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回師

數日下來,周軍大部人馬已經在徐榮的率領下,來到蒲阪渡口。

算上徵發的民夫,足足十幾萬人列於岸邊,聲勢浩蕩。

營內中帳,徐榮與一應重將正無所事事的探討着各軍之後的進駐事宜。長安最新的命令已經下達軍前,三軍將士悉數進駐藍田大營。

進駐藍田,也就代表着最近一陣時日國朝是不會有什麼軍事行動了。

這倒也合情合理,河東一戰,國朝抽動全國泰半兵馬。又經李傕兵變,奪取離石,三軍將士是沒有盡興,可朝廷國庫只怕頗有緊促。

去歲六月的一場雨雹,導致關中收成大減。爲了供應數個精銳軍隊的作戰,徵召民夫不下二十萬。雖然多數是河東民夫,可對國庫的消耗依然巨大。

再加上去歲伐蜀,河西四郡失守,整個去歲,國朝較之前兩年過得拮据多了。

前歲大豐存的老底,也用了個七七八八,今歲的春耕馬上就要到了。若是再有戰事的話,只怕憑藉大周的底子,也扛不住了。

接連渡過大河、渭水,三軍進入弘農郡華陰境內。沿渭水一路西進,直至長安城東。

巍峨的長安城,較之大軍北上之時,看起來活力更勝一籌。

隨着李傕叛變,韋端出使楚國至今未歸,這其中的陰暗,已經讓所有關中世家自覺的停下了鬧騰。

叛變的李傕已經被族誅了,闔族男丁都消失不見了蹤影,包括軍中那些掌權的李氏將校,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

不用說,鐵定是被自家王上給暗中咔嚓了,不然調查司那天把全城翻了個遍圖啥。

屠夫之名,名至實歸啊!

算起開,這李傕也算是爲國朝立了不少功勞。尤其是當年郭汜作亂,李傕可是平亂功臣。而後坐鎮河東,數載安康。

誰成想,世事難料~

至於這其中跟韋氏有沒有牽連,就耐人尋味了。韋康失權,閒賦在家,韋端雖未失去九卿之職,可也遠去洛陽,與楚國君臣往來,國朝也未有召其歸來的意向。

唉,若非韋氏在關中樹大根深,只怕也少不了落個李氏的下場。

關中世家的吁噓短嘆,改變不了大局已定的局面。韋端出使楚國,人一離開關中,所有關於科舉的流言蜚語便如煙消散。

而隨後緊接着的升學考試,也如期而至。

縣學升郡學,郡學升國學的規模,要比科舉考試龐大的多。數以萬計的關中學子,努力了三載之功,可就全在這區區一場考試中了。

中了,自是萬事大吉,可以越走越遠。沒中的話,寒門子弟、平民百姓倒還好說,大可就此做罷。而對於世家子弟相言,那真是誰不中誰尷尬……

須知國朝已經罷用了舉薦等選官之制,想要在周國當官,目前只有兩個法子。一是老老實實的升學考試,只要進入太學和上林學宮,再不濟也能混個吏員慢慢熬。其二便是他國投靠,國朝對待降官、降將只能算是勉強。畢竟這些人在進入大周編制後,面臨的第一關就是御史臺。

文學盛事,不論古今,都足以讓百姓感到喜慶,哪怕他們從未參與其中。

而此次升學射策,比起當初立學之時的倉促,強了不知多少倍。伴隨着時間的沉澱,這一制度也逐漸完善。

現在,顯然是升學射策的餘慶纔剛剛落下,整個長安城內外,都散斥着愉悅的殘屑。

大軍離城十餘里紮營,而徐榮則帶着諸將入城敘職,順便還要了解一下王上的打算啊。

一行人未至城門,高誠就已經安排了宦官率宮廷禁衛相迎。

“職下見過前將軍,前將軍,王上正在宣室!”

徐榮下馬來到城門處靜候的人羣前,一名老宦官便見禮言道。

“王使稍後,且待本將與諸將安排一下。”

徐榮應聲回道,剛想回身與餘人說話,便又聞那宦官說道:“前將軍,中尉與總參都已在國相府。諸位將軍待入城後,便另有人通秉。”

“嗯?”

徐榮皺了下眉頭,還是與身後傅燮等人言道:“諸位,段中尉和賈總參已在國相府。老夫先去覲見王上,隨後便往國相府。”

“諾!”

傅燮等人拱手應聲。

徐榮點了下頭,便隨老宦官離去。

後面的傅燮、周瑜、樊稠幾人卻是頷首一聚,討論着國相府事畢後,去哪作樂一番。

幾人領着親衛有說有笑的朝着國相府而去。

而此時未央宮宣室內,高誠也在靜候着徐榮的到來。

大軍一過霸陵,便有調查司的密探時刻彙報着軍隊的一舉一動。倒不是自己信不過徐榮,這只不過是時代下的正常情況。

出征在外軍隊,尤其是主力軍隊,回師之時一般是不允許經過都城,要從其餘縣內繞過去,防止的便是領軍大將或者軍隊的突然譁變。現在徐榮率軍歸來,調查司嚴密監控軍隊的一舉一動,也只不過是爲了安朝野的心罷了。

高誠端坐案前,吹了下剛剛學下的字跡,待到墨跡一干,便將紙張疊了起來。

拿下離石後,大周東北邊防的壓力驟減,下一步也該繼續望眼巴蜀了。

沒有天府之國的關中,成不了大勢!

袁紹與王允交戰,曹操也正式脫離趙國,即將佔據兗青二州。楚國大舉東進,攻陷徐州下邳、廣陵、彭城國,一邊又在河洛聚兵。再加上已經取得神亭嶺大勝,全取丹陽的孫策軍,楚國想要一口氣吃成個胖子。

不是沒有機會!

孫策那邊不用多說,江左劉繇、王朗之徒想要阻攔江東小霸王的攻勢,只怕難了。

齊國全境多是富庶之地,然而其兵孱弱,又無大將之才以統軍,先前面對曹軍時便接連失利。不過,那時候還有彪悍的泰山諸寇爲其效力,倒也勉強支撐着齊國的體面。

現在好了,臧霸已投曹操,陶謙手中只剩下數千丹陽精兵,餘者徐州之衆,不足道哉。即便是在中原同樣勝少敗多的楚軍,都能壓着徐州軍打。

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274章 大業第123章 皇甫嵩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913章 定略(上)第546章 陣仗第386章 鞠義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626章 再戰第686章 漢夷自治第561章 設伏第788章 冬季攻勢(14)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516章 燕國困局第327章 虢亭會戰(13)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25章 白衣雪夜襲城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343章 軍制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474章 會見魏使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58章 圍城第923章 江油城第459章 休養生息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551章 臨第119章 青石岸之戰(下)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23章 善後之事第358章 大徵兵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105章 攻城第812章 肱骨第377章 軍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539章 承嗣第839章 大敗!第812章 肱骨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551章 臨第405章 不行刀兵第367章 公孫瓚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3章 舉將第584章 戰起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819章 籌備第614章 下陽城第704章 犍爲之戰(13)第38章 哀兵必勝第679章 大軍壓境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588章 結外第177章 美陽之戰(17)第83章 北上第657章 強弱之勢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866章 鄉里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875章 湖中閣第3章 舉將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760章 趙宮第386章 鞠義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46章 大婚第736章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274章 大業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86章 回府第460章 西域之遠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110章 惺惺相惜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40章 京觀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