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我部分同意您的意見,讓朱明統治中國最富裕的地區是符合大英帝國利益的正確選擇。”
長時間的沉默之後,巴夏禮終於放下手中小小的咖啡杯,說道:“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忘記法國皇帝的預言,中國這頭睡獅已經甦醒了!
據我所知,從1847年開始。中國,特別是朱濟世國王所控制的大明就開始大量輸入歐洲的機器設備!大明王國的幣制和金融改革也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朱濟世所控制的匯豐行變得越來越像英格蘭銀行了。而且朱明還開始效仿歐洲,讓資產階級參與到國家的管理和政策制定中來,他們有了立憲議會,有了地方公局,還在制定一部《憲法》,前不久還開始制定《民法典》。另外,濟世大學、濟世書院的規模在1848年繼續擴張,不僅在廣州興建了校舍,還在上海租界購置了土地,預備開設上海分校。
這一切的一切,爵士,您不覺得眼熟嗎?朱濟世正在模仿歐洲列強,引入我們的制度、法律、教育、科學和機器。考慮到中國的人口和資源,我們不能將朱濟世當成阿里帕夏,他是……彼得大帝!
如果我們不採取任何遏制朱明發展的措施,中國很快會被統一起來,頂多十年,中國就會恢復往昔在東方世界的威望和地位。這難道符合大英帝國的利益嗎?”
聽着巴夏禮的侃侃而談,文鹹也不得不承認,對方的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中國一旦統一於朱明。則必然是一個強盛帝國。可問題是。滿清一倒。中國士紳階級便紛紛倒向了朱明。現在朱明的江南攻略,只能用兵不血刃來形容了。江南地區最大的實力派林則徐,也同朱明達成了協議,把江南和平移交給朱明,然後自己率部去“北上勤王”。在文鹹看來,這不過是亞洲人奇特而虛僞的思維在作怪,林則徐實際上已經投降了朱明!
整個中國的精英和財富已經被朱明所掌握,太平天國還有什麼本錢和朱明爭奪中國統治權?英國去支持一個註定要失敗的政權。而得罪一個肯定將要成爲東方霸主的大帝國,是不是太愚蠢了?
“不不不,我想我們不需要爲支持太平天國而和朱明交惡,至少……目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阿禮國放下咖啡杯連連擺手,他是才從北方回來的,對那裡的情況比較瞭解。
“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太平天**隊的戰鬥力非常強大。他們是由一些堅信……堅信上帝的宗教狂所組成的。雖然他們的上帝和我們的顯然不是同一位。但是宗教信仰的確給了他們非凡的勇氣和戰鬥力!如果他們還能得到精良的武器和歐洲職業軍官的指導,朱明是沒有那麼容易戰勝他們的。
而且,據我所瞭解的情況。北京城成爲中國的首都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這座城市的得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義!一旦太平天國掌握了北京,他們至少會被中國的北方人民視爲正統——這個國家的民衆對於正統的觀念和我們歐洲人不一樣。因爲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王朝更迭的情況非常普遍。因而目前,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太平天國儘快取得北京城而已。我們甚至可以不露聲色地達成這一目的,怡和洋行在不久之前,剛剛從英國運來了一批銨油炸藥和貝色麥步槍,原本是要賣給滿清朝廷的……”
他的話音還未落,就看見書房的門被人推開了,走進來一個英軍上尉,正是使館衛隊的頭頭:“公使先生,領事先生,大事不好,中國人的軍隊開進租界啦!有好幾千人,衛隊根本抵擋不住!”
……
就在三隻英國佬在討論是要楊秀清的革命事業錦上添花的時候,朱濟世已經到了杭州城,在了西湖邊上的一所豪宅裡面,正滿面紅光地和前來杭州覲見的李鴻章、沈葆楨、林聰彝還有幾個所謂的江南才子在把酒言歡,高談闊論。
在座的衆人,都已經是大明之臣,早就扔掉了滿清的頂戴官袍,換上了大明的大紅官服烏紗帽。官爵最大的當然是李鴻章,李家父子舉安徽來歸,擱在哪朝哪代都是有個公侯之位。朱大天子在這方面的派頭一向不小——其實大明的爵位也不是很值錢,一沒封地;二沒太多的特權,連免個稅都不行。所得不過是同爵位一起賜下的田宅和一份不算多也不算少的年金。現在李鴻章就封了廬江郡公、外交部尚書。
沈葆楨則給了外交部侍郎的官兒,不過沒有封爵。大明的爵位雖然不是很貴重,但除了繼承和少數特例,還是須要功勳的。李家父子有納土歸順之功,沈葆楨卻空有才華而無寸功。不過外交部侍郎的官兒實在也夠大了,若不是朱明朝廷中合格文官還是太缺,哪怕是林則徐的女婿,朱濟世也不會一見面就給這麼大官兒——當然,沈葆楨的大名朱濟世在後世就聽說過,是洋務派重臣,福建船政學堂,福州船政局都是他的手筆。在1848年的中國,的確是難得的幹才。
幾個才子也都給了御書房秘書的官,御書房是個剛剛成立的機構,其實就是朱濟世的秘書處,御書房大臣一職由羅澤南兼任,大臣下面就是一堆秘書官兒。那些江南才子幹別的事情興許不行,不過擬個詔、抄個書什麼的都是再拿手不過的。
而且這些才子當中也是有人才的,比如常熟翁家的翁同龢,斗門俞氏的俞文葆,蘇州潘氏的潘祖蔭,陽湖的趙烈文,長洲縣的王韜,都是青年才俊。現在一個個都笑得和花兒一樣,衆星拱月一般的圍着朱濟世。文縐縐的馬屁話兒是滔滔不絕,那個叫翁同龢的還賦詩一首,給朱大王上歌功頌德,把他吹得天上有地下無。
朱濟世也笑得雲淡風輕的,看着一干才俊卻在心裡微微皺眉。江南之戰開始前,總參謀部所制定的一系列計劃中還有鎮壓江南地方反抗勢力的內容。畢竟江南一帶文風鼎盛,有不少滿清重臣的老家就在江南,如揚州曹家、蘇州潘家,斗門俞家都是世受滿清皇恩的名門。現在總該報一下君恩吧?現在怎麼競相投靠了呢?那個翁同龢不是光緒皇帝的老師,大清的大忠臣嗎?他哥哥翁同書好像還在北京吧,怎麼屁顛屁顛來杭州投靠大明瞭呢?
“軍師,現在江南才俊都擠破腦袋要來投靠大明……直隸的士紳會不會也一樣往投楊秀清啊?”酒席散去之後,朱濟世忽然問身邊的羅澤南這樣的問題。
“會啊,當年黃巢入長安、闖逆進北京的時候,都有士紳官員投效。”羅澤南手裡正捏着一份苗沛霖剛剛差人送到朱濟世軍前的奏章,是通報北方情況的。他將奏章雙手遞給朱濟世,笑道:“直隸現在的情況不知道,不過河南、皖北那裡的人心已經浮動起來,原來依附苗沛霖的不少士紳都在偷偷聯絡捻匪,想要轉投太平天國了。”
“有這事兒?”朱濟世接過奏章看了看,上面的確是這麼寫的!不僅苗沛霖地盤上的士紳開始動搖,就連山東孔家地盤上都出了不少牆頭草,冒出不少太平天國的官兒來啦!
“這還沒得北京呢!真要得了北京,洪秀全、楊秀清還不知道要做大成什麼樣子……”朱濟世搖了搖頭,將奏章丟在書桌上面。
“得了北京,說不定就該亡了。”羅澤南撿去奏章收了起來,微微笑道:“王上,自古功成太易都不是好事情,太平天國若是百戰艱難纔有今日,或許能成氣候,可是他們崛起太速,功成太易,根基不穩,只怕北京城就是埋葬洪楊的英雄冢!”說着話,他忽然一頓,扭頭看着朱濟世:“對了,王上,香港濟世大學剛剛有消息過來,特里戈修士在半個月前啓程北上去天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