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趙宮

而在冀州鄴城,袁紹聚着一衆謀士班子也在圍繞着河東這個話題議事。

巍峨的趙王宮,已經遠遠超過了旁邊的漢宮,趙王的威嚴也逐漸深入人心。畢竟四世三公的袁氏,乃天下世家之首,幽冀二州心向袁紹者不計其數。

他們的奔頭就是袁紹一統天下,登基稱帝,打造一個更加有利於世家的帝國。

關東士族豪強的影響力,在民間可謂是根深蒂固,遠遠超過關涼士族。同時,世家天下的體系,也使得幽冀二州的資源可以集中使用,這也是趙國最爲強大的一點。

深宮大內,衛戍重重,森嚴肅穆。

行走在宮中幹道巡視的宮衛,環繞着宮中主殿,仔細的巡查着周圍每一處角落。至於那主殿上下,更是三步一人,甲士林立。

在其內頂層高閣,屏風障於四面,甲士避於外。

趙王袁紹一身常服,毫無架子的端坐在一旁,正對面則是潁川名士荀諶,二人執子手談。其右,田豐、沮授、郭圖、許攸、逢紀五人,正圍繞着一張巨大的輿圖,侃侃而論。

“友若,聽聞汝弟,去了孟德那裡?”

落下一子後,袁紹輕呡一口山茶,隨口一問。

荀諶捏着棋子的手,不由頓了一下,隨即言道:“諶不知家弟在作何想?曹使君乃大王左膀右臂,與其帳下效力,又與在大王麾下聽用,有何區別?唉~”

“友若啊友若,孤又豈會因令弟而累汝乎?何必言辭委婉,直言即可!”

袁紹卻是輕笑了兩聲,壓根就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荀文若?

名頭是不小,人稱王佐,可那又如何?

大趙人才濟濟,相宰之纔不說車載斗量,但也有十數位之多。至於王佐……眼下輔佐自己的諸位心腹幕僚,何人又不是王佐哉?

但荀諶可不敢小視自家阿弟,阿弟在趙國數年,大王雖然待如上賓,可並未深信之。或者說是,趙國的決策層已經逐漸固定,弟弟想要插一腳進來,太難了。

算的上懷才不遇吧!

但是,其才華遠出同輩諸位兄弟。現在轉而投了曹操,恐怕會對趙國造成很大的影響。

兗州牧曹操就不用多說了,其實力雖然比不上週、趙、漢、楚,可面對齊王陶謙,完全是吊打。甚至,在與楚國的一次交戰中,還勝了一場。

如此狀況,任誰也無法無視橫在黃河岸邊的兗州牧曹操。

“大王,非是諶自滅吾趙國威風。曹使君並非簡單人物,不好好籌謀一番,想要逼其就範,只怕沒那麼容易。”

荀諶帶着擔憂,向袁紹勸諫一句。

袁紹輕嗯了一聲,神色卻頗是輕浮,與荀諶言道:“友若莫憂,孤與曹孟德自**好,其若歸朝,自是高官厚祿。若其不來,兗州士族皆爲孤之所用,他曹孟德尚能翻天否?”

荀諶眉頭一緊,沒有立下決斷。正如大王所言,袁氏聲望之重,門生舊吏遍及關東,更兼奉天子號令諸侯,攜漢室之正統。兗州上下士林,無不心之所向。

可誰敢保證沒有萬一呢?

兗州士族是不少,大多數也都心向大趙。但彼等手中掌握軍權者,唯有張邈、張超兄弟,據陳留攜兩萬衆,偏於側。

兗州兵馬不下八萬之數,餘者皆是曹操親族所掌。而且隨着曹軍的不斷勝利,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四員上將可謂是聲名日漲。

一旦曹操反抗,舉州而叛,對於趙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大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曹孟德手握數萬雄兵,帳下良臣名將亦不在少數。”

荀諶再勸一句,袁紹毫不在意,擺手笑意連連。

對於曹孟德,袁紹自己心中還真不擔心。

青州刺史臧洪已經穩住了整個青州的局面,大趙南下中原,大可經由青州渡河,完全不需要再走高唐、黎陽一帶。

再說了,冬季一至,黃河凍層,三軍將士可踏冰度渡。

沒了大河天險,兗州士林又多所向於己,曹孟德的幾萬兵馬,能夠攔住數十萬趙兵?

哼,阿瞞若曉得時局,必會入朝。

這邊袁紹與荀諶手談一局後,目光不由轉向仍在商討之中的幾大幕僚。

“元皓,所論如何了?”

袁紹出言相問,陷入爭執中的田豐立即抽身而退,拱禮言道:“大王,臣等意見難以相融,各有機妙。孰優孰劣,猶未可知,難以定奪。”

“噢~且言來!”

袁紹眼前一亮,又到了自己決斷之際了。

“回大王,王允老兒所爲,不過誘使吾等出兵,趁機行詭事。這一點,豐與諸君皆同。不過,如何應對,臣以爲當將重心置於上黨,先誅朱儁叛賊,兵逼晉陽。只要能把呂布帳下騎兵逼回來,柯比能反覆之人,誘之以利,幽州邊患立除。驟時,再結烏桓、鮮卑,以雷霆之勢,鯨吞併州。”

田豐說話間,不由在袁紹腦海中勾勒出一副美好的畫面。只是,咋那麼像先前伐晉的戰略部署呢。

想到這,袁紹嘴角一苦,再問道:“元皓,繼續說下去。”

田豐眉頭微皺,一句話便看出袁紹心中的想法。只怕自己與公與的見地,不爲大王所用啊。事實上,伐晉最好的方略便是如此。

晉地,居天下之高,俯瞰中原、河北,仗地勢之力,結重重山巒,以爲屏障。自一路相攻,漢軍大可集結主力,據之險要作阻。如此,一年半載之間,漢軍完全堅持的住。

而且,漢軍多騎,來去如風。趙軍聚於北,則攻河內,威逼鄴城。趙軍聚於南,則重蹈前戰,北出邊塞,騷擾幽州邊地。

難以防之!

“大王,子遠、元圖與公則之意,則是圖謀河東。而後,以河東、上黨爲鉗,左右夾擊太原。北方則盡力設防,若有餘力,可攻代郡、雁門。”

田豐說完,身後的沮授、許攸等人也已經停下,靜候自家大王的選擇。

袁紹聞言卻是愣了一下,皺眉苦思片刻後,問道:“元皓,此二計,區別不大啊!”

“大王,臣以爲當取河東。河東經年富庶,只要奪下河東,遣一大將,兵三五萬,足以北挾太原,南望關中,東掠河內。驟時,大河以北,悉爲吾趙之所有。而後,積蓄三年,將百萬雄師,定鼎中原!”

許攸搶先一步,挺身而出。

河東,對於趙國的大戰略部署非常重要。此時不趁此良機奪取河東,日後想要再奪,難也!

第623章 奇兵第917章 糧站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643章 休整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871章 軍議(下)第496章 至藺縣第72章 凌遲紀靈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645章 王氏第143章 出城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129章 城破第87章 宮廷奏對第3章 舉將第18章 歸去第881章 長安行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200章 下駟決上駟第730章 長安夜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420章 教學署第617章 無題第252章 摧毀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721章 犍爲之戰(30)第509章 易水之戰(5)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426章 周瑜入蔡府第299章 大戰,起!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373章 合縱連橫(6)第895章 討袁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647章 制強第673章 氐兵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275章 入洛第932章 陰圖荊軍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800章 冬季攻勢(26)第485章 離間計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35章 慘淡之狀第105章 攻城第836章 雁門關外虓虎逞威第655章 局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880章 駐軍弘農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252章 摧毀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410章 長治久安第656章 追贈第875章 湖中閣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208章 無題第484章 逼迫第838章 潰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712章 犍爲之戰(21)第257章 清君側第453章 起居注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41章 悲喜交加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224章 帛書第64章 試探攻城第274章 大業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528章 獻計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65章 蟻附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302章 攻關第518章 蔡璣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906章 破勢(5)第620章 劉表第375章 抗洪第285章 過武關第273章 無題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707章 犍爲之戰(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