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 互不相讓

自然的元首是絕不會忍受這樣的羞辱的,所以在他從德國駐瑞士大使那裡獲知了英美開出的所謂條件之後,是勃然大怒,斷然命令中斷同英美的接觸,表示寧死也不受這樣的侮辱。

這樣一來接觸自然是無疾而終,反正李爾文是挺鬱悶的,明明德國人都有投降的意思了,但是卻被一個瘋子給阻擋了,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很快李爾文就明確了一點,要想讓德國投降,就必須先解決掉希特勒這個麻煩,有希特勒在,一點兒戲都沒有。很快她就制定了一個屠獅計劃呈報給丘吉爾批評。這個計劃的核心和聯合德國內部的希特勒反對者進行一次政治暗殺,除掉希特勒贏得德國的和平。

不過丘吉爾卻並不看好這個計劃,因爲上一次暗殺失敗之後,希特勒就提高了警惕,蓋世太保和秘密警察將德國國內的異己分子拉網式的過了一遍。大部分德國反對派不是被捕入獄就是被直接槍斃,被血洗的相當厲害。以這幫人當前的實力有能力再組織一次針對希特勒的暗殺嗎?

丘吉爾對此嚴重表示懷疑,甚至他認爲這就是個笑話,只不過爲了給李爾文留點面子,他纔沒有直接拒絕,而是允許李爾文給與這些人一定的支援,但是不要對他們抱太多希望。

李爾文那邊自然是幹勁十足,不過丘吉爾和羅斯福已經放棄了政治解決德國的方案,轉回到了之前蒙哥馬利提出的第二次兩棲登陸方案上來。

在羅斯福和丘吉爾看來,這個第二次兩棲登陸至少比暗殺希特勒靠譜一點。不過對於這個第二次兩棲登陸的規模以及具體目標,兩國之間是存在分歧的。

丘吉爾自然是希望越快拿下德國越好,所以希望這次兩棲登陸的規模能夠搞大一點,最後投入兩到三個集團軍,也別襲擊什麼德軍的側翼,那沒什麼意義,不如直接向着荷蘭、比利時前進。

說到底,丘吉爾的這個方案其實受蒙哥馬利的影響很大,很大程度上就是蒙哥馬利之前拿出的那個第一套方案的翻版。只不過將登陸的地點從風險比較大的荷蘭轉爲了法國亞眠。

之前就說過了,這個方案問題是比較多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兵力,之前蒙哥馬利準備動用一兩個集團外加三個傘兵師就已經夠讓盟軍抓狂了。這回丘吉爾竟然要求動用兩到三個集團軍,這尼瑪超出了好幾倍好不好!

這個規模已經不亞於第二次霸王行動了,丘胖子你不要搞笑好不好!

當然,丘吉爾並不是軍事白癡,他也有一定的解決辦法。比如說兵力不足,用他的話來說,可以拆東牆補西牆嘛。反正卡昂這一線進展也不大,完全可以將部分部隊抽調出來用於第二次兩棲登陸嘛!

至於物資緊張,丘吉爾的解決辦法更是簡單直接:“直接停掉對蘇聯的援助,反正我們的目的就是搶在紅軍之前拿下德國,爲什麼要提供給蘇聯寶貴的物資,讓他們搶在我們前面呢?”

好吧,這條建議真心是驚世駭俗,這麼搞等於是直接解散了反法西同盟,蘇聯難道不會跳腳?丘吉爾大概是吃定了蘇聯不敢炸刺,反正蘇聯現在也是兩線作戰,難道敢跟英美翻臉?

丘胖子就是這麼無恥和沒節操,更可怕的是依靠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他提出的這個建議在英美兩國還都有一大幫人表示支持。於是乎壓力一下子就壓在了羅斯福的肩頭。

羅斯福喜歡丘胖子的計劃嗎?不好說,但老羅還是比丘胖子稍微有節操一點,所以對於這個搞法他並不是很認同。羅斯福傾向於搞一次小規模的兩棲登陸,其目的也不是直插德國,而是從側面襲擊法國北部的德軍,切斷他們逃往德國的線路,將其殲滅在巴黎北部地區。

按照羅斯福的設想,這支從側面襲擊德軍的部隊規模就不需要太大,一個集團軍都嫌多,一個加強的軍就足以勝任這項任務了。在他看來,應該給這支部隊配屬比較多的裝甲部隊,利用裝甲部隊的速度優勢從側面撕開德軍的防線,將其包抄合圍。

這樣一來也就不用爲物資和兵力發愁,個把軍的物資對土豪一般的美帝而言擠一擠還是有的。而且也沒有得罪蘇聯的危險。最後歷史上的名聲也好聽點,否則今後一說起來就是英美盟軍如何如何無能,連德軍在西線的二流部隊都打不過,只能挖空心思的想歪招。

當羅斯福提出這個主張的時候,英國人是有些不屑的,認爲老總統確實是太老了,明明可以一舉搞定德國但卻偏偏要走彎路,這是多麼的戰略短視啊!

反正最初的爭論是相當的激烈,一度丘吉爾還佔有某種程度的優勢,但是在八月底,當紅軍繞開華沙直撲波蘭腹地之後,這種爭論很快就消失了。丘吉爾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主張。

щщщ ▲тTk an ▲c o

爲什麼?因爲情況很明顯了,俄國人根本就是一頭野豬,是不管不顧的往前突進,沒有任何力量能將其擋住。這樣的狂飆突進真心是讓在卡昂周圍打轉轉的英美很沒面子。當然,讓丘吉爾放棄原本的設想不是因爲面子的問題,而是紮紮實實的實際問題。

蘇聯紅軍連華沙這種巨大的具有政治影響的城市都可以不管不顧,都是埋頭向前衝,這不正說明其已經鐵了心的要去搶佔德國嗎?

可能有同志要說了,既然如此丘吉爾就更加沒有放棄的理由了,畢竟他的方案能更快的攻入德國不是嗎?不盡然,前面說了,丘吉爾的方案最大的問題是需要時間做準備,兩到三個集團軍的集結和物資準備,還有海空協同和偵察,不客氣的說沒有兩三個月是下不來的。

而現在英美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嗎?那邊紅軍都發狂了像公牛一樣埋頭向前衝,哪裡有兩三個月的準備時間給你!在丘吉爾看來,三個月之後紅軍恐怕都打到柏林城下了,那時候去亞眠登陸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丘吉爾覺得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實施蒙哥馬利那個方案的時間了,只能儘快的突破卡昂一線,儘快的用現有兵力往德國衝。如果繼續這麼吵吵鬧鬧的討論下去,真心是隻能眼睜睜的看着俄國人將德國這塊肥肉吃下去了。

所以丘吉爾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他支持的方案,轉而同意羅斯福的那個方案。對丘胖子來說,現在不管怎麼樣趕緊上路纔是最重要的。

於是乎英美兩國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準備最快在九月中旬最慢在十月上旬進行一次有限規模的兩棲登陸,將一到兩個裝甲師和步兵師送到亞眠。很快方案就定了下來,不過就在英美準備積極實施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打斷了他們的計劃。

什麼情況?英美盟軍總算將當面的德軍打爆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很簡單,本來德軍在西線的部隊就算不上有多強,在卡昂一線同盟軍對峙其實憑藉的就是一口氣。但是這一口氣不可能永遠不散,一旦達到了極限,自然而然就崩盤了。

其實英國人和美國人只要死纏爛打不給德軍喘息的機會,這種崩潰還會來得更快一些,只不過英美兩國的大兵哥太嬌貴了,打一段歇一歇喘口氣曬曬太陽,又不集中裝甲部隊進行突擊,這才讓德軍生生的堅持了下來。

當然,一旦他們達到極限,不用玩什麼兩棲登陸側襲,一樣會崩盤。只不過這種崩盤來的有點突然,讓英國人和美國人沒有多少心理準備罷了。

這樣一來英美兩國都有點傻眼,感情拖拖拉拉了半天都白搭了,早知道德國佬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鬼才搞什麼兩棲登陸,直接猛衝猛打讓其崩潰就是了。

而之所以造成這種蛋疼的局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蒙哥馬利的“賽馬場”行動遭受重挫,這位陸軍元帥集中全力打出的一拳就那麼被德國人擋了下來,這讓英美兩國心裡頭不能不犯嘀咕,不得不更加高估德軍的戰鬥力,這才耽誤了時間。

好吧,英美兩國的高層已經顧不上吐糟蒙哥馬利和德國人了,既然通路已經打開,那就別等了,趕緊開路吧!

慢!這裡面有個小小的問題。盟軍在諾曼底登陸自然是出乎德軍意料的一步好棋。德國人確實沒想到盟軍會在諾曼底那個窮鄉僻壤登陸,因爲這是不符合軍事原則的。

我們可以看到在諾曼底這一片灘頭幾乎沒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深水港口,你問要港口做什麼?上百萬的軍隊物資消耗那是驚人的,沒有深水港口就意味着大型貨輪無法靠岸向灘頭輸送物資,而沒有足夠的物資美國人是不會打仗的。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周邊可以利用的大型深水港口只有諾曼底西北方向的瑟堡,除此之外還像樣一點的港口就是卡昂。可以想象僅靠這兩個港口很難滿足盟軍那巨大的需求。

不光是港口有問題,諾曼底這一片灘頭往卡昂方向發展還有衆多的沼澤,這也是個制約盟軍運力的難點,哪怕是美國人投入了大量的兩棲車輛問題也沒能根本解決。盟軍之所以登陸之後遲遲打不開局面,糟糕的地形也是一個因素。

還不光是地形有問題,我們都知道路上交通運輸鐵路的吞吐量是最大的。而瑟堡、卡昂通向巴黎只有一條鐵路線,就這麼一條鐵路承擔百萬級別軍隊的供給,那肯定是難以承受的。

所以我們後來就看到,盟軍一路向巴黎挺進,但就在接近巴黎的時候忽然準備繞開巴黎,原因是什麼?還是這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負擔太重,僅靠瑟堡通向巴黎的這一條鐵路根本就撐不住。如果不是巴黎人民突然起義,盟軍是真不打算那麼早就解放巴黎的。

也就是說,哪怕現在德國人正在大踏步的向巴黎方向撤退,但是盟軍的追擊速度也提不上來,畢竟德國人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甚至在走人之前將相關的設施破壞殆盡和洗劫一空。但是英國人和美國人不能這麼幹哈!

解放區的老百姓的嘴他們要管吧?還要修路吧?再加上運輸能力有限導致的供應困難,這些問題極大的拖慢了盟軍前進的腳步。

這個時候不知道蒙哥馬利是突然開竅了,還是丘吉爾給他施加了太多的壓力。總之這位陸軍元帥忽然提出:“咱們不搞這種一線平推了,這樣速度太慢效率太低。不如咱們集中裝甲部隊向前突擊,一舉給德國佬捅個透心涼吧!”

好吧,羅斯福和丘吉爾舉雙手雙腳支持這個提議,但是問題也隨之發生了。前面說了,供應困難,肯定不可能讓所有的裝甲部隊都玩命向前突,肯定只能讓部分裝甲部隊先飆起來。那麼問題來了,是讓英國的裝甲部隊向前衝呢?還是讓美國的裝甲部隊衝呢?

千萬不要以爲英美站在一條戰線上就真的好得穿一條褲子了,不管是政客還是軍人都是有私心的,榮譽誰不想要?誰不想做狂飆突進的大英雄?

反正不管是蒙哥馬利還是佈雷德利都不想讓這個美差落到對方手裡,尤其是佈雷德利,他覺得吧,明明俺們美國人掏的大頭,自然的物資供應就應該向美軍傾斜,就應該讓他的部隊打前鋒,憑嘛要照顧英國人的情緒呢?

不過這僅僅是美國人的想法,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的事兒,在英國人那邊恐怕就是另外一種想法了。比如蒙哥馬利認爲這個事兒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爭的,理所當然就應該是他的裝甲部隊打先鋒嘛!

在蒙哥馬利看來美國人根本就不會打仗,除了會用物資堆死敵人之外,就一無是處了。像這種充滿技術性的活計就應該交給更職業也更能幹的英**人。更何況蒙哥馬利還理所當然的認爲這個建議是他提出的,就應該歸他去執行。

反正對於這個問題,英國人和美國人是吵得不可開交,反正是誰都不肯矮一頭,都卯足了勁要搶着當先鋒。

“什麼?蒙哥馬利和布萊德利吵了起來。”聽聞這個消息某仙人也有些歡喜,因爲他早就盼着這一天了。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管是英國將軍們還是美國將軍們都不會允許這個撈戰功的機會從嘴邊溜走。

歷史上也是這樣的,不過當年鬧得最兇的是巴頓和蒙哥馬利,如今巴頓解甲歸田了,布萊德利沒有出頭鳥可用,只能自己挽起袖子開幹了。

其實李曉峰真正感興趣的是艾森豪威爾的態度,歷史上這位可是大名鼎鼎的“美奸”,爲了撈取政治聲望,在英美兩軍內部大肆給蒙哥馬利賣好,一度將補給優先權給了蒙哥馬利,氣得巴頓直跳腳。當然,最後讓蒙哥馬利狠沒有面子的是,被捆住了手腳的巴頓依然搶在他前面突破了萊茵河,讓丘吉爾和蒙哥馬利變成了笑話。

反正艾森豪威爾這個人是純粹的政客,巴頓有用的時候當成個寶,沒用了就像垃圾一樣丟棄。阿登戰役的時候,美軍岌岌可危的時候是誰轉頭去救援的,還是被艾森豪威爾坑得很慘的巴頓。

“艾森豪威爾偏向於蒙哥馬利。”雅科夫一五一十的介紹道。

對此李曉峰笑了笑,也不當一回事兒,反正這是英美之間的齟齬,鬧得越兇越好,反正他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最好是狗咬狗打起來纔好。當然,李曉峰要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那兩家老流氓絕對會將紛爭控制在允許的範圍內,不會出現撕逼大戰的宮鬥戲。

想了想,李曉峰忽然又問道:“我們的情報員有關於英美對於巴黎態度的情報嗎?”

是的,對紅軍來說巴黎很重要,這個沉重的包袱如果落在了英美的肩上,必然要減慢他們本來就不算快的推進速度。反正李曉峰是決不允許英國和美國放棄巴黎的。

雅科夫翻了翻筆記本介紹道:“從情報員的反饋來看,英美確實傾向於繞開巴黎。”

李曉峰不知覺的皺起了眉頭,這可不是個好消息,看來只能他再次出手去坑美國人和英國人一把了。想了想他吩咐道:“給我聯繫法國**和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我需要跟他們在蘇聯的聯絡員好好的談一談……嗯,另外致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戴高樂將軍,告訴他我希望近期同他進行會晤……”全本小說網

307 初戰052 攪局的傻瓜537 撩陰腳446 獨聯體509 越獄(上)034 初戰205 大獲全勝254 完勝215 偵察413 完勝(3)381 死亡之海(上)275 暴打191 好消息010 冰火兩重天497 錢錢錢237 燙手的山芋(上)011 科爾尼洛夫430 戰(下)112 新武器(下)582 忽悠(2)510 越獄(中)372 電子戰(中)194 敵後(上)324 爆發380 新形勢607 歪招和整頓600 麻煩279 不平靜的夜晚164 又生事端013 被質疑350 誰比誰狠494 報復和懲罰245 棋差一招501 互不相讓358 退一步241 新思維019 辦公司547 送上門的小夥伴(上)229 建團197 鋼鐵的靈光一閃080 在路上(下)589 形勢379 擊潰128 一個倒黴蛋016 敵人的應對279 增援229 建團635 空手套白狼(中)541 柏林之戰(4)410 翻雲覆雨332 談判159 我是來打臉的(上)215 提要求527 烏克蘭終於消停了317 崩潰的開始556 致命的失誤146 下刀子206 真被擼了84 報復351 收個弟217 有感而發287 神一樣的男子(下)224 好事多磨(中)054 角力開始665291 戰鬥159 危險!106 神通廣大(下)109 被栽贓344 陰人029 諾貝爾243 徵兵(下)131 圖窮匕見(上)574 敲竹槓498 黃金和未來522 爭論233 選舉(上)269 密會380 康斯坦察130 山雨欲來(下)479 去重慶032 逆轉485殲滅戰(5)163 泄憤(下)487 找麻煩584 忽悠(4)270 門難進186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上)179 節目創意45 勿謂言之不預107 一觸即發62 都是惡客277 嚴刑逼供225 好事多磨(下)540 柏林之戰(3)16 發動機之爭(中)199 左還是右490 關門打狗(上)158 交鋒(上)144 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