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傳報

“啓稟陛下,長安傳來急報!”

崇德殿內,劉宏正與一應朝堂官員,商論天下局勢,亦或者說是在做交易。

四方賊衆起事,背後必然有世家大族的影子。要不然,那幫宵小賊寇,又焉能做到同時響應。

對於世家所求,劉宏心中還是有點數。爲的就是那些戰場軍功,來提攜家族子弟,用老了的手段,哼!

這場交易,從天色未亮,直至此時,仍未罷休。

難以糾纏的點,就在於軍中將校一級。

世家想予家族子弟謀些不差的位置,而劉宏不想讓出這些手握兵權的將校職位。

放到黃巾起義前,大漢帝國的軍隊,掌握實權者便是校尉、都尉一級。黃巾亂後,這纔出現皇甫嵩、朱儁、盧植三位實權四鎮將軍以及高誠的安西將軍。

眼前,世家想利用此次機會,組建私自部曲,然後再求得官職,轉變爲正規軍。之後,這些軍隊,只會聽從世家號令,而不遵朝廷政令。

當然,這也只是他們所拋出的磚石,用來引玉罷了。不過,自己可不會上當。

正當難解難分之際,一名在殿外候着的羽林郎將,躬身入殿,高聲彙報。

“有何要事?”

劉宏眯着眼睛,輕言一句,迴盪殿內。

“啓稟陛下,長安戰報,言安西將軍於鎬邑大潰邊章三十萬兵馬!”

“什麼!”

劉宏聞言,當即拍案驚起,喜色洋溢於表,不敢置信,直言問道:“此事當真?”

“回稟陛下,當真。長安來人,已送來安西將軍奏報!”

“速速呈上!哈哈哈~”

劉宏心中高興,不自禁大笑起來,再望向殿下羣臣,更是得意起來。

爾等諸卿,心中所期,無非便是邊章大軍得勢,方可行那詭計。如今,高子明擊潰邊章,朕觀汝等,還有何言可說。

哈哈哈~

一名宦官闊步出殿,自信騎手中接過奏報,重返殿內。

“陛下,此便是安西將軍奏報!”

劉宏沒有說話,譏諷的瞥了一眼殿內諸卿,這才安坐下來,接過奏報。

奏報所言,盡是言及豐鎬一戰,辭藻華美,氣勢喜人啊。

“好好好!”

閱畢,劉宏喝彩三聲,合上奏疏。

衝着殿下諸人,高聲言道:“諸卿,數日前,安西將軍於豐鎬之間,決戰邊章。那邊章逆賊,舉精騎七萬,步卒二十萬,卻不想爲安西將軍一戰所潰。”

“斬首八萬餘級,降俘無數,值此大勝,當與諸卿同賀!”

“天佑吾大漢矣~”

楊賜拖着病體,老態龍鍾,緩緩上前,由心而頌。

見楊賜出言,殿內諸人也只好苦着臉色,躬身行禮山呼:“天佑大漢!”

楊賜出身弘農楊氏,亦是四世三公之族。與當代世家中,聲望極高。同時又博纔多學,精通史集,名聞海內。

不過,其一心忠漢,皇室與世家僵持十餘年,而不生大亂,楊賜可謂功不可沒。

劉宏帶着感激,端視着這位老太傅。今日朝會,本沒有知會其人。畢竟,夾在中間,委實左右兩難。再則,老太傅身着傷病,宜需靜養。

“楊愛卿,快快起身!”

劉宏急忙虛扶楊賜,示意其回案端坐。

“陛下,安西將軍如此大勝,解吾大漢之憂,不可不嘉啊!”

楊賜不知抱着什麼心思,轉頭談論起對於高誠的封賞起來。

劉宏眉頭一皺,有些遲疑。高子明,兩面之刃,或可傷敵,亦或傷己。

這次大勝突如其來,自己腦海中完全沒有頭緒。封,就只能加鎮西將軍權,兼其開府之宜,西北邊地盡歸其握。

不封,又如何向天下將士交代?

如此大勝,主帥無一封賞,其餘三處平叛大軍,還能全力以赴的去平叛?

不過,老太傅既然提起此事,想必心中定有計較。

“楊愛卿有何建言,還請教朕!”

“陛下,安西將軍年歲尚雖輕,然文韜武略皆非常人比擬。假以時日,必爲吾大漢之樑棟,陛下之持仗。”

“高子明岀於涼州,長於邊郡,深受其父教誨,忠於國事君上。陛下不若加其鎮西之位,萬戶之侯,再嘉其高堂,懷以厚恩,感於高門,必成佳話!”

楊賜話語說完,劉宏不由陷入深思,莫非老太傅認爲高子明足以爲信?還是說,又是一場捧殺之局?

“愛卿所言甚是,朕稍後熟慮,必不負忠臣國士。”

“陛下英明!”

久沉宦海的楊賜,心中明瞭劉宏所念,卻也不再多言其他。自己已經老了,指不定哪天就走了,這天下事,也只能維持到此了。

高子明西線大捷,頓時讓崇德殿內的爭討不下消弭不見。

諸臣退罷,劉宏又尋來熟知兵事的蹇碩,商量如何調動高誠麾下各部兵馬。

於此同時,繡衣使者也加急送來一封密報。

“且看看吧,如何?”

劉宏將密報,遞給蹇碩,緊接問道。

蹇碩看完,沉默了。

由北軍司馬趙顯、三河精騎統領盛珨領北軍歸洛,轉而支援東線戰場的皇甫嵩。而其餘兵馬,進入涼州,繼續追繳西羌殘賊。

同時,以十餘萬黃巾俘虜,押解涼州,充實邊地,屯田供應軍需。

嗨~

蹇碩嘆了一口氣,高子明之心,已彰顯無疑。

劉宏也緩緩閉上眼睛,心中反而愈加平靜,回憶着自登基以來,所經歷的種種之事。

這天下,當真無一國士啊!

“陛下,安西將軍,或是爲涼州戰局所慮,未必有他心啊!”

“那便傳令,將所有俘虜,盡皆梟首,充作軍功!”

“還有,加安西將軍爲鎮西將軍,俱開府,封秦亭候。”

劉宏沒有去聽蹇碩的話,目視前方,與身邊蹇碩說着對於高子明的封賞。

遷虜屯田?

高子明啊高子明,汝當真想要擁兵自重嗎?

加鎮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這些都無妨。畢竟,涼州偏僻。就算是高子明再用兵如神,沒有糧草積蓄,亦是不堪一擊。

可聚兵屯田,這就犯忌諱了!

“陛下,殺俘不詳啊。此際正值四方平亂,若是傳聞出去,怕是於戰事不利!”

蹇碩遲疑了一下,還是提着膽子,向劉宏諫言。

“無妨,高子明殺的俘虜太多了,再多一些也無關大局!”

第786章 冬季攻勢(12)第618章 大雪紛飛第4章 騎軍軍侯第403章 丁原丁建陽第233章 調查司第316章 虢亭會戰(2)第645章 王氏第640章 胡兵走河西第736章第33章 死裡逃生第119章 青石岸之戰(下)第84章 折返洛陽第57章 退保長社第787章 冬季攻勢(13)第581章 御駕親征第683章 頓足第628章 當在今夜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163章 美陽之戰(3)第404章 三將相王第246章 戰況第487章 複議第126章 姑臧第369章 合縱連橫(2)第877章 無題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326章 虢亭會戰(12)第616章 無題第924章 下江油第594章 胡騎南下第652章 絕地第712章 犍爲之戰(21)第15章 殺俘第364章 錢幣第109章 楊府聚衆第291章 父女第546章 陣仗第776章 冬季攻勢(2)第375章 抗洪第79章 攻滅趙宏,韓忠上位第171章 美陽之戰(11)第420章 教學署第81章 降者之命第103章 圍城第184章 美陽之戰 (24)第758章 議兵第760章 趙宮第914章 定略(中)第239章 聲東擊西第778章 冬季攻勢(4)第825章 兵臨城下第725章 犍爲之戰(33)第219章 涼州刺史第322章 虢亭會戰(8)第115章 蓄勢第791章 冬季攻勢(17)第291章 父女第585章 慘烈如斯第802章 冬季攻勢(28)第124章 去職、削食邑第189章 韓遂出逃第175章 美陽之戰(15)第282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590章 疲兵之計?反受其害也!第206章 廖化第608章 廟算第681章 南中大族第150章 捐納第782章 冬季攻勢(8)第126章 姑臧第198章 三駟而決第575章 漢中王璽第443章 逃荒第250章 調查司相助第277章 望風而降第212章 加以威嚴第465章 投科射策上第910章 破勢(9)第773章 旗雲滾動第461章 聚衆大議第535章 鐵騎交鋒第385章 公孫兵界橋第760章 趙宮第428章 授學第817章 借道第310章 唐姬第104章 削髮代首示衆第565章 兵敗城破第36章 程包諫招安第841章 劫道之徒第855章 天尚未亮第202章 潰兵百里第174章 美陽之戰(14)第420章 教學署第829章 爭城(上)第771章 制略第483章 離石議兵第777章 冬季攻勢(3)第427章 緣起第30章 輕兵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