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涼州漢兒

隴縣城內。

坊市正中,幾名衙役站在告示之下,環衛四周。

周邊數百百姓圍觀,其間有老有壯。大家被衙役一陣陣的敲鑼打鼓,聚集在這裡,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衙役中間站着一文生,正盯着告示觀看,每看一段,身形都顫抖一分。

隴縣作爲涼州州治,自然涵括了涼州大半的文人,區區幾十人、百來人還是能找出來的。

看完一遍後,文生激動的不能自己。直到身邊衙役提醒了好幾遍,這纔回身衝着周邊百姓,大聲吼道:“諸位,諸位且靜靜。在下張謙,此告示乃是安西將軍,高君侯所下《殺胡令》以及《招賢令》!”

“小子不才,今日便爲諸位誦讀君侯告令!”

“羌胡逆亂涼州已百餘年.......以吾漢軍將出塞,教使胡夷奏悲歌!”

“此便是君侯所作《殺胡令》!當真慷慨振奮!”

周邊百姓聽聞全令,也都是激憤非常,其中不乏青壯,更是高聲歡呼,直欲隨君侯征戰羌逆。

反倒是後面的《招賢令》,沒有兩個人感興趣。不過也是,涼州百姓打骨子裡就是沙場割首,馬上建功的理念。從懵童孺子,至弱冠年華,大多數都沒想過手持筆桿加官進爵。

便是如同蓋勳、蘇則二人,善於理政,可也一樣自沙場建功,這才走進大漢官場。

“這位兄臺,吾等若願隨君侯,當去哪裡?”一名身高八尺的壯漢走了出來,向張謙問道。

張謙一愣,看向旁邊衙役,自己也是被匆匆拉出來的,還真不知道。

“這位壯士若是響應《殺胡令》,可去城外軍營。若是響應《招賢令》,可去刺史府拜見君侯!”領頭的衙役衝着這比自己還高一頭的壯漢說道。

“好,雄謝過兄臺!”

這壯漢道過一聲謝,徑直往城東走去。

“吾等兄弟同往!”

“大兄說的不錯,吾等自隴西一直跑到這隴縣。再走,又能走到哪裡去,殺胡!”

“殺胡!”

“殺胡!殺胡!”

原本只是兄弟四人之間的討論,隨着那一聲大吼的殺胡,頓時引起周邊壯勇呼聲。

相同的事情,遍佈在整個隴縣的大街小巷。不用想了,就是託。沒有託的陪襯,怎麼激起那些老百姓的熱血之心!這一點,高誠還是看的很清楚。

截止到當天傍晚,不論是城中軍營,還是城東五里外的大營,都招募了衆多青壯。

次日,羌逆二十萬大軍,來到隴縣城西二十里下寨。

站在十幾米高的城樓上,一眼便能看到遠方黑壓壓的營寨。

這個時候,高誠一點也未着急,僅僅是將城東營內招募的新丁召回城中。加緊訓練,不求他們出城作戰,只要能守城即可。

同時,城內開始實施戰時管制,糧草配給。

十餘萬百姓,但凡青壯,盡皆分發兵器。或上城協防,或於城下運送守城物資。便是年輕婦女,也被號召起來,打磨箭矢,製造擂石滾木。

整個城市都開始進入戰備階段,這裡是涼州最後的防線,絕對不容有失。

新任涼州刺史蓋勳、從事蘇正和攜帶刺史府各級官員,分散四城,鼓動激勵民心士氣。

高誠更是將幕府搬到了西城樓上,以便指揮。

而一萬一千騎兵,高誠則是抽調了那三千餘訓練不足的將士回到城中。他們既可以充作預備部隊,又可以在關鍵時刻騎上戰馬,發動反擊。

餘下的七千精騎,高誠則是交給了張任!

城樓殿堂之中,高誠正在與張任、夏育、趙顯、盛珨四人交待具體事宜。

傅燮同樣抽調城內,協助高誠坐鎮隴縣。

“彝凌,七千精騎某就交給汝了。這是汝第一次領兵,要多向夏兄請教,便是趙顯、盛珨兩位將軍,也比汝瞭解騎兵作戰。切記,萬不可不聽他言!”

“君侯寬心,任深知重任,定不負君侯!”

“好,某再教汝等一句:敵進吾退,敵駐吾擾,敵疲吾打,敵退吾追。汝等重任,便是協助隴縣守住城池,破敵尚在他時。明白嗎?”

“末將遵命!”

高誠點了點頭,正欲揮手示意幾人退下。

卻見趙顯突然站了出來。

“將軍,那胡騎校尉所部,如何處理?”

高誠皺了一下眉頭,心知趙顯心中所想。胡騎校尉一部,皆是由胡騎組成,殺胡令一下,其定然心中有恙。

沉思良久,高誠這才遲疑說道:“趙兄,命胡騎校尉部所轄騎士,皆須蓄髮易服。日後必須言漢話,寫漢字,行漢禮。但有不從者,殺無赦!”

趙顯猛地抱拳,大喝一聲:“末將得令!”

“嗯,爾等先回去安排吧!明日,羌逆定會兵臨城下,聚集精騎,吾等必須先壓下羌逆鋒銳!”

“諾!”

待衆人出去之後,高誠則是開始想着如何破敵。

二十萬大軍啊!

比起三十萬蠻兵要少不少,可質量上就高太多了。現在羌逆軍中近是騎兵,便有八萬之數,比整個大漢帝國的騎兵還要多上一倍。

嘖嘖,難!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消息。

根據斥候的訊報,羌逆身後並無大量牛羊!

也就是說羌逆大軍所需糧草,皆要靠之前繳獲,以及四處擄掠。繳獲能有多少,涼州本就苦寒。這兩年又是天災不斷,便是隴縣都沒多少糧,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

而羌逆身後沒有牛羊相隨,說明這個冬天羌人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

拖延日久,羌軍肯定比自己先缺糧,到時候,便是取勝之機。不過,在這前面,自己要先守住隴縣。

走出城樓,高誠來到城牆之上,望向城內。

一片空地之上,一名名涼州漢兒,手持長矛、木矛,迎着凜冽西風,拼苦訓練。

一名名年歲已大的老者,相互協作,將一根滾木搬上城牆。

一名名婦女,抱着一捆剛剛嵌好的箭矢,交到了民夫手中。

而民夫則是帶着箭矢,揹着土袋,喘着粗氣,走上城牆!

其餘地方,也都是呼聲不斷,到處都是忙碌的漢家子民。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勇敢、最擅戰的人,戰鬥民族只屬於他們!

這個民族,經歷過百年漢匈戰爭,百年漢羌之戰!

勤苦、付出、堅毅...

這就是他們,自己的民族——漢!

第469章 文坊四寶第560章 臨洛第392章 京兆韋杜第887章 江左易幟第443章 逃荒第804 冬季攻勢(30)第92章 郭嘉郭奉孝第529章 河東之爭第230章 臨洮第839章 大敗!第758章 議兵第70章 帳內威逼第492章 諸變第402章 至離石第190章 精兵悍將第622章 牆式衝鋒第147章,羌騎走三輔第835章 臨陣第742章 事態茲大第367章 公孫瓚第470章 無題第323章 虢亭會戰(9)第425章 上林文苑第794章 冬季攻勢(20)第807章 伐蜀之議第443章 逃荒第252章 摧毀第238章 平襄第388章 界橋之戰(中)第917章 糧站第501章 晉王死訊第196章 陣前鬥將第8章 募兵第893章 楚帝袁術第488章 無題第666章 事出意料第705章 犍爲之戰(14)第833章 天子北駕第775章 冬季攻勢(1)第298章 天將二日第442章 是歲,關中大飢第214章 軍政民務第253章 殤第750章 南國第310章 唐姬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3章 舉將第447章 傳國璽易手第763章 朝會 謬論!第84章 折返洛陽第766章 朝會 六制第81章 降者之命第503章 趙大大的第一次獨自作戰(中)第739章 路在何方第71章 轅門射紀靈第141章 高朋滿座第168章 美陽之戰(8)第899章 震動天下第343章 軍制第928章 久違的杜伯侯第43章 板盾蠻受降第621章 諸蔡第359章 軍旗第145章 蓋勳蓋元固第149章 明鬥第356章 軍改開始第835章 臨陣第905章 破勢(4)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543章 並國第355章 籌謀第514章 安邑諸公第478章 初平四年末第472章 子衿第852章 天子行營第468章 長安城內第614章 下陽城第894章 水淹下邳第132章 受困第328章 虢亭會戰(14)第54章 百里無人煙第206章 廖化第793章 冬季攻勢(19)第321章 虢亭會戰(7)第26章 破城潰敵第613章 大戰前夕第523章 復漢庭第896章 渡江第612章 攻守第61章 鍾繇第557章 勢氣第896章 渡江第843章 大山第770章 千里楚地第871章 軍議(下)第38章 哀兵必勝第734章 金榜題名(下)第334章 流凌殺到第464章 長大了自然會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