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垂死掙扎

納賽爾和薩達特完全沒有想到,他們的命運其實在發動政.變之前就已經被決定了。當美國和蘇聯開始穿一條褲子之後,別說是英國,就是全世界其他國家全部加一起反對都沒有用。

作爲全世界唯二擁有核武器以及常規軍事力量最頂尖的兩個超級大流氓,只要他們達成了一致,誰能反對?

英國人倒是不甘心,但是這又有什麼用?現實世界永遠都是弱肉強食,曾經的大英帝國是怎麼坑其他挑戰者的,今天他們就得怎麼原樣被坑回去。誰讓你丫衰落了,誰讓你丫還不知死活的試圖把持中東這塊肥肉?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就打不長眼的。

所以在美蘇達成一致之後,國際形勢立刻就轉向了,之前蘇聯對英國的中立守序立刻就變成了敵對。蘇聯的各大報紙開始連篇累牘的大罵英國,將英國人描繪成了魔鬼一樣的存在,甚至直接就下了一個結論——如果英國不停止干涉中東各國的獨立和自由,那麼中東地區永遠都不可能獲得和平和安寧。

其實蘇聯都還算好的,美國人才真正手黑,蘇聯只是動動嘴,他們確實動真格的。首先美國的大西洋艦隊就調動起來了,第六艦隊直接在埃及外海進行了一輪軍事演習,而駐意大利的美國空軍也頻頻的在北非地區活動,雖然美國*新聞發言人說這不過是例行的軍事訓練,但其中的意味實在是太明顯了。只要不是腦殘都知道美國人是衝誰去的。

艾德禮立刻就坐不住了,他再次要求外交大臣照會美國大使,希望美國停止這種損害英美友誼的行動。只不過美國大使對此不屑一顧,依然是用例行訓練搪塞,當然最後也反而警告了英國人一句:“再埃及問題上必須保持慎重,否則美國政府不會作壁上觀的。”

這樣的答覆警告意味實在太明顯了,艾德禮知道美國人恐怕是對埃及動心了,這對英國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一旦失去了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大英帝國的國際戰略就坍塌了一半。此時,艾德禮知道不能再對美國無動於衷了,在埃及問題上有必要讓給美國一點好處了。

艾德禮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用三瓜兩棗給美國打發了,所以他立刻通過外交渠道給杜魯門寫了一封信,主要內容不外乎是強調英美之間的特殊友誼,並很隱晦的表示可以分潤一部分埃及的利益給美國,前提是美國尊重英國在埃及的利益。

這樣的條件杜魯門怎麼可能答應?付出了不少代價忍着華夏重返安理會他們才獲得了蘇聯的支持,如果不能將埃及完全從英國的控制下剝離,那這不是賠本賺吆喝麼!

杜魯門可不會幹這種蠢事,當然,他也不會傻乎乎的一口拒絕艾德禮的提議,哪怕他對這個提議沒有一毛錢興趣,但是這不妨礙他爲自己的代理人爭取一點兒時間。他很含糊的答應艾德禮願意就此事進行溝通,但其實卻命令中央情報局加緊工作策動納賽爾和薩達特儘快發動政.變趕走英國人。

另一邊艾德禮卻有些輕信了杜魯門的鬼話,滿心歡喜的首相大人當即指示外交大臣加強同美國的溝通,爭取用最小的付出維護英國在埃及的統治。

就在美國“積極”地準備用談判解決問題時,納賽爾已經做好了最後的部署,一切人員都已經就位,只要他一聲令下行動就可以開始了。實際上行動已經開始了,在工會的幫助下,埃及國內約一百萬工人宣佈罷工,要求法魯克一世立刻退位,將埃及王國改爲埃及共和國,給予埃及公民一切應當享有的合法權益。

這場罷工的聲勢相當浩大,埃及爲數不多的工業、交通立刻就陷入了癱瘓狀態。這給英國人嚇了一跳,他們真心是沒有想到反對他們的人是這麼多。

當然,英國人也知道這一切都是美國人搞出來,不用說工會肯定已經被財大氣粗的美國人買通,只要美國人願意掏腰包,罷工的工人其實是衣食無憂,沒有後顧之憂的他們自然可以全心全意的開展罷工鬥爭。

而英國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可沒有美國人這麼有錢自然的也就沒有多少底氣。當然艾德禮也不是特別慌張,他覺得自己之前跟杜魯門的溝通還是卓有成效的,美國人也願意給面子的,現在美國人搞出的這一出應該還是美國人的談判策略,想要爭取更多的利益自然也必須製造更多的麻煩不是嗎?

甚至艾德禮還認爲埃及爆發的僅僅是罷工也充分說明了美國人是剋制的,以美國的實力如果想全力施爲,埃及爆發的就絕對不僅僅是罷工,恐怕將是全國範圍內的暴動了。

罷工說明了美國人本質上並不是想將英國擠出埃及,而是謀求更多的好處罷了。所以面對這場看上去氣勢洶洶的罷工,英國不需要過激反應。過激反應一則會帶來不能確定的後果,另一個也可能會徹底的激怒美國人,不管是哪一種可能,艾德禮都不喜歡。所以他僅僅是吩咐冷靜對待千萬不要激化矛盾。

殊不知,這正好掉坑裡了。美國之所以首先煽動的是罷工而不是一上來就暴動,原因就兩個:第一,這是美國的試探,他們想看看英國人的反應以及底線在哪裡;第二,這其實也是一顆煙霧彈,當英國的注意力完全被罷工所吸引的時候。納賽爾和薩達特則做着政.變最後的準備工作。

可憐的英國人,完全被美國人拋出的煙霧彈給搞得五迷三道,對形勢產生了整體性的誤判,根本就是被美國人牽着鼻子走,真心是可憐之極。

不過先不要着急,埃及變天的火候還不到,而且在埃及變天之前國際社會先是被華夏給震驚了。原因在於,蘇聯代表忽然向聯合國秘書處建議立刻恢復華夏在安理會的合法權益。希望在下一屆聯大上立刻討論這個問題。

如果說蘇聯的提議還算正常的話,那西方世界的反應就太奇怪了。明確表示反對的大流氓只有英國,英國人找了一堆堆藉口,什麼時機不成熟什麼新華夏還沒有被國際主流社會所承認啦。反正巴拉巴拉的一大堆屁話。

如果是按照以往的節奏,英國人明確表示反對之後,美國和法國就會立刻跟進搖旗吶喊。但是這一次情況完全不一樣,英國人嚷嚷了一通之後,美國人是完全無動於衷,就坐在那裡一副神遊天外的表情,彷彿是在考慮今晚去哪裡吃飯找哪個妹紙啪啪啪,對於蘇聯的提案是一毛錢興趣都沒有。而美國代表的奇怪態度也影響了法國代表,這位代表顯得很猶豫,不知道是應該支持英國人還是順着美國人,沉默了幾分鐘之後拿不定主意的法國代表選擇了棄權——也就是什麼都不說。這位大概是準備先看看風向再做決定。

你想想,這麼關鍵的時刻,連美國和法國代表都不吭聲,下面那一幫隨大流的小國會怎麼看?除了幾個英國的鐵桿走狗表示反對之外,其餘的絕大部分都是保持沉默,而現在蘇聯的小弟可是比英國要多,以至於蘇聯佔據了上風。很快蘇聯的提議就被通過了,在即將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上,蘇聯的提案將進入正式討論和表決環節。也就是說一旦聯合國大會通過這項提案,華夏的合法權益就會被恢復。

這樣的結果自然是讓英國人目瞪口呆,他們完全想不通美國人怎麼突然就不發話了。因爲他們覺得蘇聯和美國之間確實存在做交易的可能,但是華夏哪有這個資格?

會議結束之後,英國和法國立刻開始試探美國的態度,很想知道美國人這是吃錯了什麼藥。只不過美國的答覆讓他們相當無語——因爲美國對此沒有答覆。

其實沒有答覆就是最好的答覆了,這就充分的表明了美國的態度——隨他去。是的,因爲同蘇聯達成了利益交換,美國對恢復華夏在安理會合法權益的態度就從反對變成了無所謂。他不會主動幫忙,但是也不會故意搗亂。

可能有同志會認爲這樣的態度也太對不起之前的利益交換了吧?明明都說好了要支持的,不反對算什麼支持呢?對於一般的國家而言,不反對確實算不上支持,但是美國不是一般的國家,之前他是強烈反對的,如今變成了不反對,這難道不是最大的支持?

而且美國也不可能支持不是麼?之前激烈反對的是他,現在舉手支持的又是他,你以爲是川劇變臉想怎麼變就怎麼變?那也太不把國際大流氓的臉皮不當數了吧!

美國的不反對其實就等於是擺明了放水,只要你蘇聯和華夏能夠說動足夠多的國家支持,成功算你們有本事,失敗了也不能怪我。反正咱們上次的交易也就值這點錢而已。

那麼蘇聯和華夏能夠拉到足夠多的票數嗎?如今英國人激烈反對,似乎不容易啊!不容易是肯定的,但也不是特別難。爲什麼?此時的大英帝國已經是今不如昔了,而此時的蘇聯又是今非昔比。此消彼長之下,忌憚蘇聯的比忌憚英國的多得多。而且這個事兒又不涉及到各國的切身利益,反正五大流氓的席位都是早就註定好的,華夏不過是恢復合法權益,又不是跟他們這些小國搶飯吃,犯得着冒着開罪蘇聯的危險反對嗎?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現實,當這些小國忌憚蘇聯的反應,以及蘇聯也願意給點好處收買他們,可想而知大部分國家都願意賣給蘇聯一個面子。至於英國的面子?對不起誰讓你的臉既沒有北極熊大,有一毛不拔一點兒好處都不願意給,那誰給你面子?

如此一來英國人註定是一點兒戲都沒有,更有意思的是,之前跟英國差不多是一個意思的法國卻在美國“擺明”了態度之後,迅速地轉向,從不甚激烈的反對轉變爲有條件的支持,兩國特使進行幾輪接觸之後,認爲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是沒有問題,如果不是之後越南問題爆發,華夏和法國恐怕能更早的建交。

也就是說折騰到最後,唯一還在反對的也就是英國以及幾個幫着吶喊的小弟了,這點兒反對力量完全翻不起什麼浪花,在之後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中,華夏以壓倒性的優勢恢復了一切合法權益。這意味誰纔是華夏的正統已經確定,讓孤懸海南島和舟山羣島負隅頑抗的刮民黨殘餘勢力徹底的沒有了國際市場。也就是在這之後,pla跨過海峽一舉收復了海南島和舟山羣島,李、白和蔣某人只能倉皇逃亡香港和美國避難。

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且先回到埃及的故事上,看看中東的形勢變化。美國人的拖延政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這極大的降低了英國人的警惕性,雙方不急不躁的進行拉鋸一般的談判,但是在埃及國內那把火焰卻越燒越旺。用丘吉爾的話說:“可憐的艾德禮完全被愚弄了,他變成了第二個張伯倫。”

就在談判磕磕巴巴進展的過成功,英國人爲了爭取主動,宣佈法魯克一世即將退位,埃及將進行一場政治改革。英國人妄圖藉此平息埃及國內的反對勢力。但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蒂恩角宮正在舉行法魯克一世退位儀式時,以納賽爾和薩達特爲首的大批自由軍官組織成員帶着荷槍實彈的部隊突然將宮殿包圍!

與此同時,更多地自由軍官指揮着士兵搶佔了開羅和亞歷山大市區內的重點建築,控制了要害部門,很顯然政.變爆發了!

獲知這個消息的英國人是又驚又怒,他們一邊嚴厲地的警告和譴責納賽爾及自由軍官組織,另一邊也積極做好軍事幹預準備,開始命令埃及駐軍進行緊張狀態,以及讓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立刻前往埃及海岸。

但是讓英國人沒有想到的是,埃及駐軍剛剛進入緊急狀態,西奈半島那邊的以色列國防軍也立刻動員起來,一副蓄勢旦旦準備奪取蘇伊士運河的樣子。頓時英國在埃及的駐軍就老實了,只能蹲在原地不動。而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也一頭撞上了美國第六艦隊,在四個航母戰鬥羣的監視下,皇家海軍自然也不敢造次。

此時,艾德禮算是全明白了,之前的那一切都是假的,美國人確實和蘇聯人做了政治交易,交易的關鍵點就是埃及。而他卻傻乎乎的跟美國人談判以爲可以隨便就打發掉美國人。此時此刻艾德禮是悔恨萬分!

他不能不後悔,因爲現在的情況已經明朗了,法魯克一世及穆罕穆德.阿里王朝的王公貴族們已經被一網打盡,全部淪爲了階下囚。之前準備同英國合作的納吉布也遭到了逮捕,而開羅和亞歷山大也很快被自由軍官組織控制。裡裡外外就處於極端被動狀態下的大英帝國根本就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不過艾德禮卻不願意就這麼認輸,如果真的就這麼認輸了,那基本以爲下屆大選工黨將沒有任何機會,而且他本人的政治生涯也將提前終結。所以他必然要奮力一搏!

不過擺在艾德禮面前的局勢卻很不樂觀,除非他打算跟美國開戰,否則只能採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所謂的和平手段也就是談判了,可是他還有牌可打嗎?

客觀的說沒有,但是艾德禮認爲自己有,他首先找到了法國人,一番軟磨硬泡的勸說:“英國和法國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應該是完全一致的。今天美國和蘇聯可以在埃及問題上發難,明天他們就可以在敘利亞問題作怪。我們兩國應該共同進退,不能讓一羣暴發戶爲所欲爲!”

這話其實說到法國人心裡去了,法國人二戰後的局面比英國還悲劇,英國至少是正兒八經的戰勝國,而法國的戰勝國地位真心是施捨來的。而且二戰中法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一落千丈,比英國還難以維持殖民地的安定。之前在越南問題上就被坑慘了,如今只能灰溜溜的離開越南讓美國接手,對此法國人也是一肚子意見。可形勢比人強,又能有什麼辦法?

如今英國人主動聯絡要求建立一個維護殖民體系的攻守聯盟,法國人自然是非常的感興趣。說不得這兩家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很快法國就站在了英國這邊,指責美國對埃及的政局動盪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求美國最好停止單方面的行動,共同協商解決埃及問題。

這麼做有用嗎?艾德禮覺得有用,他認爲接下來只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美國人不太可能冒着同時跟英國和法國翻臉的可能一意孤行。只要美國人退讓了,那一切就會好辦了……全本小說網

069 神推論564 CCCP(下)207 約翰牛家的同行128 山雨欲來(上)490 關門打狗(上)424 一切就位41 無題205 大獲全勝226 爭鋒相對336 紅鬍子反擊戰522 爭論111 新武器(上)382 死亡之海(下)051 激烈交鋒487 找麻煩304 遭遇559 手快有手慢無441 開羅(上)237 刁買人心77 調整期334 烏博列維奇566 末日?131 潛入408 石頭的絕地反擊058 交鋒(四)215 技高一籌(中)235 選舉(下)327 克舍辛斯卡婭保衛戰(下)008 又來了88 選擇312 重心轉移219 鋼鐵的不甘034 初戰87 破裂329 九一一正文 366 無題523 着急上火215 提要求550 坦克突擊(上)488 垂死掙扎(上)174 某仙人的計劃(上)447 泄密194 意外情況30 建交和演習108 最後的準備097 刺殺205 不一樣的考驗202 惡人就得惡人磨(上)256 鋼鐵的陰謀(上)126 間諜們120 報復137 你來我往085 這是腫麼了?390 被算計了關於今後三天的更新說明221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上)203 惡人就得惡人磨(中)007 彼得保羅監獄大起義147 觸目驚心289 談話(下)47 代表正義行動339 上馬新武器65 吵575 最後一講119 一個秘密335 無奈551 坦克突擊(下)426 奇葩多299 技高一籌091 送人情(上)322 膽肥兒386 老託的手段(下)289 騷亂尾聲532 持久戰502 糾結214 說因果075 最後的時刻342 將計就計142 芬蘭行(上)363 救,還是不救?355 鄧尼金的選擇468 E族522 爭論412 完勝070 我是神醫689188 奇怪的戰鬥013 強硬(上)385 又見扯皮559 僵持241 說芬蘭218 碾壓150 真相浮出?128 山雨欲來(上)296 一個配角454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上)287 大功告成還是功虧一簣?187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下)031 氣死你455 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