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失望

托洛茨基看到斯維爾德洛夫的所謂方略之後只是譏笑了一聲,因爲他認爲這篇東西暴露出了斯維爾德洛夫的本質,從這篇方略的字裡行間就能看出他依然沒有認識到東方革命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搞不清華夏革命的顛覆性意義。從本質上說斯維爾德洛夫的革命策略依然是先西后東,他之所以不敢全力支持t共,無非是覺得華夏那邊壓力太大收益太小有些得不償失而已。

老託抖了抖了手裡頭的報告很輕蔑地對拉狄克說道:“雅科夫完了,他的大局觀、他的預見性都不足以領導我們的黨繼續前進。他還沒有登上拳擊臺就已經被安德烈.彼得洛維奇擊敗了!”

老託確實有點失望,之前是他故意想雅戈達泄露了他很重視華夏的消息,就是爲了將斯維爾德洛夫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去。當時,他以爲小斯僅僅是一時的糊塗,如果他去了華夏看到了t共的活躍性和潛力就會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

但是讓托洛茨基目瞪口呆的是,斯維爾德洛夫去了一趟東方然後又一頭衝進了另一條不歸路,糟縣是什麼鬼?你丫的視線竟然只關注麪條一樣大小的糟縣,你的眼光怎麼能狹隘到這個地步。難道你就看不到一個有着千萬平方公里領土人口高達四億以上的廣闊空間嗎?你丫竟然說糟縣比華夏有意義,你怎麼不去****囁!

反正暴怒中的托洛茨基恨不得直接給斯維爾德洛夫的眼珠子摳出來丟糞坑,既然你這對昭子沒有什麼用,就別留在臉盤子上佔位置了。就你這個想象力還能幹啥!

托洛茨基太生氣了,他原本是想點醒斯維爾德洛夫,讓他看到華夏的重要性,讓斯維爾德洛夫在華夏問題上同某人一較長短,免得某人未來一家獨大。畢竟他的託派現在正在調整期,需要時間培養下一代,只有斯維爾德洛夫和某人殺一個旗鼓相當,他這邊纔有喘息的機會,如果讓李曉峰一統天下,那未來他還玩個屁啊!

可是讓托洛茨基十分無語的是,斯維爾德洛夫竟然是個瞎子,以他在華夏問題上表現出的政治敏感性,就算這次他給斯維爾德洛夫拽回來了,以後呢?明年他就退下去了,哪裡還有那麼多機會給小斯指路。

反正在托洛茨基看來,未來斯維爾德洛夫恐怕會被李曉峰吊打,在這種局面下怎麼樣才能保證託派的活路,他是必須好好考慮一二了,畢竟小斯太爛泥扶不上牆了。

托洛茨基這邊在思考未來的路線,而斯維爾德洛夫那邊感覺還挺好,並沒有想到他的未來已經被老託叛了死刑。此時,他正在拜訪列寧,將那份炮製出的報告親自交給列寧過目,其實意思很簡單,一方面是想爭取列寧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有點求表揚的意思,無非是說:“導師大人,你看看我乾的不錯吧!”

那麼列寧是個什麼表情呢?應該說列寧沒有什麼表情,他老人家一直專注於這幾張紙,將這幾張紙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是想要將上面的每一個字都記下來似得。

列寧的專注讓斯維爾德洛夫不禁有些小得意,在他看來列寧對自己的報告如此的專注,不正說明導師大人很重視他的結論嗎?這是大好事啊!

是嗎?

恐怕不是,誠然如斯維爾德洛夫所言,列寧確實很重視斯維爾德洛夫的報告,但重視不意味着是好事,更不意味着是認同。

相反,在列寧看來這份報告的問題不是一般的大,大到他必須一遍又一遍仔細的去讀,去搞清楚斯維爾德洛夫究竟在想些什麼。否則接下來他真心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整整過了半個鐘頭,就在斯維爾德洛夫都有些不耐煩的時候,列寧終於擡起來頭,他摘下眼鏡,緩緩地將報告放在書桌上,很平靜但是又充滿了壓迫的問道:“這份報告你是拿來讓我審閱呢?還是已經傳達了呢?”

請注意,列寧問的這個問題相當的重要,因爲斯維爾德洛夫給出的答案將直接決定列寧未來將採取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呢?如果斯維爾德洛夫說這是拿給列寧掌眼審閱的,那麼接下來列寧會將斯維爾德洛夫痛批一頓,將他這份報告全盤否定,因爲這份玩意兒實在太糟糕了,在列寧看來從立意到論據都是屎,根本就沒辦法看,更別提作爲綱領一類的東西拿去實施了。

只不過此時的斯維爾德洛夫並沒有完全聽出列寧這是話裡有話,因爲他本人對此是很得意的,而且這份報告也確實是下發出去了,*委員人手一份。所以他的回答是:“已經在*內部傳閱了,同志們正在討論中……”

斯維爾德洛夫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答案讓列寧的臉色有些發白,一瞬間導師大人的手都有些哆嗦了,沉默了大約三十秒鐘,列寧才呼出一口濁氣,沉緩地說道:“這樣啊,那我再看看,其他同志的意見出來了,你再跟我說說吧!”

斯維爾德洛夫有些發愣,因爲此時他也看出了列寧的狀態不太正常了,似乎這份報告有問題?想到這兒,斯維爾德洛夫趕緊說道:“列寧同志,我還是想先聽聽您的意見。您的政治前瞻性一項是具有預見性的,這方面我必須向您多多學習!”

列寧的表情有些怪異,表面上看他很沉默,但偏偏在這份沉默中似乎有一團火焰在熊熊燃燒,導師大人給人一種馬上就要爆發的感覺。

又是一段沉默之後,列寧似乎是強自按下了這團烈焰,他緩緩地說道:“我年紀大了,思維能力也不如以前了。現在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當家,有些問題不必事事徵求我的意見,我也只是一個普通革命者,大家集思廣益總是比我強的。”

斯維爾德洛夫最終也沒能“撬開”列寧的嘴,他帶着一絲不安和一頭霧水離開了列寧的住所。只不過他所不知道的是,在他走了之後列寧是大發脾氣。

“他都公開散發給了*,還拿來給我看做什麼?這又有什麼用!幼稚!愚蠢!”

這番破口大罵讓克魯普斯卡婭都看不下去了,畢竟斯維爾德洛夫是列寧的重要助手,也是接班人之一,之前小斯也一直很尊重導師大人,此時這麼罵人家不合適吧?

列寧暴跳如雷的跳了起來,咆哮道:“我這是罵他嗎?我這是恨鐵不成鋼!”說着他將桌面上的那份報告撕得粉碎:“這是什麼鬼東西?有什麼用處!他是打着尊重的旗號到我這裡求表揚來了。但是這份東西我怎麼表揚他,****!”

列寧是真的生氣了,因爲斯維爾德洛夫的做法讓他相當的難過。在他看來,如果斯維爾德洛夫真的尊重他這個導師大人的意見,就不應該將報告散發給*之後,才腆着臉來他這裡徵求意見。很顯然,斯維爾德洛夫根本就沒把他這個退下來的導師大人真的當一回事。如果真的尊重他,誠心的向他請教,那就應該首先徵求他的意見,然後再散發報告。

而斯維爾德洛夫的流程是反過來的,也就是說他根本就沒列寧的意見當一回事,退一步盡最大的善意理解,也僅僅是把列寧放在了其他*成員同等的地位上。

當然,這並不是列寧真正生氣的原因,從退下來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了淡化影響的覺悟。如果斯維爾德洛夫的報告真的做得不錯,他也不會那麼惱火。讓列寧暴跳如雷的根本原因是:斯維爾德洛夫做了一份很****的報告,還喜滋滋的拿出來讓他這個導師大人一起陪着****,你說着噁心不噁心。

很顯然嘛,斯維爾德洛夫的做法就是讓列寧幫着給他的報告搖旗吶喊的,這在列寧看來不就是拉着他陪着一起****麼?列寧奮鬥了大半輩子才獲得現在的成功和威望,年紀大了半截身子都要入土了,也算是吃了一輩子的齋怎麼肯用一碗狗肉送終?

所以之前他纔要着重問小斯這份報告有沒有下發,如果沒有下發,他自然是要狂批小斯徹底的滅掉這份報告重起爐竈的。而很不幸的是這份報告已經“廣爲流傳”了,這讓列寧就沒辦法將這份糟糕的東西消滅在襁褓之中。而斯維爾德洛夫的意思又是來請列寧搖旗吶喊的,你說說這讓列寧怎麼辦?

這個時候就算列寧將斯維爾德洛夫大罵一頓,讓他收回報告也沒有用了。因爲惡劣的影響已經散佈出去了,等於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了。而且讓外界知道他列寧痛批了斯維爾德洛夫一頓,*和*****將會怎麼看,斯維爾德洛夫豈不是更加沒有面子和威望了。

斯維爾德洛夫畢竟是下一屆的領導核心,雖然他這個核心威望不夠,但列寧還是得維護斯維爾德洛夫一二的。自然的就不能說什麼了。既不能批評又不能表揚,列寧自然只能憋着了,你說他惱火不惱火?

只能說斯維爾德洛夫這是走臭棋,或者說他對自己的想法太自以爲是了,以爲先歐洲後亞洲的戰略是不可置疑的,是天然正確的,然後就想當然的這麼執行了。

那麼咱們回過頭來看看,先歐洲後亞洲究竟錯在哪裡呢?從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來看,此時的歐洲確實還是世界的中心,這裡經濟水平更高,無產階級的力量更加強大,確實符合馬列經典理論中革命策源地的描述。

但是,經典理論始終只是理論,如果經典的理論那麼無敵,創造這些理論的馬克思不至於致死都沒有搞成過工人革命。而後面學習這些經典理論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們每一次試圖照搬理論都會遇到問題。

所以理論永遠只是理論,跟實際不一定是完全沾邊的。比如按照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無產階級革命就不應該首先在俄國爆發,英國和法國的工人階級更強大,怎麼看他們那裡的條件才更好。

但事實就偏偏打了經典理論一嘴巴,無產階級革命還就是首先在俄國取得了成功,讓無數挖苦和嘲笑布爾什維克的人只能自打耳光。原因何在呢?

有的人說是布爾什維克和列寧這幫人太狡猾太狠辣,是他們用卑鄙的手段竊取了政權。還有人乾脆說這就是意外,是偶然因素在作怪。

但這是事實嗎?在列寧看來俄國革命的勝利尤其必然性,帝國主義的戰爭極大的削弱了俄國的反動力量,誠然俄國的無產階級是不夠強大,但只要比虛弱的反動力量強大就完全可以贏得勝利嘛!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華夏,華夏的工人階級力量簡直就是慘不忍睹,壓根就沒有什麼工業哪裡談得上什麼工人階級?但是工人階級只是無產階級的一部分,當看似落後的農民階級對革命(或者說對土地)爆發出足夠的熱情時,誰能阻擋數以億計的暴起的農民?蔣某人倒是試圖螳臂攔車,結果呢?愣是被一羣土鱉的泥腿子掀翻了。

然後回過頭去看華夏的反動勢力,真的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嗎?跟英美法等帝國主義大流氓比起來他們夠看嗎?強弱都是相對的,你用歐洲的標準衡量華夏的工人階級當然是不夠看的,但是你不能只用歐洲的標準去衡量華夏的工人階級,也用歐洲的標準去衡量一下華夏的反動階級,他們恐怕差得更遠吧?

斯維爾德洛夫就犯了類似的錯誤,看t共的時候採用高標準,衡量t共的敵人的時候又用低標準,只看不利的一面不想想有利的因素。最後得出的結果怎麼可能客觀?

而回到了歐洲之後,他又反過來了,看自己人的時候陶醉於歐洲工人階級虛幻的強大,而忘記了敵對勢力更加強大。這種選擇性的看問題的方式怎麼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呢?

而列寧不同,通過十月革命他就搞清楚了一點,越是不發達越是壓迫和剝削厲害的地方,革命的理論就更加有市場,而且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那些人們完全不缺乏玩命的衝動。俄國革命不就是如此,當老百姓厭惡帝國主義戰爭,厭惡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時,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他們暴起。

再看看歐洲,誠然工人階級在數量上是強大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的工人鬥爭,通過罷工等合法手段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有了起色,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夠得到滿足。能吃飽肚子還略有結餘,這種狀態下誰肯玩命?很顯然的動力就不足嘛!

再說,現在的歐洲是個什麼樣子?用百廢待興來形容是合適的,對於已經受夠了戰爭的苦惱的歐洲人來說,迫切需要的是安定,而國家的執政黨又統一左轉的前提下,誰去革命?

反倒是如果蘇聯喋喋不休的宣傳革命恐怕還會起到反效果,會被認爲是破壞和平擴大勢力範圍的新帝國主義行爲,那不是自絕於人民麼!

列寧認爲歐洲的革命**不是戰後的第一兩年,必須等到歐洲各國的問題集中爆發之後,當執政黨遠遠滿足不了人民迫切的需求之後,那時候才能談革命。總要讓不滿慢慢發酵,讓無產階級憤怒起來,這纔有革命的動力嘛!

當前,甚至於今後的一兩年內,列寧認爲時機是不成熟的。戰爭剛剛結束,人們對未來的生活還抱有美好的幻想,都想着怎麼過上沒羞沒臊的好日子,哪裡有心情去革命嘛!

列寧還認爲,歐洲的革命是會來臨的,他研究了歐洲的經濟形勢之後,斷定原本英法的那一套帝國主義經濟政策是玩不下去了,這個體系面臨洗牌,美國是不會容許英法繼續大口大口的吃殖民地的老本,作爲新貴必然要吃最好的那一份。而要做到這一點肯定會着手打壓英法,讓那個就體系崩潰,這樣美國才能以救世主的身份打造一個新體系。

所以在戰後的最初五年之內,歐洲的日子會比較艱難,當這種艱難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真正適合去搞革命。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實在是太着急了,很有點欲速則不達的意思。

相反,亞洲看似不發達,看似工人階級的力量不夠強大,看似帝國主義虎視眈眈,但實際上革命形勢更好。經過一百多年的壓迫,伴隨着民族解放思潮的泛濫,亞洲各國的老百姓都有了反殖民反帝的迫切願望,他們痛恨充當帝國主義代言人的本土利益集團,迫切的想要將他們掀翻在地,迫切的想要開啓新生活。而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傳統的老牌帝國主義比如英國、法國、比利時和荷蘭之類的已經被極大的削弱了,對殖民地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而且隨着自由平等愈發深入人心,這種從殖民地吸血的赤果果的壓迫方式已經不能被世人所容忍,在道義上他們都不佔優勢了。

這兩個因素相加的結果就是,如果他們還想像以前那樣通過武力搞定殖民地的反抗,恐怕是力不從心了。尤其是在本來就有革命基礎的華夏這種無力就更加明顯。

列寧認爲哪怕是沒有蘇聯的支援華夏的革命都能夠取得成功,而如果有了蘇聯的支援,華夏的革命將會更快的取得成功。而華夏革命的成功將打開連鎖反應,那些和華夏類似的地方,不管是殖民地還是半殖民,有了華夏成功的榜樣自然能夠堅定信心,他們將會更勇敢和更踊躍的投入革命。

也許再斯維爾德洛夫看來這不算什麼,在他看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就是小打小鬧不值一提。但是列寧卻認爲恰恰相反,帝國主義之所以能夠保持近兩百年的強大,原因是什麼?那就是從殖民地吸血唄!

如果打斷了帝國主義吸血補充自身的這個鏈條,帝國主義的那一切繁榮就將被終結,當這一切崩塌之後,帝國主義還能夠存在嗎?下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斯維爾德洛夫的想法是直接朝着上層建築發起攻擊,去撞破它打爛它,這是硬碰硬難度不是一般的高。

列寧認爲這個方法並不可取,與其硬碰硬不如挖牆腳,給帝國主義的基礎挖得七七八八,他站不穩腳跟自然會倒掉嘛!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革命就是挖牆腳,打斷了帝國主義耐以生存的產業鏈條,帝國主義自然也就完了。

而現在,斯維爾德洛夫不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還試圖否定這一點,這不是短視?這不是愚蠢?這能讓列寧不生氣?

也就是列寧還給他留了面子,否則這一趟斯維爾德洛夫就不是灰頭土臉而是狗血噴頭了。

只不過斯維爾德洛夫並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他搞不清楚列寧爲什麼不欣賞他的報告,甚至有一種列寧背棄了世界大革命理想安於現狀的可笑想法。

當然,列寧也對斯維爾德洛夫非常失望,導師大人實在想不通爲什麼他會如此的短視,而鬥爭手法又如此的幼稚。甚至連帶着導師大人開始擔心列寧派的未來了,連斯維爾德洛夫都不夠給力不夠可靠,那後面的小年輕們真的靠得住嗎?

反正在那幾天,列寧一度是又神經衰弱了,吃多少安眠藥都不管用。直到下一次*例會結束之後,向他們這些老同志通報會議精神時,列寧纔算是鬆了口氣。

在這次*例會上,斯維爾德洛夫的主張被李曉峰和托洛茨基聯手駁斥了個底朝天,真心是被吊打了一番。最後*不光否定了斯維爾德洛夫的報告,還做出了壯大亞洲革命,支援以t共爲首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革命鬥爭的決議。在這份決議中,*認爲t共對未來的亞洲革命具有最緊要也是最關鍵的地位,要首先推動華夏的革命……全本小說網

189 後方和前方519 決戰前必須要走的過場382 這個冬天很難熬13 都是混蛋(下)11 都是混蛋(上)161 我是來打臉的(下)351 收個弟013 強硬(上)242 徵兵(上)048 好消息?(第二更,求收藏!)37 陰謀(下)099 再出手424 一切就位484 殲滅戰(4)209 完敗016 大金主238 無謂的戰鬥(中)130 杯具+餐具(下)504 亂(下)339 分蛋糕247 受挫639 陰謀(下)017 複雜的局面66 戰鼓聲近408 夜戰(6)438 一聲巨響340 斬首行動(2)087 大戲開鑼48 問題不少285 陰謀176 真正的俄羅斯之聲268 無題369 鋼鐵同志的錯誤687424 一切就位24 人心難測012 話不投機434 圍魏救趙之計121 死命令617 關鍵人物275 事發382 這個冬天很難熬473 決戰(2)273 大義滅親?313 突變60 23師團覆滅397 亂中一擊402 敝帚千金178 不是問題345 這是藥丸?148 無可奈何313 悲觀014 心太軟385 老託的手段(上)22 遠東之行(中)313 突變253 辯論開始550 巔峰對決(4)234 搞錢(上)282 合作074 穿 幫66 戰鼓聲近157 遠東戰場(2)005 驚世駭俗110 說局勢065 僵 持166 麻煩的維多利亞170 問題多多181 導師的意45 勿謂言之不預34 試探206 真被擼了158 遠東戰場(3)453 無題383 羅馬尼亞風雲(上)228 攤牌201 走馬上任249 捷爾任斯基的懷疑289 不好的感覺670113 杯具的季諾維也夫(上)569 應對374 學習生活(下)196 敵後(下)496 歪招190 實屬無奈277 嚴刑逼供274 有個性的老頭305 扭轉488 當頭一棒488 當頭一棒268 事出有因111 新武器(上)436 挑撥離間226 焦點—盧漢斯克(上)268 投桃報李245 圓滿解決277 拆東牆補西牆463 喊打喊殺(上)509 越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