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5章 冬季攻勢(21)

臨菑一戰,孔融軍大敗,退保北海劇縣。

大軍在外,後營起火,孔融軍軍心晃動,臧洪引兵蓄勢一擊,大破其陣,潰其三軍。

而後,追剿十餘里,收兵回營。

青州局勢,轉瞬即變。

孔融部十折七八,再無一戰之力。臧洪留下千餘人鎮守臨菑後,亦是將兵西進,準備與樂安國郡兵以及正在南下途中的平原兵匯合。

而在同一時間,雍丘被破。

曹操殺張邈、張超兄弟,押其家小回往昌邑。

在這一天,一則震動天下的消息,自洛陽傳出。

洛陽乃是漢之舊都,天下近兩百年的經濟、政治中心。亂起已有十年,洛陽也身遭數戰,然而其至始至終還是天下最重要的城池。

在這裡,各方勢力的密探,如同碩鼠一般,往來頻繁。偏偏楚國還沒有成立正式的情報機構,對於各方密探的防備並不算森嚴。

再加上此次之事,本就沒打算隱藏下去。

周、楚、曹三家立盟!

楚王宮內,原漢之南宮,崇德殿。

當週王王印、楚王王印、兗州牧印,蓋上其章後,就有人開始散播消息。

各方密探得此消息,無不是訝異非常。

他們雖然只是小人物,可也曉得這三家結盟代表着什麼,事關重大,沒人敢隨意耽擱,立即派人向自家主公傳達訊息。

身在鄴城的袁紹還不知道洛陽發生的事情,而是專注於上黨之戰。

就在曹操背叛自己的同時,上黨也前些時日也傳來戰報,朱儁率軍南出涅縣,已逐漸逼近襄桓縣。

趙軍各部也紛紛做出調動,趙大將軍顏良率上黨主力再度聚集到端氏縣城前。趙驃騎將軍文丑率軍兩萬,重出井陘,直逼上艾縣城。趙長公子、中護軍袁譚領河內大軍五萬餘衆,北上天井關,馳援長子。

同時,趙中尉兼漢太尉淳于瓊,帶領數名軍中大將,移纛河內懷縣,總督三軍。

此外,尚有信騎數十,縱馬北去,傳檄幽州郡縣。

相比起趙軍的大規模軍事調動,漢軍的舉動就顯得頗有些無力。

張楊、王隗大軍身在端氏,後無援軍,糧秣不足。好在其部下兵力尚有兩萬餘衆,短時間顏良也不可能打破重兵坐鎮的端氏。

朱儁率領涅縣主力三萬餘精銳兵馬南下襄桓,全程都暴露在趙軍斥候的目光下,顯露無餘。

趙之上黨,隨着顏良大軍的遠行,留守兵力不足萬人,確實是一良機。然而,任誰都知道上黨對於趙漢兩國的重要性。趙國兵力充沛,又無戰事,怎麼可能會沒有防範。

不消太多人馬,再增兵一萬,扼守要道,漢軍想要破之,難如登天。

東面上艾,漢軍只有數千人據守上艾,前出險要設寨,意圖逐步抵抗。

部署沒啥大問題,可僅是如此的話,漢軍遲早會敗。兩軍在上黨聚集的兵力,實在是差距太大。

久久沒有動靜的王允,在晉陽王府之內,聽着手下一衆子弟不斷地彙報軍情,眉頭始終未曾舒展。

當年與趙國一戰,對於大漢來說是一場博命。現在,仍舊如此!

實力不如人啊!

“司徒公,繡衣使這幾日傳來的密報,趙軍可能動用的兵力,遠遠超乎吾等預料啊!”

一人坐在王允身側,面帶愁容,擔心的與王允道了一句。

“公仁,詳細道來。”

“諾,司徒公。”

董昭點了下頭,手中剛剛書錄的紙卷,也不瞥一眼,直言道:“顏良所部三萬人,乃是趙軍精銳。司徒公謀算在前,以端氏作阻,攔住趙軍穿越霍大山,直擊界休重鎮。只不過,端氏兵力雖足,可糧秣不濟。持之已久,必然敗戰。”

“冀州常山國內,文丑兩萬精銳蓄勢待發。密探言,這幾日趙軍從鄴城往井陘運糧,連綿不絕,想來必是出井陘,攻上艾。上艾兵少,能否擋住猶未可知。”

“河內袁譚率領的趙軍主力,已有五六萬衆,糧秣甲具齊全。不出意外,戰事一起,其必北上馳援長子。到時,長子不克,趙軍即至。太尉雖乃天下名將,但袁譚極其手下大將也非泛泛之輩。”

董昭話音一落,王允便短嘆一聲,世事維艱。

“公仁,幽州可有消息?”

“有,趙徵北將軍韓猛,已經在聚集幽州各郡兵力。目標是鮮卑還是代郡,尚不得知。想來當是代郡,代郡兵少民疲,難當其勢。韓猛大軍一旦兵臨雁門,便可以切斷大將軍回援之路。”

“那郭蘊呢,可有異動?”

“沒有,郭府君兢兢業業,繡衣使並未發現什麼異常。倒是郭卿身體,日漸老弱,前日又病倒了。今日一早,便上書陛下,祈請骸骨,陛下未奏。”

“還好,郭農就算是病死,也得給某死在晉陽。”

王允眉目狠厲一現,口中更是直言不諱。

這般神態,讓董昭不禁皺眉不已,司徒公這些年改變了不少啊。不過也是,兩側虎狼環伺,作爲晉漢最高的掌權者,司徒公日夜操勞纔有了今日逐漸壯大的局面。

若是眼下一戰,順心順意,大漢必能中興!

“司徒公,郭農若是病故晉陽,恐怕郭蘊會有所怨言啊!”

董昭還是勸諫一句。

王允卻是搖了搖頭,看向董昭,言道:“公仁,汝乃智者,豈會看不出郭蘊的心思。這一戰,要麼其徹底歸心漢室,要麼其背主順賊。有郭農在,不論死活,都足以使其聲名具裂。故而,其縱是想要投袁紹,也得顧慮三分。”

“還是要看上黨的朱老將軍能打出何等局面了!”

董昭不由暗歎一聲,說起來朱儁現在年歲已然不小,再加上常年征戰,暗疾叢生,現在還要辛苦在第一線,指揮大軍作戰。

唉,大漢眼下雖然日漸強盛,可在人才方面出現了斷層。朝廷諸公卿皆已垂垂老矣,壯年之士,又不足用。倒是年輕一輩中,有才華橫溢者,可惜資歷不足,難居高位,服之羣下。

“相信公偉吧!其乃忠國柱樑,如若勝之,老夫有信心帶着大漢再度中興!”

王允眼睛逐漸眯起,透漏着精光,口中亦是自信的言道,讓董昭不由爲之仰慕。

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240章 出兵榆中第142章 突圍第603章 兩軍交錯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519章 換相第222章 各有綢繆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561章 設伏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283章 絕食流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255章 養病第619章 襄陽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75章 荊州才俊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762章 朝會伊始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364章 錢幣第346章 佈置第691章 負隅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686章 漢夷自治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67章 袁家嫡子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631章 劫營第643章 休整第106章 追尋第402章 至離石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884章 進軍(下)第199章 兩駟勝之第339章 損失慘重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131章 清剿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473章 意會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48章 覲見第45章 天下紛擾第665章 伏兵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907章 破勢(6)第846章 勸言第593章 白災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233章 調查司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75章 荊州才俊第95章 北軍抵洛第192章 對峙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759章 凜冬第66章 破城!第38章 哀兵必勝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579章 趙盛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736章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709章 犍爲之戰(17)第396章 子弟軍第638章 同赴死節第541章 定議第315章 虢亭會戰(1)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90章 在下週瑜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670章 豐年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11章 殺人第689章 天變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366章 子龑二週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448章 袁術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