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開羅(上)

實際上包括英國、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主流們關心的還是土耳其問題,那一塊蘇聯依然沒有給一個明確的說法,既沒有退讓也沒有進一步激化矛盾,反正就是那麼幹耗着。

這讓丘吉爾和羅斯福很是不滿,是的,在土耳其問題上,就輪到英美穿一條褲子了,遏制蘇聯擴張勢力範圍,將蘇聯封鎖在黑海海峽之內,是英美的共識。尤其是在中東那嘎達突然變得有些重要的前提下,黑海海峽問題就顯得更重要了。

丘吉爾親自去了莫斯科,而羅斯福也給托洛茨基寫了信,強烈的要求蘇聯在這個問題上保持克制,不要將土耳其逼迫到軸心國那邊去。甚至不無暗示的表態:如果蘇聯在土耳其問題上不保持克制,那麼將終止對蘇聯的援助。

不過讓羅斯福有些始料未及的是,蘇聯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極其強硬,當他這邊剛剛表示要終止援助,蘇聯立刻就取消了托洛茨基參加開羅會議的日程安排,表示托洛茨基同志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出國開會。

不僅僅是終止了參加開羅會議,蘇聯還暫時中斷了同美國之間的情報以及在太平洋戰場的合作,紅海軍特混艦隊做好了返回本土的準備。這一系列變化讓美國人不禁又有些躊躇。不敢再進一步施加壓力了。

“俄國人是公然要挾,就是拿算準在消滅軸心國之前,我們不敢拿他們怎麼樣,這才爲所欲爲……不能助長他們的狼子野心,英美兩國應該攜手敲打俄國人,讓他們守規矩一點!”

這是丘吉爾寫給羅斯福的信。老煙鬼時刻都想將英美捆綁在一起,或者說讓美國人跟着他的指揮棒走,而這一次,他認爲是好機會。突出美蘇之間的矛盾,強調英美之間的共同利益,這應該能拉近兩國的關係。

只不過羅斯福的迴應卻不是那麼熱烈,老總統反對採取進一步的過於激烈或者帶有譴責性意味的措施,尤其是英美的共同聲明來給蘇聯施加壓力。他不認爲局勢到了那個地步,而且他也不喜歡丘吉爾這種打蛇隨棍的搞法。認爲美國應該跟英國保持距離,沒必要爲維護英國的殖民利益而跟蘇聯正面硬抗,相反,他很樂意看到英國被削弱。

最終的結果是羅斯福再次給托洛茨基去信,在信中他再次重申了盟國內部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再次強調團結。並告誡托洛茨基,不要在關鍵性的問題上進行挑釁,雖然美國無意維護英國製造的國際舊秩序。但是也不希望看到任何稱火打劫的行爲。如果蘇聯尊重這一點,那麼美國很樂意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上解決糾紛。

這麼一來。托洛茨基和*自然也不能強硬的答覆羅斯福了,在回信中托洛茨基寫道:“蘇聯政府和人民無意搞侵略,不打算侵略土耳其的一寸國土。蘇聯政府關心的是斯拉夫民族和東正教信徒在土耳其享有的尊嚴和人權得到保障,更關心土耳其政府是否徹底的貫徹落實中立的原則……在之前的幾年中,土耳其政府打着中立的旗號爲法西斯份子大開方便之門,極大的損害了蘇聯的權益。對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製造了大量的困難……蘇聯人民必須要討一個說法,土耳其政府必須端正態度,他既然無力維持中立,那麼就該表明究竟是軸心國那一邊的還是我們這一邊的……”

這封回信不僅僅是寄給了羅斯福,更是公開在媒體上發表。蘇聯第一次表明了他們在土耳其問題上的態度,那就是要土耳其人端正態度給一個說法,否則蘇聯政府不介意用其他手段討一個說法。

這項聲明讓之前英美輿論界一邊倒的黑蘇聯的勢頭得到了遏制,對於英美兩國人民來說,他們不會考慮什麼傳統秩序,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想法很簡單:支持咱們跟咱們並肩作戰的就是朋友,而支持敵人的就是敵人。土耳其的行爲很顯然在他們看來就是敵對行爲,至少是不友好的行爲。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會問:“我們的政府爲什麼對敢於直言的盟友說不,而對支持敵人的混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一時間媒體譁然了,丘吉爾立刻就感受到了壓力,民衆讓他給出解釋,爲什麼不幫朋友反而幫敵人說話?

“陰險的俄國佬!他們就是故意的!”丘吉爾氣得牙癢癢了,不過辦法也不多,因爲保守黨在英國確實沒那麼高的人望,不然怎麼會出現戰爭一打完他這個首相在選舉中就潰不成軍的奇葩現象。

丘吉爾唯一能做的就是慢慢引導並岔開話題,好在意大利很快投降幫了他一把,不然這一關真心是不好過。不過就算如此,老煙鬼也算是記住了俄國人的無恥,發誓一定要在開羅會議中找回場子。

繼續回到開羅會議的話題,截止到意大利投降爲止,開羅會議的框架都沒有具體的定下來,一直表示肯定會參加會議的僅有英美兩國,戴高樂到是想去湊一腳,但是自由法國真心不是一個國家而僅僅是一個組織。其他的蘇聯是閉口不談這個問題,至於華夏老蔣也沒有決定究竟去不去。

眼看這次會議就要泡湯,丘吉爾實在是忍不住了,再次親自飛往莫斯科同托洛茨基面談,再次強烈邀請他參加會議。對此托洛茨基的表態是:“我個人願意代表蘇聯政府出席會議,但是對會議的議題我卻有不同的意見……”

托洛茨基的不同意見其實很簡單:開羅會議要麼不涉及土耳其問題。如果一定要涉及土耳其問題,就必須敦促土耳其擺明態度,站在盟國一邊反對軸心國。如果英美同意這一點,那麼他就出席會議,反之,他則不會去。

丘吉爾不喜歡這個建議。之前他確實有在開羅會議上談土耳其問題的意願,不過更多的是向蘇聯發難,敦促蘇聯不要在土耳其製造麻煩。他相信在會議上羅斯福應該會有限的同他保持一致,這麼幹成功的可能性很大。而現在,托洛茨基卻堵上了這個漏洞,這讓他很不高興。

“我們能不能不要把問題複雜化,土耳其問題完全可以戰後再談,貴國應該保持克制……”

托洛茨基直接表示拒絕:“採取挑釁姿態可不是蘇聯,我們也願意在戰後再談土耳其問題。所以開羅會議乾脆就不要談這個問題,這不是很好!”

丘吉爾不說話了,他發現托洛茨基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好說話了,尤其是這一次會面中,他隱約能感受到托洛茨基變得更加強勢和強硬,他完全不明白這是爲什麼?

丘吉爾在一番思考之後只能選擇退讓半步:“這樣如何,開羅會議上將討論土耳其問題,也敦促土耳其站到盟國這一邊。或者強烈要求他們恪守中立。而作爲交換,蘇聯政府解除對立和緊張態勢。而我和羅斯福總統都願意充當兩國溝通的中間人,並擔保土耳其不會再採取任何破壞中立的行爲,這樣如何?”

托洛茨基想了想,這已經達到了某仙人的要求,而且也不能將英美逼得太急,所以他表示:“如果您和羅斯福總統願意共同爲土耳其擔保。那我相信你們,蘇聯政府將不會採取進一步反應。當然,如果土耳其主動的挑釁,蘇聯政府也將保留進一步反應的權力!”

雙方各退半步之後,阻礙蘇聯參加開羅會議的最大障礙被剷除了。經過一番緊急磋商,會議被定於1943年10月30日舉行。參加會議的國家也最終確定爲英美中蘇四國,自由法國代表戴高樂和土耳其外長將作爲特邀嘉賓不正式參加會議。

這一天的開羅安保級別別調到了最高,當未來的五大流氓元首的專機降落的時候,幾乎是嚴陣以待了。倒是有不開眼的軸心國間諜想要搞事,但是在五大流氓的情報機構的努力下,分分鐘就被碾碎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會議就會一帆風順,實際上在會議的第一天,就談不上愉快。關於土耳其問題,蘇聯和英美的分歧實在是太大,托洛茨基代表蘇聯政府強烈的要求土耳其立刻表明態度站在盟國一邊,而在英美的支持下土耳其則只是含糊的表示將恪守中立,至於其他的一概不認。

當然,這樣的態度也在蘇聯的預料當中,李曉峰早就告訴過*:“在土耳其問題上,尤其是黑海海峽問題上,帝國主義是趨於一致的。不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而土耳其自持有英美等帝國主義的支持,也不會把我們放在眼裡。所以對這次會談不必太過於當真,並且我們的真實目的也不是土耳其而是希臘。”

托洛茨基很好的把握了“度”的問題,在會議上既給土耳其和英美施加了壓力,表現得蘇聯很看重這一塊的利益,但也沒有一味的強硬,總是留下一定輾轉的餘地。說白了就是談不成但也不至於一拍兩散。總而言之就是白白浪費時間。

連續三天,土耳其問題都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不得已之下,英美只能暫時中止討論這個問題。因爲繼續談下去,其他的問題都不用談了。

接下來的議題自然是歐洲最關心的在哪裡以及何時開闢第二戰場的話題。英美一開始以爲蘇聯會比較急迫,先談這個問題也是準備要挾一把,說不定能迫使蘇聯在其他問題上讓步呢?

只不過讓丘吉爾和羅斯福很奇怪的是,托洛茨基對這個問題毫不關心,哪怕他們很荒唐的提出可能要在1945年才能開闢第二戰場,托洛茨基也僅僅是淡淡的鬆了鬆肩。

老託爲什麼這麼淡定呢?原因很簡單,因爲蘇聯確實不着急。和歷史上相比他們的損失更小。而且壯大得更加迅速,哪怕沒有英美開闢第二戰場也能一路平推德國。甚至他巴不得英美晚點動手,那樣紅軍說不定還能解放法國呢!

可以想象如果紅軍成爲了法國的解放者,那對國際舊秩序以及歐洲舊秩序將是毀滅性的打擊,英國將被徹底地孤立在歐洲大陸之外,革命的紅旗將插滿歐洲大陸。那是托洛茨基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很顯然。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和美國更加着急,如果他們在西歐喪失了支點,那抵禦蘇聯擴張的戰略支撐點就僅僅剩下意大利了。這簡直是糟糕透頂,他們是絕對不會允許的。

也就是說英美其實走了一步臭棋,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等於是一拳打到了空氣裡。當然托洛茨基那麼“無動於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他看來反正1945年蘇聯就能擁有實戰的核武器,消滅納粹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兒。他有底氣單獨面對德國的挑戰。

在第二戰場的問題無疾而終之後,真正關鍵的問題登場了。那就是戰後勢力範圍的劃分,在這個問題上托洛茨基可不能像之前那麼淡定了。

首先被談及的是日本問題,怎麼讓日本人付出代價或者說怎麼懲罰日本人,由托洛茨基最先開炮:“日本必須將之前侵略所得的土地全部盡數歸還,包括臺灣、琉球羣島以及澎湖列島全部歸還華夏,薩哈林島歸還蘇聯……”

如果說前面三項英美還沒有異議,那在薩哈林島也就是庫頁島問題上。他們就不可能完全同意俄國人的意見了。遏制北極熊的擴張,英國人最爲有動力。

丘吉爾立刻說道:“庫頁島並不屬於蘇聯。該島也理因歸還華夏!”

托洛茨基看了看羅斯福,老總統對這個問題沒有任何興趣,似乎在打瞌睡。當然,這也有可能是裝的,反正對美國人來說庫頁島的問題毫無意義,反正有英國人打前站。他們可以樂得輕鬆。

托洛茨基微微一笑,問道:“爲什麼?根據國際條約,該島屬於蘇聯!”

丘吉爾說道:“那是貴國強迫華夏簽訂的條約,不是基於平等原則,不應該予以承認!”

托洛茨基笑得很開心。聳了聳肩道:“原來如此,如果基於這一原則,蘇聯願意放棄對薩哈林島的主權。但同時也請英國朋友也遵守這個協定,基於平等的原則放棄在華一切不平等條約,將飽含香港在內的一切非法獲取的土地和租借地全部退還給華夏……”

好吧,英國人立刻就老實了,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拿公平和公正說事,但唯獨英國人不行,那真心是一褲子都是屎,怎麼洗刷都沒用。

不過這一輪交鋒中最有趣的還不是英國人,而是這些問題共同涉及到的一個國家——華夏。作爲華夏代表的蔣某人,這一輪的表現實在是跌份。

當蘇聯跟英國討價還價的時候,蔣某人可是沒有一點後世日記強國地圖開疆的“英雄”氣概,相反他壓根就沒有參合到英國和蘇聯的爭論中去,表現得完全像個路人甲或者醬油黨。

倒不是蔣某人真的懼怕英國和蘇聯,當然是有這種成份的,但讓他選擇沉默是金的最關鍵原因還在於,第一,其壓根就不太重視臺灣、澎湖、琉球和庫頁島,這些邊邊角角對於此時的蔣某人來說完全不叫事,《塘沽停戰協定》和《何梅協定》中連華北這塊老祖宗的基本盤都可以放棄,更別提什麼外海的島羣了。

蔣某人不重視那裡是第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就更簡單了,他還有求於英國和蘇聯,自然不敢在涉及到英國和蘇聯的問題上隨便表態。對於老蔣來說,如果英國和蘇聯高興,將這些邊邊角角全部拿走都無所謂,只要你們不支持****,再把海南、東北送出去也是完全沒有壓力的。

不過讓蔣某人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種態度讓在座的另一個人有些看不下眼了。這個人就是羅斯福。在此之前一再強調要給華夏大國身份的就是他了,而現在蔣某人的表現真心是沒有一點大國風範——你丫要擺正態度哈,雖然老子是讓你當小弟的,但當小弟也得給大哥長臉不是,在涉及本國基本利益的問題上你丫怎麼能當局外人。尼瑪,這讓英國人和俄國人看了,你小子固然要被恥笑,老子是不是也得背一個眼光差的惡名啊!

總而言之,羅斯福是很看不慣蔣某人的德行,如果不是正式場合,他真心想直接開罵了……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dashaqu、質樸端方、瞬閃龍舞、懶惰的讀者、補刀王、皇l藍華和尤文圖斯同志!

380 新形勢061 暴走的加米涅夫546 紅海軍的未來(下)036 無題528 似乎不妙?380 好兵麥克的俄國戰記(下)369 戈梅利(中)125 不愉快的會面664234 各懷鬼胎(上)472 說外交452 先進動力戰鬥機(下)028 諾基亞、女人和熊(下)130 先手079 打嘴仗113 山頭之爭(下)61 老朋友來了224 閃電行動(下)092 巧遇178 局勢142 投機取巧492 關門打狗(下)314 轉變219 風向變了314 滿頭是包129 介入495 敲門磚090 只有死路一條270 斯沃博達(上)438 不一般的營救方式183 談判(下)82 空襲300 海軍問題552 蠢貨280 艦隊來了017 真是有錢60 23師團覆滅69 欺人太甚212 撂挑子番外 老一輩的落幕630 搞定393 連鎖反應016 大金主295 煎熬508 接踵而至的打擊551 坦克突擊(下)306 戰起476 目標石門143 口水多264 芬蘭開打16 發動機之爭(中)394 關於間諜的話題030 當頭一棒171 隱藏在幕後的人(上)508 兄弟齊心(下)469 暗戰(上)003 驚魂夜(中)547 送上門的小夥伴(上)305 膽怯的人373 學習生活(中)140 威悉河演習251 好消息和壞消息376 亞克爾曼128 杯具+餐具(上)487 比鋼鐵還要堅硬556 談不攏178 局勢370 新交易218 空襲594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4)239 演習or演戲(中)469 暗戰(上)169 目標克納本(下)12 都是混蛋(中)204 惡人就得惡人磨(下)342 鼓動320 糾結105 爭鋒相對(上)379 好兵麥克的俄國戰記(上)191 都湊一塊了(下)149 辣手摧花草147 觸目驚心080 難言福禍12 都是混蛋(中)番外02520 開打443 所謂談判031 氣死你596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6)200 圖樣圖森破270 斯沃博達(上)557 拉鋸戰518 B29事件278 突擊旅84 報復393 失望237 刁買人心057 交鋒(三)517 老託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