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明朗

確實被李爾文猜中了,波蘭人的情況不光不會好轉,甚至是急轉直下迅速地惡化了。其中最要命的就是畢蘇斯基下達的那兩道命令,這兩道命令雖然避免了勤王軍被圍點打援各個擊破,但是也極大的緩解了東普魯士人民解 放軍的壓力。

其中體會最深的就是米羅諾夫,說實話,他已經油燈苦盡,準備迎接最後的時刻了。但就在這時候,之前表現得十分焦躁、十分急迫的波蘭人忽然就轉性了,一眨眼的功夫就變成了溫吞水。

波蘭人開始暫緩進攻,甚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收縮和調整,這樣的變化讓米羅諾夫真心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波蘭人這是抽什麼瘋!

人來瘋而已。畢蘇斯基既然命令那些勤王的雜牌軍暫緩行動,自然也不可能忘記自己的嫡系。實際上畢蘇斯基更加重視嫡系部隊的安危,因爲在他看來,如果猶太人準備圍點打援,那麼他的嫡系絕對是猶太人的首要目標。

所以一旦識破了猶太人的“詭計”,他立刻親自命令嫡系部隊暫緩前進,命令他們加倍小心,一定不能被猶太人的主力包了餃子。

既然畢蘇斯基這個**oss都發話,下面的人能不聽嗎?其實下面的人也願意聽,畢竟這一路上緊趕慢趕,可是給他們累出翔來了。能喘口氣有什麼不好?

而且猶太人的阻擊部隊打得十分頑強,簡直就不能用硬骨頭來形容,簡直就是一根鋼筋!一口咬上去崩掉了他們半口好牙!

所以畢蘇斯基的嫡系很願意停下來休息。他們很徹底地貫徹了畢蘇斯基停止前進的命令。甚至不光沒有前進。反而開始後退。爲什麼會後退呢?那還不是明擺着,後面就是上馬烏基尼亞,也算是一座中型城市了,駐紮在城內可不比在荒郊野外受罪強!

畢蘇斯基絕對想不到,他的嫡系部隊會如此的消極,主力一下子就縮回了上馬烏基尼亞,甚至將大部分已經渡過布格河的部隊又撤了回來!只留下少部分部隊把守渡口以及“圍攻”負隅頑抗的猶太人。

圍攻爲什麼要打上引號呢?因爲這裡面也是有說頭的,米羅諾夫的殘存部隊確實被包圍了。但並沒有遭到什麼攻擊。波蘭人是圍而不攻,簡直就是在就近監視一樣。

這樣的情況其實也好理解,畢竟主力都縮回成立享福去了,只留下他們這些倒黴鬼啃骨頭,這種待遇誰會高興?既然上頭都消極,下面的人就不會主動,他們自然會選擇出工不出力。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米羅諾夫被這個大餡餅差點砸暈了,不過在短暫的喜悅之後,他立刻就恢復了清醒。確實。情況有所好轉,但他的部隊並沒有根本上擺脫困境。誰知道波蘭人什麼時候就會醒悟過來,如果不乘着他們迷糊的時候積極開展行動,接下來恐怕只能哭得成!

波蘭人沒有行動,但是米羅諾夫卻主動的開始行動,他乘着夜色聯絡被分割包圍的部隊,準備收攏部隊突圍!

沒錯,就是突圍,米羅諾夫總算是收到了烏博列維奇發給他的遲到的撤退命令。不過當時有點晚,因爲他已經被完全困住了,只能繼續在包圍圈裡掙扎。而現在,波蘭人主動的鬆手了,他不趕緊跑路,那纔是傻了!

不得不說,米羅諾夫運氣不錯,或者說苦盡甘來,就在他準備突圍的時候,烏博列維奇派來的那個象徵性的接應部隊也到了。有了他們的配合,米羅諾夫的突圍行動就愈發地順利了。

順利到什麼程度?

米羅諾夫剛剛進行突圍,波蘭人只是象徵性抵抗了一下就網開一面,幾乎是歡送他離開。爲什麼會這樣?

大概是包圍米羅諾夫的波蘭人覺得,他們之所以會呆在荒郊野外而不是在城裡,原因就在有米羅諾夫這個不和諧因素。如果沒有了這個不和諧因素呢?敵人突圍了,那他們繼續留在荒郊野外還有什麼意義?那時候,恐怕他們也可以進城享福吧?

上馬烏基尼亞的戰鬥爆發了四天之後,用一種很荒謬的方式畫上了休止符。就如同兩支部隊不約而同的在上馬烏基尼亞撞在一起一樣,他們又很默契的選擇和平“分手”。

當然,波蘭人很快就會爲和平分手付出代價,十分慘烈地代價。不過這是後面的故事,以後再說,暫時還是讓我們看一看米羅諾夫的獨立騎兵旅的情況吧!

應該說獨立騎兵旅從兵力上說已經不存在了,爲期四天的慘烈阻擊戰,幾乎把這個旅打了個精光,全旅上下還能繼續戰鬥的不超過500人,連一個營都編不齊。

其中最慘烈的要數如下的幾隻部隊,駐守175.2高地的馬科夫連,全連上下活着走下地獄山的只有八個人,其中還有四個重傷員,連長馬科夫渾身上下有三處槍傷和五處刀傷,至於被彈片擊中什麼更是數都數不清,反正這位有勇有謀的硬漢子幾乎是不成人形,連他的弟弟都認不出來了。

當然,二連的犧牲是具有偉大意義的,正是因爲他們死死地扼住了波蘭人的交通線路,導致他們無法施展全力,爲主力部隊極大的減輕了壓力。不客氣地說,沒有二連,米羅諾夫會被波蘭人連皮帶骨頭吃得一點兒都不剩。

獲悉了二連的壯舉之後,東普魯士人民共 和 國臨時政府一致通過決議,授予二連“鋼鐵英雄連”榮譽稱號,並保證二連的番號將永遠的保存下去。至於二連犧牲的以及倖存的戰士,每個人都將獲得東普魯士人民共 和 國最高榮譽——人 民英雄勳章。

而另一支獲得特別嘉獎的部隊就是守衛沙灘上五號陣地的達揚所部。該部被授予了“打不垮的硬骨頭營”榮譽稱號,在戰鬥中該部先後擊退敵人進攻三十餘次,斃死斃傷敵人兩千餘人。在戰鬥結束的時候。該營只剩下了一個排。約四十人。其中營長達揚被打瞎了一隻左眼。依然忍痛指揮戰鬥的畫面將被永遠的銘記。

不過米羅諾夫卻沒有多少時間享受這些榮譽,他收攏了殘部之後,立刻就帶領部隊進行轉移,跳出了噩夢一般的上馬烏基尼亞,像幽靈一樣消失在了戰場上。

在獨立騎兵旅消失之後,上馬烏基尼亞基本就沒有了槍聲,戰場上唯一的熱點就在沃沃明以東二十多公里的一片狹小的區域。在這片區域裡,烏博列維奇的五個師包圍了波蘭人大約兩個師。殲滅戰打得如火如荼!

“頂住,你tm的給老子一定要頂住!”薩加諾夫斯基衝着聽筒一陣大吼大叫,然後狠狠地掛上了電話。

從昨天晚上開始,他這個軍長吼得最多的就是頂住,可是卻怎麼也頂不住,先是他手下的22師沒有頂住猶太人的狂攻,一眨眼就被吃得乾乾淨淨。

當時薩加諾夫斯基嚇了一跳,之前他還以爲只是碰上了猶太人放在外圍打阻擊,防止他們增援華沙的小股部隊。這才命令22師不惜一切代價的狂攻,可惜攻了一天半點收穫都沒有。反而被吃掉了。

也就是那時,薩加諾夫斯基才反應過來——情況不對。這似乎是猶太人的主力?講心裡話,那時候他還覺得可能性不大,畢竟他手頭的部隊是什麼成色,他這個軍長最清楚不過了,猶太人沒到底看得上他這點雜牌軍吧?

這麼說吧,薩加諾夫斯基原本只是一個師長,而且他所統轄的20師還是一個不滿編的空架子部隊,實打實的說,他頂多只有一個旅的部隊。

不過在畢蘇斯基在東普魯士慘遭滑鐵盧之後,爲了挽回局勢,這位總統閣下立刻命令擴軍,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抓壯丁。薩加諾夫斯基很好的貫徹了畢蘇斯基的命令,他的20師也急劇膨脹,擴充成爲了20軍,下屬三個師,分別是20師、21師和22師。

師長變軍長,平白的就漲了兩級,這種好事自然讓薩加諾夫斯基很是歡喜。不過更歡喜的還在後面,當猶太人大舉南下,威逼華沙的時候。他第一個響應了畢蘇斯基的“勤王令”,帶着他的20軍快馬加鞭的往華沙趕。

薩加諾夫斯基爲什麼會這麼積極,難道他就一點兒也不怕猶太人,難道他對自己的部隊就如此的有信心嗎?

那當然不是,實際上這位軍座大人對自己的部隊一毛錢的信心都沒有,除了基幹的20師還能打一點兒,其他的兩個師基本算是湊數的。拿這樣的軍隊去跟猶太人對拼,那等同於找死!

既然如此,薩加諾夫斯基爲什麼會積極呢?原因很簡單,這位軍座大人很有點政治頭腦,他認爲畢蘇斯基主掌波蘭是大勢所趨,趕緊的討好這位總統大人,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那以後還不意味着升官發財?

在功名利祿的刺激下,薩加諾夫斯基也就鋌而走險了,衝得那叫一個快,不過倒黴的也快,還沒抵達沃沃明,就撞上了烏博列維奇,然後?然後就悲劇了唄!

之前薩加諾夫斯基是一門心思的想要迎合畢蘇斯基,準備給總統閣下留一個好印象,好爲今後的仕途鋪路。這才一時衝昏了頭腦,現在捱了烏博列維奇一記悶棍之後。這位軍座大人清醒了,升官發財固然重要,可是小命更加重要!

如果讓猶太人包了餃子,別說升官發財,說不好連命都會丟掉。哪怕猶太人善待俘虜,他這個敗軍之長恐怕也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所以在萬分緊急的關頭,薩加諾夫斯基做出了一個決定——突圍逃跑!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薩加諾夫斯基覺得還是先保命要緊,他命令21師原地頂住烏博列維奇的進攻,而帶着他嫡系的20師向東北方向突圍!

而正是這位薩加諾夫斯基軍長的突圍,讓戰場上的形式陡然開始明朗了。前面說過了,他的20軍就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架子部隊。欺負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可以。但是跟烏博列維奇的部隊比起來根本就不夠看的。

尤其是21師對這位軍座大人的命令頗有微詞。認爲軍座就是拿他們當炮灰使,自然的對阻擊斷後並不熱心。幾乎就在薩加諾夫斯基帶着他的嫡系20師突圍開始,21師也開始了自發的突圍行動。

而與此同時,烏博列維奇正在做最後的總攻準備,正在調整部署,準備在天亮之前就解決眼前這個20軍。他完全沒有料到敵人說跑就跑,不光跑得這麼突然,而且跑得如此的沒有章法。簡直就是一窩蜂的亂竄!

頓時,戰場上的情況又開始混亂起來了,按照烏博列維奇原本的部署,是準備攻堅的,可如今完全不需要攻堅了,怎麼抓住四處亂竄的敵人才是根本問題!

而此時,烏博列維奇也表現出了一個軍事家的素質,他果斷地指示前線部隊:“除以一小部留下打掃戰場外,主力立刻開始追擊敵人,不要怕打亂建制。不要怕傷亡,不要怕困難。不要怕疲勞,不要怕飢餓,放開手腳全力追殲敵人!”

於是乎,剛剛纔恢復正常的烏博列維奇所部,又一次變得“混亂”起來,主力部隊完全分散開來,以營連爲單位瘋狂地追擊薩加諾夫斯基,各種遭遇戰碰頭戰數不勝數。

不過和前一次的混亂相比,那一次是被動的混亂,而這一次是主動的“混亂”,而且有了上一次的經驗,全軍上下對怎麼應對“混亂”有了經驗,呈現出一種亂中有序的狀態。

和東普魯士人民解 放軍的亂中有序截然不同,薩加諾夫斯基的20軍那就真是亂成了一鍋粥,他這個軍長找不到師長,師長也找不到下面的團長,團長也找不到營長和連長,總而言之20軍呈現出崩潰的狀態。

比如,烏博列維奇的3師2團1營連夜追擊,狂奔20餘公里追上了敵20軍201團。1營不明敵情,但爲了達成儘量滯留敵人前進的任務,毫不猶豫地發動了進攻。在火力連的掩護下,三個步兵連衝入敵人落腳的村莊裡,一度打得201團暈頭轉向。以至於該團團長親自組織反擊,投入了兩個營,並調集團屬火炮猛轟1營。雙方前後共激戰6個小時,衝入村內的1營三個連最後打得只剩下一個連長和十個戰士。

在1營不計投入的猛攻下,201團被嚇壞了,以爲是遇上了猶太人的主力部隊,最後竟然盡數投降!

類似1營一樣的戰鬥還非常多,激戰了一整夜之後,薩加諾夫斯基的20軍基本上算是完蛋了,20師僅存一個半團突圍而出,至於21師,在一片混亂當中,大部分被烏博列維奇殲滅,全師上下僅僅跑出來了兩個營。

按理說兩天兩夜殲滅敵人兩個半師,這樣的戰果烏博列維奇應該滿意了,可事實相反,烏博列維奇並不滿意這個戰果。在他看來,雖然戰鬥突然爆發給他的部隊帶來了一定的麻煩,但是必須看到,不管是兵力上還是士氣上和戰鬥力上,他的部隊都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而在這樣的優勢條件下竟然不能全殲敵人,反而又因爲一個突發的意外因素導致敵人逃出去了兩千多敵人。這充分說明了東普魯士人民解 放軍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尤其是缺乏大兵團作戰的經驗。而接下來,要打的可是畢蘇斯基的嫡系,那些部隊可不是薩加諾夫斯基這樣的雜牌軍可以比擬的。

所以在追擊作戰結束之後,烏博列維奇並沒有表揚自己的部隊,反而是提出了嚴厲地批評。他一面快速整頓部隊,另一面派遣主力繼續向北追擊。

“20軍遭受重創?”

當戰鬥結束,當東普魯士人民解 放軍愉快地打掃戰場的時候,守在華沙城裡的畢蘇斯基纔得到消息。

應該說,這個消息讓他非常的意外,之前薩加諾夫斯基發給他的電報雖然有提到遭遇了猶太部隊,但是那位一心只想着升官發財的軍長馬虎大意了,以爲遇上的只是小股猶太人,以爲他的部隊佔據優勢,將很快從對手身體上碾過去。所以,他發給畢蘇斯基的電報是十分自信的,一方面誇大了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貶低了猶太人的數量。

所以,當時畢蘇斯基也以爲那位老兄只是遭遇了小股猶太人阻擊騷擾部隊,根本就沒當一回事。這位大統領依然在地圖上無助的搜尋消失了的猶太人主力。

直到20軍基本覆滅,直到薩加諾夫斯基又一次發來了電報,畢蘇斯基這才反應了過來:“蠢貨!”

畢蘇斯基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破口大罵道:“那個蠢貨壞了老子的大事!白白耽誤了我們兩天的時間!”

一想到耽誤的這兩天,以及莫名其妙被消滅的一個軍,畢蘇斯基是頓足捶胸。如果薩加諾夫斯基早點探明敵情,他完全可以命令其他的勤王部隊趕緊向華沙靠攏,然後集中兵力跟敵人決一死戰。

“把那個混蛋送交軍事法庭!”畢蘇斯基惡狠狠地下達了命令,“槍斃他!”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尤文圖斯同志!

031 氣死你260 變化和計劃062 雞飛狗跳478 口水仗360 會面157 悲劇(下)35 無題195 敵後(中)167 娜塔莉亞芭蕾舞劇團259 艾伯哈特(上)085 這是腫麼了?95 又作死136 左轉?右轉?146 下刀子315 高爾察克的決心114 擔子很重099 再出手531 飛機和地雷264 救人515 面向未來409 老託說不661281 戰鬥開始233 轉變175 私下交易326 克舍辛斯卡婭保衛戰(中)098 那一踹的風情381 領導攪局451 爆炸新聞(下)222 怒火之源423 歷史的教訓(4)473 反擊515 面向未來084 莫瑞根120 提幹566 末日?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337 注意!老虎!359 不配合(中)257 糾結303 無題448 託派攪局(上)090 皆大歡喜256 鋼鐵的陰謀(上)163 強勢殺人強(10:38)71 營救和退出441 大忽悠484 厚此薄彼039 全殲來敵185 英雄?罪人?494 新的方面軍208 有人要搞事510 越獄(中)258 激戰克羅斯騰(三)286 神一樣的男子(上)245 圓滿解決401 飛來橫禍160 交鋒(下)532 哪裡都有江湖064 幸災樂禍075 大忽悠471 明朗316 艱難444 無題617 關鍵人物104 小斯的疑問476 決戰(5)152 兩條路260 變化和計劃319 糾結213 廢物645466 報仇(中)515 面向未來346 兩個軟蛋012 中計023 好意?歹意?(上)667520 海上衝突(上)136 左轉?右轉?413 完勝(3)368 癲狂的科爾尼洛夫234 選舉(中)532 持久戰109 開打065 僵 持214 說因果297 星星之火451 爆炸新聞(下)124 死184 曼納海姆的逆襲052 誰更正確?(上)157 悲劇(下)094 想不通014 心太軟532 哪裡都有江湖444 無題438 不一般的營救方式154 繼續無題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