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一章 遼東局勢

不得不說,李元景之謀算的確深遠,既能夠攫取最大之利益,又能將責任完全拋開。

這很是附和李元景的性格,只佔便宜,從不吃虧……

柴哲威有些猶豫,難道真的按照李元景設計的去做,先是站到晉王的隊伍裡,然後在關鍵時刻會同李元景去攫取利益?按道理來說,先後有晉王和荊王擋在前面,無論事情最後向何處發展,他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然而他心中卻始終有顧慮,原因很簡單,他不相信李元景的人品……

這位“幹大事而惜身”的荊王殿下若是一切謀算全都如願,自然會給於他豐厚的回報;可若是事情稍有偏差,會不會將他拋出去平息李二陛下的怒火呢?

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

可若是放棄了這樣一次機會,以後憑藉按部就班的熬資歷,自己何日才能站穩中樞,在政事堂以及軍機處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左右權衡,反覆考量,柴哲威才猶豫着說道:“微臣病體虛弱,需要調理一些時日,這些事情待到微臣病癒前往左屯衛上任之時,再做商議吧。”

李元景有些不滿。

自己巴巴兒說了半天,你卻打起退堂鼓?

不過這種事也不能逼迫過甚,萬一柴哲威心不甘情不願,半途反水坑自己一回,那可就大禍臨頭……

只得忍着怒氣擠出一抹笑容,頷首道:“正是這個道理,不急,不急。”

又坐了一會兒,聊了幾句,李元景起身告辭。

將李元景送到門口,柴哲威回到寢室之中,覺得有些頭暈,既是風寒未愈所至,也有一些是因爲李元景的來意導致。

誰能想到帝國正值烈火烹油、鮮花着錦之時,卻忽然爆出這些個潛流?

當前之局勢,似乎只需一步走差,便會導致大好局面一朝盡喪,外敵、內鬼,一個接着一個的跳出來,攪動各方風雲,引領局勢走向,未來之前景,居然如同隱藏於迷霧之中,看不真切。

誰能在其中撥雲見日,找到未來之路?

*****

芙蓉園,善德女王住處。

新羅侍女將一壺清茶放在茶几上,又將幾隻茶杯放在一側,垂着頭,腳步細碎的退了出去。

堂內氣氛有些微妙……

金法敏跪坐在茶几前,低着頭,心中滋味難言。

在他對面,房俊盤膝而坐,身上穿着寬鬆的袍服,頭髮有些潮溼顯然剛剛沐浴,而自己的姨母善德女王陪坐在另一側,更是容顏豔美嬌豔欲滴,白裡透紅的肌膚顯示着剛剛經過一場雨露滋潤……

金法敏便嘆了口氣。

雖然明白似善德女王這樣的女人入唐之後必然難保貞潔,會淪爲大唐顯貴們競相追逐的玩物,可是如今切切實實的發生在自己面前,心中依舊難以平復那種屈辱和憤懣。

但是他也知道,這是永遠也無法避免的。

當一個身份尊貴、容顏姝麗、風韻溫婉的絕代佳麗淪爲內附之臣,自由與尊嚴便會被徹底踩在腳下碾碎,想要活着,就只能隨波浮沉。

所幸是房俊這樣一個功勳蓋世的顯赫人物,還可以令金法敏心中的憤懣略微削減一些,若是換了一個腦滿腸肥、年逾花甲的勳貴,只要想想伏在姨母嬌嫩如花的胴體上恣意凌辱的畫面,他就恨不得殺人。

若是殺不得別人,那就自殺……

善德女王素手斟茶,先將其中一杯推到房俊面前,接着又給金法敏也斟了一杯,柔聲問道:“新羅距離長安萬里之遙,這一路可否勞累?雖然你年紀輕體格好,卻也應當早早注意養生,莫讓長輩們擔心。”

對於這個外甥,她還是很喜歡的。

若非高句麗與百濟玩弄陰謀,想要顛覆新羅政權,將金氏王族斬盡殺絕,現在或許她已經在綢繆將王位傳給金春秋,那樣以來,金法敏便是新羅的太子,下一任的新羅王。

金春秋父子,都是有能力帶領新羅在高句麗與百濟的強勢壓迫之下求存的。

接過大唐橫插一扛,導致局勢徹底失控,使得她不得不接受內附之條件,致使金氏王族丟失了新羅國祚。

這一點,她也對金法敏有一些歉意……

金法敏沒喝茶,雙手放在膝蓋上,微微前傾躬身,恭聲道:“謝謝姨母關心,並不妨事。孩兒此番是隨同大唐水師艦船前來長安,船很快,也很穩,沿途並不難捱。”

對於善德女王,他沒有半分埋怨,心中唯有敬佩。

當初新羅血火交織,稍有不慎便是舉國傾覆、闔族盡喪之結局,那等危及的情況之下善德女王放棄了尊貴的王位,甘願揹負罵名決定內附大唐,然後又率族遷徙長安,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這等勇氣又有幾個女人能夠做出?

這一切都不是善德女王的錯,她已經在她的能力之內做到最好,是金氏王族的恩人,不應受到本不該她去承受的詰難與咒罵。

房俊喝了口茶水,隨意問道:“遼東戰局如何?”

金法敏道:“在下啓程之時,陛下正調集軍隊,意欲強攻安市城。只不過當時遼東連降數日大雨,火器很難派上用場,想必傷亡慘重,畢竟安市城內集結了高句麗最爲精銳的二十萬大軍,據城而守,戰力不低。”

對於房俊,他的感覺有些糾結。

事實上,正是房俊的鐵腕使得金氏王族沒有回退之餘地,逼着善德女王不得不放棄王位,舉族內附,斷送了新羅國祚。

可是另一方面,恐怕將房俊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做出那樣的舉措,錯不再唐人的強勢,而在於高句麗意欲吞併新羅的野心,更在於新羅的弱小。

國與國之間,無所謂正義與背叛,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是赤裸裸與野獸一般無二的叢林法則。

相反,對於房俊的才華與能力,他亦是相當欽佩。

而且觀看姨母之神情,雖然委身於此人,卻嬌豔欲滴、眼波流瀉,並無半分不情願之神色,可見必是心中願意。能夠得到房俊這等強勢人物之看顧,避免淪爲權貴競相品嚐之玩物,也算是福氣了……

房俊微微頷首,又問道:“百濟可有異動?”

因爲金法敏是從新羅啓程,乘坐水師艦船途徑遼東,所以應該對於百濟的情況有所瞭解。

百濟雖然沒比新羅大多少,但是這一代出了一個很是了得的人物,那便是百濟王扶余義慈。此人乃是上任百濟王扶余璋的兒子,年幼時便孝名遠播,被譽爲“海東曾子”,在百濟威望頗著。

繼任之後勵精圖治,一心想要壯大百濟,對百濟以貴族爲中心的政治體制進行改革,增強王權。對外則積極用兵,曾率軍親征新羅,聯絡高句麗以爲奧援,連下新羅數十城,打得新羅軍隊望風而遁,苦不堪言。

此人也算是一代雄主,此刻大唐正東征高句麗,作爲高句麗的盟友,百濟不可能毫無作爲,只等着唐軍覆亡高句麗,下一刻兵鋒直抵居拔城下,舉國皆亡?

金法敏道:“百濟素來以高句麗馬首是瞻,眼下大唐攻略高句麗,百濟豈能袖手旁觀?在下啓程之時,扶余義慈已經命長子扶余孝統率五萬軍隊陳兵於百濟、新羅邊境,謹防新羅入寇,他自己則統御十萬大軍北上平穰城,協助高句麗抵禦唐軍之進攻。”

房俊微微頷首,濃眉緊鎖。

歷史上,李二陛下東征之始一路勢如破竹,眼瞅着就將佔據遼東全境,揮師南下攻略平穰城,直抵高句麗之腹心,卻正是在安市城遭遇重創,不僅損兵折將連續數月不克,自己也中了箭傷,導致拖延日久,不得不草草收兵,舉國東征虎頭蛇尾。

如今看來,就算能夠攻克安市城,亦要在平穰城遭遇一場惡戰,高句麗的精銳軍隊加上百濟的十萬大軍,可不是白給的。

事實上,對於百濟這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因爲缺乏史料顯得很是神秘……

第兩千六十七章 威脅恐嚇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出了車禍第七十章 榮歸桑梓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十六衛都是吃閒飯的?第六百五十六章 家和萬事興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南風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劃清界線第二百三十三章 春耕第六百三十三章 紈絝之首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勢不可擋第七十四章 這麼容易?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男人要深蹲(下)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花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國之氣節第一百四十二章 房少保!第五百九十三章 恐慌蔓延第四百六十四章 御前對質(下)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奉調入城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全程壓制第一百四十章 啼笑皆非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 儒家道統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價格戰?第八百六十九章 關中警訊第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太子的煩惱第九百九十九章 這是一場時代的碰撞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搶人第4572章 姐夫難當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八百五十章 悔之莫及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隱患重重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兵權之爭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善後不易第一千九百零七章 奪取退路第九百五十一章 遼東戰報第一百零九章 分化與制衡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婚(完)第一千八百七十章 城南韋杜第三百六十章 人心所向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撤退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慈父,孝子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肅清殘敵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關隴目標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嫌隙盡除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朝會(上)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四十二章 兄弟齊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姐姐,你咋還不嫁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城南血案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李泰發飆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大局已定第七百五十七章 大食皇宮第七百七十五章 奉旨打劫(萬字求月票)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苦苦勸諫第4546章 牽扯深遠第4556章 無可奈何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麻煩大了第二十四章 進擊吧,房府之二男!(中)第二百四十五章 觸及底線第二百八十章 太子的變化(上)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超牛的王玄策第五十三章 怒髮衝冠第四百九十八章 待客第八百七十六章 杯子咋歪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危急關頭第一百四十二章 漠北會議(續)第七百五十三章 殺人滅口第一百四十八章 果然是棒槌(上)第七百九十二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 論佛法的擴展性第一百一十一章 黠戛斯第六百五十一章 君子好逑第七百章 剖白心跡第八百五十六章 命懸一線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帝國隱患第六百一十一章 乘勝追擊第4309章 王朝密碼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野心勃勃第一百三十四章 賣炭翁(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危機重重第八百三十章 倒黴的侯賽因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御書房內,君臣奏對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跳樑小醜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山東子弟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臨陣反水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勸諫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危急第七百九十一章 這是黑科技【求月票】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風波詭異第三千零二章 高僧玄奘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挑戰長孫無忌第一百六十二章 條件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迷惑強敵第三百七十五章 牽涉太大第一百七十章 綁架?第七十二章 房俊笨不笨?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君前奏對第九百五十五章 天下第一擋箭牌第九百八十一章 心生嫌隙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