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胡騎南下

數萬鮮卑騎兵的南下,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

早就跟西部鮮卑糾纏在一起的屠各、南匈奴諸部,也紛紛率部騎南下。而那些散胡、雜胡更是接連匯聚,朝着扶羅韓的大部隊跟上。

他們可不比那些大部落,手底下牧民多,牛馬也多,吃食再堅持個把月也不是問題。所以,他們必須要儘早南下,去漢人那裡掠奪食物。

這也是他們聚攏在西部鮮卑大旗下的主要原因!

一時間,近八萬胡騎,蜂涌而下,直逼北地、上郡。

周軍負責監視鮮卑諸胡的遊騎,大驚失色。沒想到這幫胡狗忍了一倆月的時間,偏偏在這個時候南下了。

要知道,第二騎兵軍已經去支援洛陽戰役了,整個北地、上郡一帶,只有他們第一騎兵軍以及大都督募集的一師騎兵。

遊騎飛速南下,趕往內長城傳訊。

這條內長城,是秦朝時期建造的,在武帝之後便用之甚少。荒廢了數百年後,直到東漢王朝面對羌胡的壓力劇增時,纔再度修繕啓用。

如今,更是大周長安以北最重要的防護措施。

從涼州安定郡高平縣,跨越青山向西北直抵白于山歸德邑,也就是奢延澤南面數十里一帶。而後,一道北上沿秦舊長城、上郡龜茲縣、楨林縣、使匈奴中郎將駐地,經五原曼柏進入雲中沙陵,連結陰山內長城。(陰山長城有內外兩道長城,一在陰山南麓,一在北麓。)

這條長城對於大周的意義並不重大,是屬於幷州防範羌胡的主要城段,對於大周最重要的是另外一道長城。

此段長城只有三四百里,同樣從白于山分出,徑直東去。沿走馬水一線,直至今綏德。以奢延水及大河作東側屏障,保護着上郡南部的重要地區,即高奴(延安)、雕陰這一條直抵長安的秦直道。

西面涼州高平一帶的長城,則是作示警之用,以便處於蕭關道中的蕭關及時反應。

洛陽有八塞,而關中亦有四塞。

歷史之上,胡騎大搖大擺殺抵關中的記載有不少。但更多的是,沒能殺入關中核心地區。

從上郡殺入關中只有兩條路,一則是沿涇水一路向東南,直抵甘泉宮。一則沿高奴秦直道,直抵左馮詡南部五原陵。

而在秦直道中有秦關扼守要道,涇水至漆縣,只能拐向東南,直面雲陽縣、甘泉宮,再向南又有谷口塞,堵在眼前。

甘泉宮,對於大漢來說不僅是一座避暑宮殿羣,同時也是前期防範匈奴的重要要塞。宮城、倉庫、兵營等等一應措施皆有,而谷口塞則是在甘泉宮日漸荒廢后,逐漸興起的一座城邑。

胡騎殺入涼州的道路非常多,但想要進入關中,就只能沿蕭關道面對蕭關塞。或是繞道他處,進入涼州腹地。然,最終還是得面對大震關、上邽、番須口、散關等。

所以,只要關中準備充足,胡人想要殺入關中腹地,幾乎不可能。不過涼州就沒有那麼好運來,大周面臨的難題也正在於此。

飽受涼州羌亂禍害的涼州,至今爲止口數還沒有超過三十萬。尤其是隴右數郡之地,加起來還不到十八萬人口。這些人口基本上都集中在冀城、上邽、狄道、武都等幾座重要城池附近。餘者千里之地,仍舊荒無人煙。

偏偏涼州還不能輕易放棄,它是關中西北屏障。

人煙稀少代表着補給困難,也正因爲如此,第四軍屯田所得,幾乎很少運往關中。除了部分進入各城府庫外,餘者皆第三軍自留。

此時的河西都督、持節督涼州軍政事、大周安西將軍、河西軍即第四軍軍將蘇則,正在冀城內,與各郡郡守商議防務。

鮮卑及諸胡大軍雲集,北地、安定兩郡數萬人口已悉數遷入安定郡治臨涇城內。師帥王靈率涼州守備軍第二師進駐蕭關,防守高平長城及蕭關道。

隴西、武都二郡人口亦是聚集郡城,郡守自募壯丁,堅壁清野,死守城池。

河西軍上下一萬六千餘人,以及徵召的漢人壯勇一萬人、氐人勇士五千餘人,悉數進駐漢陽郡治冀城。

整個漢陽郡內的百姓,紛紛躲入冀城和上邽兩地堅城內。一萬壯勇由河西軍新任副將姚瓊率部駐紮上邽,無令不得擅自出戰。

河西軍副將本是馬騰,但是馬騰早就跑到西域去了,這臨戰之際,蘇則直接任命第一師師帥頂上副將之職,新任的第一師師帥則是武都人李俊。

氐人部曲與河西軍一同駐於冀城,防範胡騎進攻。

主動出擊並不在蘇則的考慮範圍之內,他自己麾下僅有的五千餘騎,也都交給了張任統帥。如今涼州上下,只餘下步卒及壯勇。守城尚可,出城與數以萬計的胡騎作戰,純粹找死。

再說了,自己的主要任務便是保證涼州幾座要城不失,不讓胡人殺入關中。胡人不善攻城,城內糧草又充足,何必冒險。

“大都督,河西那邊怎麼辦。只有守備軍第一師的話,張猛未必能擋住胡騎進犯啊!”

漢陽郡守尹櫟說道,身旁其餘幾位郡守李瓚、龐沐、趙寬、樑永、李相如等人也紛紛附應。

“不必擔心!現已入寒冬,胡騎若是南下,必然糧草不足。其等遠行千里,奔襲河西,有何益處?得不到糧草,可就自行潰散了。所以,胡騎若要犯境,必然直取關中亦或冀城。”

蘇則絲毫不擔心的答了一句,河西四郡貧瘠,胡人也不是不清楚。再加上距離遙遠,有近月時間遠行,還不如求近攻打冀城和關中呢。

“大都督……”

李瓚擰着眉頭,輕喚一聲,欲言又止,看的蘇則有些不解。

“李府君,有何話,儘可言來!”

“嗨~大都督,職下以爲,河西之危不在胡騎,而在其內。”

蘇則眉頭皺起,注視着李瓚,稍後言道:“河西四郡府君,皆乃吾大周忠臣,必然不敢有二!”

一身儒胄,頭戴巾冠,文質彬彬的蘇則,說起這番話來,卻是殺氣騰騰,駭骨驚心。

有張恭和周生烈在敦煌,足以保證敦煌不亂。而只要敦煌不出問題,那韓遂、馬騰二人就翻不起什麼風浪。武威郡守乃是黃雋次子黃安,才華一般。若非其家族多遷往長安,爲了安慰黃氏,怎麼着也輪不到他作一郡之長。

此外,武威還有着守備軍軍將張猛、副將王國坐鎮,武威亂不了。

敦煌、武威一西一東,夾在中間的酒泉、張掖,縱是生亂,也能很快被鎮壓下去。

“好了諸位,且下去好好準備吧。如今楚寇傾國犯境,關中必須全力以赴。吾等涼州諸士,可就全靠自己了!”

“大都督……”

李瓚還欲再言,想了一下,最終還是與衆人一起應諾。

第216章 下鄉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809章 效事周寺第217章 甜秫杆第269章 襲營(下)第21章 共葬一土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558章 作逆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365章 送禮賠罪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281章 請才第289章 國士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738章 落子第931章 兵無常形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693章 犍爲之戰(2)第607章 失鬱郅第730章 長安夜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151章 袁逢身死第82章 摔樽爲號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519章 換相第497章 劉和起兵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533章 連鎖反應第258章 東進第573章 洛陽!第235章 整兵屯田事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103章 圍城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362章 議陣第645章 王氏第439章 狹路相逢第131章 清剿第448章 袁術稱王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890章 巧舌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930章 追根究底第1章 良家子第77章 天下局勢第176章 美陽之戰(16)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232章 煮酒論天下第748章 地龍翻身第451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673章 氐兵第134章 信騎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220章 生恨第42章 服喪第355章 籌謀第812章 肱骨第602章 回援第857章 交易第651章 禮崩樂壞第604章 鬱郅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406章 瞻之舊事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273章 無題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626章 再戰第23章 蜀道難第88章 無題第87章 宮廷奏對第602章 回援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623章 奇兵第576章 許以厚利第607章 失鬱郅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368章 合縱連橫(1)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28章 碧玉年華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364章 錢幣第497章 劉和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