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爭論

豐收號事件,這就是英國人對此次海上衝突的叫法。在英國媒體的嘴裡,豐收號不過是一艘最普通不過的英國漁船,合理合法的在公海進行捕撈活動時卻遭到冰島軍艦的攻擊,人員死傷慘重而且還遭到了最無理的扣押。冰島人就是仗着背後有蘇聯的支持纔會如此的無法無天。反正他們強烈的控訴冰島的海盜暴行,要求冰島必須立刻給出一個說法。

對於這一類的顛倒黑白倒打一耙的行爲,實在是不用太驚訝,因爲從始至終帝國主義的媒體都是這個樣子的。至於大英帝國的媒體更是在這兩百年的鍛鍊下變得皮厚心黑了。

蘇聯方面自然也是在第一時間就獲知了豐收號事件的始末,對於英國人會顛倒黑白是一點兒都不驚訝,真正讓*感到憂心的,是這次事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

豐收號之前,蘇聯、美國和英國之間不是沒有衝突和摩擦,大家都是大流氓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怎麼可能完全能尿到一個壺裡?之所以大家能勉強合作,無非是有軸心國這個共同的敵人而已。而現在,共同的敵人還沒有倒下,盟國內部就因爲戰利品分配不均而要撕逼了。

尤其是此次英國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的挑釁動態,更是充分的說明了之前那一點點友誼也已經完全蛻盡,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扯皮和暗鬥。

“這次的事件就是一個信號,英帝國主義眼看勝利已經指日可待,這是忍不住又要重新拾起封鎖和孤立我們的老一套了。對於英國帝國主義的挑釁,我們必須堅決予以回擊!”

斯維爾德洛夫有些殺氣騰騰,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前一段時間他失分太多,如今上位在即卻底盤愈發的不穩,自然是想抓住一切機會爭取多得一點分。

而這一次,他認爲事情沒有太多好討論的,不管怎麼看都是英國挑釁在先,這明顯就是英國人又要耍流氓,對於這種耍流氓的行爲必須堅決的反擊,要沉重的打擊英國人的囂張氣焰。

大概在斯維爾德洛夫看來,這個問題就只有這麼一個答案,根本就沒必要多做討論,唯一的問題是反擊的力度有多大,該怎麼給英國人留下一個難以磨滅的印象。

事情恐怕是沒有那麼簡單的,英國人爲什麼挑釁爲什麼有恃無恐?僅僅是因爲他是大流氓這麼簡單嗎?英國人不是不知道蘇聯已經是今非昔比了,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了,但他爲什麼依然義無反顧的進行挑釁,表現得那麼肆無忌憚呢?

這裡面恐怕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英國人之所以不擔心英蘇關係受到影響,是因爲他們更看重英美關係!

可能有同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明白英蘇關係和英美關係之間有什麼聯繫,貌似這不挨着啊!

如果你這麼看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三國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大三角,任意兩角之間的關係都會影響另一個角。之前這個三角關係是比較平衡的,美國人對英國和蘇聯基本上是一視同仁,是不偏不倚的對待英蘇,這讓英國在很多問題上是吃了憋的。哪怕丘吉爾不斷地試圖將英美關係深化引入更高的層次,但每每就在臨門一腳的時候,羅斯福讓他的努力付之東流。

丘吉爾太清楚了,在歐洲僅靠英國一家是根本沒辦法抗衡蘇聯的,哪怕丘胖子很鄙視布爾什維克很厭惡俄國佬,但也不得不承認,今天的俄國已經是今非昔比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而在爭奪歐洲領導權的鬥爭中英國一旦輸給了蘇聯,那結果對大英帝國來說恐怕是萬劫不復。

想當年英國是怎麼坑拿破崙的?19世紀中葉俄國勢力最鼎盛的時候,又是怎麼聯合歐洲列強坑死沙俄的?孤立對手,給對手製造麻煩和敵人是大英帝國最擅長的手段了。

可是當前局勢實在是有夠糟糕的,以前還有法國這個不算同心同德的小夥伴一起坑俄國人,但是如今的法國真心已經是一團爛泥,在歐洲再也沒有人能幫大英帝國了。無奈之下,丘胖子也只能引狼入室,將美國的勢力引入歐洲,藉此抵消蘇聯的影響。當美蘇之間將死之後,英國自然是獲得了不少可以利用的空間。那時候保住大英帝國的一口真氣,未嘗沒有來日的再次輝煌。

所以對丘吉爾來說必須想方設法的拉近英美之間的關係,恐怕沒有什麼樣的關係比一個共同的敵人更管用了。後世的****和巴鐵爲什麼能走到一起,還不是因爲有三哥,試想一下沒有三哥兩國關係能親近?後來的中俄爲什麼又能迅速走近,還不是有美帝。

在丘吉爾看來,一個強大的、邪惡的跟英美***天然不對付的蘇聯是英國最大的利好。利用好了蘇聯,英國和美國之間想不走近都難。

戰後的美國希望急速擴大影響力和市場,而英國則面臨全面的戰略收縮,這一進一退之間如果能夠達成默契,雙方是可以各取所需的。而要實現這一點,丘吉爾覺得還缺一個投名狀,只有英國和蘇聯徹底反目,美國纔會對英國放心,纔會有條件的給英國一碗飯吃。

所以豐收號事件其實就是英國人的投名狀,丘胖子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看見沒有親親小表弟,你表哥我爲了跟你搞基,這是已經豁出去了。看在表哥這麼下本的份上,多少打發點剩飯吧!

可惜的是,斯維爾德洛夫似乎沒有看穿英國人舉動的本質,或者說他看穿了故意裝作沒有看見,他認爲英國人的這種做法是符合他的利益的。

小斯最核心的政治利益是什麼?那就是他之前制定的堅決開展世界大革命的總目標。開展世界大革命必然要跟既得利益者英美髮生衝突,這是不可調和的。小斯就是想借助這種對立和衝突來鞏固他的政治地位。

而現在,英國人選擇的製造摩擦的做法很顯然是跟斯維爾德洛夫的希望不謀而合的。所以他自然是巴不得將事情搞大,越大越好,最好是現在就拆散聯盟進行冷戰纔好。

而這是不符合李曉峰的政治企圖的,在他看來蘇聯此時的情況真心不能說比英國好多少。英國人是實力衰退實在是守不住日不落帝國的遺產,而蘇聯則是實力增長的速度達不到守江山程度。說白了都是實力不夠又不想吐出已經在嘴裡的肥肉。

這種情況是相當危險的,在當時蘇聯內部總有一大股這種聲音,那就是現在形勢一片大好,乘着帝國主義奄奄一息,正好三板斧要了帝國主義老財的狗命,然後打土豪分田地吃大戶,多爽啊!

爽嗎?開疆拓土確實挺爽的,但是肥肉太大也是能噎死人的,讓李曉峰全力施爲拿下法國很難嗎?一口氣吃掉整個歐洲確實都不難,問題是吃下去之後能消化嗎?

歐洲就是一塊看上去沒肥美但實際上卻是裹着毒藥的爛肉。之前介紹過戰後歐洲糟糕的經濟形勢,請問你蘇聯有辦法解決嗎?答案是沒有辦法,看看當年拒絕了馬歇爾計劃的東歐各國,四五十年代混得有多悽慘。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爲什麼會發生?還不是蘇聯在戰後實力不夠,解決不了東歐國家迫切的國計民生問題。

這麼說吧,蘇聯在二戰中攻城略地越多,攤子鋪得越大,日後也就死得越快。沒有人能違背基本的客觀規律,哪怕你再強權也不行。李曉峰的主張是擴張必須有序,對蘇聯地緣戰略關鍵的點必須拿下,其餘次要的點那就應該捨棄。不要給法國、荷蘭、比利時、意大利這一票國家逼得太急,他們跟英美還是有區別的,留下他們作爲中間地帶也是無妨的。

所以李曉峰是傾向於不要過於搞對抗,搞什麼一切以***爲綱,畢竟東歐和西歐的經濟是有互補的,你切斷了這個聯繫,東歐國家的經濟就要面臨相當大的困難,而蘇聯是暫時彌補不了這個窟窿的。加強流通、減少對抗緩和西歐局勢,順便將英國孤立在歐洲大陸圈子以外,讓這個攪屎棍沒那麼容易搞事,麻煩會少很多。

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的做法無疑是正中英國的下懷,他就是巴不得將蘇聯黑成大魔王,然後忽悠一票不明真相的國家跟着他的節奏走,這一招實在是不新鮮了,總不能每每都讓英國人這種毫無新意的伎倆給打敗吧!

對付英國最好的辦法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反過去孤立他纔是正道。所以李曉峰是強烈地反對直接搞對抗或者將豐收號事件這把火燒得太旺盛。他的意思是,有理有據有節的對抗英國的抹黑就行了,沒必要大張聲勢的渲染對立情緒。

圍繞着這一點,李曉峰和斯維爾德洛夫之間是爆發了激烈的爭吵,未來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又一次槓上了。

這兩個人的政治理念還在不可調和,呃,其實這種說法挺扯淡的,因爲這從來就不是什麼純粹的政治理念問題,跟***也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當斯維爾德洛夫集團和李曉峰集團的政治利益衝突越來越大,大到一山不容二虎的時候,一切可以用來攻擊對手的藉口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出來用用了。

歷史上這一類的手法是屢見不鮮,比較沒格調的就是攻擊對手是叛徒或者修正主義者,標榜自己纔是正統。比如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託派,不容於“正統”可不是因爲理念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是,此時不管是斯維爾德洛夫還是李曉峰還都不能進行人身攻擊。列寧可是還活着,不管是將斯維爾德洛夫還是將李曉峰打成叛徒,那不等於是直接抽列寧的老臉?列寧也不允許這麼做,當年惡劣如加米涅夫、季諾維也夫最後定性也不是叛徒,只是從最高權力圈趕走了事。不是因爲列寧念舊情,而是真不能這麼做,如果那兩位是叛徒,那麼某個時期很欣賞他們的導師大人該怎麼評價,是沒有是人之明呢?還是被兩個大叛徒給矇蔽了呢?

反正像歷史上鋼鐵同志那種搞法,一個是太血淋淋了,另一個也是自己打自己的臉,當所有的老革命都變成了叛徒,那十月革命算什麼?這不是自我否定十月革命,否定無產階級武裝鬥爭麼!

歷史上華夏的太宗對太祖的定論就比鋼鐵及赫魯曉夫聰明得多,一刀切看似爽快了,實際上後患無窮,而且革命者不能連這點包容心都沒有吧?

WWW• ttka n• co

所以此時斯維爾德洛夫和李曉峰之間的“鬥爭”在性質上就柔和得多,哪怕兩派其實都憋着想弄死對方,但那些歪招和偏門的招數還是不敢隨便用的。兩派基本上還是就事論事。

李曉峰首先擺理由講道理:“現在激化矛盾有什麼好處?我們像英國人一樣不顧大局,唯一造成的後果就是讓歐洲人民失望而已。當前各國人民是一心期盼着和平,期盼反法西斯戰爭能夠儘快的贏得勝利,希望看到盟國之間攜手同心……他們反對什麼?反對帝國主義式的扯皮,反對製造矛盾和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像英國人一樣沒節操的使用卑鄙手段進行還擊,看似是很爽快,但實則是會讓對我們抱有無限希望的歐洲各國人民失望。他們會認爲蘇聯和英國沒有什麼不同,不過是換了一種形式的新帝國主義。從長遠看,這有利於未來的革命鬥爭嗎?”

實話實說,李曉峰並不認同自己的說辭,他一直都是那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人,讓他委曲求全,那不如直接一刀切掉他的小丁丁算了。

實話實說他真心是很想報復一下英國佬的,但是一則斯維爾德洛夫已經搶在了前面,二則他十分了解小斯這麼宣揚大報復思想的實質是想幹什麼,第三也是爲了實現他之前制定的長遠規劃。所以他決心忍下這口氣。

而上面那些廢話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藉口而已,就是用來堵斯維爾德洛夫嘴的東西,當然,小斯的嘴也不是那麼容易堵住的,他反對這種說法:“怎麼能說是報復呢?我不過是主張合理合法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而已,難道眼睜睜的看着人家欺負上門不還手纔是對的?”

李曉峰也不客氣,立刻挖苦道:“那的主張就是報復!就是針鋒相對的製造矛盾,我們應該做就是向全世界揭露所謂‘豐收號事件’的真相,除此之外的一切行動都是報復,都是不理智的激化矛盾的舉措!”

那麼這兩個人究竟誰勝誰負呢?這還真不好說,因爲雙方的支持者幾乎打了個平手,理智派和衝動派在中央的數量竟然差不多。當然,這只是名義上的平手,畢竟李曉峰之前在中央是佔有一定優勢的,而現在實際反映確實平手,很顯然,在豐收號事件上中央更趨於衝動。而這一現象讓斯維爾德洛夫非常高興,在他看來這就是自己逐漸扳回劣勢的表現,只要他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必然將徹底地佔據主動。

不過這場爭論最後的結果還是斯維爾德洛夫輸了,因爲列寧支持李曉峰的主張,導師大人只用了一句話就解決了紛爭:“我們之前因爲b29的事件同美國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了,而現在因爲豐收號事件又要同英國發生大的糾紛,這很可能促使英美迅速走近,從而形成一個反蘇的聯盟。現在衛國戰爭還沒有勝利,我們還迫切的需要美國的物資援助,這個時候翻臉不認人,不好!”

導師大人的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就算是斯維爾德洛夫不服氣也沒有用。當然,剛纔說了,小斯也不沮喪,他認爲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是得分了的,爭取到了更多的同志的支持,這一次不過是列寧有些老糊塗了,膽子太小才讓某人得意。想一想,連某人都要藉助列寧的勢力才能壓過他一頭,這不是充分說明了他的路線是成功的嗎?要知道之前哪怕有列寧的支持,他也很難壓倒某人。

反正斯維爾德洛夫是很有些高興和得意的,只不過也僅僅只有他纔會那麼樂觀。托洛茨基就一陣見血的說道:“這不是斯維爾德洛夫反敗爲勝的開始,這一次的平手不過是黨內冒進勢力的一次衝動而已。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這種冒進勢力將會很快消亡。”

托洛茨基的推斷還是相當準確的,當蘇聯政府準備拿出切實證據反駁英國就“豐收號”事件的不實言論時,羅斯福的一封長信就擺在了*的案頭。

這封信的意思很簡單,無非是老總統覺得當前這個勢頭不對勁,盟國內部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問題鬧得風風雨雨,這是不符合盟國的根本利益的。在軸心國和法西斯還沒有被消滅的時候,盟國應該將主要精力用在反法西斯而不是窩裡鬥上。老總統希望蘇聯政府保持克制,不要用激化矛盾的方式去處理“豐收號”事件,希望雙方用和平的方式化解矛盾。

這封信來的時機太巧了,爲什麼早不來晚不來就在蘇聯準備反擊的時候來,其意味還是很明確的,恐怕是美國人收到了什麼風聲,知道了蘇聯手裡有能狠狠打臉的東西,爲了維護盟國內部的所謂“團結”,不得不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給蘇聯施加壓力,讓蘇聯高擡貴手。

當然,說白了還是爲英國人解圍。從這一點上看,美國人的偏向性是暴露無遺,在英國和蘇聯之間,美國人恐怕還是更喜歡英國一些,之前那些貌似公正的做法實際上也不過是維護他自身的利益而已。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就必須多掂量了,不說像斯維爾德洛夫所言的那樣瘋狂的去報復,就是像李曉峰所言的那樣有理有據有節的去鬥爭都有難度,因爲不管怎麼說都要給美國人面子。當美國人明明白白表示出自己的傾向性之後,哪怕是最頭腦發熱的激進派都必須考慮美國的影響力了。

所以一瞬之間蘇聯國內的激進派就有些慫了,再也不提什麼報復和教訓英國佬了,反而主張剋制。這一波節奏直接就給斯維爾德洛夫搞懵了,面對下面牆頭草的反水,他顯得顧慮重重。因爲他實在太看重這些牆頭草了,以爲有了這些牆頭草吶喊助威就能夠制服李曉峰。所以一時間他也有些萎靡不振,在這個問題上也不說話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敗筆!因爲斯維爾德洛夫的選擇實在是太糟糕了!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政治家是必須有堅持有底線的,沒有堅持沒有底線的那是政客,你既然提出了一個綱領,那除非證明這個綱領是錯的,否則就必須堅持到底。

而斯維爾德洛夫是怎麼做的呢?之前他堅持激進的報復,屬於左得一塌糊塗,但是才遭遇到一點點小小的外部壓力,就立刻開始搖擺,就立刻改旗易幟,說不好聽點這屬於沒節操的投機好不好。

而這種沒節操的投機行爲在政治上是很失分的,大家都怕跟着一個朝秦慕楚朝令夕改的上級,因爲那意味着工作根本沒辦法開展。而你斯維爾德洛夫現在就表現出了這種趨勢,今後誰敢跟你混?

相反,在收到羅斯福來信之後,李曉峰的態度就值得點讚了,他表示蘇聯有獨立自主的處理複雜國際問題的能力,而蘇聯也應該堅持這種獨立性。本來就不是咱們做錯了的事兒,我們爲什麼要服軟?別說你羅斯福只是寫了一封信而已,你就是真的以武力相威脅,蘇聯也不能說軟就軟,這麼沒堅持今後誰還敢跟你蘇聯混?

所以李曉峰的主張依然是:排除一切外部干擾,有理有據有節的處理豐收號事件!全本小說網

673475 狂飆突進323 完勝正文 368 癲狂的科爾尼洛夫577 成交267 談判(下)136 左轉?右轉?552 蠢貨690510 順風順水?254 完勝540 海戰(5)172 隱藏在幕後的人(中)048 好消息?(第二更,求收藏!)508 兄弟齊心(下)344 陰人197 脫困476 決戰(5)432 兩大問題186 調整461 要降溫451 先進動力戰鬥機(上)249 防火牆計劃(下)314 滿頭是包451 爆炸新聞(下)57 飛機的問題(上)68781 嘴炮製勝606 處境艱難的小斯405 第一次柏林起義197 鋼鐵的靈光一閃268 事出有因421 歷史的教訓(2)027 奪回郵電、電話總局510 順風順水?094 想不通415 吵翻天(中)61 老朋友來了252 黑豹159 我是來打臉的(上)098 那一踹的風情110 說局勢117 打臉要打腫(下)246 肥羊論83 升級574 敲竹槓126 007在行動(續)125 007在行動(下)552 蠢貨143 口水多283 艾伯哈特的戰術399 目標尤登尼奇556 談不攏278 引出大魚518 定計549 默契球574 敲竹槓307 第一波246 不順利40 交鋒367 扯皮422 歷史的教訓(3)206 幸運過關453 無題250 線索246 不順利557 拉鋸戰158 難以琢磨的疑問512 火箭148 內鬥無處不在289 不好的感覺013 被質疑44 錦衣夜行287 神一樣的男子(下)176 變化372 學習生活(上)224 好事多磨(中)281 峰迴路轉147 老諾貝爾的決斷575 最後一講677207 約翰牛家的同行562 一鳴驚人243 朱可夫的野望73 空中優勢55 爭論306 證據542 海戰(7)356 苗頭不對435 挽救行動552 危急!031 氣死你086 反客爲主547 巔峰對決(1)306 攻擊開始335 志願軍的第一戰168 變化355 安娜359 不配合(中)359 不配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