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邊將權重

徐榮等人回了唐聚大營,而楊懿、射堅、龐淯等人未回洛陽,仍在函谷關內,聽候大王訓誡。

“司馬防,其宗族可都有擒來?”

高誠看着手中的一份文書,上面清清楚楚的記錄着抓捕來的司馬一族成員。

“回大王,司馬一族唯司馬防其長子朗、次子懿、三子孚、幼子敏外,悉數緝拿在案!”

楊懿拱手作禮回道,心中卻是輕鬆了甚多。先前所欲請之事,現在看來完全不用了。

“噢~”

高誠故作訝意,盯着楊懿說道:“居然跑了四人!楊中丞,汝爲吾大周御史,當嚴正不苛。如今叛賊司馬防之嫡親,四人逃夭,可知罪否?”

聞言,楊懿頓時大驚失色,匆忙伏身請罪:“臣之罪,此皆乃……”

“嗯,知罪就好,那便遷爲侍御史,另罰俸三年!”

高誠不等楊懿解釋,便定下罪名,敕下責罰。

楊懿伏身在地,便明白大王之用意,由是感懷敬言:“臣謝大王開恩!”

“嗯,不過河東郡邑,仍需巡視。值此大戰之際,更易之間,難免有人心生浮躁。汝便以侍御史,繼巡察之責。切勿,再有先前之事發生!”

“臣領命,謝大王!”

楊懿的事,就這樣一語帶過,處罰不輕不重,警告的寓意要大於實際意義。

隨後,高誠在與射堅、龐淯詢問了一番河南尹的狀況後,也是感慨良多。

數年前,洛陽還是全世界最繁華、最龐大的城市。而區區幾歲時間,便淪落至此。

眼下,雖然人口仍然不少,但恐怕還比不上長安、安邑二城。

趁此機會,射堅也提了一句佃戶的事情。其等主家洛陽士族,皆以悉數遷至長安,這些人便再度成爲了自由民。

然,附從司馬防等人作亂的兵卒,多爲佃戶丁壯,不能不罰。

高誠敲着桌案思索起來,拿捏不定。

遷到長安不妥,畢竟是有過造反前科的人,而且其原主家便在長安。若是再度有所勾結,那豈不是自找麻煩。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遷到涼州,恐怕還是會引起動盪。

“這樣,文固汝等且先歸去,待孤決議之後,依敕令而行!”

“諾,臣等告退!”

楊懿、射堅、龐淯三人拜禮後,退身出室。

幾人離去沒多久,郭嘉便自長安歸來。

“怎麼樣,長安民情如何?”

郭嘉一進來,剛落座,還沒喘上兩口氣,高誠便問及。

喝了口茶水,郭嘉深吐兩口,言道:“大王放心,後方倒無異樣。楚寇犯境,吾大周士民一心,多欲從軍入伍,以報國恩。只是……”

說到這,郭嘉不由頓住,似乎也在考慮到底當不當講出來。

高誠眉頭一皺,問道:“只是什麼?”

遲疑了一下,郭嘉拱手言道:“大王,臣有一言,還請大王納之。蘇都督,未免職權過重!”

高誠眼睛一眯,盯着郭嘉:“奉孝,繼續說下去!”

“大王,閻相言,自先前鮮卑、匈奴胡夷齊聚,大王責以蘇都督許募兵丁,擅權處理涼州軍政後。涼州漢陽、安定、北地、武都、隴西諸郡長吏,多爲蘇都督置換,插以心腹。又徵召諸郡丁壯,分發兵甲,集於郡治。兵馬衆多,權勢頗重!”

高誠不由嗤笑一聲,說道:“是不是閻相等公卿,擔心孤之義兄作亂?笑話!”

一聲促然斥喝,讓郭嘉都心中不禁一顫,寒毛林立。

“大王,閻相等公卿,心憂國政,爲大王社稷計,非是出於私心!”

“怎麼,奉孝也如此認爲?”

郭嘉剛爲閻象等人說了句話,高誠便冷言逼至,又憤然說道:“哼,先前便有人彈劾孤義兄連結河西大族,圖謀不軌。結果,義兄二話不說,將河西大族悉數遷至長安。如今,卻要再尋苗頭以制之,真以爲孤不知道他們什麼打算嗎?”

郭嘉默然不語,打算自然是有。而且,這其中關聯不小,有兵權之爭,有軍政之爭,有朝堂與地方之爭,有相權與王權之爭。

蘇則一身,可謂是牽扯甚多。

首先蘇則身爲河西都督,授命總攬涼州軍事,鎮守涼州。地方上無管轄之權,唯有聽命之時。而總參部,也一樣無權管轄河西軍,即第四軍,真正有能力管轄的只有那大將軍府和大王。

大王引其爲心腹,更是用其來壓制百官,鼎鎮王權。朝臣公卿,對其全無所制,蓋因大將軍至今未有司職。

眼下,大王前不久又授其徵募兵丁之權,鬆其禁錮。同時,又在總攬涼州軍事中加了個政字,讓相府不由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

總攬涼州軍政事,也就是說涼州發生任何事,蘇則都可以插手。甚至,私自決定,然後給相府回個話。

而相府,只能聽之任之,全無制其之法。

沉默良久,郭嘉再度開口:“大王,臣亦知大王與蘇都督八拜之義,蘇都督也必然忠於大王。然名與器不可輕受,日後若有人效此之法,行割據之實,於國朝大不利。此忌,萬不可開啊!”

郭嘉說完,高誠也不由皺了眉頭,郭嘉考慮的是百年之後的事。只是眼下,非此法而不可行啊!

武威距長安便有千餘里,敦煌更是相距數千裡。路途之遠,非旬月可至。而河西又是關中屏障,大周之重。

必須是威望、忠心並有的人,纔可以固守此地。蘇則身爲自己義兄,又歷經沙場,在朝中威望甚重。治軍治政,皆兼具有。先前還是敦煌郡守,於河西威望無人能及。

有其坐鎮涼州,自己才能專心虎目東視,蓋因心中所安。

此外,涼州偏遠,必須要給予一定的自治權利。否則戰事一生,其無專治之權,等報到涼州黃花菜都不只是涼了,而是枯了。

當年涼州羌亂,不就是因爲如此。涼州刺史無募兵之權,只能聚以郡兵作阻,一戰而失全地。消息到了洛陽,整個涼州都快沒了。

若其有募兵之權,涼州悍勇以十萬計,擋住羌族部騎,固守郡縣,輕而易舉。

只是,正如奉孝所言,此口一開,以後肯定扎不住。

“奉孝,此事且日後再論吧,還有什麼消息?”

第512章 董魏之喪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19章 家第710章 犍爲之戰(19)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626章 再戰第477章 聯姻第473章 意會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487章 複議第692章 犍爲之戰(1)第867章 神鬼莫測第869章 軍議(上)第772章 天子氣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27章 督益州軍事第74章 分兵南下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247章 李相如歸降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826章 張郃、高覽第817章 借道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55章 波纔將兵第19章 家第619章 襄陽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518章 蔡璣第261章 天下共逐之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349章 宣帝五銖錢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436章 戰丹水第69章 泄憤踏營第357章 軍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435章 夜襲南鄉第641章 劉焉出兵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917章 糧站第857章 交易第229章 攻略隴西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374章 雨勢連連第489章 王子師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285章 過武關第367章 公孫瓚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452章 炎黃貴胄之風流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32章 鳴金退兵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206章 廖化第824章 廟堂魍魎第243章 會師第647章 制強第749章 震中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813章 計議第703章 犍爲之戰(12)第251章 狡兔三窟第283章 絕食流第56章 朱懏兵敗第530章 人心向變第215章 祭奠第916章 王平子均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470章 無題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612章 攻守第702章 犍爲之戰(11)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477章 聯姻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559章 予軍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149章 明鬥第877章 無題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211章 耀武揚威第853章 四面楚歌第172章 美陽之戰(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