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張猛、王國

寨上箭矢不斷落下,牀弩也時不時發出怒吼,朝着寨子靠近的胡騎一個接一個的倒下。

付出二三百人的代價,胡騎終於抵達寨牆前面的拒馬,中間一條狹窄的空檔,倒是閃出直攻寨門的通途。

胡騎並沒有上當,從這條看似便捷的空道進攻,而是甩出鉤鎖,將攔在前面的拒馬,悉數給拽開。

寨上箭矢不斷,胡騎也毫不怯懦,拼着巨大的傷亡,硬生生把大多數拒馬給清到一旁。

而後,紛紛退去!

劉豹滿意的點了下頭,這帶隊的千夫長還不錯啊。方纔怒火中燒,明顯中了敵將之計。

眼下大軍沒有準備任何的攻城器械,想要拿下這座營寨,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因爲,自己也沒有派遣別部,從東側山林繞擊。

“傳令下去,就地休整,再派人去準備長梯!明日,必須一戰拿下此處!”

“是!”

劉豹下完軍令,回馬往後方退去。旁邊的須僕樓且看着那寨牆之上,恨恨的吐了口唾沫。

明日,不把汝的腦袋砍下來,怎消我心頭之恨~

城上龐德看着胡騎稍退,皺着眉頭,遍佈愁容。

胡騎不慌不忙的清掉拒馬,看來胡人將領也並非有勇無謀之輩,如此怕是有點不好辦了啊!

隨即,龐德便將目光轉向右側的山林,那裡就是谷口最大的突破口。

甚至谷口老寨的建立,原本就是防範敵人從右側山林繞過,斷絕甘泉宮後退。而並非防範從北面甘泉宮處,殺來的敵軍。

也不曉得現在甘泉宮那邊怎麼樣了,匈奴騎兵看起來不下萬餘騎,那趙衢面對的敵人只怕數倍於此。

匈奴人只顧打造長梯以及一些簡單的攻城裝備,龐德也四下安排着防務,尤其是右側山林,所有的斥候都給撒了進去。

而長安城內數百羽林騎,也等到了稍後趕至的輜重大隊,通過中渭橋,朝着北面的谷口奔去。

西面坐鎮在雍縣的徐榮,自然也得到大股胡騎突破鬱郅、漆縣一線,直抵甘泉宮的消息。

與帳下一衆將校參略一番後,徐榮還是決定暫且不派兵馬回援長安,而是命第二軍及第五軍出番須口,奪取陽城。

陽城距離番須口不到二十里,屬於前沿要邑。鮮卑大軍突然南下,主力未至的張濟也不敢冒險守陽城邑。

而是保守的退守番須口,事實證明張濟做出了非常正確的抉擇。鮮卑人有一部兵馬,從臨涇方向繞來,輕易跨過陽城。

現在,扶羅韓派軍趕往甘泉宮,就是大周奪回陽城的最佳時機。

只要拿下陽城,就能與街亭取得聯繫,大周能做的布略也更加廣泛。

涼州州治冀城內,蘇則也在眺望着遠方的步度根大軍,五萬鮮卑鐵騎堵在冀城外。其餘的數萬鮮卑人,則是分掠各地。

第四軍一師人馬,以及數千壯勇進駐街亭。餘者悉數在冀城,上邽那裡只有萬餘壯勇守城。

涼州的局勢,比長安方面想象的還要困難。各個城邑間,連互相聯絡都成了一大難題。

不過,堅守倒是綽綽有餘。

尤其是冀城,身爲大周龍興之地,以及整個涼州的支柱。城內甲具箭矢,皆準備充足。糧草更是無憂,僅第四軍三年屯田之餘,就足夠全城食用半年之久。

因此,蘇則雖然有些心憂,可也依舊神情自若,一如往日。

河西重鎮武威姑臧,就沒有冀城來的安穩了。

值此之際,可謂是爭執不休。

張猛從去歲由武威郡吏調爲涼州守備軍軍將,治軍頗有其父張奐之風,深得民心。

武威郡守黃安,雖然才華不濟,但也算勤勤懇懇。且有着守備軍坐鎮姑臧,此時也絲毫未顯得驚慌失措。

姑臧郡守府主殿之內,黃安、張猛、王國三人正在議事。

三人之中,黃安基本上就沒插嘴幾句,軍事上的部署,自己確實不懂。若是說了什麼不恰之語,徒惹他人輕笑。

而張猛與王國則是陷入激烈的爭執之中,是退是守,成爲焦點。

偏偏兩者所言,皆有理據,旁聽的黃安也都感覺難以決策。

“不行,武威乃河西重鎮,一旦輕棄,張掖、酒泉、敦煌數千裡之地,皆無險可據。如此,河西便不復爲吾大周所有。”

張猛再度駁回了王國的建議,可王國仍不罷休,憤憤言道:“張將軍,姑臧雖城堅,然內有雜胡無數。鮮卑大軍一至,必有人往爲內應,吾等防的了一時,卻防不了一世啊!”

“當年爲平羌亂,大王布詔殺胡令,吾河西四郡與諸多胡部,皆有深仇大恨。數年時間,旬月必有胡亂。先前,無外敵之憂,吾等從容可平。然鮮卑大軍,已肆虐涼州隴右,定然聚衆來攻河西四郡。且西域尚有烏孫、北匈奴爲其羽翼,如何防之?”

張猛擰着眉頭,暗歎一聲,無奈說道:“但是,河西要道,爲國之血絡。絲路之利,方鑄國朝之盛。棄之,再想奪回,千難萬難!”

“將軍,張掖縣處深山之中,路險途艱。胡騎若來,大可據地利守之,其不能破。有吾等在,胡騎便不敢輕而視之!且河西四郡兵馬,不足萬數,壯勇更無,何以守禦?”

王國反問一句,讓張猛也是長嘆不語。

這便是河西面臨的難題,涼州守備軍上下一萬兩千餘人。而在河西的只有七千兵馬,卻要顧忌四郡之地,及諸關要。

僅是陽關、玉門關、崑崙塞便佈置了一校兵馬,餘者皆由郡縣自募壯勇守之。姑臧作爲河西重鎮,也是兵力最多,有近五千人。

但這丁點兵力,放到數以十萬計的鮮卑大軍面前,何其蒼白無力。

河西走廊很重要,絲路的暢通也極其重要,姑臧作爲東面門戶就更不用多言了。

“不能放,胡騎雖衆,然不能久持。姑臧,只需要堅守到關中擊退胡夷主力,河西自安!”

躊躇了半響,張猛還是拍案定下言論。

見張猛如此堅持,王國作爲副將也不想再作無用的糾纏,遂言道:“也罷,末將便遵將軍命,大不了一死報國朝、君上之恩!”

張猛注視着憤慨而言的王國,亦是定聲言道:“好,吾等大將有必死之心。所率之卒,亦必無貪生之念!黃府君,還請徵募壯勇,籌備物資。鮮卑狗賊,想必不遠矣!”

“二位將軍放心!”

黃安執禮恭之,全然無懼死之心。

黃氏一族早已遷往關中,只有些許子弟身在河西。王上原先便對黃氏把控河西四郡有些下手的意味,好在家主以全族爲質,得以倖免。自己是萬萬不能給黃氏招災,作爲郡守連降敵都不行。

隨後,張猛又衝着王國說道:“王副將,盡殺城內胡種何如?”

王國面色一變,沉思了片刻,言道:“也可,不過要先將吾等周民悉數遷入城內,以免胡種報復。不僅如此,還可藉此機會,召來各胡部頭領,盡殺之,戮其部衆。反正,鮮卑兵馬一到,這些胡種必爲亂!”

“本將亦有此意,既退無可退,那便一往無前!”

張猛猙獰着面龐,渾身殺氣四散……

第599章 勝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137章 會軍移營第38章 哀兵必勝第74章 分兵南下第285章 過武關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582章 營城第239章 聲東擊西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380章 危局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564章 入夜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156章 退兵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495章 胡珍作亂第161章 美陽會戰(1)第309章 戰局稍頓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106章 追尋第808章 廟算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835章 臨陣第749章 震中第347章 上林苑第619章 襄陽第870章 軍議(中)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614章 下陽城第378章 軍民一心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第64章 試探攻城第924章 下江油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39章 承嗣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258章 東進第838章 潰第66章 破城!第840章 牽招第621章 諸蔡第303章 兩難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848章 究竟誰在第五層?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450章 尷尬處境第394章 仁義之師第881章 長安行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843章 大山第922章 摩天嶺第915章 定略(下)第82章 摔樽爲號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593章 白災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608章 廟算第431章 丹水降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143章 出城第588章 結外第233章 調查司第127章 無題第4章 騎軍軍侯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538章 魏王卓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772章 天子氣第648章 平城第355章 籌謀第304章 徐榮顯威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519章 換相第595章 狼煙起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29章 御兵驅蠻第342章 兄弟隔仇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128章 策馬攻城第395章 軍民九例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631章 劫營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869章 軍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