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5 狂飆突進

說起鬼子在臨近海參崴這一側構築的所謂“東方馬奇諾”防線,說實話不說虛有其表徒有其名,但跟真正的還未完工的馬奇諾防線比起來都有天壤之別。

根據蘇軍掌握的情報,日軍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於這條防線,但它依然很不完善。日本關東軍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爲蘇軍會以遠東紅旗方面軍作爲主要的突擊方向,因此在該部正面構築了相當多的工事。

而後貝加爾方面軍的進攻正面上遍佈難以通行的沙漠,又有大興安嶺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作爲屏障,因此日軍認爲這個方向的威脅不大。

按照這種判斷,日軍不管是防線的構築還是兵力的配置都呈現出東重西輕的趨勢。也就是在布柳赫爾這一線日軍的實力比較強大、防線比較堅固,而在梅列茨科夫那邊,則鬆懈得多。

可以想象,如果蘇軍避實就虛讓後貝加爾方面軍擔任主攻,以布柳赫爾作爲吸引日軍注意力的鐵氈,恐怕是能打尿關東軍的。問題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前面說了,蘇軍實力不足,跟歷史上相比整整少了一個方面軍,這導致蘇軍在兵力上並沒有絕對的優勢,不能立刻就開展全面的進攻。

按照軍委的設想,在1944年遠東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條——那就是突破日軍所謂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佔領牡丹江、佳木斯、東寧一線,爲來年的全面反擊做好準備。

對於遠東紅旗方面軍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任務,日軍在沿着與蘇聯濱海地區接壤的山區構築了與原始森林以及山地連接在一起的築壘地區。這裡遍佈着大量的混凝土工事和天然障礙,對於這些障礙物日本將軍們相當的有信心。他們認爲蘇軍如果打過來,就必須逐次突破各個築壘區域。強行通過山脈和原始森林,也就是必須採用一種要求具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和大量大威力殺傷兵器的最困難的進攻模式。

實際上蘇聯紅軍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布柳赫爾經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和航空偵察,認爲這樣的地形很不利於紅軍展現己方絕對的裝甲優勢和火力優勢,哪怕是他本人信心也不是特別的充足。

在他給軍委的報告中也能體現這一點:“日軍精心構築了工事羣,雖然這些工事都是一些不連接的碉堡羣。跟馬奇諾防線那樣的整體防線差之甚遠。但不可否認,日軍極好的利用了地形優勢。可以想象我軍在這樣的地形上難以展開,不易發揮出機動和火力優勢……我這裡需要一名山地戰專家……”

那麼紅軍當中有這樣的專家嗎?你還別說,真有,梅列茨科夫就是這方面的達人。對於森林、湖泊密佈,道路稀少的地區進行攻勢作戰梅列茨科夫已經是得心應手了。之前在一灘爛泥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他就幹得不壞。不光是他經驗豐富,連帶着跟着他的小夥伴克雷洛夫、別洛博羅多夫、奇斯佳科夫和渣和瓦塔耶夫都有着豐富的相關經驗。

軍委之前之所以任命梅列茨科夫擔任後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員就是有相關的考慮。只不過讓軍委沒有想到的是,布柳赫爾會如此乾脆利落的承認他對於相關地形的戰鬥缺乏信心,請求軍委給他派一個相關專家。

不過布柳赫爾的請求也讓軍委輕鬆了不少。軍委怕的就是布柳赫爾咬牙硬撐,那樣真正打起來了就要壞菜。現在布柳赫爾主動要求,讓軍委一下子就輕鬆了。

所以軍委很快就做出了人事調整,布柳赫爾依然擔任遠東紅旗方面軍司令員,梅列茨科夫也繼續擔任後貝加爾方面軍司令員,不過梅列茨科夫還要兼任布柳赫爾的參謀長。具體的來說,布柳赫爾負責遠東地區的總體,而梅列茨科夫負責具體指揮作戰。

梅列茨科夫到任之後立刻開展了戰役準備工作。包括各種物資。器材的準備以及情報的蒐集,必須保證部隊能強度烏蘇里江。並且在森林茂密的崎嶇山地上行軍。

從地圖上看,對於遠東紅旗方面軍來說最直接的進攻路線就是沿着綏芬河、牡丹江、哈爾濱一線推進,東滿鐵路將保障方面軍的物資供應。但是這麼明顯的事兒日軍也能看得到,比如綏芬河已經被日軍修築成一座堅固的要塞。實際上這一線都是一羣羣的要塞,看上去堅不可摧。

對於一般的將領而言,這樣的戰鬥就很難打了。幾乎只能硬啃,但是梅列茨科夫不是一般的將領,他經過仔細的研究認爲這個仗完全可以打,而且損失還不見得很大。

梅列茨科夫爲什麼有這樣的自信呢?因爲他發現日軍的這些要塞都是單個的點,也許在地圖上排成一線很像那麼回事。但實際上這些要塞僅僅是一羣互不相連的築壘工事,而這就給了梅列茨科夫可乘之機。

梅列茨科夫很清楚在這樣的地貌上並不能採用紅軍在東歐已經操練得很數量的大縱深作戰。這樣的地形上發起一場縱深上百千米的合圍太不現實了,所以梅列茨科夫決定打一個淺近縱深的合圍,僅僅把日軍部署在前線的要塞合圍、殲滅,而不是把合圍圈的封閉地點選在一個後方的通信、交通樞紐上。這樣既能儘可能的降低損失,又能防止敵人逃出包圍圈。

梅列茨科夫將遠東紅旗方面軍的四個集團軍(含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都部署在第一線,在傳統的軍事思想中,這樣的部署方式沒有預留預備隊,似乎是很冒險。但梅列茨科夫有其道理,在這種糟糕的地形上把整個集團軍作爲預備隊留在戰場後面毫無意義。因爲前線一旦打不開局面,這些預備隊因爲糟糕的交通狀況根本就頂不上去,而且還會惡化本來就很糟糕的交通狀況,上上下下的一起堵死是再正常不過了。所以不如將所有的集團軍全部放在一線,而命令集團軍、軍、師這一級預留一定的預備隊在一線,之後根據實際情況投入戰鬥增援第一梯隊。

事實證明該。梅列茨科夫的部署十分巧妙,完全出乎了日軍的預料。比如第5集團軍和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進攻路線上地形極其複雜,還有虎頭要塞和東寧要塞把守着,關東軍認爲這裡是萬無一失的,甚至不認爲蘇軍會愚蠢的攻擊這裡,自然的是防備鬆懈。

而梅列茨科夫是怎麼幹的。他不光攻擊了這一地段,還投入了相當的坦克和重炮。第五集團軍和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相互配合,一南一北向着牡丹江發動了鉗形攻勢,狠狠地在這個區域插了兩刀。

說起來,日軍在這一地段的防禦配置可是相當的強悍,有虎頭要塞、廟嶺要塞、觀月臺要塞、鹿鳴臺要塞和東寧要塞頂在第一線,稍後的部位還有兩座大型要塞(半截河要塞和綏芬河要塞)。

就拿綏芬河要塞舉例子,築壘區域長達四十公里,一般地帶的縱深十到十五公里。而公路線縱深達到三十公里。在這一片築壘區靠近邊境的地段有四個據點,每個正面在2.5公里到10公里不等,縱深也達到2.5到9公里,沿東滿鐵路南段掩護着從東面通向綏芬河的道路。這四座據點佔據了綏芬河40公里正面的25公里,還伴隨有小規模野戰工事穿插其中。

不光是覆蓋面廣,日軍修建這些工事也是很用心,整條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工事、火力點、配電站和倉庫組成。有些鋼筋混凝土碉堡有一米到一米半厚,外層還覆蓋有裝甲或者安裝有裝甲炮塔。據戰後統計。這四個主要據點一共擁有295個鋼筋混凝土碉堡、145個土木碉堡、58個混凝土掩蔽所、69個裝甲炮塔、29個瞭望所和55個炮位。大概每隔250米到350米就有一個機槍碉堡,500米到700米就擁有一個又地下出口的火炮發射點。在據點的外圍還有層層疊疊的鐵絲網、雷區和反坦克壕購和反步兵障礙物。還擁有交叉機槍火力掩護。

請注意,這還不算完,在這一道防線後面還有用兩道防線,一道是八十公里的後方,在穆棱江西岸森林覆蓋的深山上築有野戰工事。第三道就是在牡丹江岸。按照日軍的構想,哪怕蘇聯紅軍能突破第一線的碉堡羣。再撞上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線就會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然後就輪到關東軍反衝鋒一舉吃掉精疲力盡的蘇聯紅軍了。

只不過等戰鬥真正爆發的時候,紅軍的戰術完全出乎了日軍的預料,一方面梅列茨科夫儘可能的加強突擊部隊的火力,給每個主要突擊方向上的步兵師都加強一個坦克旅或坦克團和一個自行火炮團,一共是80輛左右。大約能達到平均每公里30輛的水平。

另一方面還調來了大量的工兵,具體的辦法是:工兵偵察地形障礙,搞清楚日軍的工程作業情況,進攻發起之後還負責清除障礙並搭建和維修橋樑道路。至於戰鬥工兵則直接編入一線突擊部隊,第一攻擊梯隊的每個連都加強了一個工兵分隊,專門用於清理障礙。

不光是步兵有工兵配合,每個炮兵團也組建了道路—橋樑分隊。總之梅列茨科夫是故意選擇了出其不意但路況惡劣的進攻地段並配置了大量的兵力兵器,可以說蘇聯紅軍是一邊修路一邊向前進攻。

請注意,這並不是梅列茨科夫戰術的全部,實際上最關鍵的點還沒有點出來。畢竟日軍那些工事和碉堡不是假的,如果要一一將其拔除,那麼進攻的突然性以及向縱深突擊的可能是大大降低了。

對此,梅列茨科夫採取的辦法是,遇上日軍堅固的防禦羣之後,步兵和炮兵停下,在工兵的配合下包圍封鎖然後慢慢拔點,而紅軍的機械化部隊則是繼續向前突擊,插入日軍的腹地包抄合圍。

這一手可是相當的狠,鬼子打的如意算盤就是用堡壘消耗紅軍,然後乘機打悶棍。而現在梅列茨科夫卻根本不給日軍這個機會,我的機械化兵團理都不理你的堡壘,直接穿插到你的腹地去搞風搞雨,這時候你的第二線第三線防禦根本就沒有準備好。你丫的拿什麼跟我打。更有甚者,關東軍丟在第一線堡壘中的那些部隊就被釘死了,要麼就被紅軍步兵慢慢吃掉,要麼就餓死困死,你說撤退?撤退的話那些堡壘不是白搭了,更何況往哪裡撤?紅軍機械化部隊已經深入腹地了。你往回撤不是主動找死。

不得不說日軍在這一線的防禦配置是有大問題的,他們以爲堅固的堡壘和崎嶇的地形能夠擋住蘇軍。可沒想到蘇軍從這些不好通行的縫隙中穿插了過去,直接將這條所謂的防線打成了篩子!

梅列茨科夫對付日軍堡壘的戰術通報給李曉峰的時候,讓某仙人不由得想到了幾百年在這塊土地上另外一場關於堡壘的爭鋒。那時候對陣的雙方是後金和大明。當年明月很欣賞的孫承宗老夫子就採用了日軍差不多相同的堡壘戰術去對付後金的軍隊,按照當年明月的說法,孫長老用刨坑的方式收復了上千裡的國土,後來是閹黨陷害導致功虧一簣。

這麼說吧,李曉峰還是很欣賞當年明月通俗寫歷史的方式,也收藏了他的大作。但是在孫長老的問題上。實在是無法苟同當年明月的那個結論。

按照孫長老的策略,這是準備一路修碉堡一直修道後金的老家去(頗有點某仙人第一次玩星際時的炮塔戰術),說白了這一套戰術其實就是明軍野戰打不過後金之後採取的下下策。爲什麼說是下下策呢?

第一,當年大明本來就財政緊張,修碉堡不要錢?修好了碉堡不要軍隊駐守?養這些大頭兵不要錢?這麼說吧,碉堡修得越多,財政就會越緊張,等到補給線路達到一定的距離時。恐怕不用後金去打,大明自己都崩盤了。

其次。這些碉堡羣看似很好很強大,似乎是能擋住後金的兵鋒。但是碉堡始終是死的,只要一天明軍不敢野戰不敢同後金直接交鋒,那就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更何況,後金還不一定要去硬啃這些碉堡,圍點打援可不可以。你總不能放着這些碉堡不救吧?不救的話修這些碉堡還有什麼意義呢?

說穿了,堡壘戰術等同於畫地爲牢。看看解放戰爭中土共是怎麼修理刮軍的,當一隻軍隊喪失野戰的勇氣和能力只能固守碉堡時,離滅亡恐怕是不遠了。總之碉堡是死的,人是活的。戰場上最重要的還是掌握主動。

就比如現在,當蘇軍狂飆突進的時候,鬼子是傻眼了,這是繼續死守呢?還是麻溜的後撤到第二道或者第三道防線抵抗呢?

關東軍內部的意見是高度不統一的,有的說堅守到底,還有的說必須馬上撤退,鬧鬧哄哄的達不成統一的意見。而梅列茨科夫可不會給鬼子多少思考的時間,他的機械化步兵繼續高速突進,輕輕鬆鬆的就突破了日軍的第二道防線,打到了牡丹江邊。

這時候關東軍才意識到大事不妙,如果讓蘇軍佔領了牡丹江,那之前部署在第一線的部隊將全部盡喪於虎口。在這個時候鬼子才匆匆下達了撤退命令,要求一線部隊趕緊後撤。

實話實說,這已經遲了,因爲鬼子在一線的部隊已經基本被紅軍的步兵黏住了,怎麼走?不管碉堡直接撒丫子跑路?那你也得問問紅軍戰士手裡槍炮同意不同意。躲在碉堡裡的鬼子尚且被紅軍強大的火力壓得擡不起頭,更何況跑到碉堡外面去裸奔呢?當然,鬼子不撤也不行,你當梅列茨科夫配置給一線的戰鬥工兵和自行火炮是假的?

這麼說吧,遠東紅旗方面軍在這場戰役中的突破足以被寫進教科書。以第五集團軍爲例,在戰鬥爆發的第二天就向前突進了八十公里!僅用了六十個小時就完成了計劃中八天應該完成的任務。至於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只用了五十個小時就推進到穆棱河一線,導致日軍二線部隊根本沒辦法在穆棱河組織防禦,只能倉皇向牡丹江方向撤退,幾乎將所有的火炮全部都丟棄或者炸燬。

結果就是,關東軍第一方面軍所屬的第124師團和第126師團在倉皇撤退中一共損失了五個半步兵大隊的實力,而且還沒能起到一絲一毫遲滯紅軍的作用,他們被蘇聯紅軍快速的繞過、包圍然後殲滅。

而這也直接影響了關東軍在戰役第二階段的局勢,因爲倉皇撤退,牡丹江這一線的防線實在是豆腐渣做的。當紅軍第五集團軍和遠東紅旗濱海集團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撲向牡丹江時,日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呼延哈哈、懶惰的讀者、守護星座的人、xxxxxxjj、失落地星辰和尤文圖斯同志!

030 當頭一棒494 報復和懲罰179 東方的希望273 名將大薈萃(1)131 圖窮匕見(上)144 不要臉的人117 話難聽653 鬥爭的藝術(1)125 起波瀾076 急和不急338 奇襲(下)313 悲觀234 選舉(中)616 曝光166 麻煩的維多利亞353 新戰術393 佈局471 轉進千里456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下)625 說分明459 辦法408 夜戰(6)084 找虐408 涉險過關148 怪事年年有471 明朗603 希特勒360 會面399 目標尤登尼奇643 失敗131 再遇曼納海姆(上)217 無題56 調整395 助攻125 不愉快的會面184 曼納海姆的逆襲355 裹足不前021 維多利亞的秘密(下)150 真相浮出?289 不好的感覺033 米高揚VS葉若夫436 挑撥離間091 送人情(上)396 我就賴賬了,怎麼樣116 打臉要打腫(上)366 病毒342 將計就計289 騷亂尾聲417 作死的波蘭人187 理解問題89 攻佔費羅爾068 呔!我打!97 新工作480 黑幕028 繼續前進648 危機198 反擊26 逆轉320 豁出去了161 我是來打臉的(下)360 不配合(下)356 苗頭不對360 不配合(下)279 一個杯具的民族247 又見刺殺422 歷史的教訓(3)419 雙贏116 線索327 卡緬斯克的末日255 暴力攆人209 鄧尼金的野望501 互不相讓607 歪招和整頓619 迥異的英國人308 白熱399 絞肉機和斷頭臺360 不配合(下)89 攻佔費羅爾018 任輔臣364 困局446 死裡逃生443 激戰帶來的問題347 人選問題(上)335 志願軍的第一戰552 危急!216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147 壞消息239 演習or演戲(中)101 機會432 兩大問題253 初戰056 遠方的來信120 低頭服軟58 飛機的問題(下)39 矛盾爆發122 焦灼(下)72 買賣和忽悠168 目標克納本(中)518 B29事件347 講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