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

見禮過後,賓主落座,敘了幾句家常後,王寧氏便問起劉萬山的家眷。百書屋

待聽說劉萬山已經娶親多年,膝下四子一女,王寧氏點頭道:“大善,大郎她娘生前最惦記的就是舅老爺的終身大事,若是她地下有知,知曉舅老爺已有血脈,心裡也安生了。”

提及亡妹,劉萬山心中酸澀,沉聲道:“今日冒昧登門,不好帶內子與孩子們直接過來鬧老太太,才留在家裡。妹妹與妹婿那裡,小侄想要帶孩子們去看看。還有大郎,我這當舅舅的,還沒有看過一眼。他落地、抓週都都是從妹婿的家書中知曉……”

當年兄妹兩個說笑,還說要親上加親。結果他成親多年,妻子未育,終於等到妻子懷孕,又產關難過,接親之事自然不了了之。

眼前雖又有個外甥,可是結親的話也不好再提。

說着亡故的兒媳,王寧氏本就有些難受,現下聽到提及長輩,就有些受不住。她忙低頭按了按眼角,強笑着:“難得回來一次,是當去看看。看舅老爺何時得空,讓二郎帶了你去。”

劉萬山起身道:“若是伯母這邊便宜,小侄明日想帶內子與孩子們過來給您請安,而後就勞煩二郎帶我們一家去看看妹妹、妹婿。”

王寧氏道:“有什麼不便宜的,正經的親戚,本就該多走動。只是現下正是臘月,天寒地凍,大人還罷,小孩子金貴,在家裡給他們姑姑點幾柱香便罷了,未必要鬧這些虛禮。”

這番話雖是好心,可劉萬山並沒有應答,只道:“總要見見他們姑母與姑父,下一次還不知何時才能回鄉。”

見他如此,王寧氏倒是不好再攔着,便說了自家墳塋地的具體位置。

劉萬山這邊則是開口,約好了明日先帶妻兒過來,隨後從這邊出發去王家墳塋地。

劉萬山說完正事,正想起身作別,這時驚蟄進來,近前稟道:“老太太,公子,門外有客至。”

王寧氏與道癡祖孫對視一眼,想起昨日的帖子,曉得這多半是崔小舅到了。

劉萬山只當有客,起身道:“伯母既有客至,小侄就不叨擾了,先回家去,明日再過來。”

王寧氏尚不知崔小舅來意,不知接下會如何情景,便沒有留客,吩咐道癡送出門。百書屋 老人家在南廳門口猶豫了一下,還是先回了二門。

想着不管崔小舅來意是什麼,到底是二郎的親舅舅,名分上雖比不得劉大舅,可論起人情比那邊更親近,還是給他們舅甥兩個說話的時間爲好。

道癡送劉萬山出大門,便見門外站着一人,身形高挑,眉眼修長,被幾個僕從簇擁着,站在那裡。那些僕從手中,則擡着不少東西,大包小包,有些露着的綾羅綢緞。

劉萬山雖帶了僕從過來,也預備了年禮,可沒有這麼誇張。

劉萬山微怔,並不是被來人的氣派震撼,而是覺得眼前這華服青年相貌儒雅,可站在那裡,身上卻帶了凜冽。再掃了一眼後邊的隨從,也多是彪壯之人。

這樣的人,登門做甚?

劉萬山有些不放心,低聲問道癡道:“來客是何人?”

道癡亦低聲回道:“若是所料不差,應是我生母的胞弟,亦是離鄉多年。”

劉萬山聞言訝然,倒是不好再多問。名分上他是舅舅,可血脈哪裡是割的斷的,來人才是二郎的親舅舅,只是太年輕了些。不知是做什麼營生的,看着豪富,卻沒有商人的粗鄙。

崔皓的視線,已經黏在道癡身上。

看着他單薄的身板(其實是正在抽條長個),渾身上下都是細布衣裳、不見絲羅(道癡的習慣,家居更喜棉布),面善的容貌,再想到離世多年的姐姐,崔皓的心痛如絞,顫聲道:“可是……可是二郎?”

道癡點了點頭,道:“尊駕可是姓崔?”

不是他遲疑,而是他同劉萬山一樣,也發現來客的異常。這般打扮,粗看之下像是豪商,可身邊隨從的彪悍之氣又太盛。

外加上就是來客看着太年輕了些,從相貌上看,不過二十出頭的模樣。

崔皓已經疾行兩步上前,道:“我姓崔,單名一個皓字,是你娘同胞兄弟。”說話的功夫,他看出劉萬山的裝扮是官身,遲疑道:“這位是?”

道癡道:“這是我大舅。”

回答完,道癡轉身對劉萬山道:“大舅,這是我小舅。”然後對崔皓道:“小舅,這是我大舅。”

兩頭都去了姓氏,並沒有分出遠近。

劉萬山看了道癡一眼,對崔皓拱手道:“在下劉萬山,見過崔舅爺。”

崔皓正尋思這“大舅”是崔家那位堂兄,聽到劉萬山的話,才反應過來,對方是自己外甥名牌上的舅舅。

他心裡不待見劉萬山,可伸手不打笑臉人,又是在外甥面前,便客氣地說到:“原來是劉世兄,小弟崔皓,這裡有禮了。”

劉萬山是個知趣的,與崔皓打了招呼,客氣了幾句後,便上了馬車家去。

道癡請崔皓進了大門,崔皓揮揮手,幾個壯漢擡了禮物跟上。

進了院子,看到逼仄的過道,崔皓眉頭緊縮;待到南廳,看到這狹窄的屋子,四周陳舊的傢俱鋪設,他的臉上繃得緊緊的,看到地上包好的各色禮物時,才稍稍舒展些,望向道癡的目光越發練習慈愛。

道癡請崔皓上首坐了,親自奉茶,只覺得頭皮發麻。

劉萬山還罷,四十大幾奔五十的人,面帶“慈愛”就慈愛了;崔皓這裡,頂着這年輕的面容,滿臉滿眼的“慈愛”還是真叫人消受不了。

若是對方說點什麼還罷,多年不回鄉的苦衷啊,沒有音訊的無奈之類。

不想,崔皓只是這樣看着,什麼話都不說。

這神情叫人牙疼。

道癡看不透崔皓,就老實地坐在下首做鵪鶉,並不主動開口。

又過了一盞茶的時間,崔皓才咬牙道:“好孩子,以後我再也不會讓你吃苦!那些人欠你的,我也會幫你討回來!”

道癡聞言,擡起頭來,看着崔皓橫眉豎目的模樣,還是忍不住問道:“小舅今年貴庚?”

這沒頭沒腦的問題,聽得崔皓一愣,過了一會兒,才挑眉道:“我比你娘小五歲,今年二十七。”

道癡聽了,繼續問道:“小舅離鄉十四年?”

崔皓點點頭,臉上有些悵然。

按照王寧氏所知,崔皓是在小崔氏入十二房爲妾後就憤而出走,這樣算下來他當年出走時才十三歲,正是與道癡現下一般大。

同樣是在外討生活,擱在劉萬山身上,三十而立的人,即便沒有中進士,可是儒林裡摸爬滾打十數年,身上有舉人功名,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個有魄力的,本朝官治,舉人可以授官,劉萬山卻選擇爲幕這條路,去的又是臨洮府那樣偏遠的地界,也算是魄力。

從幕僚文書到正六品通判,劉萬山總算是熬出頭。

崔皓這邊,雖沒有聽他提及外頭生活如何,可是一個十三歲的半大少年,連童生都不是,離鄉背井會的生活怎麼能好?

想到這裡,道癡面露擔憂。

這個時候人口移動,可是需要相關文書,不是說你一半大小子,想離家出走就出去溜達一圈。若是沒有當地衙門出具的文書,那就是流民黑戶。

自己這個小舅舅,不會是走野路子的吧?

落到崔皓眼中,哪裡會想到道癡真擔心他不清白,還以爲外甥在心疼他這些年在外吃苦。

他長吁了一口氣,笑道:“難熬的日子都過去了,舅舅不能保你榮華富貴,卻能保你一輩子吃香喝辣!”聲音裡是自信與得意。

說到這裡,他指了指地上的綾羅布匹那些,道:“那是舅舅給你們老太太帶的見面禮,又指了指另外兩個尺長的匣子到:“那是舅舅給你的見面禮。”

說罷,他接下腰間荷包,遞給道癡道:“這是武昌府盛隆錢莊的印鑑,拿着這個每年可以從那裡支取五百兩銀子,是舅舅給你的零花錢。本想買宅置地,給你置辦家當。可是王氏宗房在安陸地界太霸道,你這邊是外房,年紀又小,突然增加產業,反而惹人注目,引得旁人生貪念。你王府伴讀的身份能唬住外人,卻攔不下王家人。還是悶聲發財好了,不必在人前擺闊氣。等你大了,支撐起門戶,無人敢欺負時,舅舅再幫你置辦產業。”

這一番話,卻是與崔皓現下的裝扮不符。

不過這也能說明崔皓對外甥的上心,爲了給外甥長臉,才穿戴的格外鄭重些。

崔皓能爲外甥做到這個地步,是個重情義的人,可道癡卻不好收下。一年五百兩銀子,這不是個小數目。不管崔皓是怎麼賺來的,道癡都沒臉大剌剌地坐享其成。

他真誠道:“小舅,家裡現下不缺銀錢,小舅的心意我領了,這銀子還是留給表弟、表妹們。”

崔皓聽着,面露不解:“表弟,表妹?你幾個堂舅家的?……我作何不將銀子給自己的親外甥,要給那些人?我纔不給,半個子也不給,我的家產,以後都留給二郎……”

百書屋

第65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二)第25章 命硬嫗收命硬孫(下)第152章 臨行際喜獲良言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11章 混小子唱作俱佳第7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一)第19章 不留爺處爺不留第70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二)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40章 欲分房宗家生隱患第22章 揮揮衣袖作別了第65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二)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30章 寒門窘境度日艱第103章 衆子院試,三郎初隱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4章 蓬門突有貴客至第120章 終見丹,長見識第21章 樂羣院王七初立志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第66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139章 平靜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24章 謀後路,預人手第99章 大成殿讀史驚心第28章 十分家產獻三分第173章 起爭議姊弟生嫌隙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21章 無情兒,孝順子第130章 暗心驚祖母提防第136章 世間多有稀奇事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4章 回西山,聞死劫第64章 議水患士紳雲集(一)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117章 一句惡言斬親情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141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4章 同窗少年初聚首(下)第18章 紀先生,李御史第119章 啓運殿劉安點丹第123章 賢婦兩全巧安排九十七章 姻親登門議遠行第71章 旦夕禍福,不測風雲(三)第137章 王家窯速戰速決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150章 見族親二郎露親近第107章 流民將至,世子悲憤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96章 因銀錢姐弟起疑意第114章 邢百戶粗中有細第105章 二郎話裡露留意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1章 王七作何討人嫌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5章 挑挑揀揀長命鎖第108章 四小披甲出安陸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159章 嗣皇帝遭遇“下馬威”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169章 說學監,曉權臣第125章 分遠近,知榮辱第94章 試深淺誰深誰淺第151章 世子溫言攏伴讀第158章 兄弟聚前程可期第87章 解心結二郎定策第116章 家書至,喜盈門第101章 柔順娘出閨成大禮第139章 平靜第1章 西山寺裡有老僧第61章 暴雨虐世子出行(一)第26章 仗勢欺人,爽中之爽(二)第113章 如何殺二郎教虎頭第2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一)第31章 峨眉月升夢正酣第126章 崔小舅、劉大舅(上)第3章 靈前誰誦《地藏經》(二)第2章 **少年初聚首(上)第170章 端倪(一)第17章 小算計,大靠山第8章 小僧今日會親行(二)第12章 驚見淚郡主再援手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112章 爲世子道癡二建言第81章 驅姻親王府新格局第9章 誰人夜半苦讀書第63章 心憂慮二郎歸家第98章 樂羣院裡添新人第72章 寧藩造反驚天下第14章 論反王,傳大考第12章 一回合誰輸誰贏(上)第128章 大舅小舅拜九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