自然也成爲了孫氏勢力的中心。

縣衙之內。

孫策帳下的諸多文武大要,多聚集於此。

年歲剛剛二十歲的孫策,一身勁裝束身,端坐案首,顯得煞是英武不凡!

而其左右,吳景、孫賁、張昭、張紘等人,面色欣異的注視着上座的這位少年郎,天下其才莫出其右啊!

“張師,這是剛剛傳來的信報,下一步如何行事,策甚是迷惑,還望張師指點迷津。”

孫策對於張昭,甚是恭敬,以師禮相待。手中捏着的信封,也是起身交予親衛陳武,由其代交。

張昭眉頭跳動了一下,帶着疑惑的表情盯着陳武手中的信封。

劉繇已是大勢皆去,江左最富饒的丹陽、吳郡二郡,皆納入將軍府之下。下一步,或是進擊會稽,或是休養生息、整兵繕甲、精練水軍、大造戰船,不出三載,必能虎步大江兩岸。

一場曲阿之襲,讓遮在將軍府目前的烏雲,盡數擊潰,又怎突生難擇?

接過陳武遞來的信封,張昭打開細細觀閱。

紙張不小,卻有兩張。

所言之事,亦無緊要。

然,

筆墨之間,天下皆在其中。

看完後,張昭將書信,給了身側的張紘,自己則陷入深思。

張紘觀閱完畢,亦是依次交傳觀閱。

這一幕幕看的對面的諸將校,心急如焚。因爲二張皆陷入了沉默,讓人總感覺有些不妙。 щшш▲ ttκan▲ Сo

“子綱兄,怎麼看?”

張昭問向張紘,書信之中確實沒有寫些什麼,但這隱晦的意思,卻是再明顯不過了。

張紘深深的吐了一口氣,反問向張昭:“子布,汝以爲江左所重,在於何地?”

“江左倚長江天險,附有口衆百萬,良田廣袤,江河之便,商賈之利,實乃稱霸之基。然僅靠區區長江,不足守也。大江東去,江左居下,荊州居中,益州居上。荊州,乃江左之最重。不得荊州,江左不得安寧!”

張昭皺着眉頭,心中約莫猜到了張紘所想。

書信來自於兗州牧曹操,信中所講不過是袁紹已破呂布大軍,迎晉陽公詣鄴。周國、荊州牧劉表、漢中王張魯,皆聚集大軍、糧秣,將伐巴蜀。中原,楚國主力大軍一在齊國下邳,一出虎牢進抵陳留。

而後,又講些漢室不幸,忠君大義等等.....

說了那麼多,無非就是想要主公背棄楚王,趁此之機,共擊袁術。

恐怕,袁紹之盛,已經超過了曹使君的預期。

張紘搖搖頭,言道:“子布,吾以爲江左之最,在於江右。廬江、九江、廣陵,與吾之地不過一江之隔。楚之水師,雖不善戰,然甲船之衆,已比荊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孫策眼眸一亮,拍案喝彩:“甚合吾意!張師,惠瞿那五萬大軍,威脅太大了。策每每昏睡之際,旦想到惠君渡江,不得安眠。”

孫策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

不僅僅是孫策,這室內衆人,無人不是如此之想。

揚州水軍剛剛歸順,想要指望他們擋住惠瞿,難!更何況,眼下水軍尚在婁縣,丹徒只有自己帳下區區數百將士看着。

楚國水軍想要進入江左,輕而易舉!

“哈哈哈~英雄所見略同也!”

張昭驟然大笑,本以爲張子綱意在荊州,不成想倒是自己猜錯了。

“當初主公打下舒縣,楚王非但不重其諾,以主公爲九江太守。反而使劉勳任之,莫說主公,便是吾等每每憶起,無不憤慨!一國之君,失信於臣下,亦必失信於萬民,更失信於天下,不足成事。”

張昭眉須盡張,對着袁術以前的一件糗事嚴加批詞。沒辦法,似乎也只能以楚王失信,來激起衆人的同心協力了。

對於室內衆人來說,這句話丁點用處都沒有。因爲大多都是孫氏心腹,便是來投不久的陳端、程秉等人,也皆是慕孫伯符之名前來效力。

他們都是江右士族子弟,若是想投楚王,憑藉家世完全不成問題。可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更加值得去投資的孫策。

“不錯,正所謂人無信而不立。楚王失信於天下,必爲天下所不齒。今日將軍據之江左,誰步三軍七萬餘衆,倚仗天險,楚兵何懼之有!”

秦鬆,秦文表,江右廣陵人士。

不同於張昭,秦文表一番話,顯然對於那些武將的刺激性更大。

“少將軍,文表所言甚是。當年討董之戰,若非楚王蓄謀,持兵不進,吾等又豈會慘敗。後又威脅逼迫,先主不得已而仰之,爲其驅使。末將每想起,悲憤難平!”

“末將等,敢情少將軍,舉兵北上!”

程普話語一畢,韓當、黃蓋、孫賁等人皆是起身應之。

孫策卻慕然愣了神,想起自己的父親,不由握緊拳頭,凝聲嘆道:“策,何時方能報父之血仇!”

室內突然靜下,程普等人也黯然垂首。

荊州劉表、黃祖!

“罷了罷了,不提此事了。張師,楚國地廣人多,錢糧滿倉,縱是與曹使君聯手,也未必能破之吧?”

孫策甩了下頭,心中知曉現在還不是報父仇的時候。此時,更應該考慮如何壯大自己的勢力。與袁術決裂,從攻入吳縣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已經在思考了。

袁術是什麼爲人,自己很清楚。

惠瞿爲其所命揚州刺史,勢必會尋找名頭,率軍進入江左。比如,揚州州治秣陵~

而楚軍一旦進入江左,那自己很可能就如同上一次劉勳之事那般,徒費心力,一無所得。

“楚國勢大,不容質疑,然並非牢不可破。”

張昭沉眸繼續說道:“楚國與曹使君交戰不下數十次,勝少敗多。此次舉國之力,欲滅曹使君,就是一個機會。廬江、九江、廣陵乃至整個淮南之地,現在想必只剩下惠瞿的五萬大軍了。只要滅了這五萬人馬,千里楚地任吾縱橫!”

“不錯!楚軍聚大軍往中原,淮南兵力空虛,是爲良機。天予不取,必受其害。”

“吾有一策,可助吾等聚以大義!”

張紘渾厚的聲音,頓時惹起衆人側目。

第155章 陣戰第680章 江州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347章 上林苑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335章 席捲第804 冬季攻勢(30)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913章 定略(上)第66章 破城!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720章 犍爲之戰(29)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162章 美陽之戰(2)第182章 美陽之戰(22)第416章 大肆封賞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377章 軍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427章 緣起第584章 戰起第252章 摧毀第81章 降者之命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343章 軍制第768章 借卒第768章 借卒第258章 東進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208章 無題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691章 負隅第242章 破壞第881章 長安行第83章 北上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663章 援兵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338章 首陽山慘敗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353章 批評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364章 錢幣第336章 潰敗第538章 魏王卓第382章 驪山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206章 廖化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142章 突圍第798章 冬季攻勢(24)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417章 春耕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96章 出兵第420章 教學署第624章 喪家之犬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章 大權旁落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310章 唐姬第432章 意外第78章 連鎖反應第278章 定關中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340章 回關中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645章 王氏第292章 天子!崩!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41章 悲喜交加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48章 覲見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868章 占卜第754章 河東第154章 掘平陵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831章 爭城(下)第868章 占卜第758章 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