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迎戰安賊(上)

李豫直接回了御書房,此時已是黃昏時分,李泌已經回府了,李豫坐回自己位子,立刻吩咐左右宦官道:“速去將李尚書請來。”

宦官去了,李豫躺了下來,輕輕捏了捏兩邊的太陽穴,這時他忽然想起王珙還在外面候見,便連忙命道:“快請王相國進來吧!”

片刻,王珙匆匆走了進來,躬身施禮,“臣參見陛下!”

“相國,你說有急事找朕,是什麼事?”

“陛下,臣發現了一些端倪,不管是蜀王還是荊王,他們都明哲保身,不肯賣命,臣就在想,不管他們怎麼拼鬥,就算他們贏了,可將來的東宮之位只有一個,他們怎麼分?如果臣沒有猜錯了話,這個位子應該已經定給蜀王,那麼蜀王和荊王之間就有了矛盾,所以臣有一計,可以離間他們兩人,至少讓荊王撤軍回荊州,那樣一來,孟雲將軍的軍隊便可以撤回防禦長安,不知陛下是否有意。”

李豫饒有興致地點點頭笑道:“你說說看,用什麼反間之計?”

“陛下可改封蜀王爲秦王,這樣就會給外界一個錯覺,似乎陛下和太祖上皇達成了某種協議,將來由蜀王入主東宮,荊王必然會心生芥蒂,然後,陛下再派人假扮豫章太守上書,說吳王璘率八萬大軍沿江而下,正向荊襄進軍,給楊國忠一個錯覺,同時我們在漢中廣爲宣揚,以荊王多疑的性格,他自會擔心他老巢丟失,這樣雙管齊下,臣敢肯定,荊王必會退軍。”

李豫細一想,李瑁確實是一個多疑之人,這個辦法不錯,可以採用,他立刻欣然道:“這個方法朕接納了,朕就委託給相國全權實施此事,蜀王該封秦王一事,朕明天就下旨。”

王珙見聖上採納了自己的建議,心中大喜,便告辭而去,又過了片刻,宦官來報,“李尚書到了!”

李豫連忙吩咐,“快快請他進來!”

他心中充滿了期待,他要和李硯好好商量,怎樣擴大深化對宗室權貴兼併土地的清算。

........李慶安的大軍佔領了涼州後,並沒有停留,大軍繼續前進,目標直指會州,這天傍晚,經過兩天的渡河,李慶安的八萬大軍已經有五萬渡過了黃河,隨着天色昏黑,河面上的風力加大,水急浪高,李慶安便下令停止渡河,兩軍在黃河岸邊駐紮。

李慶安也已經渡過了黃河,他的大軍駐紮在離黃河約五里的曠野中,會州的州治會寧縣,在六裡之外,可隱隱看見它黑黝黝的城牆,此時會寧縣也被安西所佔領,在城牆上有高高的烽火臺,假如有敵軍來襲,烽火臺會立刻通知數裡外的唐軍大營。

大營中很安靜,士兵們經過一天的操練,都早早地休息了,李慶安的大帳中卻燈火通明,十幾名高級將領正聚集一堂,商議對安祿山的戰役,此時,朝廷的旨意還沒有傳到這裡,但安祿山軍隊已在延州渡過黃河的消息卻已經放在李慶安的案頭之上。

和安祿山的這場大戰是必然的,這不僅是他們爭奪關內道的需要,也是安西軍東顧的第一戰,兩強相爭,勇者爲勝,多年來,關於大唐實力最強的軍閥究竟是范陽軍還是安西軍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平息過,由於安西軍地處西域,離中原太遠,不被人瞭解,所以除了朝廷部分官員外,大唐民衆幾乎都公認安祿山的范陽軍要強於安西軍,這是很多人都親眼所見。

安祿山有三十萬大軍,從河北一路殺至河東,殺氣騰騰,無邊無際的軍隊對大唐軍民影響深刻,而安西軍卻只是一個遙遠的想象,他們遠在碎葉,一直和異族作戰,從來沒有在中原露過面,難以引起大唐民衆的共鳴。

“各位將軍,這是我們移師中原的第一戰,也是打出我們安西軍威的一戰,安祿山狼子野心,在河東魚肉民衆,橫徵暴斂,河東民衆苦不堪言,而我們的安西軍,至少有一半都是河東的移民,所以痛擊安賊不僅是大唐民心所向,也是我們安西軍心所指,我得到最新情報,渡河的安祿山大軍約九萬人,和我們兵力相仿,這正是考驗我們的時刻,我們要讓天下人知曉,誰纔是大唐第一強軍。”

李慶安的戰爭動員令簡單有效,帳中軍官個個摩拳擦掌,渴盼一戰,尤其是當年投降李慶安的河東大將吳庸,更是焦急不已,他手下的兩萬餘部衆都是河東人,父親妻兒都在河東,如今他們的父母妻兒都陷於安祿山手中,更有消息傳來,不少人都遭到殘害,他們對安祿山軍隊恨之入骨,日日期盼能打回河東,拯救家人。

這時李慶安問道:“現在你們誰願爲先鋒,替大軍在前方開道!”

吳庸立刻起身道:“卑職願爲先鋒!”

李慶安見他神情激動,便微微笑道:“我怕你帶兵走得太遠,直接打到太原去了。”

李慶安的調侃引起大帳中一片鬨笑,這時,大將田珍也起身道:“大將軍,先鋒之位,非卑職莫屬!”

吳庸臉脹得通紅,立刻單膝跪下道:“服從軍令是軍人的本份,卑職既然願爲先鋒,就絕不會擅自行動,卑職願意人頭擔保。”

田珍也毫不退讓道:“我也願意以人頭擔保,若有閃失,可斬我謝罪!”

李慶安點了點頭,“好!我就命你們二人爲左右先鋒,各率五千精兵先行,替我大軍開路鋪橋。”

這時,一名士兵進來,在李慶安耳邊低語幾句,李慶安笑道:“朝廷旨意到了,大家先回去準備,等三萬軍渡河後,大軍便即刻行動。”

衆軍官先後散去,親兵迅速收拾了一下大帳,片刻,執勤軍官把剛剛趕到軍營的裴旻領了進來。

裴旻是明月的舅父,和李慶安的關係向來很好,李豫派他來,就是希望利用他和李慶安的關係達成自己的目的。

裴旻一進帳便拱手笑道:“大將軍,我們好久沒見了。”

李慶安連忙回禮道:“舅父不必客氣,快快請坐!”

兩人分賓主落座,親兵奉上了兩杯熱茶,裴旻道:“聽說明月生了一子,恭喜賢侄了。”

李慶安苦笑一聲道:“說起來慚愧,我已經三十有二,至今纔有孩兒,很多人到我這個年紀便已經做祖父了,子嗣不旺,愧對先祖啊!”

“不要這麼說,你長年南征北戰,自然難以顧及家,但你爲我大唐打下了這麼大塊地盤,不僅收復碎葉,還把大食軍趕過了烏滸河,恢復我大唐對河中的統治,你不知道,長安朝野很是振奮啊!長安民衆也是,不僅對你敬佩,同時對你的銀元也非常喜愛,呵呵!我作爲戶部主管也一樣很喜歡!”

裴旻的幽默引來兩人的大笑,大帳裡的氣氛頓時變得輕快起來,這時,裴旻喝了一口茶,開始進入正題。

“你知道我爲什麼會忠於聖上?”

裴旻嘆了口氣道:“霍國公主之案剛剛出來時,我們都以爲最多勒令她退還土地,然後這事便不了了之,從古至今,權貴犯案無不如此處理,卻萬萬沒想到,聖上竟然抄沒了霍國公主的家產田契,並以此爲契機,開始在關中清查宗室所佔田地,已經抄沒了七家,如此魄力,和他從前的軟弱完全不同,讓人明白,他是真的在處理大唐積弊,一下子便讓無數朝臣對他生出了由衷的擁戴之感。”

“可他這樣會引來殺身之禍,他不可能長久。”

“殺身取義,死又何妨?”

李慶安對李豫的做法並不贊成,他知道李豫更多是因爲財政困境纔不得不走出這一步,但他見裴旻對李豫頗爲推崇,便不提此事,一笑了之。

“這次舅父趕來,應該有重負在身吧?”

裴旻點了點頭,從身邊取出了李豫的聖旨,遞給李慶安道:“繁瑣的禮儀就免了,這是聖上給你的正式旨意,你自己看吧!”

李慶安打開聖旨,匆匆看了一遍,和他想的一樣,李豫封他爲關內道安撫使,希望他出兵迎戰安祿山。

一旁,裴旻又勸他道:“俗話說名正才能言順,賢侄是安西節度,卻渡過黃河來到關隴,既無聖上詔書,也無百官請願,實屬擅自用兵,說得嚴重一點就是有造反嫌疑,雖然安祿山也同樣不奉詔入京,但他兒子被殺,說起來他也有藉口,出於一時激憤,情有可原,至於高仙芝,他有先帝的旨意,郭子儀是奉詔入京,兩人都是有理有據,讓人無話可說,只有賢侄和哥舒翰是擅自進京,難以對天下交代,但現在卻不同了,賢侄接了聖旨,奉旨討安祿山,一旦擊敗安祿山,賢侄便是有功於社稷,令天下人信服,賢侄,這可是你在天下樹威的機會,擊敗安祿山,你就是正義之師的代表。”

儘管裴旻循循善誘,苦苦相勸,但李慶安卻並不買帳,他眉頭一皺道:“舅父之言雖然有道理,但舅父可知道,安祿山渡河大軍達九萬之衆,又由安祿山親自率領,而我只有八萬軍,兵力上我處於劣勢,雖然安西軍善戰,可范陽軍長期與契丹作戰,實力也不弱,我這次可是以安西精銳對陣范陽,背水一戰,必將是一場血戰,將士以性命相搏,若我敗了,我只能退回安西,數年難以翻身,代價不可謂不大,可聖上卻只給我一番鼓勵,我怕難以服衆啊!”

裴旻明白李慶安的意思,這是在談條件了,他立刻道:“我臨行前聖上應允過,只要安西軍這一戰勝了,賢侄可自擬將士的官爵封賞,聖上將一律批准,並且賢侄以趙王之爵,實封萬戶,賢侄可能不知,親王雖封萬戶,但那只是名義,實際上最高只實封到三千戶,而你將是萬戶第一人。”

李慶安喝了一口茶,緩緩道:“萬戶不萬戶,我倒並不在意,我畢生的理想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論將職我已經做到了安西節度使,擊敗大食,開闢大唐疆土何止千萬,可謂百戰平天下,可是我卻從來沒有在朝廷做過相國,無治國之功,空有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卻從未進過政事堂一天,而楊國忠碌碌之才,卻竊居右相多年,李慶安不才,願毛遂自薦,取代楊國忠。”

裴旻愣住了,他沒想到李慶安的條件竟然是當右相,半晌,他遲疑着問道:“那安西呢?”

李慶安一笑,“當年李林甫不是一樣兼任安西節度使嗎?”

“這....”

裴旻沉吟一下,便道:“賢侄,此事事關重大,我無權答應你,我會立刻回去,向聖上稟報。”

他站起身,拱手道:“那我先走了。”

李慶安也站起身,道:“兵貴神速,戰機不可輕失,我可以先出兵迎戰安祿山,以示我的誠意,請舅父轉告聖上,我若爲右相,三年內,我替他蕩平天下割據諸侯,還大唐一個朗朗青天,然後我會迴歸安西,我和他將以西黃河爲界,各理江山。”

裴旻書生意氣,聽得心神激盪,大聲道:“好!我一定說服聖上,告辭了!”

李慶安施禮微微一笑,“舅父請一路保重!”

.........兩天後,李慶安的八萬安西大軍整兵完畢,一萬先鋒軍在大將田珍和吳庸的率領下,分兵兩路,一北一南,向原州的蕭關縣和平高縣進發。

這次安祿山渡黃河西征共有九萬大軍,以大將史思明爲先鋒,他親自統帥大軍,而潼關那邊,由他的兒子安慶緒和大將蔡希德繼續進攻,但兵力只有三萬,主要兵力都集中到了渡河西征大軍上。

安祿山是從延州渡河,渡河後休整了三天,隨即向西進發,此時安祿山大軍已經在慶州懷安縣一帶,再經慶州、寧州和涇州進入關中地區,其間需要約五天的時間,但安祿山非常謹慎,他並不急於進京,而是派人進京和他在長安的心腹劉駱谷等人聯繫,瞭解長安的時局發展,然後再尋找機會進京。

但安祿山進入慶州沒多久,便聽說了李慶安大軍在會州渡河的消息,這個消息令他格外緊張,他沒有想到李慶安竟然已經從安西過來,安西軍既然渡過黃河,那麼兩軍都將從關內道進入關中,狹路相逢,一場惡戰是不可避免了。

如果說大唐還有令他重視的對手,那便是李慶安的安西軍了,他和安西軍打過多年的交道,當年李慶安以一個校尉的身份進京,剛封中郎將沒幾天,便迫使自己打斷了兒子安慶緒的腿,又在虢國夫人的壽宴中以壺箭大敗史思明,這兩件事令他記憶深刻,他當時便意識到,李慶安將來絕非池中之物,但他絕對沒有想到,李慶安最後竟成爲了安西節度使,還是建成太子之後,爵封趙王,統領近三十萬安西軍。

如果安祿山知道將來有一天李慶安會成爲他的強勁對手,那他當年一定會不擇手段殺死李慶安,絕不會給他機會。

時光不可能倒流,安祿山悔之不及,只能強打精神,準備和李慶安的安西軍決一勝負,這其實也是他心中所盼,若他能一戰擊敗安西軍,那天下他還會懼怕誰,他將橫掃天下,一腳踢開李氏宗族,將由他安祿山登基稱帝,建立大燕王朝,這是他做了近十年的夢,這個夢能否實現,就由這次和安西軍的一戰來決定。

安祿山的大軍駐紮懷安縣,由於安西軍的到來,他沒有繼續南下,而是準備以逸待勞,在慶州和安西決一死戰。

安祿山站在站在懷安的城牆上,眯縫着小眼睛眺望四周的地形,這一帶是丘陵地帶,隨處可見低緩的丘陵,前方數裡外便是白馬川水,河水寬約五丈,隱隱可見一座橋樑溝通東西兩岸,此時正值初夏,天氣炎熱,河面上籠罩着一層霧氣。

安祿山眉頭一皺,手一指道:“派人去把那座橋樑拆了,看着讓人刺眼。”

這時,他身邊的大將田乾真小心翼翼向他建議道:“大帥,屬下認爲此地並不是和李慶安決戰的好地方。”

“爲何?”安祿山瞥了他一眼問道。

“因爲屬下覺得此地地形不利,既無雄城廣廓用以拒敵,又無險峻山勢作爲依憑,只有小縣城一座,而且不是去長安的必經之路,大帥在此拒守,雖然是以逸待勞,可如果李慶安並不來此地,而是在南方入關中的必經之道等候我們,大帥去還是不去?”

田乾真是安祿山手下少有的文武雙全的大才,他看出安祿山是有點懼怕李慶安,,在李慶安的影子都沒見到之時,便派人去拆橋,這就暴露出了他內心的膽怯,所以他不敢南下,只敢據守這座小縣,就是爲了離黃河更近一點,便於逃命。

可是李慶安會老老實實來這裡嗎?肯定不會,他肯定會搶佔有利地形,如原州南面的隴山關、彈箏峽一帶,然後以逸待勞等待范陽軍過去,可嘆安祿山比李慶安早過河,卻疑神疑鬼,行軍緩慢,讓安西搶了先機。

安祿山半天沒有說話,他的謀士高尚也勸說他儘快南下,但他沒有采納,現在田乾真也這樣勸,安祿山有些動搖了。

這時,只見一隊騎兵斥候由遠而至,片刻便奔至城下,爲首軍官大喊道:“大帥,安西大軍約八萬人在原州平高縣駐紮下來,不再東進。”

田乾真暗暗一嘆,果然如他所料。

........

(未完待續)

第220章 兵敗碎葉第572章 獵鷹行動第201章 亂點鴛鴦第267章 風雲變幻(上)第208章 連環三計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108章 有朋遠來第409章 圍城之戰(中)第52章 慕名請客第711章 大結局第121章 江都弓騎第200章 太子之危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455章 裴家大壽(中)第341章 兩軍對峙第591章 雪夜殺人(上)第279章 獨孤家宴第229章 突胡內訌第685章 明珠求願第335章 帝國公主(下)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五十六章 夜遊長安上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531章 涇州匪患第570章 岐州安民第17章 胡女多情第619章 勇烈不足第358章 出乎意料第212章 欽差大臣第641章 上黨戰役(三)第295章 解決災情第412章 停戰協議第243章 暗流涌動第337章 河中暴亂第281章 哥舒之慮第460章 以彼之道(上)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76章 危機迫至第273章 借刀殺人(上)第372章 帝國合約(上)第430章 楊家不甘第393章 貨幣戰爭(下)第326章 帝國來使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665章 宗室命門第283章 高翁決定第651章 帥帳藏嬌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704章 踏平胡都第176章 深谷藏胡第364章 危機漸起第238章 唐軍間諜第136章 石堡大戰(下)第二百二十二章 出發前夕第512章 斬斷後路第8章 百步殺人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593章 猙獰初露第338章 雙管齊下(上)第256章 長安密使第357章 廟堂斷裂第292章 大唐大食第420章 意外訪客第544章 理順官場第255章 明珠相親第395章 父子反目第670章 靜室密商第551章 偷襲陳留第334章 帝國公主第247章 歷史岔道第347章 釜底抽薪第299章 慶安成婚(上)第193章 兵臨五城第473章 祖孫絕情第521章 月圓之夜(下)第632章 商人牽線(下)第167章 馬匪現蹤第486章 金山狼羣第95章 邀美遊寺第469章 關中內訌(下)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250章 掌控河中(上)第531章 涇州匪患五十七章 夜遊長安下第542章 入城洛陽第559章 遊寺驚魂第348章 出兵回紇第一百四十一章 皇帝接見第159章 上元觀燈(下)第351章 一封密信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479章 高原烽煙第10章 又見小娘第165章 出發前夕第640章 上黨戰役(二)第224章 說服大將第414章 朝廷借錢第162章 相國退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