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軍議(下)

“閻相,看來,只能秋收發兵了。”

高誠無奈一語,看向自己的大管家。

閻象眉頭都快擰成麻花了,一羣將軍,光知道嚷嚷着天下局勢,也不想想自家的狀況。

“大王,若秋收發兵,不僅會耽擱明歲春耕,更有可能連秋收都趕不上。驟時,臣不敢保證軍糧充足。”

“文良,伐蜀需要多少兵馬,打破葭萌關又需要多久?”

“第一軍、第二軍、第三軍、第五軍、第六軍、第八軍。再加上漢中兵、氐兵、賨兵,足夠了。”

徐榮一口一支部隊,全軍十個軍級編制,一口氣帶走六個。只剩下駐守涼州和河東的四個軍,外加守備軍部隊。

“嘶~能不能少兩個軍,這起碼得有十五萬軍隊,老夫得抽調多少民夫?哪有那麼多民夫給汝徐文良用?”

閻象第一個開口反駁。

六個野戰軍,那就是近十萬大軍,還有漢中兵、氐兵、賨兵,林林總總不下十五萬。這麼多兵力,二十萬民夫根本供應不及,少說也得四十萬以上的民夫!

可大周全國才六十多萬戶,除去那龐大的兵員,最多還有二十萬青壯。想要湊夠四十萬民夫,就得抽調五十歲以上的男子了。

而且這一仗起碼要打一年,難以想象,境內只剩下老弱婦孺的大周,如何進行耕種。

“最多一個軍!”

徐榮咂了下舌,不捨的讓出一個軍。

誰知,閻象可不給他面子,當即回道:“最少兩個軍,甚至氐兵、漢中兵都要減少。十萬兵馬,這是最多的。三十萬民夫,老夫只能拿出這麼多。再多,爾等就找漢中王要去。”

“.......”

高誠乾巴巴的舔了下嘴脣,也有些難辦。

因爲,自己也沒想到徐榮一口氣居然要這麼多部隊。自己預想中的就是第一軍、第二軍以及第四軍,外加其他部隊。三個軍而已,誰知道經徐榮一張嘴說出來,立馬翻了個翻。

“行,四個軍就四個軍,但是最起碼要有一個軍進駐陳倉。一旦兵力不足,某也好調用。”

“這個沒問題。”

“另外,糧秣要提前運送到漢中,以免後續供應不及。”

“不行,起碼得秋收過後。不然,老夫上哪給汝運糧。況且,提前動用大量民夫,秋收怎麼辦?誤了秋收,老夫也沒糧供應汝。”

“閻象哎~榮沒說要動用全部的民夫啊。現在吾等便能徵召幾萬民夫,朝着漢中運糧。等到大軍出征前,起碼能在漢中囤積三月之糧。趕在降雪前,囤積的糧秣足夠大軍撐過冬季了。”

“那也得等春耕過後,而且最多調用五萬民夫。”

“那也成,能提前多囤積點就好。大雪一降,指望漢中供應十幾萬大軍過冬,有點困難。”

......

衆人看着閻象和徐榮達成協議,都是大鬆了一口氣。

而後,軍議繼續。

一場大規模的征伐,多的淨是事。

“調用哪幾個軍,汝徐文良自己決定。現在,先說說蜀中的局勢。那趙韙和劉璋到底能不能打起來,這都他孃的快一年了!”

一提到趙韙和劉璋兩個慫貨,高誠就氣不打一處來,此時更是大爆粗口。

兩人實力相當,真打起來,短時間內肯定不會決出勝負。再說了,大周也不介意他倆誰勝誰負了,只要打起來就行。

哪怕是趕在大軍出征前,戰事結束,都可以接受。

現在,怕就怕大軍到了漢中,這倆貨又握手言和!

“咳咳,王上,威儀,威儀!”

鍾繇不禁咳了一聲,提示高誠注意儀表。

高誠長吐一氣,言道:“元常,那趙韙和劉璋,算了算了!”

“大王,趙韙既然找上了劉荊州,說明戰事也快了。不出意料,應該就是春耕後了。”

鍾繇勸言一句。

其餘人也紛紛附和。

徐榮再度挺身而出,言道:“最好如此吧。現在劉璋與趙韙在廣都聚兵,大行徵召。劉璋軍約莫五萬左右在前線,戰鬥力只能說是堪用。還有三萬人在成都、葭萌、墊江,此外調查司的探子所查,德陽、廣漢、閬中、充國以及綿竹、涪縣都有民兵作訓。益州人口衆多,成都府庫甲械也不少。若有必要,劉璋起碼能拉出十五六萬的兵力。”

“趙韙,唉~不知道此人聽了誰的話,居然選擇最下策,與劉璋對峙。現在,他手中傾盡所有,也不過是聚集了八萬軍隊,一樣是五萬在廣都。江州、江陽、南安各有兵馬,用來防範峨嵋山內的賈龍義軍。”

“不,現在要少上近兩萬靜茹了。某昨夜剛剛收到益州調查司急報,吳懿帶領的東州兵叛變。只不過趙韙倒也不是無能之輩,穩住三軍後,便逼退了吳懿以及劉璋軍。現在趙韙最多六萬兵力,而劉璋則起碼十萬軍隊了。”

旁邊的郭嘉,一開口就是語驚衆人。

除了事先知道的高誠與賈詡外,其餘人無不是愕目出神。

徐榮當即轉頭看向閻象,劉璋手下十萬大軍,這......伐蜀更是難上加難啊!

閻象沒說話,也沒看徐榮,自顧自的垂首觀摩沙盤。

“諸位,也不要有心理壓力。十萬大軍聽起來是不少,不過蜀兵的戰鬥力,孤是不敢恭維。孤相信,吾大周的百戰精銳,必能秋風掃落葉!”

“嚯!”

幾名軍將當即錘胸作禮。

高誠滿意的點了點頭,言道:“繼續吧。”

“益州的兵力部署,基本上就是如此,最新情報尚未送來。下面,給諸位說說益州的主要大將。其一,黃權!此人目前坐鎮在葭萌關,蘇都督已經在其手下吃了一個悶虧。如若大戰一起,此人仍在葭萌最好。若是不在,不論是誰遇到,皆不可輕敵。”

“其二,龐羲,爲益州別駕,一直坐鎮成都。但其當年也與漢中王交戰良多,勝多敗少,不可大意。其餘高沛、楊懷、冷苞、鄧賢等人,皆是蜀中良將。稍後,某會安排人書錄彼等習性,付於諸位。”

“噢對了,現在要加上吳懿此人了。吳懿,本將不多言,劉焉尚在之際,其便是葭萌關守將。此次臨陣倒戈,只怕非臨時起意也。”

“現在說說趙韙手下將校,比較有名的也就是龐樂、李異二人。沒什麼好提的,只有趙韙,絕對不能輕敵。吾雖沒有與賈龍聯繫過,但蘇都督與其相交還算不錯。軍略,並不差,然仍敗於趙韙手中。義軍雖然戰力不足,可先前聲勢浩蕩,結果也是被橫掃的局面。”

“其次,就是趙韙手下的部曲,這些兵卒半數都跟隨趙韙打了不少仗。精銳程度,不再吾等各軍之下。大戰一起,誰要是因輕敵而生敗績,可莫怪本將未有前言。”

“諾!”

第113章 帝心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248章 天劫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609章 甘泉宮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379章 杜畿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275章 入洛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20章 漢中戰事第380章 危局第59章 焚營殺賊第37章 只要首級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684章 宋建出兵第85章 夜入神都第24章 八拜之交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504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下)第558章 作逆第431章 丹水降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255章 養病第731章 儒林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52章 大將軍府第759章 凜冬第265章 老驥伏櫪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869章 軍議(上)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915章 定略(下)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67章 袁家嫡子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541章 定議第758章 議兵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715章 犍爲之戰(24)第614章 下陽城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605章 統戰部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602章 回援第819章 籌備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564章 入夜第29章 御兵驅蠻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307章 困虎第22章 名揚第796章 冬季攻勢(22)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758章 議兵第142章 突圍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607章 失鬱郅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377章 軍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550章 據殿死守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397章 韓遂所擇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605章 統戰部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889章 決議第116章 夜襲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396章 子弟軍第18章 歸去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901章 司馬懿第135章 朱儁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