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

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

某大學一年級女生美美,17歲,父母爲工人,家庭生活溫馨。她是父母的獨生女兒,備受寵愛。上大學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從不承擔任何家務勞動,甚至連衣服鞋襪也不用自己洗。進大學後,非常想念異地的家,對大學生活極不適應,產生了許多心理矛盾與困惑。她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牀,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難入睡。夢中經常夢到的都是爸爸、媽媽。一聽到廣播裡放的音樂有“媽媽”的內容就會哭,在街上、在校園聽到的都是本地口音,就覺得自己是被拋棄到異地的遊子,孤獨極了。班上組織春遊、秋遊,她毫無興趣。看到同學玩得高興,更是感到孤獨、傷心。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成天提心吊膽,擔心期末考試不及格,更擔心家裡人失望。入學後,她把生活費全省下來,用在給家裡打電話上了。

美美的心理有點病態了,她具備了依賴型人格的大部分特徵。

人應該是獨立的。獨立行走,使人脫離了動物界而成爲萬物之靈。當跨進青春之門的時候,進入青春期後就開始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尤其是父母的依戀常常使其感到困惑。

依賴,是心理斷乳期的最大障礙。當你跨進青春之門,你開始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但對別人的依賴仍常常困擾着自己。隨着身心的發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擁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卻擔負起比以前更多的責任,面對這些責任,有些人感到膽怯,無法跨越依賴別人的心理障礙。依賴別人,意味着放棄對自我的主宰,這樣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容易失去自我,遇到問題時,自己不積極動腦筋,往往人云亦云,趕時髦,易產生從衆心理。

依賴心理主要表現爲缺乏信心,放棄了對自己大腦的支配權。主要表現如下:沒有主見,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甘願置身於從屬地位。總認爲個人難以獨立,時常祈求他人的幫助,處事優柔寡斷,遇事總希望父母或師長爲自己拿主意;依賴性強的人喜歡和獨立性強的人交朋友,希望在他們那裡找到依靠,找到寄託。學習和工作上,喜歡讓老師或領導給予細心指導,時時提出要求,否則,他們就會茫然無措。在家裡,一切都聽父母擺佈,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和看法……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處處委屈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着他爲自己乾點什麼或有什麼個人愛好。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渺小可憐”的感覺。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隻迷失了港灣的小船;理所當然地認爲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己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幹;無意識地傾向於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於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的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怕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後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採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具有依賴性格的人,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發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賴型人格障礙。依賴性過強的人需要獨立時,可能對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內心缺乏安全感,時常感到恐懼、焦慮、擔心,很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鬱等情緒反應,影響心身健康。

天才or瘋子的燒腦邏輯

具有依賴性人格的人,如何做,才能恢復到良好的身心狀態呢?主要有兩種方法。

依賴行爲並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爲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個人。

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後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願穿鮮豔衣服上班,那麼以後就堅持穿鮮豔衣服上班,而不要因爲別人的閒話而放棄,直到自己不再喜歡穿這類衣服爲止。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第一種,習慣糾正法。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採取詭控制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制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爲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你應提出改進的方法,並在以後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訂工作計劃時,你聽從了朋友的意見,但對這些意見你並不欣賞,便應把自己不欣賞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朋友聽。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摻入了你自己的意見,隨着自己意見的增多,你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爲完全自作決定。

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爲已成爲一種習慣,要想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爲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決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後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爲三等,每週一小結。

第二種,重建自信法。

如果只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麼依賴行爲很有可能復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根治依賴型人格障礙。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麼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後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並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着幹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週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週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本章完)

第28章 八大“不正常”的天才第27章 安徒生的童話與童年第4章 初戀50次第24章 狂躁的薩拉第28章 八大“不正常”的天才第4章 初戀50次第27章 安徒生的童話與童年第7章 總在生病的人第1章 前言:精神病人的世界第19章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第13章 是妻子還是帽子第4章 初戀50次第22章 害羞的膀胱第4章 初戀50次第11章 脈動的苦惱第29章 來自外太空的啓示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30章 誰是兇手第16章 停不下來的抽搐第10章 飛越瘋人院第8章 讓你驚聲尖叫的九大奇妙事件第6章 虐心的記憶第4章 初戀50次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18章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第22章 害羞的膀胱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16章 停不下來的抽搐第15章 盧旺達大屠殺第10章 飛越瘋人院第14章 路西法效應第9章 希特勒和薩哈夫的“高級催眠術”第11章 脈動的苦惱第9章 希特勒和薩哈夫的“高級催眠術”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16章 停不下來的抽搐第24章 狂躁的薩拉第2章 七任“殺手”男友第12章 電鋸驚魂第7章 總在生病的人第6章 虐心的記憶第22章 害羞的膀胱第10章 飛越瘋人院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15章 盧旺達大屠殺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8章 讓你驚聲尖叫的九大奇妙事件第21章 靈魂出竅了第17章 丟失的左邊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20章 認識五種性變態第19章 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男兒郎第15章 盧旺達大屠殺第15章 盧旺達大屠殺第18章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第6章 虐心的記憶第27章 安徒生的童話與童年第23章 孤獨的守望者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14章 路西法效應第24章 狂躁的薩拉第8章 讓你驚聲尖叫的九大奇妙事件第10章 飛越瘋人院第5章 永遠,永遠第24章 狂躁的薩拉第15章 盧旺達大屠殺第23章 孤獨的守望者第17章 丟失的左邊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28章 八大“不正常”的天才第12章 電鋸驚魂第3章 好色的“鬼魂”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1章 前言:精神病人的世界第27章 安徒生的童話與童年第18章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第26章 法老的詛咒第21章 靈魂出竅了第4章 初戀50次第3章 好色的“鬼魂”第2章 七任“殺手”男友第21章 靈魂出竅了第18章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第11章 脈動的苦惱第10章 飛越瘋人院第30章 誰是兇手第25章 離開了家,我該怎麼辦?第8章 讓你驚聲尖叫的九大奇妙事件第6章 虐心的記憶第3章 好色的“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