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空的境界 (2)

如果你接受每一樣東西,突然間,愛開花了,恨消失了。所以當我說接受恨的時候,我並不是說要恨;事實上,我正在砍斷恨的根。當我說接受的時候,在那個接受中我正在砍斷恨的根;如果你不接受,你就會保持恨,你的愛將缺少一些東西。這一點必須深深地理解,因爲它不是一個玄學的問題,它是存在性的。每一個人的裡面都有這個問題。

你恨某一個人。當你恨的時候,你的裡面發生什麼了?恨是什麼?你想對另一個人做什麼?你想殺死他、毀滅他。你想把他扔得遠遠的,能扔多遠就扔多遠。你不想看見他,你不想讓他靠近你。你希望他消失、再也不存在——所以你想殺死他、毀滅他。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想對他做什麼呢?你希望他永永遠遠活着,永遠不死,永遠在你身邊。你希望保護他、關心他,你無法相信你的愛會被任何東西毀滅。你希望你的愛人是不朽的。

你看看這兩種現象。它們是對立的。然而你感覺不到嗎?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愛是創造的,恨是毀滅的,但是你觀察過嗎?沒有毀滅就不可能有創造;除非毀滅是爲了創造的,否則它就沒有意義。所以現在,如果你打算創造,你可以毀滅,沒有問題。如果你打算建造一所更好的房子,你可以拆掉一所房子——沒有人會說你在破壞。如果有可能形成一個更好的社會,你可以毀滅一個社會,你可以爲了一種更好的道德毀滅一種道德——沒有人會說你在破壞,因爲你是爲了創造而破壞的,沒有毀滅就不可能有創造。毀滅被創造吸收了;那麼它就是美麗的,那麼它就是創造進程的一部分。然而你只是破壞。你破壞一個社會,但是你不知道下一步打算做什麼,你的腦子裡面沒有創造的想法。你只是在享受破壞。

你拆掉一所房子,你破壞一樣東西,如果有人問你:“你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你直截了當地說:我喜歡破壞。——那麼你就是瘋子,你的內裡不正常。毀滅在它本身已經變成整體了,它在試着宣稱它是整體。當毀滅宣稱它是整體的時候,它就是魔鬼;當毀滅是一個更大的整體——創造的一部分的時候,它就是神。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在很多很多情況下你也必然會恨他,但那是愛的一部分。一個父親愛他的孩子。在很多情況下他也必然會生氣,他會打孩子。而孩子從來不會被憤怒冒犯,從來不會。當你只是生氣而沒有任何原因的時候,當你破壞而沒有任何原因的時候,孩子就被冒犯了。當一個孩子不理解爲什麼的時候,他就無法原諒你。如果他能夠理解爲什麼——他摔壞了一隻鍾,現在他知道父親肯定要打他,而他接受它。事實上,如果父親不打他的話,他就會懷着罪惡感,那是很有破壞性的。他將不斷地害怕,某一天別人會知道他摔壞了一隻珍貴的手錶、鍾或者其它什麼東西,罪惡感在那,一個傷口在那裡。他希望清洗它,他希望了結它,而唯一能夠了結它的方法就是父親發火——現在每樣東西都平衡了。他做錯事情,父親發火了,他受到懲罰;事情了結了。他是乾淨的。現在他可以沒有負擔地活動了。

——在西方,由於本世紀的心理學家,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中發生很多荒唐的事情。他們所教導的荒唐的事情之一就是;永遠不要對你的孩子發火,永遠不要打他,永遠不要恨他。因爲這個教導,父母變得害怕了。這是一件新鮮的事情。過去孩子總是害怕父母,但是現在美國的父母害怕孩子。孩子可能出現心理問題,他們的孩子可能發瘋、發狂或者精神分裂——神經病,心理變態,將來可能發生一些事情,而他們對此負有責任。所以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一個父親,如果他愛孩子,又感到生氣——那麼他會怎麼樣呢?他會壓制那個憤怒。而孩子永遠無法原諒,因爲當一個父親壓制憤怒的時候,他的憤怒就變冷了。

試着理解這一點。每當憤怒是冷的,它就是魔鬼的;每當憤怒是熱的,它就是上帝的。熱的憤怒是美的、活的;冷的憤怒是死的、毒的。

當一個父親真的渾身冒汗、面紅耳赤地打孩子,孩子知道父親是愛他的,否則何必要生這麼大的氣呢?但是當父親是冷的,嘲諷的,而不是生氣的,卻以一種微妙的方式顯示他的生氣以一種冷的方式,他行動的方式、他走進房間的方式、他對孩子視而不見的方式……這種冷淡顯示父親並不愛他,至少還沒有愛到足以憤怒的地步。

這種情況在西方除了造成代溝以外,沒有別的。孩子我行我素;父母保持一種冷的、死的情感。他們之間出現很大的距離。沒有交流。父親不能和孩子交談,因爲他害怕如果他交談了——真的交流了,變熱了——他就會生氣。所以最好不要交談,避免這種境遇,不要交流。

在西方,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丈夫和妻子之間,現在它也發生在東方——因爲事實上,東方正在消失。到本世紀末,整個世界都將成爲西方。沒有東方了,它將只存在於歷史書籍和博物館裡;它將成爲一種懷舊。東方正在消失——它在地理上還會存在,但是在人的意識裡面,它將沒有立足之地了。

西方到底發生什麼了?同樣的情況——如果你愛你的妻子,你怎麼能恨她呢?如果你愛你的妻子,你怎麼能打她呢?如果她愛你,她就一天24小時地愛你、一直愛你。你在要求不可能的事情。

在生命中,每樣東西都是一個韻律。只有在死亡裡,事物纔是絕對的,沒有韻律。在生命中有一個韻律——白天來了,然後是黑夜。赫拉克利特說:上帝是夏天和冬天、白天和黑夜、飢餓和滿足、生命和死亡。生命是一個韻律,一個在兩極之間不斷顫動的現象。你不能一天24小時地愛一個人,如果你試着這麼做,你的愛就會變成死的。你可以對一個人強烈地愛上幾個片刻,然後你必須移開,因爲你必須放鬆。否則愛就會變成那麼一種狂熱——而那麼一種狂熱的狀態,你怎麼可能在裡面保持24個小時呢?白天必須有黑夜伴隨着,必須有休息、有放鬆。愛是興奮。

你無法永遠保持興奮。你必須愛,你必須恨同一個人,如果你愛他,就沒有什麼不好。記住,這是必須記住的要點:如果你愛他,那麼沒有什麼不好。愛認可每一件事情,即使是恨。愛淨化每一樣東西,即使是恨。愛使每一樣東西都變得神聖,即使是恨。你愛你的妻子,然後你恨她,她愛你,她又恨你。這使生命成爲一個韻律。它不是一種死的單調。它有情緒的變化、季節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好的,因爲變化是一種活的現象;否則,如果有人愛你、愛你、愛你,即使愛也會變得乏味。沒有人能夠這麼去愛,一天24個小時的愛只能是裝出來的。

試着理解這一點:如果你假裝愛,那麼你就能假裝24個小時,但是這樣一來,它就是虛僞的。只有塑料花纔不會凋謝,只有塑料花纔不會死。如果你真是活的,你就會死;那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真的愛一個人,你就會生氣,那是它的一部分。而且這沒有什麼不好。只有當它變成整體的時候,它才變成一種罪惡。如果它被愛包圍着……被愛的海洋包圍的,恨的小島是美麗的。它是美麗的;它給予愛張力,它給予愛放鬆。它給予愛一個韻律,它使生命成爲一個和諧的整體。只要設想一個世界;太陽從來不下山,而你一天24個小時都必須醒着——3個星期之內你們都會發瘋。這正是愛發生的情形——你們都病了,假裝,虛僞的臉,面具,僞善,顯示並不存在的……

真正的問題在於,當你生氣的時候,你不表現它,漸漸地,這種壓制的心理機制變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於每一件事情都變成虛假的。你沒有感覺到愛,但是你要表現它,你沒有感覺到慈悲,但是你要表現它——這樣你的生活就是不真實、不誠實的。誠實的生活像河流一樣,它是變化的,它是運動的。有時候在夏天,河流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乾枯的河牀。有時候在雨季,洪水決堤氾濫,形成一片汪洋。

只要試着看清:在生命中,兩極之間有一個韻律,而人類卻掉在一個陷構裡,因爲我們決定要保持在一極上。你不可能保持在那裡;你會向內移動,只有在表面上,你才試着裝腔作勢。然後整個生活都變成有毒的。然後每一樣東西都進入每一樣別的東西。在你的愛裡面藏着恨,因爲當你恨的時候,你試着微笑和僞裝;現在它在你的血液裡面,當你愛的時候,它就混合在其中。現在的人是一個摻雜的現象,是不純的。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因爲你們所謂的宗教和道德的錯誤教育。他們都試着讓你活在一極上。那一極他們稱之爲上帝、慈悲、愛——所有好的東西,所有正面的東西。另一極他們稱之爲魔鬼,所有壞的東西。

老子或者我——我們不贊成這種分別、這種二分、這種精神分裂。我們贊成兩者。這樣的話,就會發生一個突然的轉變:毀滅變成了創造的一部分——它是的!——恨變成了愛的一部分。愛比恨大,創造比毀滅大。生命比死亡大,死亡應該是它的一部分。如果死亡是它的一部分,它就是美麗的。記住這一點,那麼漸漸地,你就會看見即使你的恨也帶着愛的色彩;你的毀滅帶着建設、創造、創造力的品質;你的憤怒裡面有一種慈悲。

耶穌是憤怒的。直到現在,基督教徒仍然沒有解決這個困惑,因爲他們在想耶穌怎麼可能生氣呢?他必須永遠像一個政客似的微笑。他怎麼能生氣呢?但是他確實憤怒過;他曾經非常憤怒。在他進入耶路撤冷神廟的時候,他憤怒極了,他襲擊了、用身體襲擊了那些換錢的人。他肯定真的氣極了,因爲他只有一個人,而他擾亂了很多換錢的人。他把他們扔出去,桌子和所有的東西,他一個個把他們趕出了神廟。當一個人真的生氣的時候,他會有幾百個人的力量。

你可能對此也有感覺。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能輕而易舉地扔出一塊大石頭,當你不生氣的時候,你動也動不了它。憤怒是能量、集中的能量。憤怒是存在的一次深深的集中;只有一個點,整個存在都被遺忘了,所有的能量都被壓縮到一點上。

耶穌在那一瞬間肯定很美。基督教徒隱藏這個事實,他們試圖避開這個故事。耶穌,憤怒?——一個說:“如果有人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給他打”的人會憤怒?這看起來自相矛盾。一個說:“如果有人搶你的外套,把你的襯衫也給他”的人——會憤怒?這是說不過去的。

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8章 智慧和了解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9章 甘於平凡 (4)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4章 絕對的道 (3)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7章 空的境界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7章 甘於平凡 (2)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9章 自負的危險 (2)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6章 空的境界 (3)第6章 甘於平凡 (1)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6章 智慧和了解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34章 聰明的老人 (4)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22章 沒有意義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21章 自負的危險 (4)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29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5章 絕對的道 (4)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12章 道的特性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13章 道的特性 (4)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10章 道的特性 (1)第14章 空的境界 (1)第37章 智慧和了解 (3)第26章 “不存在”的效用 (2)第30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3)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8章 達到絕對的漠不關心 (1)第8章 甘於平凡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5章 智慧和了解 (1)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33章 聰明的老人 (3)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32章 聰明的老人 (2)第20章 自負的危險 (3)第23章 沒有意義 (2)第18章 自負的危險 (1)第1章 代序:大道之源:老子《道德經》第31章 聰明的老人 (1)第25章 “不存在”的效用 (1)第2章 絕對的道 (1)第15章 空的境界 (2)第27章 “不存在”的效用 (3)第7章 甘於平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