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慘淡之狀

高誠輕輕喘氣,看向徐榮,說道:“其餘人呢?怎麼就只有汝等?其他人呢?可都還在?”

聽到高誠質問,場內衆人皆是啞口無聲。

徐榮唉嘆一聲,說道:“益州都尉王敦戰死,夏育身負重傷,王方、楊定斷後,至今生死未知。傅燮、蘇則深受重傷,現今仍然昏迷不醒。其餘校官戰死者不知幾何,傷者更甚。”

聽聞兩個結拜兄弟現在都未曾醒來,高誠心中一痛。隨即想到,將官都損失如此嚴重,那士卒呢,幾萬軍士呢?

“大軍如何了?傷亡多少?”

“六萬大軍,現在關內者僅三萬餘人,還有數千傷兵。”

嘶,傷亡過一半?三萬將士啊,三萬人...

高誠深呼一口氣,眼睛一翻,昏了過去。

“大都督!”“大都督!”“快去找神醫來,快!”

見高誠突然昏迷,衆將一陣慌亂,待到華佗到來,這才安靜一些。

“無妨,不過是氣血攻心,吾開兩副藥煎熬一下即可。”華佗看了之後,不急不忙的說道。

轉頭又對着屋內衆將,厲聲道來:“大都督方纔剛醒,汝等與其說這麼多做甚?不知道大都督需要靜養嗎?不能動氣,不能動氣,切記!”

“神醫放心,吾等下次定然不敢如此!”

“大都督傷勢剛有恢復,身心俱乏,需要多多修養~”看着這一羣軍中莽漢,華佗只好再三叮囑。

————————————————————————————————

兩日後,高誠已經能夠稍微坐起,倚靠在榻邊,看着身邊的張安,不禁露出笑容。

“怎麼就你自己來啦?那倆傢伙呢?”

不等張安說話,高誠緊接着說道:“讓某猜猜,韓遷肯定是在軍中調度,那傢伙穩妥的緊,是一個好苗子,部曲交給他某放心!”

“趙鬍子這個老痞子,是不是又在飲酒?爛醉如泥?”

看着大都督好不容易有了笑容,張安牙關一緊,忍下心中悲痛,強顏歡笑說道:“大都督,您猜的可真對。”

“哈哈,行了,你們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吾昏迷之後,大軍到底發生了何事?講於吾聽!”

“大都督,您傷勢剛愈,恕卑職不敢從命!”張安想到徐都督的吩咐,當即拒絕說道。

張安也沒有想到,去年殺俘的大都督,還有如此大義一面。記得那時候,坑殺那一千俘虜,自己還頗有後悔,甚至一度以爲大都督是個殺人不眨的屠夫。

卻不想...

“說吧,吾傷勢已經無礙,放心!”

“這...大都督!”

看到張安兩次不從,高誠心知這是上次昏迷,惹得這些手下擔憂,不敢再將那些不好的事情報給自己。但,自己若是不知情,又如何能夠心安。

“張安,若你還認吾這個大都督,那就說。這是本都督的軍令,說!”

見到高誠動怒,張安無奈,只好嘆了口氣,開始敘述整個大軍撤退過程。

“大都督,自得了徐都督之令,卑職就隨夏育校尉前往小坡,救下大都督。之後,吾等在山坡上,與蠻兵徹夜廝殺,直到徐都督派來蘇校尉接替。”

“撤下小坡時,大軍已經抵達。然後吾等騎兵以爲先鋒,打算衝破北方阻路的蠻兵。而徐都督引兵隨後,快速撤退。”

“這一路上,直到吾軍大營都相安無事,甚至吾等一度以爲蠻軍偷襲了大營後,便撤走了。卻不想,剛離開不遠,大軍就被蠻兵從兩側襲殺。”

“吾軍無備,更兼苦戰在前,奔波在後,早已疲憊不堪。大軍竟被五萬餘蠻兵攔腰截斷,徐都督等人皆被蠻兵困住。蓋校尉見此情況,與前部諸校尉商議後,由吾等騎軍衝擊蠻軍,解救徐都督。”

“而其餘兩萬前軍人馬先行一步,在前方佈防。幸得將士們拼死一戰,又有吾等騎兵相應,被截斷的中軍、後軍三萬餘人,這才逃脫大半。”

“之後吾等匯聚前軍,依託陣型,擊敗蠻軍一陣,這才繼續後撤。一路之上,曾數次被蠻兵追上,雖然擊退追兵,但吾軍傷亡亦是不少!”

“大軍回到葭萌後,這才安穩下來。三日後,蘇則校尉也繞道山中,方纔迴歸。而楊定、王方二人,至今尚未歸來。”

聽完這些,高誠唉嘆一聲,心情沉重,自語道:“唉,若非高某,又豈會讓三萬將士,歿於沙場啊!”

wωw.ttκá n.c o

“大都督此言差矣,若非大都督,吾等六萬大軍,怕是早已全軍盡沒。如今大軍尚存半數,皆是大都督之勞啊!”

“汝不必勸吾!來,扶本都督起來,吾要見見諸將士!”

說完,高誠便欲起身,張安急忙攙住高誠,這才緩緩起身下榻。

養傷所在,正是關城門樓,走到屋外,臨近女牆,俯望關內。

整個葭萌關都陷入一中悲傷的氣息氛圍內,無數的傷員在哀嚎,數不盡的士卒在漫無目的的遊蕩。關城之上,只有少量士卒在警戒,卻也都心不在焉。

六萬大軍之中,有良家子兩萬餘人,其中很多人之前都不相識。征戰一年以來,也都建立很好的感情。如今,袍澤身死沙場,自是感傷不已。

而其餘四萬多人的益州兵,多是郡國兵馬,更是親朋好友成羣。大軍傷亡近半,其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親朋歿於此戰。

這一戰,損失太大了...

又過數日,高誠在不用人攙扶的情況下,也已經能夠緩慢走動了,傷勢漸好。

最重要的事情,也近在眼前,自己該如何將此次戰敗,報於朝廷?

自從大軍回到葭萌關,已有二十餘日,卻只有徐榮將此戰報於朝廷。按照規定來說,高誠昏迷不醒,理應由御史中丞蕭瑗來彙報。因爲他是除了高誠之外,軍中第二號人物。

徐榮的副都督之職,只是高誠此戰臨時任命,此戰一過,徐榮還是他的偏將軍。

蕭瑗自從進入漢中以來,便被徐榮所率領的董卓諸將架空兵權,到了益州,更是一直呆在刺史府內。如今,此戰大敗,蕭瑗可不想背黑鍋,亦是一直未曾向朝廷彙報此戰。

蕭瑗不做,益州刺史更是不願,也只好由徐榮來上書了。

徐榮倒是盡書此戰歷程,尤其是高誠親自率兵阻敵,爲大軍後撤贏得時機,大書特書。同時,又一攬此戰之敗於身。臨末,還不忘直言那御史中丞自入川一來,長久不在軍中,只顧躲在雒縣安享太平。

徐榮這次上書,可謂是將所有責任,全都推到自己身上。但高誠卻不想這樣,此戰之敗,非在徐榮。甚至徐榮在與十五萬蠻兵的陣戰中,差點徹底擊潰蠻兵。

“臣叩首敬拜陛下,自二月一戰。臣引虎賁之衆,與十五萬板盾蠻兵列陣而戰。戰事頗順,賊軍不能當吾天軍之威,潰敗在即。然有五溪蠻兵引十萬大軍,出牛頭山西麓,欲斷吾大軍後路。又有蠻兵五萬,破吾大營,絕臣等歸途。”

“幸得軍中斥候得力,現五溪蠻之蹤跡,臣方能有機率兵阻敵。前方偏將軍徐榮統領大軍,已潰板盾蠻十五萬之衆,得知五溪蠻來襲,不得已而退軍。”

“今三軍歷盡兇險,方得退回葭萌關。此戰之敗,皆乃罪臣之過。罪臣無能,未能替陛下掃蕩板盾蠻、五溪蠻之賊,又損吾天軍威嚴,愧對天澤。罪臣請以乞休,叩首以拜!”

“將此書加急送往洛陽!”寫完奏章,高誠輕出一口氣,對着旁邊的親衛說道。

“諾!”

第790章 冬季攻勢(16)第443章 逃荒第379章 杜畿第885章 夷狄而華夏者則華夏之第22章 名揚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157章 倚城保軍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375章 抗洪第125章 邊章解疑第82章 摔樽爲號第610章 斬將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655章 局第88章 無題第306章 圍堵孫堅第579章 趙盛第907章 破勢(6)第541章 定議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311章 江東猛虎第769章 亂第437章 奇襲西鄂第351章 拜訪蔡邕第209章 國事第601章 棋局第31章 危局第537章 對峙第890章 巧舌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280章 幷州牧丁原第473章 意會第288章 藍田大營第87章 宮廷奏對第784章 冬季攻勢(10)第543章 並國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130章 血戰隴縣第22章 名揚第571章 動靜第126章 姑臧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901章 司馬懿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774章 進退兩難?第372章 合縱連橫(5)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914章 定略(中)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920章 勢、力!勢力!第234章 迴歸冀城第292章 天子!崩!第935章 攻第918章 宵小之徒第562章 伏擊第316章 虢亭會戰(2)講述一下官職問題。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204章 傳報第258章 東進第283章 絕食流第300章 卓軍失利第910章 破勢(9)第636章 獻俘闕下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238章 平襄第567章 禮、家、義、存第856章 三士第859章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第598章 乘火打劫第912章 破勢(終)第669章 退兵第917章 糧站第747章 事勢時轉第838章 潰第695章 犍爲之戰(4)第537章 對峙第593章 白災第121章 薄落谷東羌亡第34章 神醫華佗第417章 春耕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743章 邀名之徒第221章 大局、大勢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90章 巧舌第543章 並國第508章 易水之戰(4)第629章 谷口寨破第506章 易水之戰(2)第765章 朝會 武備學堂!第801章 冬季攻勢(27)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242章 破壞第420章 教學署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531章 拔安邑城第167章 美陽之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