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主動退出北約和被美國人踢出北約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主動退出那說明你戴高樂根本就不想跟北約混,是鐵了心的跟北約分道揚鑣嘛。這說明之前的那些事兒全都是你主動搞出來的,爲的就是達成退出北約的目的。如此一來美國人就可以絕地反擊將一切問題都推給戴高樂了。

而如果戴高樂不主動退出北約,講事情就吊在那裡隨你美國處理,你美國人能怎麼辦?對美國來說如果戴高樂耍賴皮的話,還真沒有太好的對策。要麼將法國踢出北約,要麼強忍着噁心默認法國繼續留在北約。

但不管是哪種選擇,對美國來說都是蛋疼之極。趕走高盧***戴高樂就會順理成章的將一切黑鍋都扣在美國頭上,他可以宣佈:“法國並沒有退出北約,並沒有遠離盟友的想法,我們願意留在北約當中發揮作用,是小肚雞腸的美國人執意要趕走我們,他們就是不允許歐洲有自己的意見,就是見不得歐洲好!”

甚至更煽情一點戴高樂還能這麼說:“法國始終是同歐洲盟國一條心的,始終是同歐洲的盟國站在一起的,哪怕是被趕出了北越,法國也依然願意跟盟國共同進退!”

可以想象如果戴高樂如此這麼一說,輿論的壓力全部都會轉移到美國頭上,諸如霸權主義,趕走盟友,目中無人之類的帽子就會全部扣到美國頭上。那時候國際輿論就很不好看了,至少艾森豪威爾是不能忍受這樣結果的。

那麼就不趕走法國人,就當沒看見這幫混蛋算了?這樣不是不可以,但是太蛋疼了,等於是讓法國人佔盡了便宜,這樣的結果美國人也是不喜歡的。

那麼美國人最後是作何選擇呢?美國人選擇了第二種做法,暫時容忍法國留在北約,但是又給予了新的警告:“法國的所作所爲完全是被對北約的背叛,之所以沒有將法國驅逐出北約,是美國政府認爲犯錯的只是極個別政客,跟廣**國人民沒有關係。崇尚自由也願意維護自由以及和平的美國政府哪怕是被冒犯被背叛但也不會忘記自己維護民主自由的責任,所以我們願意保護法國人民,我們也相信法國人民很快就會看穿那些卑鄙政客的真面目,會理解美國政府的偉大之處!”

實話實說這番話沒有任何意義,也就是美國人口頭上幫自己找回點面子而已。至於法國人民會不會領情,真心是不好說,至少暫時看來不領情的居多。

對於這個結果戴高樂也是比較得意的,這一番交鋒之後,他幾乎是全盤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得到了蘇聯更慷慨代價更低的援助,驅逐了英美在法國的勢力,順帶着刷了一波臉將支持率提到了新的高度。而且隨着新憲法被通過,他這個總統的權力被大大加強,不客氣地說他現在就是法國的毒菜者了。

戴高樂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站穩了腳跟之後,他立刻開始清算第四共和國留下來的舊賬,狠狠地打擊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國民議員,將法國的國家機器重新開動起來。

不過擺在戴高樂面前的問題還不少,比如摩洛哥、比如突尼斯、比如阿爾及利亞。對此他的應對措施是逐步撤軍,放任這些前殖民地自治或者獨立。雖然這樣的做法遭到了很多法國殖民主義者的攻擊,但是老百姓對此意見不大,因爲這三塊殖民地消耗了太多的財政資源。放棄他們之後,法國的財政就被解放了,可以投入更多的錢在社會福利項目,而老百姓最關心的還是這一點。

這些節省出來的軍費開支大約一多半被扔進了社會福利項目,三分之一被分配給了科研機構,剩下的全部減免。所以法國老百姓覺得自己的福利被改善了,而且稅負還降低了,甚至因爲軍工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經費,就業崗位還增加了。這樣的調整你說他們能不歡迎嗎?

反正戴高樂沒費什麼力氣就解決了那些殖民主義者的反抗,他的支持率是一路走高,而總統的地位也是越來越穩固。

而這對美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消息了,原本戴高樂宣佈從北非撤軍的時候,美國的智囊們普遍認爲這將引爆法國政壇,戴高樂將很快被趕下臺,然後一切就都會恢復正常了。但是戴高樂不但沒有下臺,反而是地位越來越鞏固,這對美國人來說簡直如鯁在喉。

是的,法國就變成了一根討厭的魚刺,在北約內部,法國就是不跟着美國的節奏走,幾乎是美國人說什麼他們都要反對,美國人想將自己的武器標準強塞給北約,可法國人就是不同意,哪怕是英國都屈服了相關協議也通過了,但法國就是不履行,而且言之鑿鑿的說什麼絕不會接受美國人強加的標準,這讓美國人是又氣又恨。

而法國帶了這個壞頭之後,讓荷蘭、比利時和意大利也跟着不是那麼聽話了,這又讓美國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去拉攏他們。總而言之,美國人恨死了戴高樂。

艾森豪威爾發怒了:“必須給那個混蛋一點顏色看看!”

爲什麼艾森豪威爾如此生氣呢?原因非常簡單,在北約的火炮口徑選型大會上,法國又對北約新標準的39倍口徑的155毫米火炮說不,法國人偏偏要搞自己的一套。而且在對蘇聯問題上,法國人也態度強硬的表示不會追隨美國的強硬政策,主張緩解歐洲的對抗,要求什麼和平政策。

這些都是讓積極主張對外擴張的艾森豪威爾所無法忍受的,所以總統先生下定決心一定要給法國人一點顏色看看了!

“收回那批m48坦克,不要再租借給法國人了!”

可能有同志覺得奇怪,這個m48坦克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二戰結束之後,加入了北約陣營的法國應該承擔北約框架內的軍事任務,這些任務要求法國必須建立一支像樣的裝甲部隊。但是我們知道法國的坦克工業在1940年就截然而止了。別看只中斷了僅僅五六年,但是這五六年是坦克發展最迅猛的五六年,1940年的技術和設計放在別說1946年就是1944年都是過時到了家。而且戰後法國經濟緊張,又拿不出大筆的資金去發展裝甲力量,所以短時間內追上世界先進水平的唯一辦法就是引進坦克了。

經過一番考察之後,在1951年法國決定引進美國的m47/m48坦克。倒不是說這種坦克性能有多麼理想,主要是不要錢。這些坦克算是美國無償租借給法國使用的,其實就相當於是軍援。利用這批m47/m48坦克法國發展了還像個樣子的裝甲部隊。

但是,現在美國和法國鬧翻了,前面說了這批坦克僅僅是美國租借給法國使用的。也就是說所有權依然在美國手裡頭,現在法國人不老實,美國人也就決定給法國上眼藥了。所以美國政府很快就通知法國,要求或者說命令提前收回這批坦克。

戴高樂能不知道這是美國人的報復措施,講心裡話他覺得美國人挺沒品的,剛剛達成不久的租借協議就要撕毀,這不是沒招了是什麼。而戴高樂也是硬氣的人,不給坦克就不給,你以爲這就能讓老子屈服?將這些m47/m48全部退回去,老子還就不要你的破銅爛鐵了。

剛剛抵達法國還沒用半年的一百多輛m47坦克就被退回了美國,連帶着一起退回去的還有1945年勝利之後美國人贈送給法國的一批m4中型坦克。戴高樂的意思很簡單,你們美國人不是要卡脖子嗎?行,你們的破銅爛鐵我都不要了,統統換給你們,大家一拍兩散好了!

當然,戴高樂硬氣歸硬氣,可是法國的裝甲部隊還得過日子不是。那麼此時的法國有刊用的坦克嗎?實話實說,還真沒有。此時法國唯一能自產的坦克就是那個搖擺式炮塔的amx-13坦克,這個玩意兒的防禦力幾乎等於零,更像是自行反坦克炮而不是正兒八經的坦克。

反正這玩意兒的效能是非常有限的,別說去跟蘇聯的裝甲洪流正面對抗了,恐怕面對二戰納粹的鐵流也是相當危險。總而言之,這就是個權宜之計,是法國在沒有辦法設計和生產中型坦克的情況下搞出來的湊數的玩意兒。

實際上法國人也知道其效能有限,原本指望着用美國的m47/m48過渡,慢慢發展自己的中型坦克。而現在美國人撕毀了協議,這讓法國裝甲部門的發展大計不得不做出調整了。

按照裝甲部門的估計,最樂觀的狀態1955年左右法國才能搞出自己的中型坦克。這期間肯定有一個三到五年的空窗期,如果不想裸奔的話就只能從外國引進了。

戴高樂接受了這個建議,引進少量中型坦克應急已經不可避免了,接下來關鍵的問題就是從哪裡引進了。美國是肯定不用想的,就算美國同意出售坦克,戴高樂也是不會買的。他可是要強的人!

排除掉美國之後,擁有比較先進中型坦克的國家就屈指可數了,在北約框架內其實也只有一家了。那就是英國。此時英國人的百人隊長早已投產,甚至都已經改進到了mk3型號,算是成熟的貨架產品。

如果法國想要購買的話,問題應該不大。只要有錢賺,英國人是樂得做交易的。當然,說心裡話戴高樂對引進英國坦克是有一定牴觸心理的,首先他不希望被丘吉爾看扁,那個老傢伙肯定會在背後嘲笑他的,他可不想助長英國人的“囂張”氣焰。其次,他對英國坦克的感官也不好,低速的鐵烏龜跟戴高樂和法國此時崇尚的裝甲思維相去甚遠(法國人更欣賞火力強大機動性更好的坦克,也就是所謂的用機動換防禦的思維),不得不說這兩種思維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哪怕是沒有其他選擇戴高樂也不喜歡英式坦克。

不過最後戴高樂還是忍了下來,反正這批坦克僅僅是用來過渡應急的,採購的數量也不會很多,先渡過眼前這個關口再說吧!

於是乎法國和英國迅速展開談判,雙方是一個願意賣一個願意買,這筆買賣應該是做的成。但是很快意外情況就出現了,美國人出面攪局了,他們給英國施加了很大的外交壓力,強迫英國終止這筆交易,否則就拒絕給英國更多的經濟援助。在這種巨大外交壓力之下,丘吉爾也不得不屈服,他只能很遺憾的告訴戴高樂這筆買賣告吹了。

可想而知戴高樂有多生氣,你丫的美國佬收回去援助的坦克也就算了,竟然還給老子買坦克的生意攪黃了,你以爲這就能難住老子了,你丫的這是找難堪知道不!

爲啥戴高樂說美國人是找難堪呢?原因很簡單,前面說了法國外購坦克的渠道很少,在北約框架內只有英國,但是出了北約框架,也不是沒能人能提供一流的坦克,蘇聯就完全可以嘛!

實際上聽說因爲坦克問題美國和法國鬧翻之後,蘇聯很快就找上門推銷自己的坦克了,價格還很優惠。只不過戴高樂出於政治考慮暫時婉言回絕了蘇聯的建議。而現在被美國逼急了,他也豁出去了,不給老子m48,不讓老子買百人隊長,那老子直接找蘇聯買t55去,到時候看你美國的臉面往哪裡放!

很快在戴高樂的授意下,這股風聲就放出去了,一時間整個北約都沸騰了。從最大的敵人那裡購買坦克,北約各國還真心是佩服戴高樂的腦洞,這得是多那啥才能幹出這種事兒來?

反正美國人是立刻表達了最強烈的抗議和譴責,指責法國這是背叛北約,如果法國不立刻懸崖勒馬,那麼美國和北約絕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給法國最嚴肅的懲罰云云……全本小說網

534 意大利306 證據062 雞飛狗跳424 消化不良510 越獄(中)219 鋼鐵的不甘130 山雨欲來(下)631 噴氣時代393 失望186 調整135 塵埃落定(下)16 發動機之爭(中)604 問題多531 飛機和地雷040 辦報?181 導師的意243 朱可夫的野望20 抗日人選138 調整66 戰鼓聲近552 危急!番外 凋謝的老革命260 艾伯哈特(中)467 報仇(下)026 一觸即發228 說服(中)411 還有後手373 電子戰(下)568 醉翁之意不在酒421 捧殺488 當頭一棒070 我是神醫173 收網249 嚇死你117 再接再厲186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上)527 烏克蘭終於消停了176 變化330 排日法案024 好意?歹意?(下)204 談妥220 橋329 九一一12 都是混蛋(中)358 退一步127 回國167 娜塔莉亞芭蕾舞劇團07 各取所需(上)133 圖窮匕見(下)054 角力開始117 打臉要打腫(下)315 激戰152 有人找茬(下)233 編制問題273 名將大薈萃(1)116 線索338 奇襲(下)178 各方反應144 虛與委蛇(上)682539 柏林之戰(2)46 戰前305 扭轉067 逆 轉133自找沒趣593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3)181 導師的意428 此路不通346 意外情況633 兩大問題527 烏克蘭終於消停了071 條 件520 開打574 敲竹槓377 老託的堅持689240 演習or演戲(下)135 聯合的問題208 有人要搞事343 垂死掙扎125 不愉快的會面001 新時代的開始276 名將大薈萃(4)264 救人313 突變682146 下刀子164 薩列法河反攻(上)458 機會135 玩過火了580 辦法317 手忙腳亂222 制導武器519 真相?47 代表正義行動464 喊打喊殺(下)49 激戰(1)556 談不攏327 坦克炮之爭(4)117 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