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 確實不妙!

對於這樣的表現,42師師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相當的不滿意,作爲一個特別驕傲的軍人,總是喜歡戴軟帽和叼着玉米芯菸斗上戰場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騷包。

作爲軍人世家,麥克阿瑟在自己老頭的關照下,軍事生涯走得相當的順利,1917年晉升臨時上校,成爲42師參謀長,1919年成爲42師的代理師長,甚至在那一年六月份,年僅39歲的他成爲了西點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校長!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麥克阿瑟是個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別以爲美帝就不講人情不講裙帶關係,這一點全世界都無法免俗!比如在另一個官二代巴頓爬得也挺快,而且巴頓在西點軍校的成績真心是不怎麼樣(甚至這貨是走後門進的西點)。

言歸正傳,對於小麥克阿瑟來說,一戰就是用來刷履歷鍍金的,反正之前他刷得還不錯,他麾下的42師刷出了個彩虹師的綽號。當然,麥克阿瑟這個人並不討人喜歡,像他這種智商超高成績超好的官二代無疑是相當驕傲的,看不起其他那些庸庸碌碌的同僚也在常理之間。反正麥克阿瑟跟遠征軍司令部的關係是十分緊張的,沒有上級喜歡他這樣的刺頭手下。

如今,麥克阿瑟鍍金基本完工了。按照他本人的設想。接下來需要爲將來好好的打算一下。一戰結束。按照元老院的一貫作風,陸軍肯定要挨刀的,弄不好就得迴歸一戰之前那種悲劇狀態。

所以繼續在軍隊廝混是沒有出路的,按照小麥克阿瑟的想法,他有兩條出路,一個是去軍事學院當院長,另一條就是跟他去菲律賓跳開裁軍這個巨坑。

當然,不管是哪一條路。都不是想走就能走的,需要有足夠光鮮的履歷,如果在戰場上的表現太差,憑什麼讓你丫佔便宜。君不見一戰中美帝第一支坦克部隊的指揮官巴頓,這位也是掛着臨時上校軍銜,一戰中表現也不差,跟潘興的關係還不錯,也是有後臺的官二代,可一戰剛打完,他的坦克部隊就被裁掉了。悲催的巴頓只能去騎兵部隊混日子。

而今天,就在小麥爲自己積極規劃未來的時候。他部隊竟然被名不見經傳的俄國土鱉打敗了,這如何能忍耐?尤其是當麥克阿瑟發現自己的對手是一個比他小13歲的小屁孩時,他引以爲傲的自豪和驕傲狠狠地捱了一鞭子。

什麼時候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毛孩子都能跑到他面前耀武揚威了?!如果這都能忍受,麥克阿瑟就不是麥克阿瑟了。

反擊!立刻反擊!一定要給俄國蠻子一點眼色看看!

在麥克阿瑟的親自指揮下,42師很快重整旗鼓開始了反擊,而圖哈切夫斯基並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很難纏的對手,更沒有想到他坐火箭一樣的提升速度讓驕傲的麥克阿瑟嫉妒羨慕恨了。

實際上圖哈切夫斯基根本就不關心敵人的指揮官是誰,對他來說美國人就是軟柿子,就可以予取予求。對於這個對手他一點兒都沒放在心上,在對四個美國師進行分割包圍的時候,他真正關注的是法國人和英國人的動向。

法國人有什麼動向呢?沒有,法國佬就是一羣驕傲的翹尾巴公雞,他們還以爲這是拿破崙時代,以爲法國陸軍還是歐洲或者說世界第一流的陸軍,是舉世無敵的存在。

這支驕傲的部隊對旁邊掩護側翼的兄弟部隊根本就看不上眼,也不關心,他們只是盯着華沙,擡頭挺胸雄糾糾氣昂昂的向華沙方向前進!

至於英國人,刻板的英國人到沒有法國人那麼驕傲,他們用英國人特有的嚴肅對待這場戰爭。總體而言他們很謹慎,甚至可以說謹小慎微,跟在法國人身邊亦步亦趨。真心是不打折扣的全盤執行上級的一切指示。

問題在於,英國人在左翼,隔着法國人,根本就不知道美國人的遭遇。知道了也不覺得他們應該做點什麼,法國人都沒有反應,我們隔得這麼遠急什麼?

於是乎戰場上出現了很有趣的一幕,法國人和英國人彷彿沒有看到美國人的困境,一門心思的向華沙挺進。而美國人則被圖哈切夫斯基的當面三板斧砍得暈頭轉向,一時間陣腳大亂。而且隨着英法兩軍主動地跟他們拉開距離,美國人的處境顯得岌岌可危。

10月2日,當美國人被圖哈切夫斯基徹底包圍之後,英國人和法國人才有點回過味來:“似乎有點不對勁?美國佬哪去了?”

美國大兵被包圍了,圖哈切夫斯基的九個師將其團團圍住,其中三個師擠在一起,只剩下急於證明自己的麥克阿瑟的彩虹師單獨落在一邊。

不得不說,麥克阿瑟也被他的小夥伴們坑慘了,當其他美國部隊陣腳大亂向後撤退的時候,唯獨他重整旗鼓發動了反擊,結果就導致他孤立了出來,被單獨包圍了。

麥克阿瑟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情況危急,我的部隊英勇的抵擋住了俄國人的狂攻,守住了陣地,但是其他部隊卻被俄國人打得潰不成軍……我就像大海中的孤島一樣孤懸在敵人的重圍之中,離我最近的部隊都在十公里之外……”

如果僅僅看麥克阿瑟的回憶錄,那麼這一次小麥是非戰之罪,是他的部隊太厲害太能打了,只有他抗住了圖哈切夫斯基的攻擊,是他的豬隊友坑了他。

可真是情況真是如此嗎?很可惜,麥克阿瑟又習慣性往自己臉上貼金了。他的部隊確實發動了反擊不假。但是反擊卻沒有多少效果。在白俄羅斯方面軍優勢兵力的打擊下。他的反擊雷聲不大雨點更小,分分鐘就被攆回來了。

之所以他的部隊會被單獨包圍,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麥克阿瑟爲了給自己刷成就,違抗了上級的命令。當時麥克阿瑟的直屬上級塞伯特給他的命令是先撤退,然後在布茹拉河北岸建立鞏固的陣線。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其實是抗命不尊從而沒能逃出包圍圈。而不是他所謂的被豬隊友給坑了。

實際上在塞伯特看來麥克阿瑟纔是不折不扣的豬隊友,這個一門心思只想出風頭的混蛋沒有執行他的正確指示隨同其他部隊一起後撤,導致42師被單獨包圍在了布茹拉河南岸。這尼瑪讓他是想退都退不走了。

爲什麼塞伯特不能退?很簡單。如果他繼續後退,那42師真心是羊入虎口再也沒有逃生的機會,在紅軍絕對優勢部隊的包圍下,絕對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塞伯特只能命令撤退中的部隊停下來,儘量的縮短同42師之間的距離,爲將來幫42師解圍留一線機會。也就是說因爲麥克阿瑟這貨逞能,導致了他剩餘的三個師不能撤退,讓他們一起也被包圍了。你說塞伯特恨不恨麥克阿瑟?

也就是說麥克阿瑟的逞能行爲反而幫了圖哈切夫斯基一把,如果按照塞伯特的命令,四個師快速後撤。圖哈切夫斯基還真不一定能追得到,也就更不用說將其包圍了。

戰鬥剛剛打響。圖哈切夫斯基很幸運的佔據了上風,將美國人包圍了。按照他的戰役構想,接下來就是吃肉的時間了,北邊的八個師死死地將英法聯軍擋住,然後南邊的九個師用最快的速度吃掉美國的四個師。

可是圖哈切夫斯基很快就發現不對,美國人不是肥肉而是硬骨頭,被重重包圍的美國大兵並沒有立刻就崩潰,相反他們很快就站住了腳跟,一邊抵抗紅軍的進攻一邊搶修工事,仗打得是一板一眼很有章法。

從10月2日到10月4日,白俄羅斯方面軍的九個師輪番上陣猛攻,可就是奈何不了包圍圈中的美國佬。雖然美國人的陣地不斷地被蠶食,但是紅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到了10月4日黃昏,圖哈切夫斯基受不了了,九個師打四個師,圍攻了三天,不說將其一口吞掉,總要取得點兒決定性的進展吧?應該完成了分割包圍,應該將敵人之間的聯繫完全切斷了吧?

可是他看到了什麼?進行穿插的部隊根本就打不進去,衝進去一次就被趕出來一次,一條戰壕往往要經過十五六次爭奪。僅僅三天的功夫他的部隊就付出萬餘人的傷亡,要是按照這個節奏繼續打下去,他這九個師不夠打半個月的。

“傷亡太大了,必須調整戰術!”

圖哈切夫斯基之前使用的還是他在波茲南的那種戰術,說白了就是先用火箭炮轟,然後步兵衝,衝不過去就繼續拿火箭炮轟,然後接着衝。這種犁地式的打法確實顯得氣勢十足,但是效率真心不高,而且對後勤的要求相當的高。

誰讓火箭炮的火力猛呢!反正李曉峰之前支援給圖哈切夫斯基的那點兒炮彈已經基本上沒有存貨了。

圖哈切夫斯基如是講道:“給安德烈同志發電,請他立刻再支援給我們十萬發火箭彈!”

對於圖哈切夫斯基的要求,李曉峰真心是想要吐血,你丫的真當火箭彈是二踢腳,可以想放就放隨便招呼?這尼瑪打出去的都是小錢錢好不好!

之前爲了準備這場決戰,他存了整整一年年才囤積了二十萬發火箭彈,要是讓圖哈切夫斯基打個美國人就準備丟出去十幾萬發,這尼瑪後面的仗還打不打了?

某仙人咬牙切齒地說道:“告訴圖哈切夫斯基同志,我們沒有那麼多庫存,不要說十萬發,五萬發都不能給他,最多再支援給他三萬發!”

三萬就三萬吧!對已經急紅了眼的圖哈切夫斯基來說,已經計較不了數量的多少了,該死的美國佬就像縮頭烏龜一樣難以對付。再這麼拖下去。阻援部隊就要挺不住了!

確實。英國人和法國人也不是吃素的。可能一時疏忽大意會讓圖哈切夫斯基佔了便宜,但是他們不會永遠疏忽大意。聽聞美國人被團團被圍之後,福煦是出了一身冷汗,之前他確實只顧着近在咫尺的華沙,忘記了可憐的美國朋友。

當塞伯特的求援電報像雪片一樣送到福煦的案頭上時,這位法國元帥才才意識到大事不好。如果美國人被消滅了,那絕對是一大丑聞。作爲協約國的總司令他絕對會被那些無冕之王用口水淹死!

很快,福煦調整了部署。英法軍隊原地轉向,從東進轉爲南下,一頭就撞上了圖哈切夫斯基的阻援部隊。這一回合的交鋒就讓圖哈切夫斯基知道了紅軍的陣地戰能力有多差,依靠着騎兵不顧犧牲的從側翼襲擾,纔打退了英法兩軍的進攻。

圖哈切夫斯基這才意識到大事不妙,他錯誤的估計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在英法軍隊的優勢炮火打擊下,他的部隊幾乎擡不起頭來。此時,擺在圖哈切夫斯基面前的是一鍋夾生飯。美國人吃不下去,又頂不住英法軍隊的攻擊。按照這種節奏走下去,白俄羅斯方面軍恐怕將收穫一場慘敗!

圖哈切夫斯基很爲難。現在的他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趕緊收手,乘着英法兩軍還沒有完全投入戰場趕緊將部隊撤下來,調整戰術之後再打;第二種選擇就是堅持到底,繼續硬碰硬,拼着傷筋動骨也先吃掉美國人再說。

兩條路各有優點,但是缺點也十分明顯。撤退吧,倒是能保存實力,但是之前他已經向托洛茨基和軍委打了包票,中央也對他也寄予了相當大的希望。如今剛剛開打受了一點點挫折就撤退,圖哈切夫斯基有點沒辦法交代。

而且撤退之後還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接下來怎麼打?這已經是在華沙邊上了,爲了打這場殲滅戰,華沙幾乎就是空的。撤退之後華沙100%保不住。

丟掉華沙的政治責任是那麼好承擔的?而且他圖哈切夫斯基已經一退再退了,中央會怎麼想?

再說放棄華沙之後怎麼打?硬拼恐怕不行,接下來恐怕只能繼續後撤,通過放棄白俄羅斯、烏克蘭來拉長敵人的戰線。可是剛剛纔解放的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那麼好放棄的?

總而言之,圖哈切夫斯基如果選擇撤退,那麼一連竄的黑鍋他就背定了,哪怕是托洛茨基一如既往的信任他硬挺他,在面對列寧派的壓力時能不能挺住誰能保證?

撤退的政治風險太大了,可是不撤退的軍事風險也不小,反正圖哈切夫斯基經過一番推算髮現,如果他繼續之前的戰略,強吃美國人,那阻援部隊恐怕會被打光,最後的結果就是吃掉了四個師,搭進去超過10個師。這根本就是殺敵五百自損一千。

而且他還明白,這還是最樂觀的推算,如果不那麼樂觀,阻援部隊擋不住英法聯軍,那麼一瞬間白俄羅斯方面軍就會被撕成粉碎,到時候一樣是慘敗!

圖哈切夫斯基算來算去,越算心越涼,這時候他總算想起了烏博列維奇的提醒,也終於明白了李曉峰之前爲什麼不去捅華沙這個馬蜂窩。人家不是鼠目寸光,而是有自知之明,反倒是他就像個十足的傻小子,咋咋呼呼的就上場了,結果被揍得滿頭是包。

退!只能撤退!

經過一番痛苦的糾結,圖哈切夫斯基選擇了壯士斷腕,退了還有翻本的機會,不退的話會把褲衩都輸掉。雖然對他個人來說撤退恐怕要承擔的很大的風險,但圖哈切夫斯基並不是一個自私自利和沒有擔當的人。

而就在圖哈切夫斯基剛剛下定決心的時候,李曉峰和烏博列維奇卻打亂了他的計劃。

十月五日上午,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蘇霍伊的空軍的掩護下,波羅的海方面軍忽然從海上發動了對什切青的攻擊!

這場襲擊來得是如此突然,完全出乎了協約國的預料,大批剛剛抵達什切青的運輸船來不及卸貨就被俘虜。岸上還沒有從暈船狀態清醒過來的英法美三**人只能束手就擒,付出了一點輕微的代價之後,波羅的海方面軍佔領了什切青!

什切青的突然失陷打了協約國一個措手不及,之前他們不是沒有想過防備俄國人突襲什切青,在但澤和什切青之間部署了一隻還像樣子的防禦力量,可他們就沒想到俄國人不安常理出牌,從海上繞過了他們的防禦部隊突襲得手。

丟掉了什切青之後,不光柏林的安全受到威脅,在華沙附近的三國聯軍的補給線路也受到威脅,甚至俄國人足夠大膽的話,可以繼續向西挺進,威脅德國的東北部。

之前艾伯特政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德國共 產黨,如今俄國人來了,德 共恐怕馬上又會死灰復燃!而德國一旦亂了,其影響力是難以估量的!

一時間協約國集團爲難了,不知道是先集中全力去收拾圖哈切夫斯基,還是奪回什切青……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隨風的旅人同志和尤文圖斯同志!

553 出擊395 助攻453 無題171 隱藏在幕後的人(上)350 普洛耶什蒂(3)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663137 事難辦411 第二次柏林起義054 背黑鍋060 突變465 決戰之前(下)261 激戰克羅斯騰(六)038 一對軟蛋249 捷爾任斯基的懷疑086 作死的節奏537 撩陰腳435 挽救行動08 各取所需(下)48 問題不少082 冷靜的和作死的332 談判076 急和不急156 **的計劃368 戈梅利(上)486 崩潰之始167 娜塔莉亞芭蕾舞劇團620 交換381 真實的謊言520 開打574 敲竹槓221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上)010 冰火兩重天160 我是來打臉的(中)60 23師團覆滅511 越獄(下)210 開誠佈公531 飛機和地雷61 老朋友來了028 諾基亞、女人和熊(下)96 神轉折316 着魔161 我是來打臉的(下)562 紛亂311 變化96 神轉折436 挑撥離間512 火箭237 燙手的山芋(上)184 曼納海姆的逆襲178 不是問題518 B29事件399 絞肉機和斷頭臺642 不順利347 真奇葩377 大牧首222 制導武器156 遠東戰場(1)584 忽悠(4)040 魯德涅夫的野望和豪言277 嚴刑逼供224 閃電行動(下)270 斯沃博達(上)088 你不是人140 各有各的打算(上)392 糾結的人460 裝甲大戰(中)506 巴黎起義(下)188 奇怪的戰鬥655 鬥爭的藝術(3)485殲滅戰(5)369 戈梅利(中)585 忽悠(5)367 盧加462 煮熟的鴨子飛了177 出手354 道不同553 爾虞我詐400 釣魚行動(下)047 驕傲的蠢貨106 神通廣大(下)234 各懷鬼胎(上)254 好棋192 意外收穫541 海戰(6)453 春醒263 殺青599 差之毫釐196 計劃更改324 爆發284 來意144 分贓032 安妮公主557 和稀泥的辦法276 名將大薈萃(4)606 處境艱難的小斯348 普洛耶什蒂(1)368 癲狂的科爾尼洛夫358 退一步052 誰更正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