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洛陽!

前往送大王策於書世子殿下的郎官,費勁千辛萬苦,纔出了易縣。

當公孫續見到這封策書後,心中苦味上涌。一時間,更是差點沒忍住哭出聲來。

合上策書,焚之。

公孫續咬着牙齦,盯着空蕩蕩的大帳,怔目失神。

父王要自己去向幷州王允求救,甚明言自除王號,自廢封國,願復爲大漢一邊將。以此,來換取漢軍東出。

袁紹匹夫,當真可惡!

害吾二位叔父在先,殺吾大燕將士在後。今日,更是覆吾大燕社稷!

此仇不報,安爲人子哉!

“砰!”

憤恨之下,公孫續突然抽刀在手,奮力斬斷了眼前桌案。

而後,衝着帳外大喊:“來人,點齊兵馬!”

很快,一萬餘燕騎在公孫續的帶領下,徑直出營,朝着西面而去。

沒過多久,趙雲率領的白馬義從,也與之匯合。

袁軍騎兵和烏桓騎兵也發現了燕騎的動靜,以爲燕騎要南下殺入冀州腹地。於是,顏良立即率領騎兵全部出動,以攔截敵軍。

這一追便是近百里,發現燕騎直向西,進入太行山麓,去往五阮關後。顏良便不在追趕,而是分出一部兵馬,進入中山國,防止這是燕騎的詭計。

一連二三日後,五阮關傳來訊息。燕騎萬餘人,自五阮關北部山中,繞過關城,朝着代郡而去。

去了代郡?

顏良得知消息後,便率軍返回易縣。看來那支燕騎是要逃往關外了,否則不會選飛狐徑這條路。

不過想來也是,易縣外城已破,己軍主力多已進入城內。燕騎留在易縣城外,已經無關戰局發展,反倒不如早早離去,免得死在這小小的易縣。

顏良回到易縣,大軍已經展開強攻。不過,觀戰一陣後,也不禁感到棘手。

易縣在燕軍數月的打造之下,其內城比之外城更高、更堅。兼內城城小,反倒是利於燕軍防守。

果然,不出顏良所料,攻城大軍很快便退了下來,損折千餘人。

易縣戰事已經接近尾聲,袁紹與燕王公孫瓚的戰爭,也已經形勢分明。

數日後,袁紹便將易縣戰事,統託於大將朱儁。隨即,率領諸幕僚及親軍,陪同塌頓送來的天子、百官,一同回到鄴縣。

在回到河南尹洛陽。

楚國兵馬已經進抵城外,原先於城外駐紮的夏育等人,悉數退入城內。

在城外與楚軍交戰一陣,守營一陣,夏育便使兵馬入城仗牆而守。

兩次交鋒,一敗一平。

出營陣戰,周軍略有失利,損折兩千餘人。主要是楚軍的騎兵,對於軍陣的威脅太大。再加上楚軍兵力衆多,僅是交戰不過片刻,便撤回營內。

守營一戰,只能說是打個平手。仗着準備的工事,周軍擋住了楚軍的進攻。同樣,營門被攻破,若非士卒用命,可能大軍都回不到洛陽城。

高估了己軍大營後,夏育也不遲疑,當即退入城內。

而楚軍面對高達四五丈的洛陽外城,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一邊打造着攻城器械,一邊靜候着後方的器械送上來。

而時間就被楚軍自己給拖了下來,沒辦法,那些攻城重器都要從平輿送來,路途遙遠。先前本以爲司馬防有兩萬兵馬,再不濟也能撐到楚軍抵達。誰知,這才幾日功夫,洛陽便被周軍奪了去。

未等楚軍器械到位,自河內而下的傅燮所部,也出北邙山,進入洛陽城內。

第二軍到溫縣的時候,遇到了夏育派來拘捕司馬氏一族的將士。抓了不少人,可司馬防幾個嫡子都跑了。

而後,便傳來洛陽危急的消息,傅燮當即南下。

一至洛陽,與夏育碰面後,商議一番,仍作堅守城池的打算。

城內兵力滿打滿算還不到三萬人,出城跟楚軍交戰,只會跟先前一樣失利。

楚軍主力駐於洛陽城南,連營長達近二十里。後續的民夫、糧草輜重,更是全部聚集在伊闕關。所立營寨,更是延綿百里有餘。

河南城、谷城與函谷關,也都遭到楚軍進攻。尤其是河南城,兵少城破。楚軍別部近兩萬人馬,已經徹底圍城,日夜攻打。

王方率領的數百騎兵,也被楚軍騎兵殺潰,僅餘數十騎,退回洛陽。城內賈逵,更是苦苦支撐。

倒是函谷關,雖然修繕未畢,但畢竟底子尚在。張繡和樊勇二人,緊閉關門,一刻不開。楚軍攻了兩次,損失不小後,也沒有再繼續攻城。

徐榮在渡過大河後,連帶着大陽的七萬民夫,悉數抵進函谷關。

當是楚軍探得了消息,關外楚軍立即退向谷城。連帶着河南城的楚軍,也放棄繼續圍攻這座不算重要的城池,盡數回到洛陽城外大營。

同時,楚軍主將劉勳自是得知消息,爲防止後路被斷,主動後退至大解城附近,背倚伊闕關駐營。

不到兩日功夫,徐榮進抵河南城,與洛陽城遙相呼應。

洛陽城內第二軍,在傅燮的帶領下,亦是出城與徐榮所部匯合,駐軍洛水北岸。

自長安派來的京戍守備軍第三師,以及自河東出發的羽林騎、虎賁軍皆相繼進抵函谷關。

關中徵募民夫五萬餘,從長安府庫拉着一車車的糧草輜重。與北面河東民夫的輜重隊,紛紛匯於崤函通道。近五百里的崤函北道中,盡是車隊,浩浩蕩蕩,延綿不絕。

自河東安邑,行太行徑,直抵洛陽北面,同樣是車水馬龍。

眼下的大周,確實不懼怕戰爭,也有實力來打這場戰爭。

河東雖然經受了幾個月的戰亂,但整體秩序並沒有收到摧殘。府庫之內的糧草兵甲,更是不計其數,還有整個關中以爲後繼,支撐起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戰爭完全不成問題。

更何況,關中、河東各地也紛紛進入秋收,大量民夫的徵召不可避免的導致秋收的速度很慢,可還不至於廢收。

新的歲糧很快就會再次塞進府庫,亦或者直接運送到洛陽前線。

不止是大周,豫州、兩淮的動靜,也是不小。相比於大周目前聚集在洛陽前線的五六萬兵馬,大楚的兵力更多,消耗的糧草也更多。

好在廬江舒縣那邊,已經破了外城,想來也快要拿下來了。到時候,兵力、糧草都不用分之兩線。

兩國兵馬,都在盡着全力着手準備這場大戰,蓄勢待發。

第149章 明鬥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17章 拜將授爵第410章 長治久安第493章 張遼投郭縕第519章 換相第253章 殤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837章 驚鴻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156章 退兵第772章 天子氣第547章 內亂第926章 弱蜀豈難分第563章 謀城第269章 襲營(下)第488章 無題第142章 突圍第688章 馬超第475章 休屠各第700章 犍爲之戰(9)第851章 亂第156章 退兵第875章 湖中閣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19章 家第764章 朝會 廢佃除舊第933章 夜泅潛水第164章 美陽之戰(4)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569章 士族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271章 威逼洛陽第18章 歸去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817章 借道第140章 棋局第398章 布籌西域第472章 子衿第831章 爭城(下)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26章 破城潰敵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830章 爭城(中)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614章 下陽城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616章 無題第444章 舊部第830章 爭城(中)第584章 戰起第434章 圍剿之勢第285章 過武關第829章 爭城(上)第866章 鄉里第297章 帝業第639章 坐視天下第605章 統戰部第602章 重訂盟約第399章 虛張聲勢第843章 大山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642章 刺殺第419章 屯兵武關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877章 無題第444章 舊部第152章 兩軍對壘第909章 破勢(8)第224章 帛書第850章 所言甚是第898章 高處不勝寒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922章 摩天嶺第456章 薊縣內外第457章 欲擒故縱?第68章 憤!第586章 臨陣大忌第53章 兵發關東第935章 攻第213章 民情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201章 驅虎破敵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26章 破城潰敵第769章 亂第354章 姜紓訓弟第934章 進略第286章 常時法令第51章 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