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老爹提起“國中人心不穩”,朱國雄忍不住就皺眉頭,“父皇,其實不是人心不穩,而是人心不足。
“人心不足?”朱濟世笑了起來,“人心總是不知足……你我父子富有天下都不知足,下面的升斗小民,連塊立錐之地都沒有,又豈能知足?”
“豪門巨室廣廈千間,升斗小民立錐無地”的說法在眼下的大明國內頗爲流行,經常可以在報紙上看到。社會黨、民意黨甚至是在野的資產階級政黨(青年黨或東林黨)都拿這話堵執掌朝政的當權派。
“父皇,升斗小民無立錐之地的說法過了。”朱國雄苦笑着搖搖頭,“我大明是有排屋提供給貧民的,每一對大明的夫婦都有資格在結婚的時候購買一次,現在最高的標準已經達到50平米(套內使用)了。”
“有50平米……倒是夠立錐了。”朱濟世呷了一口清茶,“只是老百姓不知道這50平米有多麼寶貴。”
朱濟世說話的時候,心中有些感慨——50平米的套內面積在後世差不多能安排出一套2室一廳,在上海、北京、香港這樣的大都會,這樣的房子是普通工薪階層一輩子努力奮鬥都買不起的……而在眼下的大明,卻是人人都有資格用2年半的平均工資買入一套,而且還可以分期付款!要是讓後世困於高房價的國人知道這個時空竟然有這麼便宜的房子,真不知會做何感想?
“不過是間破房子……”朱國雄輕輕轉着茶杯,說的話倒是輕描淡寫。他是不敢相信類似的房產在另一個時空會價值兩三百萬。“而且也是百姓自己掏錢買的。算不得什麼。”
朱濟世點點頭。“說的也是,有些東西只有想要而得不到才覺得寶貴,如果人人都唾手可得,誰也不會珍惜。”
朱國雄笑了笑,“本就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不過是些鋼鐵、洋灰、磚石而已。”
看來不僅是唾手可得的人們不知道珍惜,連隨手給出去的大明皇帝也不知道這些房子的真實價值……從開始實行排屋政策的1860年代開始後150年,在整個大中華帝國。一共有超過3億套住宅或宅地,就被政府隨隨便便低價賣給或分配給了民衆!數百萬億的財富打了水漂,似乎從來就沒有出現過似的。
雖然這個時空大中華的房地產業並沒有因爲朱濟世和他那些兒子們妄圖永遠維持反動統治的私心而消失,在幾個大都會還一度繁榮過,但是整個產業和另一個時空的繁榮發展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的確也不值什麼錢。”朱濟世也點着頭。對於拿下半個地球分給兒子們的朱濟世而言,錢早就不算什麼事兒啦,甚至對於另外半個地球的興趣也不大,如何安安穩穩的把江山社稷傳下去,纔是朱濟世和他那些當皇帝當國王的兒子們最關心的事情——眼下可是國際gc主義運動風起雲涌的時代,赤旗已經飄揚在大西洋兩岸。而大中華諸國又是資產階級專政的帝國、王國,並非是後世對工農運動完全免疫的人民共和國。當權者如何敢在這樣的世界大環境下去和老百姓計較幾個小錢……呃。就算把應天府的房子炒到幾萬華元一個平米,每年賣地賺上10萬個億,對於朱濟世和他的兒子們而言,也不過是個數字。萬一逼出一場赤色革命,把自己送上斷頭臺,可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
“只可惜光靠一間排屋已經買不來人心了!”朱國雄嘆了一口氣,“這一二十年,大明的農業在東華、北華、南華農產品的衝擊下總歸有些蕭條。每年都有好幾百萬破產農人涌入城市……這些人最容易被人蠱惑和利用了。”
和早些年涌入城市的貧苦農戶不一樣,現在三錢不值倆錢把鄉下的土地賣掉進城來討生活的,都是原本的中上農家。原本都是有二十畝、三十畝土地,有些還是書香門第,有些甚至是早年從龍舉兵的“功臣”(都是小兵啦)之後,在上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日子過得還算逍遙。現在進城當了無產階級,心理落差自然不小,就是滿腹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被社會黨、民意黨一煽動就成了大明工人運動的主力軍了!
至於那些早年進城的貧下中農的後代,因爲在大城市裡面接受了較高水平的教育,或者繼承了父輩開創的大大小小的事業,許多都上升成了中產階級甚至是資產階級,就算還是在當工人的,也大多是收入較高的技術工人——現在可不是依靠自動化設備和簡單勞動就能生產出廉價工業品的時代,技術工人遠比後世吃香。
而且,大中華帝國的工業化是從第一次產業革命的末尾開始,完整的經歷了整個二次產業革命,那些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工廠,那家不是把技術工人當個寶,將技術工人的培訓當成事關工廠存亡的大事?因而那些技工都擁有不亞於白領的高工資,有些人甚至還擁有一丁點工廠股份,已經不算是苦哈哈的無產階級了。
“過了這一關就好了。”朱濟世頓了頓,又道,“這是工業化、城市化道路上的最後一道關口了,只要再熬個二三十年,一切就都安穩了……這些苦是必須要吃的。”
朱濟世、朱國雄倆父子都沒有提及實行農產品保護。因爲現在衝擊大明的農產品主要是來於東華、南華和北華。而這三國又是大明工業品的重要銷售市場——大明工業,諸夏農業、礦業的產業佈局,在大中華市場一體化的推動下,已經完全形成了。這不是用刺刀或是行政命令強制推動而來的,而是真正的市場選擇的結果。
人口衆多,各種工業資源也比較充足,大城市集中的大明漢地在完成了二次產業革命後所展現出來的生產力,是其餘大中華諸國的工業很難對抗的。當然,這並不是說其餘大中華諸國沒有工業,而是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只有一些擁有明顯資源成本優勢的產業。
譬如東華的軍火、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冶煉、食品加工等行業依託資源或市場,纔可以和大明本土的相關產業一較高低,至於其餘的工業品,都是大明造的天下。
雖然在胡安的操縱下,東華政府一直很注重扶植工業。但是在大中華圈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下,工業資本總是會向成本最低而不是比較高的地方流動。無論胡安如何努力,他都沒有辦法和市場的力量競爭,除非把大中華市場給拆了。
而禁止北美的農產品輸入大明衝擊大明市場就是拆臺的方式——哪怕東華、北華不採取任何對抗的措施,也會因爲無法通過農產品獲取足夠的華元而減少輸入大明工業品的數量。當然,大明的農民會因爲農產品價格提高而獲得強的購買力,以填補東華、北華市場縮水給大明工業帶來的損失。同樣的,東華、北華的農產品失去市場後,農業生產也會大大下降,大量的農業人口就會進入城市變成廉價勞動力,從而降低北美工業生產的成本。
這樣,北美和大明本土就會變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而失去了相互依存的統一市場後,北美和大明本土就會日漸離心。
朱國雄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水,慢慢的說道:“兒臣知道的,大中華必須要有統一的市場,否則早晚會分崩離析。”
他可不想讓北華、東華髮展出自己的工業體系。沒有強大的工業,朱胡安再會用兵也不可能挑戰大明。而且靠出售農產品和資源就能過上好日子的東華人、北華人也不會跟着胡安去對抗大明。
“知道就好。”朱濟世端起茶盞,喝了口茶水,慢慢的問道,“皇兒,我大中華大概還有2、30年才能大安,想來涅恰耶夫和左爾格之流不會給我們那麼久吧?”
“還有德皇威廉二世,”朱國雄皺着眉頭補充,“威廉二世是不得不戰了!”
“不得不戰?”
“這幾年德國的工業已經出現了過剩,波蘭聯合王國和瑞典聯合王國的市場已經消化不了德國龐大的工業品產量了。而且俄國(斯拉夫聯盟)的工業化初步完成,對德國工業品的需求也在減少。恩格斯先生生前設計的國際貿易規則,現在已經無法滿足德國的需要了。而要改變德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不利地位只有發動戰爭!”
這個時代的國際貿易規則明面上是“易貨貿易”,實際上則是幾個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區之間的貿易平衡——大中華是一個,羅馬和美利堅社會主義合衆國再加上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小國是一個;德英波共君聯盟、瑞典聯合王國、丹麥和斯拉夫聯盟算一個。另外,還有奧地利帝國、土耳其帝國、印度帝國這三個不大不小的獨立市場,也都和三大自由貿易圈簽訂了易貨貿易協定。
也就是說,各個自由貿易圈都是相對封閉而且自給自足的市場,圈外的商品很難進入……除非發動戰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