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這五十人的名單,高誠可謂是愁思難定。
蔡邕、馬日磾等人提名的有十個人,這十人算是甲榜之數了。而從這十人之中,選出三人,卻沒有那麼容易。
魯肅、李義、耿紀、金禕、射援、楊修、賈穆、張烈、竇賓、傅允。
十個人,各自所代表的意義也大有不同。
魯肅不多說,肯定要在前三之中佔個位置。畢竟在史書上也有着江東四大都督的名頭,沒道理放到大周就落寞了不是。而且,魯肅是其餘州郡士子投奔大周的標杆之一。另一大標杆周瑜,以及給予足夠的重用了。
李義,出身關中寒門士子,如何抉擇,另有商待。
耿紀,關中名門耿氏之後,數漢之一朝,大將軍兩人,將軍九人,卿一十三人,列侯十九人。其中耿氏一門,可謂是將星之家,兩漢之內于軍中任職者不計其數。即便現在家門開始衰敗,可大周軍中猶有數十位耿氏子弟爲校尉、軍候。
金禕,爲漢敬候金日磾之後,亦是如今荊州武陵太守金旋之子。若非如此,縱是其才華出衆,也未必能在這五十人中脫穎而出。畢竟,在益州之後,荊州必然成爲大周最佳的擴張之地,而金旋手握一地,自是利益非凡。同時,先初杜畿能夠拉攏五溪蠻參加伐蜀之戰,靠的就是金旋引見,纔有機會結交沙摩柯。
只可惜,白眼狼始終都是白眼狼。但沙摩柯的背叛,肯定怪不到金旋身上。再加上其日後可能顯現出的重要作用,自己完全可以忽視這一點。
射援,涼州諸謝之子弟,其兄射堅又是大周的河南尹。雖然河洛之地,被袁術趁機搶了去,可不代表大周就沒有心思奪回此地了。由是,至今未止射堅仍然頂着河南尹的官職,幹着別的職務。
另外,其也是進入甲榜的唯一一名狹義上的涼州世家子弟。
楊修,大周境內的四世三公之家,當然要重用。其父本就已居要職,日後就起碼也要給個三公級別,來爲弘農楊氏增光添彩,擴張大周的影響力。而其子,也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賈穆,賈詡之子,元老派系內軍方代表頭子的長子,日後自己或者龑兒足以倚爲心腹。
張烈,張湯之後,關中名門,法家名門。與扶風法氏不同,張氏自始自終都秉持着先祖遺志,玩着儒皮法骨的套路,在朝堂之上游刃。
竇賓,應該是歷史之上,唯一個帶領家族,從中國名門,化爲胡夷之長的典型人物了。出身兩漢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竇氏,又是史書上鮮卑沒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漢交雜一身。
當然,造成這一狀況也不是他的緣故,甚至都不是他父親的緣故。一切都源自於他的族人,靈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權臣竇武。在權爭失敗後,整個竇氏直系幾乎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數遠發日南。
日南,那是什麼鬼地方。說難聽點,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個問題。
更不用說身在雁門郡當太守作威作福的竇章了,笑話,爺們跑北邊鮮卑當個貴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強。
於是乎,竇章一口氣跑回到了鮮卑境內,然後憑藉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沒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數年前,中原傳來大漢朝偏居幷州,天下羣雄並起的消息。而後,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復竇氏榮光的竇統,帶着兒子竇歆、孫子竇賓,往南幕遷居。接着,趕上大周與鮮卑大戰,在蠻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竇統,終於再次回到關中,回到扶風平陵。
就在於隋朝的既得利益團體,已經劃分了大部分的利益。隋文帝雖然極力推廣科舉,可效果及意義並不大。天下大一統,關隴士族的赫赫威名,使得沒有多少人能夠去大破這個平衡,來用科舉重新分配蛋糕。
而楊廣的所作所爲,使得天下再次陷入大亂,關東、江淮、三吳、荊州門閥皆有了重新分配利益的權力。哪怕這些代表的勢力,全都被唐朝給覆滅,可關隴士族的損失慘重已經成了事實。
所以,大周的科舉,實際上也只是一個大蛋糕,誘惑關東士族來參與分配的蛋糕。
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蛋糕裡面,早已灑了毒藥。也許一二十年,也許四五十年,或者百年、兩百年、三百年,乃至千年,毒性大發,徹底將世家趕出國家權力的明面。
竇賓,應該是歷史之上,唯一個帶領家族,從中國名門,化爲胡夷之長的典型人物了。出身兩漢一朝大名鼎鼎的外戚竇氏,又是史書上鮮卑沒鹿回部落的大人,胡漢交雜一身。
當然,造成這一狀況也不是他的緣故,甚至都不是他父親的緣故。一切都源自於他的族人,靈帝初期赫赫有名的權臣竇武。在權爭失敗後,整個竇氏直系幾乎被殺了個一乾二淨,未出五服的旁支偏系,悉數遠發日南。
日南,那是什麼鬼地方。說難聽點,能不能走到日南,都是一個問題。
更不用說身在雁門郡當太守作威作福的竇章了,笑話,爺們跑北邊鮮卑當個貴族,也比跑到日南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強。
於是乎,竇章一口氣跑回到了鮮卑境內,然後憑藉着祖上在北幕的威望,成了沒鹿回部落的大人。
直到數年前,中原傳來大漢朝偏居幷州,天下羣雄並起的消息。而後,一直未曾改姓,想着又朝一日恢復竇氏榮光的竇統,帶着兒子竇歆、孫子竇賓,往南幕遷居。接着,趕上大周與鮮卑大戰,在蠻荒之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竇統,終於再次回到關中,回到扶風平陵。
國朝得知此事,加以殊榮,使剛剛入太學不到一年的竇賓,參加了這次科舉。
傅允,不多說,結義兄弟的宗族子弟,沒有不照顧這一說。
所以,說什麼公允,都是白扯。
封建王朝搗鼓出來的科舉,是爲了公平存在嗎?不,只是爲了讓利益從新分配。
科舉始於隋,而興於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