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大肆封賞

社稷既立,高誠等人轉而入左,另進別殿,祭祀宗廟。

國有社稷,家有宗廟。

宗廟,上衍九代,皆上尊號。

反正,就是拿着族譜,往上排。加的尊號,肯定是要挑好的來。

宗廟的祭拜就要簡單多了,畢竟只是王,而非帝。簡單宣讀祭詞,奉上祭品,告之祖先,銘立誓詞後,也就結束了。

緊接着高誠率百官,更衣易飾,出未央宮。

立春,祭於東郊之外。

出了未央宮北宮門,經北宮前大道,直向東去霸門,自此而至東郊。

流程走的非常迅速,自早晨卯時起,直到現在出了宮城,尚未近午時。

一出宮城,再不似如此肅靜。

“王上萬安!”

“王上萬安!”

霸門處,百餘將士,肅身立於城門兩側,百步之內,不得任何人擅入。

而百步之後,盡是城內百姓,駐足大道兩側,歡呼高喝。後方繁華的內城中,閣樓、民居林立,其上多布紅綢,以示同歡。

甲騎開路,執戟撐旗,目正向前,虎步而行。

身後,一隻大纛,揚揚舞起,上書周字。

高誠車駕位於其後,換上青色王服,佩綬戴冕,掩於珠簾之後,又有冕珠相隔,讓人三觀不能望其形色。

其後姜紓車駕、高龑車駕、文武百官,馭馬相繼,甲士雲從,連綿不絕。

相隔十餘步,青幡林立,人多着青幘,沿道歡鳴。

高誠王駕,行及所處,皆高呼不斷,山呼連連。

高誠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嘴角揚起發自內心的喜悅。嗯,節目效果非常好,看來長安百姓,還是非常配合政府工作啊。

立春屬於國祭,君王百官皆至,但百姓不需要啊。又不是春耕之祭,迎春對於老百姓來說,無關緊要。

沒有政府組織,自願前來圍觀新王出行的人會不少,可絕對達不到眼前這個高度。

現在,直通東郊的這條長安主幹道兩側,全都是百姓。

長安城很大,大到從西至東,步行需要半日之程。要不是官府組織得當,肯定有人不會大老遠跑過來。

行至東郊,高誠始終安坐於王駕之中,由身邊侍御史,宣讀祭詞。

祭詞告畢,又遣一孩童,青幘青衣,往外野之中,迎春至者,而後還之。

自高誠一下,所有圍觀百姓、文武官員、文吏將士,皆三拜相迎。

然後,就完了。

高誠了無興致的抽了下嘴角,本以爲還是多大的事,結果就瞪着倆眼看了一個孩童,跑一個來回,完了?

之後,鍾繇等官員,還顯得非常開心。

好吧,第一次參與立春之祭的高誠,真的很不理解。

悠悠晃晃的便是二三個時辰過去。

當再回到未央宮之時,天色都已黑了下來。可現在還沒結束,自然是不能散去。

百姓不提,現在已經沒他們任何事了。

諸多護衛雲集未央宮,遍佈左右,嚴加防範。接下來,纔是最重要的環節,容不得出任何差池。

未央宮前殿之內。

高誠身着赤色王服,戴冠冕,坐於王座之上,俯看百官。

“稟王上,今吾大周社稷方立,王上率吾官吏,治萬千民衆,國強民富。然,王上臨於前,無暇於後。夫人雍容華貴,溫良賢淑,更兼舉止大度,威儀肅嚴。臣請王上,冊立王妃,以穩朝後。”

前日方到長安的楊衡,在此百官肅重之際,上前躬身請冊王妃。

高誠臨於上,略作頷首,言道:“可!”

“臣謹遵上命!”

言畢,楊衡退回。

這當然是安排好的,立王妃、世子,纔是今日最重要的事情。

“稟王上,臣敢情王上立世子,以安國基!”

楊衡過後,鍾繇挺身而出,手持白玉,恭而請之。

高誠眉頭稍皺,言道:“公子龑,齡尚幼,才武不具,禮儀未全,當需磨礪!”

“王上所言差矣,臣觀公子龑,生性淳樸,聰慧好學,鍾靈琉秀,行止得體,可爲世子。王上所慮,可擇良師輔之,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鍾繇言畢,高誠思忖一會,才言道:“既如此,便依愛卿,立公子龑爲世子!”

“王上英明!”

“王上英明!”

看着下面百官,依照劇本有條不亂,高誠很無奈啊。高龑那小子,正值三歲好動,調皮搗蛋無所不幹。居然還能有行止得體的評語,嘖嘖~

不過,早些立世子也好。

縱觀整個東漢末年、三國,袁家一手好牌因爲嫡庶之爭,化爲虛有。袁本初手握四州,雄兵百萬,卻終爲世子相爭而功虧一簣。

曹操也是,一場轟轟烈烈的世子之爭,空耗多少國力,數不盡的英才被株連。還有劉表,也是子嗣爭權。

孫權之後,沒處理好家事。結果吳國一口氣亂了幾十年,兄殺弟,弟弒長,親人宗室自相殘殺,血流成河。

這些,說白了都是因爲立世子太晚的緣故。

所以,早些立世子也沒什麼大不了啊,養成遊戲不好玩嗎?

而且,高龑身爲嫡長子,早晚都是立他。

決定冊立王妃、世子後,得等到幾日才能正式冊封。這相關流程,可要比高誠這封王建國麻煩的多。因爲,先前朝綱失常,簡略禮儀流程,沒什麼事。但現在國家既立,所有的禮儀,都要一如往常,爲後代定下規矩。

之後,便是正式封百官,賜爵了。

大傢伙跟着咱老高數年,南征北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總不能咱自己稱王了,就把大傢伙忘了是不。

重要官職,早已定下。

國相,鍾繇,加列侯,長社侯,食邑千戶,錄尚書事。

太傅,樊陵,加列侯,魯陽侯。

中尉,段煨,加列侯,姑臧侯。

內史,楊衡,加列侯,平襄侯。

衛尉,夏育,封關內侯。

廷尉,閻忠,封關內侯。

大鴻臚,杜翕,封關內侯。

太常,韋端,封關內侯。

太僕,閻象,封關內侯。

御史大夫,蔡邕,封關內侯。

少府,秦怡,封關內侯。

宗正,無。

光祿勳,宋斌,封關內侯。

此外,增設總參軍寺,賈詡任參軍總長,封關內侯。下設參軍令、丞各一,參軍掾屬二十有一,責三軍戰略籌謀部署。

增設軍師祭酒,郭嘉任之,封關內侯,下設軍師丞、令各一,掾屬二十一人,責隨上參于軍政。

同時,軍中諸將,也有封賞。

蘇則,加安西將軍,河西都督,持節督涼州事,封關內侯,就任河西軍軍將。

嚴顏,加安東將軍,封關內侯,就任第一軍軍將。

傅燮,加安南將軍,封關內侯,就任第二軍軍將。

張任,加安北將軍,封關內侯,就任騎兵軍軍將。

李堪,加左中郎將,封關內侯,就任第三軍軍將。

除此幾位軍將外,餘者皆有賞賜,官爵相進。

如此大肆封侯,肯定是不合禮制。按照流程,必須得報之天子。

但現在,高誠不打算報了,四徵四鎮這等重號官職都列了,還管那麼多幹嘛。

反正老董和丁原也都是這樣幹,丁原頭上還有天子看着呢,自己上面又沒有。

再說了,不封侯拜爵,給手下加點油,人家幹活也不積極啊!

第17章 拜將授爵第875章 湖中閣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888章 江左之要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427章 緣起第731章 儒林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593章 白災第59章 焚營殺賊第498章 豐、授夜談第42章 服喪第602章 回援第438章 烽煙四起第665章 伏兵第869章 軍議(上)第487章 複議第248章 天劫第427章 緣起第55章 波纔將兵第732章 金榜題名(上)第871章 軍議(下)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73章 敗彭脫於西華第553章 平第579章 趙盛第582章 營城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783章 冬季攻勢(9)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146章 邊章統兵第116章 夜襲第187章 局勢突變第228章 君入甕矣第150章 捐納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907章 破勢(6)第390章 界橋之戰(終)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263章 南渡大河第805章 趙兵西進第829章 爭城(上)第921章 成都交鋒第422章 夕陽亭敘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264章 愁雲密佈第728章 狀元城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401章 離石相王第377章 軍第319章 虢亭會戰(5)第428章 授學第393章 博弈第589章 漢中事第475章 休屠各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511章 易水之戰(7)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206章 廖化第24章 八拜之交第873章 拼人才第114章 劉宏之舉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107章 勾搭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667章 朱儁之反第120章 武威段氏第701章 犍爲之戰(10)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429章 巨馬水公孫大勝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106章 追尋第452章 炎黃貴胄之風流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56章 朱懏兵敗第413章 宋斌歸長安第35章 慘淡之狀第646章 兩軍雲集第828章 進軍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218章 納錢徵糧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194章 陣前贈酒第522章 徐榮借糧第937章 荊軍失利第737章 廢佃戶除私兵第383章 千里澤國第30章 輕兵陷陣第409章 張魯從之第768章 借卒第197章 疲兵第914章 定略(中)第296章 傳國玉璽第650章 忠、義、信、禮第617章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