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愈演愈烈

一羣人爲裴茂聲勢所震,沉默不語。

“滾,且告訴爾等家中長者,順者昌,逆者亡!”

裴茂再爆粗口,眉發橫起,聲聲懾人。

對於這幫京兆、馮詡世家,裴茂可沒有什麼好感。

衆所周知,裴茂乃河東望族,爲領一郡之士林。尤其是追隨周王后,裴氏更是聲名鶴起,日漸茁壯。

這其中最大的功勞,莫過於河東鹽田。

經由大王訓意,革以鹽制,新定製鹽之妙法,重分貨殖之厚利。河東鹽田,如今養活的可不僅僅是河東士族,更有數之不盡的鹽戶。

裴氏失了泰半鹽利,卻是博得了河東士林的推崇,以及數十萬百姓的敬仰,獲利尤有勝之。

錢帛之利,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委實算不上什麼。

望族,是怎麼產生的?

靠的可不是數世高官貴胄,便能博以望族之名。一如河東衛氏,家族之顯赫,豈是裴氏可比。但是,裴氏就是郡望。

靠的是口碑的日漸所積,是士林的衆望所歸,是悠悠衆口的不吝誇讚。

哼~京兆韋杜,枉有虛名。

想借着杜畿、韋康之才,爲家族博以貴胄。想謀取河東之厚利,爲家族取以財帛。

癡心妄想。

河東諸族,又豈會如彼等虛念。

正所謂,財帛動人心。

河東鹽利之厚,可沒少受其餘世家覬覦,裴茂能有好臉色才叫怪事。

今日表現的如此嚴厲,也是在向所有人表明態度。

河東鹽利,沒爾等之事。

長安國學士子游行,就這樣簡簡單單的被裴茂給摁下去了。

粗暴,粗糙!

但確實好使。

這場博弈,在關鍵時刻,絕對不能婦人之仁,也絕對不能開萬世先河。

隨着國相府正式佈告張貼閭里,不過一日功夫,整個長安便知曉了遊行士子所受到的懲罰。

爲首諸世家二百餘子弟,悉數除去學籍,永不錄用。

餘者受蠱惑學子,悉數罷學三載,罰通寶萬錢。

世家子弟不多說,沒了學籍,名聲臭了,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他們家裡有錢,不缺吃喝用度,大不了自己以後不出門了,該過活還是一樣過活。

甚至,實在不行,奔走他國、外州,未嘗不可。

然而那數目衆多的八百餘士子,卻是慘遭當頭棒喝。

通寶萬千,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一筆巨大的款項。尤其是其中的寒門子弟,更是懊惱萬分,不堪回首。

而且最關鍵的是罷學三載,三年之內,只能依靠自學。縱是罷學之期過後,也將會錯過三年後的第二次科舉。

如此算來,白白六載光陰虛度。

……

國學士子,成爲了長安街頭小巷百姓談首論足之事。不少人都在對這羣不知所謂的年輕人嗤之以鼻,甚至論其德行,更有甚之。

不過,他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這纔是科舉真正的威力。

科舉在一方面加強皇權,必然也會在另一方面對皇權形成掣肘。待到百年之後,當天下科舉出身的士子一多,利益糾紛在一起時。學子游行示威所造成的影響力,就不會像現在這般,淪爲笑柄了。

而高誠更不知道,一場更加龐大的運動,已經開始崛起!

率先由槐裡、武功、雍縣三地學子發難,在地方士族、豪強的勾連下,三縣縣學、郡學及不少在野士民,都開始規模宏大的示威運動。遊行隊伍更是直逼縣府外,當道抵辱正在任上的科舉士子。

尤其是郡治槐裡,魯肅等人剛剛上任,連縣中狀況都尚未知曉。再加上一名科舉士子,傾身自污,假爆出科舉徇私舞弊,更是導致其餘九人陷入極爲尷尬的境地。

面對咄咄逼人的示威學子,當真是萬口難辨。

好在,已經知曉不少內情的魯肅,壓根就沒在意外面局勢的變化。領着其餘八人,直接窩在縣衙裡,兩耳不聞窗外事。

緊隨其後的便是左馮詡郡治高陵、池陽以及萬年三縣,位於五陵原下平原地區的三縣,正是馮詡郡最富饒的地方,也是士族、豪強聚集的地方。

第二日,整個右扶風都爆發起來。

郿縣、茂陵、平陵、美陽、安陵、鄂縣,合計數萬人衆,聲勢浩蕩。同時,京兆長陵、霸陵、杜陵、新豐、鄭縣,弘農郡治弘農、陝縣、湖縣亦是聲援他方。

短短兩日功夫,整個關中腹地都如同一鍋沸水,蒸騰而起。一二十縣,近十萬士民、學子,遊行示威。

彼等也不強闖縣衙、倉廩等軍事重地,搞得各地縣府頗是無奈。

畢竟,僅僅是一個聚衆遊行的罪名,還真沒辦法治下十多萬人的罪。若有是衝擊縣衙之類的倒還好處理,直接安上亂民的名頭,大軍一到,須彌盡焚。

面對如此龐大的示威隊伍,郡府都沒辦法處理。

說到底,還是法不責衆!

消息最先傳到長安的便是槐裡,接着是高陵,之後便是一涌而現的長安周邊諸縣。

當最遠的弘農縣也有遊行士民、學子的消息傳到長安時,已是五六日過去了。

長安城,也從先前的小鬧騰,變成了鴉雀無聲。

一衆百姓,皆大氣不敢輕出。任誰都能看到,目前的局勢顯然很是不對勁。

而國朝諸卿、中央官署也陷入沉默。

高誠一樣沒有料到局面會發生的如此之快,也沒料到韋端居然還有這般佈局。

從自己要整頓世家開始,到現在不過半月功夫,根本沒有那麼充足的時間來讓韋端聯絡他人。而自己臆想中的先穩定長安局勢,再打個時間差,由軍隊進駐各地,威懾世家的計劃也成了泡影。

現在,動用軍隊強行鎮壓,明顯更加不智。

畢竟,這些人並非是亂民。

不過,讓人欣慰的便是,這場示威運動的主力,都是士族中人。哪怕是縣學中的學子,也都是士族、豪強子弟。

寒門與平民,都未牽扯其中,讓大周的壓力沒有那麼大。

這說明國朝在大周百姓的眼中,還是比較認可的。而人民所能帶動的力量,就更非等閒可比。

與三百餘萬的百姓相比,寥寥不過十萬士民,又能算的了什麼!

大周從立國之前開始,就並沒有倚仗世家、豪強的力量,更多的還是那些平民百姓。而且,科舉之制下,皇權、世家、寒門、平民四方階級之中,獲利最多的仍舊是寒門和平民。

因爲,這是寒門與平民,第一次與世家子弟、勳貴子弟在相較公平的狀況下,競爭逐利。

只要有足夠的才華,出衆的實力,足以力壓羣傑,奪得狀元。

而後,刻名狀元門,聲傳十三州。

放到之前,寒門、平民子弟,唯一的出路便是從軍入伍,以功勳博富貴。

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671章 夜市第441章 南陽攻防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233章 調查司第143章 出城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452章 炎黃貴胄之風流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297章 帝業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550章 據殿死守第562章 伏擊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630章 漫漫長夜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375章 抗洪第680章 江州第335章 席捲第817章 借道第758章 議兵第330章 虢亭會戰(終)第324章 虢亭會戰(10)第494章 藺縣之變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609章 甘泉宮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668章 失利第877章 無題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644章 劉琦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407章 使蜀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357章 軍第301章 火力打擊第806章 回師第454章 倉廩實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155章 陣戰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358章 大徵兵第520章 封駁之制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856章 三士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818章 宗員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620章 劉表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545章 鹽利第91章 問答第558章 作逆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649章 假事真做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566章 大軍入城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241章 撤離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215章 祭奠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541章 定議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172章 美陽之戰(12)第150章 捐納第427章 緣起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299章 大戰,起!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254章 三軍雲集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183章 美陽之戰(23)第493章 張遼投郭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