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軍政民務

“這些姑且不論,冀城如今,尚能生產刀劍、戈矛、箭矢否?”

高誠回過頭來,看向楊衡。

楊衡點下頭,回答說道:“君侯,生產這些不成問題。冀城匠作當初收羌賊脅迫,爲其打造兵器,故而羌人並未進行殺戮。這些匠戶皆在城內,隨時都可以重新聚集起來,打造甲器。不過,這產量,怕是不足軍用。”

“那倒無妨,只要能夠打造就行。”

產量的問題,現在沒法解決,畢竟匠戶就這麼多,指望漢陽一郡,也不可能爲數萬大軍供應兵器。再說了,漢軍原先皆有兵甲,雖有殘破,可尚能頂上一時。

至於日後,以後再說吧!

“楊府君,這些事情便勞煩您了。此外,吾涼州瀕臨絲路,府君還要多多操勞一番!”

“君侯放心,衡定不負君侯所望!”

楊衡拱手行了一禮,繼續說道:“君侯,朝廷新任涼州刺史,即將到來,驟時如何是好?刺史部那些官吏,可是盼其如望甘霖!”

聞言,高誠眼眸冷意上涌,望着殿室,冷哼一聲:“哼,無需在意。刺史部那些官吏,本將還沒有找他們算賬呢!身爲刺史府官員,賊臨隴縣,竟多數散逃,高某再多容其人幾日,順便也給那新任刺史,上一場好戲!”

“若是全都殺了,朝廷會不會...”

楊衡也是被高誠的殺意給嚇了一大跳,有些擔憂的問道。

“不會有什麼?蓋使君盡於國事,彼等作爲屬官,亦當隨之!”

提到蓋勳,室內衆人再無異色!

刺史府的人,說起來大多都是外州人士,與涼州本地人士本就不和。蓋勳又身爲涼州名望,身陷隴縣,歿於王事。而這些人卻是老早就逃走了,收復隴縣後居然還有顏面回到冀城。

這也就算了,可這幫傢伙,還總想着繼續插手州政事務,真以爲涼州人是泥捏的嗎?

楊衡也是早就看那幫人不順眼了,當即應聲道:“蓋使君歿於王事,忠於君上,彼等宵小之徒,貪生怕死,枉爲朝官,衡定隨君侯,奏達天聽,以正國法!”

高誠滿意的點了點頭,軍中的態度已經不需要再試探了。自從夏育服軟後,整個大軍便是自己的一言堂。如今回到冀城,自然也要看看政方人員的態度。

到現在爲止,楊衡所作所行,都讓高誠放下心來。

“好,府君不負誠,誠亦不負楊家!”

高誠一言,頓驚四座。

如此敞白之語,聽的室內幾人心思不定。

楊衡自是欣喜,有了這句話,楊家的未來就算是有了一層保障。至於高子明會不會失敗?楊衡從來沒有考慮過!

年輕,纔是最大的優勢!

最近有不少的傳聞,說是天子已經開始防範高子明。

可那又如何?

高子明實在撐不下去了,最多向天子服個軟。韜光養晦十年,山河依舊爲吾縱橫!

大漢帝國名將青黃不接,盧植、皇甫嵩、朱儁、張溫皆垂垂老矣,朝廷也面臨着後繼無人之狀。人才當然有,畢竟人口基數放在這裡。

可他們缺少資歷!

驟登高位,有一人足矣,陛下定不使二人。

閻忠也在欣喜,君侯所意,與己無恙啊。看來,君侯怕是早早就抱着割據一方的打算了。如此也好,省的自己再平添口舌了。

賈詡沒有說話,沒有動神,依舊微閉着雙眼,面表無波。

不過,這心中,可就翻騰起來了。

天下局勢撲朔迷離,尤未可察,君侯這麼早便做打算,是已經有些預感了嗎?

在外遊歷數年之久,賈詡對天下大勢看的很清楚。漢室傾斜,已成必然,任誰也改變不了。

天下一十三州,處處動亂,百姓苦不堪言,亦是揭竿而起。尤其是去年的黃巾起義,更是將中原腹地有心人的心思挑逗起來。

而涼州羌亂,以及黃巾復起,更是讓那些人看到了大漢帝國的虛弱。

曾經強大到讓人不敢擡目端望的大漢,竟也會被一羣叛賊給逼到困死司隸一州的局面。至於大漢打贏了,呵呵,大漢輸了,輸了個傾家蕩產。

黃巾賊,一羣無甲無兵的黔首,都能打到虎牢關,那自己拉出十萬精銳,豈不是就能殺入洛陽了?

更不用說,這自去年二月至今十月,幾近兩年時間,整個大漢帝國全都在打仗。其間所耗軍費、輜重、錢貨不計其數,大漢帝國只是在被迫的透支孱弱的身軀。

蘇則雖然早就知曉了內情,可再一次聽聞,還是感覺很不舒服。

隨後,高誠與楊衡、閻忠、賈詡三人敲定了一些政務的處理,以圖緩緩恢復涼州的生產。

當天下午。

高誠又領着蘇則、傅燮二人,直奔城外軍營。

軍營處於城外渭河北岸,渡過渭橋,數十人很快進入軍營,直入中軍大帳,擊鼓聚將。

高誠站在輿圖之前,觀望良久,靜候軍中諸將到來。

“君侯,諸將皆以齊聚!”

蘇則話音剛落,不及高誠回身,便聽聞帳內諸人齊聲高喝:“末將等拜見君侯!”

看着諾大的軍帳,站滿披甲戴胄的將校,高誠不禁有些志得意滿,這便是自己的班底。五年征戰,終聚人心。

“諸君無需多禮!”

揮手虛扶,高誠示意諸將起身。

“謝君侯!”

高誠點了點頭,看向諸將,繼續說道:“諸君齊聚,本將也不多言,現在部署吾軍將校部曲。”

“張任!”

“末將在!”張任應聲而出。

“蘇都督引八千河西兵返回河西四郡,張任、程銀領三千精騎同往。具體軍務,聽候蘇都督安排!”

“諾!”張任接令退後。

高誠手指輿圖,點着北地、安定二郡一帶,言道:“夏育何在?”

“末將在!”

“本將交由汝三萬戰馬,一千精兵,駐防北地、安定二郡。一年後,一萬騎兵,可能出否?”

說完,高誠盯着夏育,而夏育也在盯着高誠。

“末將得令,一年後,必有一萬精騎,助君侯平定羌賊!”

“好!安定、北地二郡將會全面配合將軍,一應丁壯,盡予所求!”

在北地和安定訓練騎兵,缺少的不是時間,而是人口。涼州大地的漢兒,雖然比不上羌人馬背上長大,可也絕對差不了太遠。只要丁口充足,一年時間,足以練出一隻能夠上陣的騎兵來。

同時,這也是北方邊地,與中原內地的優劣之處。訓練騎兵,放到內地,甚至關中一帶,最起碼也需要三年。而在涼州,不說人人善騎,可十人中,起碼五人善騎。

其餘五人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只是沒有充足的戰馬供他們騎乘罷了。

西北馬政始於文帝時期的馬復令,至今數百年下來,早就已經名存實亡。而東漢之後,整個西北就一直在跟羌人幹仗,斷斷續續七八十年下來,馬復令更是無地可行。

“夏育將軍,東羌諸部盡皆滅亡,吾軍所掠戰馬、牛羊皆安置在北地、安定二郡。二郡之內戶數亦有萬三千餘,驟時務必恢復二郡馬政。”

夏育點點頭,說道:“君侯放心,馬政一事,育不敢忘!”

北地、安定之前沒有恢復馬政,便在於東羌諸部尚存,戰亂之下,百姓根本無法養馬。現在則不然,東羌諸部滅亡,鮮卑陷入內亂,匈奴胡人也被君侯戰績所赫,不敢來擾。

至於說一戶人家,養不起戰馬,放到涼州在就是個笑話。

羌胡之人都能養活戰馬,漢人就養不活了?難道羌胡之人的草場,換到漢人來把持,就能把馬餓死?而養馬的技巧,邊地漢民還真不差胡人,甚至更勝一籌。

畢竟,有文字和沒有文字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這個時期,大漢帝國的北方胡夷,都沒有文字。他們底層百姓盡是以言語約束,高層則大多習漢語,一應文書、輿圖等也盡是使用漢字。

所以,胡人軍中大多以貴族爲將官,底層牧民很難突破禁錮。原因就在於你連漢字都不認識,輿圖就更看不懂了。大軍作戰,看不懂輿圖,還打個什麼?

“馬政一事,關乎西北存亡,漢陽等地尚有羌賊威脅,便唯有仰仗將軍了!”高誠看着夏育,心中可謂是躊躇兩難。一來夏育與自己心思未必相合,萬一出了差池,自己就是搬石頭砸自個了。

二來,軍中諸將,唯獨夏育在北地、安定二郡威望甚高,也只有其最合適去爲自己佔這兩個郡。

聽到高誠再三叮囑,夏育也愈加嚴肅,點頭應諾。

“現如今,吾涼州境內,除去吾等銳士兩萬五千人外,尚有兩萬壯勇、郡兵。北地、安定二郡六千郡兵,交由夏育將軍統轄。武都郡兵擊其壯勇三千人,漢陽郡兵及大震關守軍五千人,西縣守軍一千人,平襄守軍一千人。”

“傅燮將軍,這些郡兵本將就交由汝了,務必嚴加訓練,日後大戰亦會用到他們!”

“君侯放心!”

高誠一說話,傅燮就明白其想法。兩萬郡兵壯勇,當然要掌控在手中。這可是涼州無數不多的丁壯啊,焉能撒手不管?

“楊秋、華雄、馬玩、成宜、候選五位將軍,領本部兵馬屯駐平襄,日夜訓練兵馬,不得有誤。嚴顏、李肅、李堪、樑興四將,隨本將領餘下部曲,進駐塬道,不得有誤!”

“其餘將校,務必恪盡職守,唯上命從!”

“諾!”

帳內諸人齊聲應諾。

第810章 漢軍入冀第382章 驪山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749章 震中第91章 問答第481章 周瑜大婚第337章 螳螂捕蟬第557章 勢氣第556章 殘破舊都第840章 牽招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551章 臨第94章 何苗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290章 蓄勢待發第746章 撲朔迷離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716章 犍爲之戰(25)第193章 變局,兵動第274章 大業第690章 雨第492章 諸變第890章 巧舌第756章 禁足安邑第156章 退兵第538章 魏王卓第643章 休整第18章 歸去第682章 墊江城外第78章 連鎖反應第538章 魏王卓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659章 科舉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582章 營城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348章 三官鑄錢署第547章 內亂第467章 李義第134章 信騎第181章 美陽之戰(21)第165章 美陽之戰(5)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757章 時局難測第42章 服喪第380章 危局第13章 千騎破十萬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358章 大徵兵第105章 攻城第295章 關東羣雄第811章 焦灼之際第431章 丹水降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767章 聚之高陵第487章 複議第820章 前奏第519章 換相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332章 冰層第557章 勢氣第418章 天下紛爭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266章 民心士氣第758章 議兵第37章 只要首級第633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768章 借卒第381章 撤退第188章 再歸長安第46章 大婚第908章 破勢(7)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736章第752章 護氐中郎將第473章 意會第792章 冬季攻勢(18)第117章 羌騎踏陣第26章 破城潰敵第345章 紙第179章 美陽之戰(19)第866章 鄉里第860章 顏面盡失第726章 犍爲之戰(34)第753章 東進高奴第924章 下江油第838章 潰第808章 廟算第142章 突圍第675章 益州劉氏第647章 制強第717章 犍爲之戰(26)第605章 統戰部第840章 牽招第48章 覲見第551章 臨第276章 拜訪周府第389章 界橋之戰(下)第876章 貪腐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