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

幾百人連內城西面的城牆都站不滿,就更不用說防守了。

周軍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就殺到了西門城樓上。所有的叛軍都圍在城樓附近,負隅頑抗。

當夏育登上城門樓時,亦是半個時辰後了。領着楊懿、樊稠等人,再度見到了司馬防。

刎頸自殺!

“哼,傳令下去,削其首級,傳示全城。而後,送往安邑。另外,城內附叛世家,盡數押往長安。再派人去河內溫縣,捉拿司馬氏三族五服上下至長安發落!”

夏育看着倒在地上的司馬防,並沒有大發仁慈。

身後立即有親衛上前,將死去的司馬防屍身,拖到殿外,一刀剁下首級。而後,插於長矛之上,飛奔下城。

戰事一畢,夏育又安排人去打掃戰場,分配防務。將城外營內輜重,盡數撤入城內,做好據城而守的準備。

交代後,夏育剛準備離去,楊懿便追了上來。

“衛尉,賊首司馬防業已授首,闔族上下當俱緝受戮,方可警示人心。然,爲人君者,多行仁政。更兼天下士族繁盛,同氣連枝。若是盡數誅之,絕其百年之積世,斷其宗族之衍延,非人君所能爲之,又使諸士族爲之慼慼,委實不智。”

夏育聽着楊懿所言,眉頭越皺越緊,心中也是疑惑不解。還未來得及詢問,只聽其又繼續道來。

“懿斗膽,敢情衛尉卿網開一面,擇其旁支一子,使司馬氏得以綿延!如此,衛尉既不失士族敬重,又不背馳王命。天下士族若知,必感懷大王及吾大周之恩德似海,日後但凡征伐,士族必爲之相賀,恭候吾大周仁義之師!”

楊懿說完,便躬身拜禮。心中也不禁暗歎一句,自己已經盡力了。

身爲大周御史,本該盡忠職守,循律嚴察,以國法論之。可現在,卻心昧良知,失己德法,負之王恩,而圖報私澤。

夏育遲疑了半響,楊懿的意思很明顯了,就是爲了保存司馬氏一族可以延續下去。只是,自己卻不知道這到底是士族之間的惜惜相憐。還是說,楊懿是因爲司馬防放其出城之故。

正在思慮間,射堅和龐淯也不禁站岀身來。

“衛尉,下官等心知言辭,於國法律令不合。然承人活命之恩,必當相報。堅肯定衛尉,法外開恩!”

“淯亦同請!”

兩人躬身做請,其身後那十幾員預備的縣令、長也都欲上前作請。

夏育急忙擺手示意,凜着臉色,斥道:“哼,國法之重,唯有天子君上可更。爾等私自作請本卿開恩,欲置國法於何地!莫要再提,本卿便當從未有方纔之事所生!”

說完,夏育便轉身離去。

其餘諸將也都紛紛跟上,這種事最好還是莫要牽連上的好。

楊懿倒是面色一鬆,輕吐一氣。旁邊射堅,卻是問道:“楊御史,吾等……”

“莫急!也罷,本官便上疏請之大王。司馬氏一族,能否承嗣,盡在天意了!”

楊懿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事,畢竟連衛尉夏育都不想擔之此事。更別提自己區區一中丞了,還是請族兄幫下忙吧!

“對了,爾等若要學之老夫。此事,吾一人便可。文固、子異,爾等正值風華年茂,萬不可因此時誤了似錦年華!”

突然,楊懿又提醒了射堅和龐淯一句,免得二人討不得好,丟官去職。

射堅頓時急了,言道:“萬萬不可,堅與楊兄同入洛陽,同入廷獄,同臨生死之刻。雖未同享,亦是同當!”

“文固,老夫便是上疏不許,丟官棄職,也仍是弘農楊氏子弟。日後,總會有復起之機。汝二人若是爲之牽連,那可能一生再無機會施展抱負。非爲吾等,便爲大周,留此有用官身,可否?”

“楊兄……”

————————————————

周軍進入內城之後,立即封鎖了宮城,嚴禁閒雜人等入內。同時,夏育坐鎮洛陽城內的衛尉寺官署,於此辦公。

方至傍晚,洛陽一衆叛亂的世家盡數踏上前往長安的路上。一衆俘虜也皆押入城內軍營,嚴加防範。各軍兵卒,亦是紛紛入城,準備防守事宜。前日一戰戰損,也書錄在冊,發往長安,論功行賞。

河南尹射堅走馬上任,於城內府衙坐鎮,抽選五六十降卒充作衙役。發佈安民告示,撫慰民心。又一一任命所屬官僚,及下屬一衆縣令、長及其長吏。

而後,由第六軍擇一校兵馬,護送諸官,前往地方,勸降縣邑,收納河南之地。

河南尹本下屬二十一縣邑,然自虎牢關以東,多年戰亂下,城池破敗,人口悉數逃散,耕田盡荒。哪怕是先前魏軍擄掠潁川、陳留民衆,充斥河南,也僅限於虎牢關以西數縣。

虎牢關東面數百里,直至兗州酸棗、浚儀、陳留一線,似乎更像是關西與關東的分界線。成皋以東九縣,皆未派遣官員長吏。而伊闕關以南的新城、樑縣又被楚軍奪了去,故此又少兩縣。

可即便如此,射堅在排查今歲河南上計記錄的時候,還是心疑不止。

當初聽說魏軍可是擄掠南陽、潁川、陳留百姓十二萬戶,六七十萬口,遷入洛陽周邊諸縣。但現在,府衙戶籍所錄戶數僅六萬戶,三十二萬七千餘口。其中,洛陽三萬戶,約二十萬口。偃師、鞏縣、緱氏、成皋加起來還不到一萬戶,谷城、河南二縣更是隻有一千戶。

而平陰、平陽二縣,戶冊上一戶人口都未有。那麼,即便按照戶籍所錄的六萬戶計算,仍少了兩萬戶。這可是十萬人口啊,難不成還能悉數又逃了不成?

抱着疑惑,射堅去尋了楊懿。人口大量消失,這其中肯定有貓膩,而且少不了那些地方官員的手腳。楊懿身爲御史,有監察之責,一同協查更利於自己和御史。

楊懿是住在以前楊氏在洛陽的府邸,只是當年連個老僕都沒留下。這府邸雖然無人敢動,可也慘敗不堪,到處都是戰火的傷痕。

隨意收拾了一間屋子,楊懿便駐此休憩。傍晚之時,夜色將落,射堅便來到楊府。

“文固此時不應正爲政務所擾嗎,怎麼還有閒暇之心,來鄙府坐談?”

楊懿一句玩笑話,聽得射堅苦笑不已,搖頭說道:“楊兄別提了,洛陽政務幾近荒馳,全無章法。小弟現在是一頭亂麻,根本無從下手。”

“這也正常!都是一些遷民,又夾處袁紹、袁術、吾大周、曹操、王匡衆人勢力之中,怎麼可能不亂!”

“非也,並不只是如此!”

楊懿說完,射堅搖着頭反駁了一句,而後從懷裡掏出自己摘錄的戶冊數目,言道:“這是河南尹戶冊,堅擇其數目錄之,楊兄且先看看。”

楊懿疑惑的接過紙張,打開看了一遍,而後便嘴角上揚,搖頭苦笑不止。

“唉~文固出身扶風射氏,雖與北地諸謝同族。然北地、扶風大族稀缺,北地唯傅氏爲郡王,扶風馬氏爲郡望。射氏一族,論是寒族亦不爲過吧!”

楊懿話很是直白,但射堅並非爭強好勝之人,因此言道:“射氏確實寒族,若非有文師兄相助,堅怕是要在長吏的位置上熬度此生,何敢望一郡太守。”

“這便是了!戶冊問題,有的人知道,但只會裝作沒看到,不會說。而有的人不知道,就永遠不知道。所有缺失的口戶,盡成世家、豪強佃戶,故而消弭。”

楊懿面上古井無波,繼續說道:“文固所見,只是洛陽那些豪強還不熟悉其中運籌之妙,手段粗劣。信不信,再給他們三年時間,汝不論是查戶冊還是入地方密查,都再查不到這些戶數。”

“嘶~”

聞言,射堅不由倒吸一口冷氣。也就是說安置在河南尹的人口原本可能是十餘萬戶?

這可是幾十萬人口啊。兩年之內就消失了一半,竟如此膽大妄爲!

“楊兄,楊氏一族……”

“嘁,就猜到汝射文固會問及這個問題。罷了,反正吾楊氏佃戶不多,只八百餘戶。畢竟,楊氏只需供養宗族,又不作他用,八百戶足夠了。”

“這麼說,吾大周爲世家、豪族所藏匿口數,豈不是更多?”

射堅聽說過這其中的一些貓膩,但從未想到,竟如此之多。

“關中、涼州沒那麼嚴重,河南尹的百姓都是遷來的。手裡沒錢,魏國分給些耕田,就不管了。這才導致百姓生活所迫,必須依附世家豪族。”

“而雍涼之地,怎麼說呢……”

楊懿這時卻是停頓了一下,需要點時間來組織語言。

第642章 刺殺第544章 暗潮涌動第136章 惑敵第192章 對峙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63章 攻城軍械第325章 虢亭會戰(11)第68章 憤!第35章 慘淡之狀第668章 失利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76章 蒯良之策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611章 張猛、王國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846章 勸言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889章 決議第691章 負隅第908章 破勢(7)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840章 牽招第7章 博弈第538章 魏王卓第431章 丹水降第643章 休整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685章 五溪蠻叛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578章 益南第897章 轉戰第160章 周慎兵敗(下)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81章 降者之命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870章 軍議(中)第11章 殺人第687章 臨陣倒戈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831章 爭城(下)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571章 動靜第820章 前奏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640章 胡騎走河西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780章 冬季攻勢(6)第844章 國事多難第98章 殺胡令、招賢令第204章 傳報第37章 只要首級第237章 將兵拒敵第741章 遊行示威第14章 銜尾追擊第772章 天子氣第100章 陣前相會第430章 張兵伐術第294章 征伐之事第220章 生恨第569章 士族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411章 焉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505章 易水之戰(1)第463章 射策第874章 官衙自查第486章 殺於扶羅第835章 臨陣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241章 撤離第205章 這天子第278章 定關中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86章 回府第676章 逐利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362章 議陣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537章 對峙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350章 三官通寶第781章 冬季攻勢(7)第872章 予兵歸鄉第761章 辯計第863章 和平解決第197章 疲兵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8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