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會見魏使

次日,高誠見到了河東衛氏兄弟。

沒有在未央宮內,而是在國相府中,一間會客室內。

高誠當仁不讓的坐在上手,身後佇立着閻行。左側是國相鍾繇以及其長史龐柔,右側是衛覬及其弟衛寧。

“伯覦此次前來長安,魏王可是有事相托?”

高誠問完,細盯着衛覬,腦海中則是想着幷州、冀州的局勢。

衛覬是作爲魏國使臣來的,其弟也是使團所屬成員。

“回周王,吾家大王只是聽聞周王誕辰將至,特使外臣帶來些賀禮,以爲周王慶!”

聽完衛覬說完,高誠不由揚了下嘴角。對,不錯,馬上自己就就要過生日了,可是這關董卓什麼事。

以前也沒見其操過心啊,現在跑過來獻殷勤,非奸即盜啊!

“嗨,孤與魏王相交莫逆,何必在乎這等俗禮。”

高誠委婉拒之,卻不想衛覬又說道:“周王此言差矣,正是吾家大王心感與周王密交,這才送上一份心意。周王若是不收,覬可沒有顏面回見吾家大王啊!”

“唉~衛伯覦,這份禮,孤便收下了。現在,可以說說魏王到底想要做什麼了嗎?”

高誠突然應了下來,因爲腦海中不禁想起去歲張任與自己說的一件事。董卓與呂布有所勾結,想要迎回天子。

現在再想想去歲董卓要求周國大軍協助魏國拿下京畿,以及今日的遣使賀禮。

就是不知道究竟是董卓忍不住了,還是呂布忍不住了!

“回周王,可否屏退左右!”

衛覬與高誠稟言一句,而後看向室外。室內的人,自是不用擔心。不是親復之人,想必也不會出現在此地。

高誠點了下頭,輕輕一擺手,身後閻行當即闊步出室安排。

不一會,閻行便再度回來,言道:“大王,以及妥當了!”

“伯覦,這下總該放心了吧!”

“周王,對於如今晉王,不知有何看法?”

衛覬說完,高誠眼睛一閉,默不作聲,懶得聽這些廢話!

高誠不說話,這場面當即就尬了起來,衛覬嘴角一抽,不由暗中吐槽您就算點個頭也行啊,總歸是搭搭話不是。

“伯覦賢弟,魏王有何打算,儘可言之!”

旁邊的鐘繇見此,接了一句話,畢竟這種事情對於周國來說也不是壞事啊!

有了鍾繇開口,衛覬總算是緩了一下,直接說道:“晉王這兩年來,威凌天子,暴虐於朝堂,天子先前以繡衣使傳密詔於吾家大王,誅滅奸臣丁原。不過,晉國實力不弱,吾家大王欲邀周王,共同出兵,再清君側,盪滌寰宇!”

衛覬說完,鍾繇不由看向自家大王。

高誠也是嘴角抽搐兩下,又是清君側?這回還是矯詔清君側?

這老董不會是玩清君側玩上癮了吧,再玩就真的玩壞了!

“伯覦啊,魏王不是有呂奉先爲內應嘛。據孤所知,丁原帳下精騎,皆爲呂布部曲。如此,攻滅晉陽,並非難事吧!”

“周王說笑了,吾魏國上下銳士不過三萬之卒,一萬精騎。又要防備京畿、河東東面之敵,戍兵日多。而且,呂將軍倍受丁原打壓,帳下部曲已然不多。那丁原又勾結黑山諸蟊賊以爲助力,所以北上清君側一事,還是要多多仰仗周國兵馬!”

高誠點了點頭,魏國確實沒有多少精銳兵馬,但也絕對不是衛覬所說的四萬兵力。要知道原先河東便有三萬河東步卒,當年京畿大戰後就沒有動用過。

而去歲佔據京畿時,用的可不是那三萬精銳。而是一羣新兵蛋子,這一點嚴顏看的可清楚的很。

兩萬多魏軍皆是布甲,連個皮甲都沒有。要不是曹操退出虎牢等地,恐怕加上嚴顏的第一軍也未必能打下虎牢。至於魏國奪取虎牢,應該用的是那三萬河東兵。

畢竟,河內兵再差,那好帶也是跟黑山賊糾纏了一兩年的兵馬。能夠迅速擊潰一萬河內兵,佔據野王,只靠那些連皮甲都沒有的新兵,不可能!

也就是說,魏國現在最少有五萬步卒,騎兵應該也不知一萬。有呂布爲內應,要說這一年半載,董卓沒搞到戰馬根本不可能。不過,老董的防守壓力確實大。

高誠點了一下頭後,又只顧思忖着心中所想,時不時還飲兩口茶,就是不說話。

這可就讓衛覬有些撓頭了,周王現在就是在等自己說這份賀禮啊。

“周王,吾家大王有言,若是此事功成,上郡可屬周國!”

衛覬說完,緊緊盯着高誠。

高誠心不在焉的喝了口茶,拿起桌案上的一本書籍看了起來。

下面鍾繇趁機言道:“伯覦賢弟,魏王這可就厚道啊。出兵晉國,魏國能出多少兵?不過區區兩萬之數,而吾大周卻要投入大量兵力。事後,卻又只分的上郡一貧瘠之土?”

“國相所言正是,吾大周若想取上郡,大可趁機據之。所耗最多不過萬餘兵馬,何必又要遠赴晉陽,與晉國主力交鋒?”

鍾繇身後的龐柔,亦是狠狠補了一刀。

衛覬無奈,只好又言道:“上郡、五原、朔方三郡!”

“啪!”

上首高誠猛地合上書籍,丟到桌案上,冷眼看了一下衛覬,起身便走!

“周王……”

衛覬剛起身喚了一聲,還未多說什麼,便被鍾繇攔住:“伯覦賢弟若是不能定,還請回書安邑,請示魏王吧!”

說完,鍾繇、龐柔也起身離去。

室內只剩下衛覬、衛寧兄弟,付於案前。

“阿兄,周王未免有些太不給大王顏面了吧!”

衛寧皺着眉頭,看向平靜如常的衛覬,不由抱怨說道。

衛覬卻是笑了一下,說道:“仲道,汝還年輕,不懂其中技巧。今日之議,不過是試探罷了,起碼吾等知曉周王到底想要什麼了!”

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80章 欲納降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205章 這天子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479章 初平五年第572章 傾國前夕第270章 偃師易幟第583章 邊將權重第551章 臨第12章 坐觀城破第653章 夜戰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31章 危局第890章 巧舌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761章 辯計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281章 請才第90章 在下週瑜第555章 王允退兵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74章 分兵南下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424章 才子雲集第750章 南國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842章 鮮卑肆虐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813章 計議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112章 激戰將起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344章 甲乙種軍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669章 退兵第672章 明武元年第875章 湖中閣第864章 北境煙雲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632章 戰事酣酣第745章 愈演愈烈第203章 豐鎬大捷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925章 行陣入江河,截水斷流!第831章 爭城(下)第87章 宮廷奏對第191章 獨掌軍權第552章 進第664章 兩軍調動第115章 蓄勢第231章 董氏小娘第53章 兵發關東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415章 建國稱制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569章 士族第223章 段煨第153章 急功近利第917章 糧站第582章 營城第144章 歸營第455章 袁紹討黑山第57章 退保長社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627章 具裝甲騎神威第751章 調兵遣將第267章 襲營(上)第108章 夜入姜府第838章 潰第387章 界橋之戰(上)第541章 定議第492章 諸變第308章 困虎之掙第491章 安邑之變第500章 劉備請兵第283章 絕食流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210章 迴歸冀城第305章 孔伷兵敗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840章 牽招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93章 無題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173章 美陽之戰(13)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831章 爭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