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合縱連橫(5)

既然拼人口,拼資源都拼不過,那就只能靠軍隊莽一把了。

而三家確實擁有這樣的實力。

不說別的,光是自己一個騎兵軍,丁原兩萬邊騎,董卓正在組建的五千三河精騎。

這就是五萬騎兵!

袁術加上公孫瓚的近兩萬騎,也不過區區三萬而已。至於袁紹,更慘。

現在只有劉虞有着成建制的胡騎,還被呂布殺了不少。袁紹的河北騎兵,早在孟津就死了個精光了。曹操、臧洪、劉岱、張邈、鮑信、袁遺等人,手中全都沒有成建制的騎兵。

這也是公孫瓚能夠仰仗兩萬騎兵,迅速奔襲數百里,迫降無數的關鍵原因。

南方的三劉聯盟,就更加不用提了。南馬根本不適合組建騎兵,而北馬,又都被高誠卡死!

這個差距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漸漸縮小。因爲高誠、丁原都無法阻止袁紹、袁術獲得戰馬,他們建立成建制的騎兵,是早晚的問題。

此外,三家軍事實力的另一大優勢,也將會被迅速追趕上來。

將校、軍吏的戰鬥經驗。

以前戰爭少,其麾下許多將領都得不到充分發揮,比不得高誠、董卓、丁原手下這羣身經百戰的將校。

可隨着這一場北至幽冀,南抵江淮,東至海濱的大規模戰事爆發。

優勢一戰即可拉平。

所以,與丁原結盟,未必不是好事,哪怕是相王,亦是如此!

丁原手中缺糧,而兵力充足。老董有錢有糧,可軍隊擴大,需要大量時間來訓練士卒。而關中,明年過後,錢糧也會充足,甚至軍隊的擴編,也將完成。

而這一年半的時間,有丁原的七萬大軍加入,足以威懾關東羣雄不敢輕易來犯。

鬼知道,界橋之戰什麼時候爆發,誰又知道打完界橋之戰,關東那羣孫子會不會來找自己的麻煩。

雖然不怕,可總會耽擱休養生息不是。

既然決心定下,高誠當即派人向河東傳信。

唉~兩大軍事聯盟體的構成,哦不對,是三個。還有南方三劉,也是盟友關係。

迫於這種壓力,只剩下孤身奮戰的丁原,相信應該不會拒絕高誠、董卓的結盟邀請。

在高誠靜待着董卓、丁原的消息時,冀州的袁紹,終於開始反擊了。

任命公孫瓚之弟公孫範爲渤海太守,顏良、文丑率領的三萬兵馬,匯合自己兵馬,屯兵界橋,於位於磐河的公孫瓚開始對峙。

反觀公孫瓚,在得到公孫範任命爲渤海太守時,不禁大笑,直言袁紹無謀匹夫。隨後,立即讓公孫範帶兵三千,直去渤海。

又以田楷爲青州刺史,帶領劉關張三兄弟,引精騎三千,步卒近五千,南下攻略青州。

磐河大營內,只餘下一萬精騎,一萬步卒,對陣界橋的袁紹。

……

“唉~公孫瓚必敗無疑!”

冀州還處於對峙期間,但處於關中的高誠及段煨等幾位親信大將,卻看着粗略的冀州與圖,討論着此戰的發展。

“公孫瓚有勇無謀,這等計策,居然也能輕易上當!”

郭嘉搖着頭,感嘆一聲。

“不錯,公孫瓚兵威大盛,士氣高昂。而袁紹連失郡縣無數,士氣低迷,不趁此機會一戰而定其,早晚必爲袁紹所敗!”

旁邊的張任,也是抱着同樣的態度。

這場戰爭,只要久經戰陣的人,都能夠看出來了。

公孫瓚和袁紹都是實力強勁之輩,可公孫瓚強在騎兵如雲,步卒精銳,兵威極盛,糧草短缺,勝在速戰。而袁紹則勝在錢糧充足,軍隊戰力不敵公孫,勝在緩戰。

可區區一招分兵之計,就將公孫瓚大好優勢消弭於無形之間。

渤海?

那是什麼地方?

那可是袁紹起家之地,民心威望之盛,豈是一個公孫範能擺平?

而且最關鍵的是,佔據渤海,就可以將冀州北部數郡,盡皆轉爲後方,讓公孫瓚有些利令智昏。

要佔據渤海,首先你得分兵去吧。去了,這些兵基本上只能用在鎮壓地方了。可公孫瓚不僅如此做了,還趁着佔據渤海打開通往青州的道路,派出大將田楷,領大軍爭奪青州這塊戰略要地。

一箭雙鵰。

這一計,不僅分了公孫瓚極盛的兵勢,更是將其戰略重心由鉅鹿郡轉到青州方向。

然而,不知自己已經中計的公孫瓚,還處於勝利的喜悅之中。殊不知,青州又豈是他一人能打下來的?

如今,大河可不是冰封之際,袁術主力大軍被河內王匡拖住,根本渡不了河。其糧道,又被陳留張邈、曹操威脅,不可能幫助公孫瓚攻打青州。

而陶謙,一邊要防範劉繇,一邊還要防範兗州刺史劉岱的進攻。防守已有不足,如何出兵相助?

反觀青州方面,臧洪能力也有些,還有張超、袁紹隨時相助。雖然青州尚有黃巾作亂,可根本威脅不了臨淄。

打不下臨淄,公孫瓚就算是佔了青州其餘郡縣,依然不解決根本問題。

“哼,公孫瓚若是聚集大軍,直攻界橋袁紹。再相邀黑山張燕,攻袁紹後腹。袁紹,根本抵擋不住。而且,袁紹一敗,河內王匡也必受其亂,袁術大軍北渡,未嘗不可解決袁紹。”

段煨又繼續說道:“只要袁紹一敗,兗、青二州,被袁術、公孫瓚、陶謙三面包圍,又東臨大海,早晚必敗。可惜,公孫瓚中計,徹底打亂了袁術的計劃啊!”

高誠在前方,聽了諸位大將的評論,言道:“段公所言甚是,真不知爲袁術獻次連橫之策的是爲何人,而爲袁紹獻此分敵之策的又是何人?這兩人,都需要着重注意!”

說完,高誠就一直皺着眉頭,陷入沉思。

郭嘉還沒有成長到歷史上的那個高度,而其餘大將,也都沒有戰略上的獨立思考。

袁術聯盟這一戰,從一開始的兵略部署就已經敗了。

先前就提到,青州纔是兩大聯盟體勝負的關鍵。誰佔據青州,誰就能分割對方勢力,佔據戰略優勢。

而青州對於袁術聯盟來說,更加重要三分。因爲只要袁紹手握青州,那袁術、陶謙,根本就無法與公孫瓚、張燕取得聯繫。

先前大戰未起,一兩信騎、使者,過去也就過去了。可大戰一起,袁術和陶謙想要聯絡公孫瓚,只能取海路。然而,現在渡海可比走陸路危險,還慢。

過了海,去的是幽州,再從幽州南下冀州,路程何止多了一倍。反觀袁紹,哪怕丟了青州,也能與兗州諸人聯絡。

這場戰爭,若是袁術聯盟一開始便以青州爲目標的話,勝算極大。

可將目標放在冀州,幾無勝算!

第115章 蓄勢第396章 子弟軍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253章 殤第283章 絕食流第758章 議兵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73章 無題第278章 定關中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15章 殺俘第625章 甘泉宮破第412章 通寶之便第343章 軍制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180章 美陽之戰(20)第482章 紛爭再起第658章 二十等爵第789章 冬季攻勢(15)第915章 定略(下)第607章 失鬱郅第917章 糧站第892章 楚王術即皇帝位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267章 襲營(上)第50章 求解黨錮第698章 犍爲之戰(7)第227章 人不爲己?第882章 進軍(上)第80章 欲納降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589章 漢中事第239章 聲東擊西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81章 降者之命第127章 無題第912章 破勢(終)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371章 合縱連橫(4)第367章 公孫瓚第518章 蔡璣第307章 困虎第562章 伏擊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655章 局第568章 一朝豐腴,一朝困苦第7章 博弈第267章 襲營(上)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433章 離心離德第490章 狼騎南下第243章 會師第15章 殺俘第644章 劉琦第879章 二事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854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740章 聚私成軍第297章 帝業第367章 公孫瓚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253章 殤第140章 棋局第381章 撤退第303章 兩難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517章 善意的謊言第540章 彌留之際第849章 相約合謀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260章 以直報怨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262章 孟津會盟第242章 破壞第384章 數千裡之災第63章 攻城軍械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256章 高氏嫡長子第678章 諸路伐蜀第527章 虞城生變第769章 亂第847章 圖謀王事第33章 死裡逃生第610章 斬將第287章 失敗的指揮體系構想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205章 這天子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357章 軍第331章 逐師孟津第739章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