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

幾個月的時間,刊訂署就沒有停歇過一刻鐘,哪怕是人累了,也要換人日夜不停的趕工。

尤其是針對於新鑄好的雕版,更是如此。新的書籍,代表着大量的需求量。要知道即便是先前印製的最多的孫子兵法、左傳等書籍,都還非常缺乏。

大量書籍在市面上逐漸流通,也引起所有周國百姓的關注。每一次京兆府張貼布告,都會有人簇擁在此,看看是否有書籍出售。

書籍的價格,也因此而不斷增長。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書籍在供應各個學校,也知道不會輕易散入市面中。先前兩次售書,纔不過出了三百餘冊,根本不足那些世家豪強購買,更不用說普通百姓了。

反而是關中世家,現在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各種書籍,一改先前極度不樂意的態度。更有些家族,比如弘農楊氏,直接就把家中藏書拉到了刊印署。

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希望刊印署能夠將這些藏書,分別刊訂一冊書籍後交還給楊家。除此之外,藉着送書的機會,楊氏當然獲得了不少外面買都買不到的書籍。

這其實也就是一個交換,刊印署所制訂的書籍,都是根據蔡邕藏書來雕版。蔡邕藏書確實是冠絕天下,可弘農楊氏的藏書,也有許多是蔡邕都不曾擁有的。

所以,秦怡很樂意做這筆聲音。因爲,按照大王的要求就是刊印署制訂書籍再滿足各個學校後,便會轉而向世家供應。至於底層百姓,那隻能繼續往後拖了。

楊氏如此做,也不過是將時間提前一些。而大周得到了許多珍貴的藏書,尤其是關於西漢乃至先秦甚至更早的藏書。

弘農楊氏雖然是從西漢楊敞開始發跡,但在那之前,楊氏也是郡望,數百年世家傳承。

時間到了九月份,一歲豐收,讓周國上下爲之一賀。

長安府庫更是屯谷八百餘萬石,足全軍一十二萬人兩年支應。

九月末,各地收穫完畢,也迎來大周文事第一次盛舉。

投科射策!

除河西四郡外,涼州餘五郡、關中四郡,大學十一座,所有學子同聚長安。

高誠於長安城外,重建辟雍,以作射策之地!

十月十日。

新建辟雍地處城外,佔地更加巨大,拓平土地,清理雜他,立之石牆8

幸好先前早有安排,讓各學學子以學校分之,不論是記錄還是維持秩序都要好上不少。

學子一切記錄在冊後,越過諸多文吏,再度回到自家學校停頓之地,靜待射策令、郎宣佈入場時間。

當所有學子,八百餘人都進入辟雍後。

右副策大夫楊彪,親臨這一片空地之上,名曰文校,環視周圍,才向旁邊策令點頭示意

策令高呼一聲:“請諸學子入內!”

隨後,士卒打開封閉的文校的大門,旁邊早以準備良久的幾名士卒,搬着一箱箱東西,佇立於側!

“所有人,依次搜查,領取號牌!”

一名軍官,佇立於前,摁刀虎視諸多學子。

周圍甲士,更是齊齊頓喝,威勢凜凜。

接着,負責射策令、郎才引導着每校學子紛紛上前。

每過一人,必搜身察測。所帶雜物,皆清理乾淨,而後方可放行。至後,校名領取號牌,以進入考場。

進入考場,只見一間間小木屋,橫豎而列,密密麻麻。

“諸學子且聽之,以手中號牌爲數,自尋屋舍,靜待策題。切記,擊鼓射策,嚴禁喧鬧、交語,嚴禁私行,嚴禁舞弊。擅自言語、私刑者,逐出考場。徇私舞弊者,除之學籍,三代不許入學!”

簡單、嚴厲。

所有學子耳邊都在想着除學籍這最後一句話,學籍是什麼他們並不知道。可後面那三代不許入學,誰都明白!

這未免也忒狠了吧!

“散!”

一聲令下,所有學子,紛紛開始尋找跟手中號牌對應的屋舍。

良久,諾大的考場內,幾乎再無一名學子佇立,全都進入自己的小屋。

隨後,一通鼓響,近千名士兵涌入進來,分列每個房屋之前,摁刀站立,守在小屋門前。

而後,又進來兩百餘文吏也端着木盤走進來,上面放置着十根長長的竹簡。

每走過一個木屋,都讓學子任擇其中兩根竹簡,充作題目。至於題目內容是什麼,誰也不知道。這可是足足兩千片竹簡混在一起後,依次放到木盤之中。而後由文吏送至考場,沿途皆有軍士相隨。

別說這些文吏,就算是擺放竹簡的人,恐怕也不知道這一個木盤內都是什麼題。

兩千張竹簡,不代表是兩千道題。高誠不曉得這次射策出了多少道題,反正都交給了趙岐、楊彪、馬日磾三人負責。

每一位學子選取題目後,都會得到文吏一句忠告:“兩個時辰後交付答卷,署名以號牌數目做準,自書其名者,答卷作廢!”

分發完考題,幾乎已經是半晌午了。

所有學子都開始默不作聲的思慮着題目的答案,所以考題並沒有準確答案。四書題便是取自四書中生僻的句子,讓學子來釋解其意。

一點點時光流逝,屋外的將士仍然一動不動的佇立在此。只有屋內出現響動時,他纔會衝着裡面大喝一聲,其餘時間都宛若雕像一般。

“咚!”

一聲鐘響!

木屋外的士卒當即打開屋門,看着裡面的學子,言道:“上交答卷!”

做完題目的學子立即將已經準備完畢的答卷,交給士兵。沒有做完的學子,只能苦苦哀求。

只可惜,這些當兵的可不會跟他們講道理。將答題試紙拿起,轉頭就走。

要知道,他們的任務也有時間問題。學子答完答不完,最多就是不中策,而他們很可能會受到軍法處置。

途中,也少不了被撕爛的答卷,這些答卷在士卒上交到文吏那裡時,順手就扔到木框中,全部作廢。

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67章 袁家嫡子第421章 造紙與立學第238章 平襄第929章 嚴、律、密、令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206章 廖化第220章 生恨第32章 鳴金退兵第488章 無題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318章 虢亭會戰(4)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186章 美陽之戰(26)第719章 犍爲之戰(28)第606章 驍騎校尉第69章 泄憤踏營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499章 失五阮關第729章 科舉射策第489章 王子師第361章 被打慘了第303章 兩難第731章 儒林第724章 犍爲之戰(32)第440章 欲圖合縱第62章 千金買馬骨第353章 批評第217章 甜秫杆第691章 負隅第423章 韓怋、趙承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462章 鴻門宴?第731章 儒林第722章 犍爲之戰(31)第858章 大漢風骨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70章 帳內威逼第749章 震中第923章 江油城第708章 犍爲之戰(16)第861章 陣前相會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876章 貪腐風氣第759章 凜冬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170章 美陽一戰(10)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736章第29章 御兵驅蠻第158章 周慎慘敗(上)第28章 碧玉年華第886章 關東局勢第367章 公孫瓚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134章 信騎第19章 家第799章 冬季攻勢(25)第900章 趙國內權第241章 撤離第570章 兵臨城下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136章 惑敵第584章 戰起第284章 邊軍自述第908章 破勢(7)第338章 黃雀在後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420章 教學署第659章 科舉第320章 虢亭會戰(6)第400章 相約王事第832章 晉陽城下第314章 虢亭會戰始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896章 渡江第525章 大陽、下陽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919章 抵關第730章 長安夜第677章 蓄勢第539章 承嗣第749章 震中第661章 三爵制第785章 冬季攻勢(11)第935章 攻第258章 東進第61章 鍾繇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868章 占卜第492章 諸變第133章 閻行之勇第267章 襲營(上)第637章 河西第236章 蓄勢待發第126章 姑臧第146章 邊章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