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

見王琪與道癡震驚雖震驚,可還是有擔當的,世子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畢竟只有十三歲,即便在袁宗皋、陸典面前強裝鎮定,可心中並不是不害怕。謀反,輕飄飄地兩個字,可誰知道戰火會蔓延到什麼地步。

若是重演靖難之變,那這大明天下最終落到誰手裡,還不好說。

他不知自己應該信誰,可想着王氏兄弟當是可信的,不僅因王府裡有個王夫人,還因王氏宗家二房與長房次孫在京,十二房王青洪是楊閣老的侄女婿。

若是叛兵壓境,其他士紳或許會動搖投誠,王家肯定會堅持到最後。否則的話,叛軍爲了立威,開刀的就是王家。

王琪、道癡、陸炳三人分成三處,王琪帶着黃錦與五十儀衛去東門,道癡帶着高康與五十儀衛去西門,陸炳帶了另一個內侍與五十儀衛去南門。

在出府之前,道癡忍不住低聲問陸炳:“東西南都有人,北門是誰?”

陸炳小聲回道:“蔣二郎。”

道癡想想,也不覺得意外。不管世子喜不喜歡蔣麟,兩人都是嫡親表兄弟。王府要是不穩,旁人或許都靠不住,蔣家確是王府至親。

雖說道癡只有十二歲,可身量高挑,沉着臉不言不語,說十三、四也有人信。他一身縞素帶着內侍與儀衛,到了西門,很輕易地將城門掌控權握在手裡。

實在是天下承平許久,道癡有世子手令、有儀衛跟着,沒有人質疑他們的身份。城門樓處品官都去了王府,剩下的不過什長、伍長之流,這世上有幾個強頸。

這樣的安陸城,哪裡需要叛軍南下,只要糾起三、五百人就足以作亂。

道癡與高康兩個上了城樓,看着下邊進城出城的百姓,有些無所事事。

這一靜心下來,道癡開始猜測世子安排衆人守城門的用意。

若是城門處真有異動,這五十儀衛能擋什麼?府衛三千,世子當另有安排。

若是叛軍北上,那沿途的州府會往省城與這邊送信;大軍到來之前,先至的是信使。或許,世子只是怕受矇蔽,纔沒有用王府屬官,而是幾個半大孩子來城門處,充當他的耳目。

只是不知道,要在這裡等到什麼時候。

今天是六月十八,寧王是六月十四扯起反旗,不管北上京城,還是東進南京,今明兩天都當有準確消息傳過來。

寧王要是北上,大軍是往正北偏東方向去,安陸在南昌府正北偏西方向。即便叛軍途徑安陸,只要寧王腦袋沒抽,也不會偏轉方向在安陸城耽擱時間。

這樣想着,道癡的心裡又踏實下來。

高康向來伶俐,這會兒功夫,不知從哪裡淘換了茶壺茶盞,端了茶盤過來。

道癡也不託大,站起身來道:“吩咐驚蟄便是,怎麼是你做這個?”

高康年紀雖比道癡大不少,可大家在府學相處一年,早就熟稔。

道癡話雖不多,也沒有刻意交好府學輪值的兩個內侍,可這兩人反而與道癡相處的最自在。原因無他,只是道癡年紀最小。他們便自欺欺人地以爲,道癡因不通男女情事,所以不曉得他們這些內侍與常人的不同。

道癡也如了他們的意,對他們與對其他王府屬官並沒有什麼不同。

高康笑道:“不過端杯茶,又有什麼?”

放下茶盤,他從袖子裡掏出個紙包打開來,裡面是幾枚燒餅:“方纔在城門口那家燒餅攤買的,先墊墊吧。”

道癡方在十二房吞了三、四張素餡餅,肚子裡早就飽了,可面上依是帶了歡喜,謝過高康。

只是在吃了半個燒餅後,他便放下,神色懨懨。

高康疑惑道:“怎麼了?”

道癡嘆氣道:“我心裡難受,吃不下。”

高康道:“吃不下也得多吃幾口,這才治喪開始。地方官紳還好,不過做個樣子,排個幾日班。咱們這些世子身邊人,總要陪着世子。”

道癡點點頭,就着茶水,將剩下的半個燒餅吃了。

從王府出來時,便已經是未正(下午兩點),兩人坐在城樓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說着話,時間倒是過的飛快。

天色將暮,城門關閉。

衆人出來時世子沒有交代何時回去的話,道癡與高康商議一番後,便吩咐驚蟄帶了兩個儀衛回王府傳稟。西門下午太平無事,他與高康是繼續值守還是如何,還請世子示下。

估摸過了半個時辰,驚蟄從王府折返回來。

世子發話,讓他們二人繼續在西門值守,具體何時回王府,等王府那邊消息。

除了傳話,世子還叫人收拾了兩個食盒,讓驚蟄帶過來。

食盒裡,都是各色炸果與米糕。道癡叫高康挑了兩盤愛吃的留出來,其他的吩咐驚蟄帶到樓下值房,給衆人分了。

樓下值房儀衛、城門衛近百人,這一盒子點心哪裡夠分。道癡便又摸出兩塊銀子給驚蟄,吩咐他去燒餅攤多買些燒餅給衆人做宵夜。

看着道癡小大人似的安排這些,高康不由怔住。

道癡被他瞅得不自在,抹了一把臉,不像沾了東西的樣子。

高康收回目光,垂下眼皮道:“我有個兄弟,比你略長兩歲,也是懂事的早……”

高康與黃錦一樣,都是從皇宮裡撥下來的。

道癡道:“如今在王府,又不是在宮裡,家人半輩子見不着一面。等什麼時候求了殿下,使人去接你兄弟來安陸就是。”

高康苦笑着,道:“自打我進宮,兩下就斷了音訊。畢竟他年紀還小,那家人也未必願意他與我多牽扯。有個做太監的長兄,哪裡是什麼光彩事。”

原來高康保定府人士,本是農人之子,因家鄉疫病,父母相繼都害病沒了,只剩下小哥兩個相依爲命,掙扎過活。可兄弟二人,大的七、八歲,小的五、六歲,想要餬口豈是那麼容易。

村中富戶無子,想要從兄弟二人中擇一人爲養婿。又有村裡出去的老太監回鄉,要在家鄉挑幾個孩子進宮。高康就讓弟弟做了那家養婿,自己隨着老太監進京。

一時之間,道癡也不知當如何安慰。

七八歲時做出這樣影響一生的決定,如今長大怎麼能不後悔?

道癡想了想,道:“等世子襲了王位,說不定就有機會進京朝見……到時候你想要去保定,也未必不能成行……至於其他,你莫要想多,不管怎麼活,都是一種活法。”

高康猶豫一下道:“你心裡怨不怨?明明是官宦家的公子,可以錦衣玉食地長大,

卻被出繼到貧寒人家,緊巴巴地過日子。”

道癡想了想道:“若是想不好的,那滿肚子都是怨;且看好的,祖母慈愛,長姐待我亦溫柔體貼,吃穿用度上雖比不得那邊,可她們也儘可能給我最好。有這樣的家人,還不滿足,那老天爺都會看不過去。”

高康若有所思,道:“這話說的在理。確實當看好的。若是當年,我沒有選擇走這條路,說不定早就餓死,哪裡還能在這裡想東想西。餓肚子的滋味,太不好受,我這輩子都不想再嘗……”

難得這個契機,提及彼此私事,一下子拉近了兩人距離。

高康放下心事,撿起一塊米糕,開始吃了起來。

道癡垂下眼,世子身邊最親近的內侍共有四人,高康就是其中之一……

府學,樂羣院。

陳赤忠、劉從雲與呂文召站在院子裡,看着院子裡沒掌燈的幾間屋子,神情變幻莫測。

不僅王家兄弟不在,黃錦與高康也不在……

第62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二)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146章 驚弓之鳥,飄飄欲仙第109章 五百甲士衛安寧第6章 樂羣堂裡接風宴(下)第17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二)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第155章 聽新聞,生忌憚第162章 閣臣三拒嗣君意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89章 生奢貪念老實人不老實第一百的三十二章 論生論死聞秘辛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160章 察異常王琪心膽顫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71章 端倪(二)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8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二)第145章 官驛旁觀見權閹第17章 抓週宴抓破美人面(二)第24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上)第82章 分派系王琪薦虎頭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103章 衆子院試,三郎初隱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85章 聞已逝道癡赴西山第121章 察行跡王妃遷怒第22章 對與錯,親與疏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149章 爲萬一王妃選侍從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156章 讀史料草木皆兵第78章 親不親老僧歸來第27章 開山門,嗣事定第142章 倒春寒,天使至第133章 利益當前親人惱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13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下)第104章 送彌勒手足作別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154章 尋良機初談承繼事第9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三)第7章 論君論尊,蔣郎暴走第3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中)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111章 設攔卡嚴正以待第8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二)第20章 一步一步還一步第95章 柔弱女亦有犯擰時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47章 聰明人辦“聰明事”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87章 解心結二郎定策第171章 端倪(二)第168章 見骨肉,暗悔悟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16章 家書至,喜盈門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84章 王府大喪,宗房相邀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第83章 欽差到大喪倒計時第138章 出籍第115章 事已定,平安歸第73章 小童充做城門守第134章 一年勝似一年景第144章 王陳出府,傲客登門第76章 行使令王高巡西城(二)第88章 別親人四小村遊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11章 誰家兒女高聲問第74章 爲安定道癡一建言第105章 週年祭後八方動第157章 千里迢迢抵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