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

看着這五十人的名單,高誠可謂是愁思難定。

蔡邕、馬日磾等人提名的有十個人,這十人算是甲榜之數了。而從這十人之中,選出三人,卻沒有那麼容易。

魯肅、李義、耿紀、金禕、射援、楊修、賈穆、張烈、竇賓、傅允。

十個人,各自所代表的意義也大有不同。

魯肅不多說,肯定要在前三之中佔個位置。畢竟在史書上也有着江東四大都督的名頭,沒道理放到大周就落寞了不是。而且,魯肅是其餘州郡士子投奔大周的標杆之一。另一大標杆周瑜,以及給予足夠的重用了。

李義,出身關中寒門士子,如何抉擇,另有商待。

耿紀,關中名門耿氏之後,數漢之一朝,大將軍兩人,將軍九人,卿一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其中耿氏一門,可謂是將星之家,兩漢之內于軍中任職者不計其數。即便現在家門開始衰敗,可大周軍中猶有數十位耿氏子弟爲校尉、軍候。

金禕,爲漢敬候金日磾之後,亦是如今荊州武陵太守金旋之子。若非如此,縱是其才華出衆,也未必能在這五十人中脫穎而出。畢竟,在益州之後,荊州必然成爲大周最佳的擴張之地,而金旋手握一地,自是利益非凡。同時,先初杜畿能夠拉攏五溪蠻參加伐蜀之戰,靠的就是金旋引見,纔有機會結交沙摩柯。

只可惜,白眼狼始終都是白眼狼。但沙摩柯的背叛,肯定怪不到金旋身上。再加上其日後可能顯現出的重要作用,自己完全可以忽視這一點。

射援,涼州諸謝之子弟,其兄射堅又是大周的河南尹。雖然河洛之地,被袁術趁機搶了去,可不代表大周就沒有心思奪回此地了。由是,至今未止射堅仍然頂着河南尹的官職,幹着別的職務。

另外,其也是進入甲榜的唯一一名狹義上的涼州世家子弟。

楊修,大周境內的四世三公之家,當然要重用。其父本就已居要職,日後就起碼也要給個三公級別,來爲弘農楊氏增光添彩,擴張大周的影響力。而其子,也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賈穆,賈詡之子,元老派系內軍方代表頭子的長子,日後自己或者龑兒足以倚爲心腹。

張烈,張湯之後,關中名門,法家名門。與扶風法氏不同,張氏自始自終都秉持着先祖遺志,玩着儒皮法骨的套路,在朝堂之上游刃。

竇賓,應該是歷史之上,唯一個帶領家族,從中國名門,化爲胡夷之長的典型人物了。出身兩漢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竇氏,又是史書上鮮卑沒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漢交雜一身。

當然,造成這一狀況也不是他的緣故,甚至都不是他父親的緣故。一切都源自於他的族人,靈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權臣竇武。在權爭失敗後,整個竇氏直系幾乎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數遠發日南。

日南,那是什麼鬼地方。說難聽點,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個問題。

更不用說身在雁門郡當太守作威作福的竇章了,笑話,爺們跑北邊鮮卑當個貴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強。

於是乎,竇章一口氣跑回到了鮮卑境內,然後憑藉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沒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數年前,中原傳來大漢朝偏居幷州,天下羣雄並起的消息。而後,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復竇氏榮光的竇統,帶着兒子竇歆、孫子竇賓,往南幕遷居。接着,趕上大周與鮮卑大戰,在蠻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竇統,終於再次回到關中,回到扶風平陵。

就在於隋朝的既得利益團體,已經劃分了大部分的利益。隋文帝雖然極力推廣科舉,可效果及意義並不大。天下大一統,關隴士族的赫赫威名,使得沒有多少人能夠去大破這個平衡,來用科舉重新分配蛋糕。

而楊廣的所作所爲,使得天下再次陷入大亂,關東、江淮、三吳、荊州門閥皆有了重新分配利益的權力。哪怕這些代表的勢力,全都被唐朝給覆滅,可關隴士族的損失慘重已經成了事實。

所以,大周的科舉,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大蛋糕,誘惑關東士族來參與分配的蛋糕。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蛋糕裡面,早已灑了毒藥。也許一二十年,也許四五十年,或者百年、兩百年、三百年,乃至千年,毒性大發,徹底將世家趕出國家權力的明面。

竇賓,應該是歷史之上,唯一個帶領家族,從中國名門,化爲胡夷之長的典型人物了。出身兩漢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竇氏,又是史書上鮮卑沒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漢交雜一身。

當然,造成這一狀況也不是他的緣故,甚至都不是他父親的緣故。一切都源自於他的族人,靈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權臣竇武。在權爭失敗後,整個竇氏直系幾乎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數遠發日南。

日南,那是什麼鬼地方。說難聽點,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個問題。

更不用說身在雁門郡當太守作威作福的竇章了,笑話,爺們跑北邊鮮卑當個貴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強。

於是乎,竇章一口氣跑回到了鮮卑境內,然後憑藉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沒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數年前,中原傳來大漢朝偏居幷州,天下羣雄並起的消息。而後,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復竇氏榮光的竇統,帶着兒子竇歆、孫子竇賓,往南幕遷居。接着,趕上大周與鮮卑大戰,在蠻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竇統,終於再次回到關中,回到扶風平陵。

國朝得知此事,加以殊榮,使剛剛入太學不到一年的竇賓,參加了這次科舉。

傅允,不多說,結義兄弟的宗族子弟,沒有不照顧這一說。

所以,說什麼公允,都是白扯。

封建王朝搗鼓出來的科舉,是爲了公平存在嗎?不,只是爲了讓利益從新分配。

科舉始於隋,而興於唐。

第24章 八拜之交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233章 調查司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139章 朱儁請辭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379章 杜畿第485章 離間計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209章 國事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896章 渡江第869章 軍議(上)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891章 彭城第258章 東進第428章 授學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723章 犍爲之戰(32)第896章 渡江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862章 割疆劃界第660章 論第11章 殺人第122章 夏育南下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551章 臨第694章 犍爲之戰(3)第561章 設伏第42章 服喪第730章 長安夜第554章 諸事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897章 轉戰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714章 犍爲之戰(23)第655章 局第817章 借道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602章 回援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470章 無題第541章 定議第154章 掘平陵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167章 美陽之戰(7)第834章 下晉陽第136章 惑敵第216章 下鄉第857章 交易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934章 進略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644章 劉琦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81章 降者之命第545章 鹽利第17章 拜將授爵第612章 攻守第733章 金榜題名(中)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215章 祭奠第645章 王氏第353章 批評第803章 冬季攻勢(29)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17章 拜將授爵第156章 退兵第291章 父女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910章 破勢(9)第745章 軍威赫赫第878章 其爲人孝弟也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879章 二事第760章 趙宮第593章 白災第616章 無題第671章 夜市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768章 借卒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507章 易水之戰(3)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23章 蜀道難第215章 祭奠第183章 美陽之戰(23)第159章 周慎兵敗(中)第360章 成軍校閱第592章 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