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 坦克突擊(上)

說到這支坦克部隊,就必須提及一個人——喬治.史密斯.巴頓。說實話這個名字很多人都熟悉,但還是有必要再提一提。首先,這個名字後面其實還有一個後綴,我們所熟知的那個巴頓,其實應該叫做巴頓三世,因爲他的父親、他的爺爺也叫這個名字,甚至他的兒子還叫這個名字(這一家子如果歡聚一堂,應該挺歡樂的)。

言歸正傳,喬治.史密斯.巴頓這個名字在美國陸軍中是一個傳奇,比如初代巴頓(爲了方便,叫巴頓一世吧),這位老巴頓陣亡於1864年,熟悉美國曆史的同志就會知道,這個老頭死於南北戰爭。

當年的巴頓一世畢業於費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三世爲了走後門,也就讀過這所學院),在南北戰爭中是一名英勇的騎兵上校,陣亡後,其馬鞍一直保存在巴頓家族內。而這也是巴頓三世和騎兵以及跟坦克結緣的開始。

不過說到這位巴頓一世,還不得不提一句,這位巴頓一世的祖輩也是個不得了的人物,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休.默塞爾就跟着華盛頓打天下。官至准將。不過大概是這個家族詛咒的開始。這位準將先生也不幸血灑疆場。

而且這個倒黴鬼給巴頓家族立了個flag:“勇敢戰鬥!前進!前進!千萬不能辱沒家族的榮譽!萬萬不能玷污我們古老的姓氏!”

反正從休.默塞爾開始巴頓家族就跟軍隊結緣。後面的巴頓一家子都是猛人,對了,除了巴頓的父親。這位巴頓二世是標準美國政客模板,律師出身,很會演講,有一家法律事務所,還當過地方檢察官,娶的老婆是加尼福尼亞威爾遜家族的三小姐。

當然。這個威爾遜家族也很牛,比如巴頓三世的外公就當過洛杉磯市第一任市長!

總而言之,跟二戰中美國其他的名將比起來,巴頓三世是不折不扣的富二 代和官二 代,甚至年輕時候的巴頓三世長得還高大威猛,很有點高富帥的派頭(不過實話實說,有人說巴頓年輕時英俊瀟灑,講心裡話,看了老頭年輕時的照片,真心不覺得有多英俊瀟灑。那位只能算高大威猛)。

而且巴頓不光祖上猛,自己猛。兒子一樣很猛。他的兒子巴頓四世子承父業,創造了父子兩代人擔任同一只部隊最高指揮官的歷史記錄(第二裝甲師)。

這麼說吧,顯赫的家事是巴頓賴以成功的基礎,不客氣地說,沒有巴頓家族背後的助力,巴頓三世很可能泯然衆人已(不然他都沒資格進西點)。爲什麼要說這些呢?無非是告訴一部分喜歡拿體 制說事的同學,這兒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哪怕是燈塔國一樣有走後門和裙帶關係。

好了,迴歸正題。這一章很顯然就是講巴頓三世的故事。作爲美國第一坦克手,也是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的指揮官。巴頓在一戰中的在各種百科和傳記中似乎非常輝煌!

但是,我要說,這尼瑪是扯淡!大部分都是貼金,都是基於巴頓三世在二戰中戰果的反推,普通人覺得那些天才總是和常人不一樣的,二戰巴頓戰果輝煌,自然的一戰也不會差到哪去。

問題是,這是事實嗎?誰能告訴我們巴頓三世在一戰中取得了什麼像樣的戰果,有像卡爾尤斯和魏赫曼一樣擊毀了難以計數的坦克、裝甲車或者工事地堡?還是說巴頓三世攻城略地打穿了德國人的防線?

實話實說,找不到這樣的記錄。巴頓三世沒有什麼能拿出手的戰果,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在法國建立了一所坦克學校,用於培養坦克手,而且據說其教學相當的嚴格。

至於什麼說巴頓成爲了當時第一流的坦克專家,創造性的建立了一個新兵種,發明了劃時代的新戰法,打造出了一支無堅不摧、戰無不勝的英雄部隊,還說什麼他的勇敢精神和軍事領導才能在戰場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如果你相信這些鬼話,那隻能說:“少年,你上當了!”

這麼說吧,如果巴頓和他的部隊真的無堅不摧、戰無不勝,那應該有前面說的大量輝煌的戰果,可惜沒有。沒有什麼戰果爲無堅不摧和戰無不勝作證。反而我們能看到的是,1920年6月,美帝的元老院通過了《國 防法案》,直接取消了坦克部隊作爲獨立軍種的存在,直接解散了坦克部隊。

那個啥,如果巴頓手下的坦克部隊真是無堅不摧、戰無不勝,元老院難道吃多了乾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

很顯然,巴頓在一戰中並沒有太多突出的表現,他的坦克部隊表現得也很一般。很一般到了什麼程度?到了元老院覺得沒必要保留這個獨立兵種存在的必要。

如果巴頓的坦克部隊真在一戰中表現得特別耀眼、特別輝煌,那才真心叫見了鬼了。當年美國大兵使用的是法國ft-17,這玩意兒是什麼性能就不用多說了吧?指望用這傢伙發揮出二戰中坦克裝甲突擊的效果,那才叫扯淡!

當時,連實際上大規模使用了坦克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敢說掌握了坦克用法,何況是剛剛接觸到坦克美國新兵?

當然,巴頓確實是準備利用手頭的坦克大展拳腳的,而這也是本章故事的開始。上一章說道,協約國進攻什切青很受挫。根本打不開局面。面對這種蛋疼的局面。爲了攻破俄國人堅固的陣地,巴頓的坦克旅被調到了什切青作戰。

“進攻!我們必須馬上投入進攻,不惜一切代價的進攻,要狠狠地踹敵人的襠部,直到踢碎他們的蛋蛋!”

這就是巴頓式的發言,當這位坦克旅長抵達什切青之後,他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進攻,而此時。他的臨時上級,英國遠征軍23師師長格雷格少將卻被這番言辭給弄懵了。

這位很英國範的少將在日記中寫道:“巴頓上校給我的第一印象很不好,他就像一個粗魯無禮的牛仔……而他提出的建議更是讓人目瞪口呆,進攻?拿什麼進攻?當德國人不配合的時候,我們盲目地投入,只會遭到俄國人迎頭痛擊!”

倒是巴頓的另一位臨時上級,法國獨立旅的指揮官克萊芒上校對這位過於年輕的美國上校有些欣賞,不過欣賞的原因並不是因爲巴頓的軍事才華,而是巴頓能說一口流利的巴黎腔調的法語。而且巴頓對法國和法國式的生活非常推崇,這讓民族自尊心極強的高盧公雞很舒爽。

經過一番爭論或者說爭吵。格雷格少將被迫同意了巴頓的求情,同意他在第二天上午發動一次裝甲突進作戰。爲後續部隊在俄國人的防線上打開突破口。

爲了這一刻,巴頓已經等待了很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拳腳,在這次進攻中他投入了整整一個坦克營。而與此同時,李曉峰也在積極地做準備,他準備對協約**隊下刀了,而很有趣的是,特里安達菲洛夫選定的突破口正好是巴頓第二天突擊的方位。也就是說,兩個機械化作戰方面的天才要進行第一次碰撞了。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特里安達菲洛夫並沒有坦克,甚至連裝甲汽車都沒有幾輛,這場碰撞看上去更像是步兵和坦克的交鋒。

轉過天來,早上七點半,當太陽剛剛升起,戰場上還有點淡淡的薄霧時,巴頓首先動手了。爲了達成突襲的效果,他取消了炮火準備,直接投入了大約60輛坦克。

在轟隆隆的汽油機伴隨下,ft-17的履帶碾過一片片野草叢,向着兩公里外的紅軍陣地發動了攻擊。不得不說,這個年月的坦克性能實在太湊合了,35馬力的汽油機只能賦予這種6噸多重的鐵皮罐頭7.7公里每小時的最大速度.講心裡話,這個速度也就是比人類跑步速度稍微快那麼一點兒。更湊合的是這種鐵皮罐頭的最大行程只有可憐的35公里(比如今的電動車都不如)。除掉進攻之前集結和等待以及暖車的油耗之後,ft-17幾乎就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武器。

不過親自指揮戰鬥的巴頓卻不覺得自己的座駕太差,高大威猛的他從炮塔裡探出大半個身子,舉着大號望遠鏡觀察着兩公里外紅軍的陣地,時不時的用腳尖點一點駕駛員的肩膀或者頭部。

一開始巴頓的進攻開展得很順利,波蘭平原確實適合裝甲部隊的使用,ft-17毫無阻礙的向前壓了過去,真有點排山倒海的感覺。

格雷格少將也在後面旁觀巴頓的攻擊,放下望遠鏡之後,他對身邊的克萊芒上校說道:“美國人的駕駛技術還不錯!”

而對於驕傲的法國人而言,格雷格少將的話被他自動翻譯爲:“法國坦克的性能還不錯!”

是的,跟英國的水櫃相比,ft-17更像是真正意義上的坦克,英國人的創造性總是跟他們黑暗系的料理一樣,容易跑偏。

回到戰場上,巴頓的坦克部隊穩定有序地向前突擊了大約一里路,在此期間,俄國人表現得異常平靜,沒有開槍更沒有開炮,似乎是被這些轟隆隆的鋼鐵怪獸嚇住了。

說實話,不管是格雷格少將還是克萊芒上校都很喜歡這一幕,因爲這一幕讓他們想起了第一次面對坦克的德國佬,那時候德國人可是嚇壞了。甚至他們覺得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巴頓的坦克部隊真的能夠打開一個突破口也說不定。

不過這樣的好心情他們只持續了幾分鐘,當巴頓的坦克又往前蹭了將近一里路時,戰場上的沉默被打破了!

停泊在棟別湖中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在前線觀察員的請求下開始了炮擊。一發發150毫米以上口徑的“重彈”落在了巴頓的坦克周圍。每一次爆炸都能掀起近十米高的“泥石雨”。高大威猛半個身子都在炮塔外面的巴頓就被狠狠地澆了一通。

雨點般的泥土和沙石几乎將其掩埋。如果不是駕駛員被嚇了一跳,狠狠地轟了一腳油門,帶着坦克狠狠地抖了一抖,可憐的巴頓幾乎就被泥石雨活埋了。

當然,巴頓的遭遇還算好的,只不過被泥土騷擾了一下,比較倒黴的車組直接在炮擊中見了上帝。比如巴頓剛剛抖落坦克帽上的泥沙,就看見幾十米開外的另一輛坦克被一發大口徑榴彈直接命中。

這麼說吧。那枚榴彈毫無阻礙地鑽進了車體當中,然後車體帶着炮塔就被炸散架了,炮塔帶着不走運的車長的半截身子從巴頓頭頂上飛了過去,而幾塊車體的殘片打得巴頓的座駕叮噹亂響。

還是那句話,這還不是最慘的,當戰列艦的主炮也加入到炮擊中來,小小ft-17真心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一枚305毫米榴彈落在了一輛坦克前方十幾米處,就在該車的車長還爲逃過一劫而欣喜的時候,爆炸發生了。

大地在顫抖,彷彿是地震來臨。緊接着衝擊波和氣浪像颱風一樣橫掃過去,暴露在超壓中的車長彷彿被五十磅的重錘敲了一下。猛地噴出了一口鮮血,而他的駕駛員也好不到哪去,在衝擊波的作用下,ft-17真心只是一個鐵皮罐頭,分分鐘他也七孔流血而死。

猛烈地炮擊持續了十分鐘,而這十分鐘的炮擊就摧毀了巴頓將近四分之一的坦克。說實話,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巴頓的心都在滴血。畢竟這些坦克手都是他一手培訓出來的,都是他的心血,而這些小夥子還沒碰見敵人就消失在了戰場上!

不過巴頓並不是一個婦人之仁的人,相反他很鐵血,心很硬,對於傷亡什麼沒有太多的感慨。很快他就從傷感中擺脫出來,對他而言繼續向前,一直向前,消滅那些邪惡的布爾什維克就能血債血償了!

巴頓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在他的帶領下,美國坦克手們踩足了油門,全速向前衝鋒,大有一口氣將敵人的防線撕個稀巴爛的意思。

此時,格雷格少將又一次放下了望遠鏡,又對身邊的克萊芒上校說道:“美國人的表現真不錯!”

這一次,哪怕是驕傲的法國人也不敢將功勞全部拉在自己身上了,因爲美國人確實表現得很勇敢,這沒有什麼可說的。所以他悶悶地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格雷格少將又說道:“來看今天我們能有點進展了,通知小夥子們,做好戰鬥準備!”

是的,一開始格雷格少將對美國坦克和坦克手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看好他們,所以一開始並沒有準備讓步兵投入進攻。而現在,如果美國人保持這種勇往直前的態勢,很有可能取得進展,連帶着格雷格那顆冷如死灰的心又活泛起來了——投入步兵,佔領俄國人的陣地,讓德國人看看協約國真正的厲害!

巴頓並不知道身後的格雷格和克萊芒心態發生了變化,全心全意投入到戰鬥中去的他彷彿以及被第一代老巴頓附體,此時的他就像南北戰爭中猛衝猛打的巴頓一世,化身爲最鋒利的尖刃,準備好好的給北極熊放放血!

看上去已經沒有什麼能阻止瘋狂的巴頓了,打爽了的他很有點一往無前的意思,不光是他,連格雷格和克萊芒也覺得俄國人凶多吉少。他們認定了俄國人是無法阻止“狂飆突進”的坦克的!

事實真是如此嗎?反正聽聞協約國發動新一輪進攻並投入了坦克之後,特里安達菲洛夫火速趕到前線觀戰。講心裡話這位戰術天才有點惱火,前面說了,他是準備先動手的,可現在全盤的計劃都被敵人給打亂了,這讓他很有些遺憾。

不過特里安達菲洛夫的這點兒遺憾很快就因爲巴頓的衝鋒被衝散了,作爲後來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奠基人。對於未來的戰爭模式,尤其是機械化戰爭的作戰方法,他很早就開始了研究。

比較遺憾的是落後的俄國制約了特里安達菲洛夫馬上實驗他的那些理論,哪怕是遇上了李曉峰,他也只能紙上談兵。而此時,直面坦克或者說機械化部隊的衝擊,無疑是一次很寶貴的經驗。

對於特里安達菲洛夫來說,這筆寶貴的經驗將幫助他完善以及推導屬於今後紅軍的機械化作戰理論。基於這一點,他不可避免的又開始興奮起來了。

可憐的巴頓並沒有想到,在戰場的另一邊已經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對手正在摩拳擦掌,而且那一位還準備將他當成實驗作戰理論的小白鼠。如果讓巴頓知道他在特里安達菲洛夫眼裡只是一個試驗品,恐怕得氣得吐血……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位面通緝犯同志和尤文圖斯同志!

463 喊打喊殺(上)077 無恥之徒276 名將大薈萃(4)675032 逆轉305 終有好消息324 爆發366 無題645304 遭遇458 機會281 戰鬥開始363 天真的人369 鋼鐵同志的錯誤80 要的就是誤會103 華夏行(3)644 憤怒的小斯23 遠東之行(下)364 海軍和秘密614 葉夫根尼的新工作(下)200 聽誰的?369 鋼鐵同志的錯誤484 殲滅戰(4)251 小僧出場079 打嘴仗517 老託的代理人442 準備工作573 小國的悲哀337 會議449 託派攪局(下)629 吃錯藥66433 問題多259 激戰克羅斯騰(四)188 無題012 中計312 重心轉移478 決戰(7)597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7)158 交鋒(上)022 下鄉174 無題326 坦克炮之爭(3)375 老狐狸122 焦灼(下)396 我就賴賬了,怎麼樣582 忽悠(3)519 決戰前必須要走的過場276 調虎離山360 不配合(下)609 好事和壞事193 懲戒營(下)621 垂死掙扎447 泄密021 維多利亞的秘密(下)492 關門打狗(下)284 已經結束的和正在開始的陰謀121 焦灼(上)592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2)648 危機318 藥丸012 中計265 幕後251 好消息和壞消息266 談判(上)186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上)091 送人情(上)616 曝光206 改變576 無題246 不順利519 真相?209 讓你再忽悠304 有漏洞?089 滿盤皆輸177 機降作戰397 忽悠020 維多利亞的秘密(上)314 以退爲進202 惡人就得惡人磨(上)412 誰更很488 當頭一棒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81 嘴炮製勝049 壞消息?(三更到!)243 徵兵(下)238 演習or演戲(上)152 兩條路375 開始反攻043 米高揚VS某仙人(上)443 所謂談判362 大幕開啓感謝329 九一一158 交鋒(上)555 屎一樣的貨色054 背黑鍋168 目標克納本(中)417 作死的波蘭人71 營救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