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塞爾維亞

東正教的那幫老頭子最近確實有點不耐煩了,準備了這麼老長的時間,卻總不見某仙人動手,他們是迫不及待的想要趕走土耳其人奪回君士坦丁堡。

是的,東正教始終不承認土耳其人對君士坦丁堡的新稱呼(伊斯坦布爾),只有奪回君士坦丁堡,正教會才能重新跟羅馬的公教會平起平坐,這一天他們已經等了太久了。

李曉峰當然也希望這幫貨能一舉成事,但是很顯然這幫貨沒有這個能力,實際上李曉峰找這幫傢伙也就是弄個藉口而已,畢竟蘇聯不太方便直接對土耳其出手。

實際上巴爾幹半島的問題一點兒也不比中東簡單,一樣是民族宗教問題極其尖銳,一樣是亂七八糟的勢力匯聚的地點。尤其是現在,二戰還在進行當中,一些關鍵性的棋子還沒有就位。

那麼李曉峰所謂的關鍵性棋子是誰呢?有兩個,一個是南斯拉夫另一個則是保加利亞。這兩個國家算是巴爾幹最有名的攪屎棍子,反正巴爾幹的這點破事跟這兩個國家都脫不開關係。

先說南斯拉夫吧,說實話,南斯拉夫這個稱呼就跟印度差不多,很難說是個地理概念、也很難說是一個民族概念,後來我們所知的南斯拉夫,在一戰之前還是一個大拼盤,這個國家實際上就是一戰分贓所建立的塞爾維亞民族爲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所以要說起南斯拉夫首先就得說起塞爾維亞,塞族是打造這個王國的基礎。當然,從歷史上我們知道。塞爾維亞人混得並不如意。東羅馬帝國完蛋之後。土耳其來了,而塞族生活的區域正好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和哈布斯堡家族對峙的前線地帶。

好在隨着奧斯曼土耳其逐漸衰落,塞爾維亞人獲得了獨立的機會,1804年“黑喬治”彼得洛維奇率領部隊起義,成功的將土耳其驅逐出了塞爾維亞人的地盤。只不過弱小者反抗強大者總不是那麼容易的,經常會發生反覆,到了1813年黑喬治又被土耳其打敗了,只能流亡奧利地。

當然。這依然不是全部,再次在俄國朋友的幫助下,另一位領導人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再次帶領塞族起義,成功的迫使奧斯曼土耳其承認了塞爾維亞的公國地位(請注意,公國這一點很重要!)

塞爾維亞作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個高度自治的公國存在。也就是說塞爾維亞人依然要受土耳其人的牽絆,並沒有取得完全的獨立。而重要的原因就是1815年起義的這位領導人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是個徹頭徹尾的政客。

這位仁兄最擅長的是用妥協的辦法做交易,從而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塞族的“獨立”。應該說這位在雞蛋上跳舞的水平很高,因爲當年直接插手這件破事的有三大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奧匈帝國和沙皇俄國。此外還有兩大流氓虎視眈眈——英法。

其中沙皇一直是南斯拉夫兄弟們的支持者,一直致力於從奧斯曼土耳其的鐵蹄下解放受壓迫的南斯拉夫兄弟(包括塞爾維亞、保加利亞)。

但是有意思的是米洛什.奧佈雷諾維奇卻選擇了同奧斯曼土耳其妥協,爲此不惜幹掉了1804年起義的帶頭大哥。也就是那位流亡奧地利的黑喬治(彼得洛維奇重返塞爾維亞時,米洛什下令將其刺殺)。

一直到1878年。當斯拉夫帶頭大哥沙俄終於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根據柏林會議達成的協定,塞爾維亞才真正的獨立(保加利亞也一樣)。當然,米洛什的後代米蘭.奧佈雷諾維奇四世並沒有在1878年立刻宣佈獨立,而是在四年之後才宣告塞爾維亞王國成立。

請注意,如果按照華夏人的傳統觀念,塞爾維亞好不容易獨立了,這算是大功告成,今後就要開始沒羞沒臊的美好生活了。但是生活從來不是這麼簡單,這個奧佈雷諾維奇家族一個個都是奇葩,而且權力**十分強烈,正是這兩點造成了後面一系列的慘劇,甚至可以說一戰的爆發跟這個家族的統治有脫不開的關係。再加上獨立之後塞族民族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思潮空前膨脹,讓這個國家的未來籠罩在陰雲當中。

獨立之後的塞爾維亞生活一點兒也不幸福,國王們想盡辦法的增強自己的權力,不惜將憲法作爲抹布,反正是隨便塗抹。奧佈雷諾維奇家族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就將當年起義和帶領塞爾維亞獨立攢下來的聲望揮霍一空了。

到了米蘭的兒子亞歷山大當政的時候,矛盾達到了頂點。不過在此之前容我多說一句這對奇葩父子的破事。1883年剛剛成立的塞爾維亞王國就爆發了多項危機,首先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地方起義——蒂莫克叛亂。

米蘭國王從殘酷的手段鎮壓了這場叛亂,並將那些被懷疑與起義有牽連的貝爾格萊德高層予以清洗,同年的議會選舉中,絕大多數人都反對塞爾維亞的現行體制。但是米蘭國王自持大權在握,根本不鳥議會,不光拒絕占主導地位的人民激進黨組閣,並且在議會剛剛成立不到十分鐘之後就將其取消。

到了1885年,塞爾維亞又同保加利亞進行了一場血戰,但是米蘭國王做決定的時候既沒有諮詢內閣各部長的意見,也沒有詢問過議會的意見,反正是獨斷專行。更糟糕的是首先挑起戰爭的塞爾維亞人竟然被保加利亞打尿了,差一點連貝爾格萊德都被攻佔。

不光是國事上米蘭國王丟分多多,在個人節操上更是膠水都黏不起來,其與王后娜塔莉之間的撕逼大戰和離婚醜聞讓塞爾維亞人對其惡感飆升(國王希望能夠迎娶其私人秘書——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

這些破事鬧騰到了1889年,米蘭不得不退位做個交代。國家大權轉爲交給奧佈雷諾維奇家族共管。到了1893年。米蘭的兒子16歲的亞歷山大發動了一場奇葩的政變。邀請內閣大臣參加晚宴。然後在晚宴開始時將所有的大臣全部逮捕。

年輕的亞歷山大國王親政了,但實際上在幕後主導一切的是他的父親米蘭。在那個年代,歐洲也難找到這種奇葩的局面——退位的父親成爲繼位的兒子的首席幕僚。

從1897年到1900年,這種米蘭—亞歷山大局面一直存在,米蘭被委任爲塞爾維亞軍隊的最高統帥,在幕後主導着一切。只不過這僅僅是暴風雨之前最後的平靜而已。因爲塞爾維亞人受夠了這對父子,亞歷山大一點兒也不他的父親開明,這位國王刪除了塞爾維亞憲法中一切開明條款。並停辦了全國所有的報紙。當人民激進黨抗議時,卻被告知被剝奪了一切政治權利。

這位亞歷山大國王以絕對獨裁者的姿態統治者塞爾維亞,從來不尊重所謂法律的權威,甚至公然進行暗殺活動。而繼他父親的婚姻問題鬧得滿成風雨之後,這位國王陛下也在女人的問題上觸怒了塞爾維亞王國上上下下。

在1897年,亞歷山大遇到了一名不見經傳的工程師遺孀——德拉加.馬欣,當時她是亞歷山大母親的女僕。這個女寡婦比國王大十歲,而且在貝爾格萊德聲名狼藉——所有人都知道她私生活相當不檢點,而且已經喪失了生育能力。

當時所有的人都勸亞歷山大不要娶這個風流寡婦,內政大臣喬爾傑.根契奇甚至直言不諱地對亞歷山大講:“陛下。您不能和她結婚。她可能會成爲任何一個人的情婦——當然也包括我!”

亞歷山大的父親米蘭也強烈反對這幢婚事。他在給亞歷山大的信中說:“你正將塞爾維亞推向深淵……在你做了這般蠢事之後,如果有哪個政府將你驅逐出境。那我將是第一個拍手稱快的人!”

可以說這幢婚姻直接毀掉了塞爾維亞人對奧佈雷諾維奇家族統治的最後一點念想。前面那位根契奇在苦勸國王無果之後,斷然成爲了反奧佈雷諾家族的核心份子,後來策劃刺殺亞歷山大和其王后的幕後黑手就有他。當時在一次羣情激昂的內閣會議上,代理總理甚至建議直接將亞歷山大逮捕,將其五花大綁後強行驅逐出境算了。

但是善於做死的亞歷山大並沒有意識到危機的降臨,他還試圖用一些不入流的小手段讓民衆接受他的王后,比如說宣稱德拉加懷孕了。不過這很快就被拆穿了,反而讓民衆對其更加厭惡。

到了1903年春天,塞爾維亞舉國上下已經達成了一致,讓亞歷山大和他的老婆去死。4月6日,貝爾格萊德爆發了一場針對國王肆意修改憲法的抗議示威,但是亞歷山大用鐵血手段將其鎮壓。

當然,這一切並不是導致亞歷山大完蛋的根本原因。這個愚蠢的獨裁者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繼續維持其親奧匈帝國的立場(而塞爾維亞民族普遍持有反奧匈帝國傳統)——原因是這對奧佈雷諾維奇家族有利。這個家族將塞爾維亞的經濟禁錮在奧匈帝國的壟斷之下,剝奪和封鎖了塞爾維亞資本家進入世界市場的權力,從而爲本家族謀利。

而這種親奧匈帝國的立場讓沙皇俄國對奧佈雷諾維奇家族恐怕就不那麼友好了,畢竟沙皇俄國爲了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獨立可是下了血本的。而塞爾維亞竟然膽敢跟奧匈帝國眉來眼去,這如何能忍!

當然,這還不算特別作死,畢竟奧匈帝國也算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真正作死的是亞歷山大將軍方得罪慘了。之前他的父親米蘭之所以那麼作死還能保住其地位,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位國王對軍隊十分大方——他慷慨的給軍隊撥款,而且擴大軍官隊伍。

但是在1900年米蘭被亞歷山大驅逐之後,軍隊的優越生活就完蛋了。新國王不斷地削減軍事預算,導致軍官們薪水一個月比一個月低。後來更是乾脆打白條。而且新國王還任人唯親。只有國王和王后的親屬才能夠晉升到關鍵性位置。這讓軍官們是怒火中燒!

到了1903年6月11日。28個塞爾維亞軍官闖進了貝爾格萊德的王宮,亞歷山大和其王后先是被亂槍擊斃,然後兩人的屍體被叛軍刀砍斧剁,接着像垃圾一樣從窗戶裡拋進花園。這場刺殺改變塞爾維亞的國家形勢,甚至可以說直接導致了後來一戰爆發。

爲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個,殺死了亞歷山大之後,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勢力迅猛擡頭,民族主義者已經不滿足僅僅解決一個該死的國王。他們想要獲得更多。比如說將波斯尼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黑山、黑塞哥維那以及阿爾巴尼亞和希臘的本族同胞一起解放,建立一個大一統的塞爾維亞國家。

我們可以看到,在此之後塞爾維亞人不斷地謀求擴張,鬧得四鄰不安。後面的歷史中,課本中的塞爾維亞似乎是弱勢者形象,似乎是奧匈帝國的高壓反應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衝突(比如說奧匈帝國吞併波黑,這讓塞爾維亞人很惱火,不過實事求是的說,奧匈帝國吞併波黑是1878年柏林協定默許的,過了將近30年奧匈帝國才下手。也算是夠意思了)。

但實事求是的說,塞爾維亞人的過渡膨脹也是重要原因。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不是。而且從塞爾維亞跟鄰里的關係看,他們也實在算不上受歡迎。

第二原因就是塞爾維亞人走進了一個誤區,他們通過刺殺這種手段解決了令人厭惡的國王,應該說這是沒辦法,是不得已而爲之。但是這次成功卻給了他們一個錯誤的印象,那就是以爲刺殺這種手段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成功。

不得不說,這種想法是極端危險的。因爲刺殺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有用,決定歷史的不是那麼一兩個人,而是大勢。比如說奧佈雷諾維奇家族的完蛋,如果不是那位國王弄得天怒人怨,就算軍官們能幹掉他,恐怕也改變不了大局吧?

可惜的是塞爾維亞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反而更加的熱衷於刺殺了。比如說刺殺亞歷山大的主謀德拉古廷.迪米特里維奇在刺殺成功之後成爲了塞爾維亞軍事情報部門主管,他一手打造了一個狂熱的地下組織——統一或死亡會(外界稱之爲黑手會)。在這個協會的帶領下,在貝爾格萊德的咖啡館和酒吧裡,熱血青年可以公然討論刺殺或者暗哨以及暴動的計劃。比如說後來槍殺了費迪南大公夫婦的刺客普林西普就是黑手會的成員。

再後來的事情大傢伙都知道了,一戰莫名其妙的爆發了,一心想要建立打塞爾維亞國的塞爾維亞很快就被奧匈帝國踏平,一直到戰爭1918年11月奧匈帝國撤軍才復國。

作爲戰勝國,塞爾維亞人獲得了大把的戰爭紅利,其訴求幾乎被完全滿足,吞併了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山、黑塞哥維那和斯洛文尼亞。

二戰中,南斯拉夫王國登上了納粹的戰車,不過因爲鐵托的存在,二戰勝利之後,南斯拉夫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反而因爲冷戰的需要,成爲了兩大集團都要拉攏的牆頭草。

不過混江湖的哪有不挨刀的,不管是南斯拉夫王國還是鐵托的南斯拉夫聯邦,其主體都是塞族,也就是塞爾維亞人。但是克羅地亞這一票可真心不承認自己是塞族人,而且一旦塞族的主導權走下坡路,分裂勢力必然擡頭,後來大傢伙都看到了南斯拉夫解體了。

對南斯拉夫,李曉峰的態度是如果鐵托滿足於那一畝三分地,就在塞族的地盤上折騰,那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果鐵托貪心不足準備獨霸整個巴爾幹,那他也是不會客氣的。因爲這個方向是蘇聯未來的重點,尤其是保加利亞,因爲瀕臨愛琴海和黑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他是決不允許塞族向這一塊伸手的。

如果鐵托這麼幹了,或者季米特洛夫不知死活的準備跟鐵托聯手搞什麼巴爾幹聯邦,那他也不介意直接肢解南斯拉夫,反正那一票有大把看不慣塞族的其他民族存在,讓他們鬧事實在太簡單!

所以在李曉峰的既定方案中,保加利亞比南斯拉夫重要。下一階段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保加利亞的問題,說起來保加利亞也是奇葩,世界上連續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站錯隊的除了德國竟然還有保加利亞恐怕很多同志都想不到。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國家的獨立竟然是俄國人出力最大,而在一戰中奧匈帝國同俄國是不同戴天,二戰中德國和蘇聯也是打得不可開交。怎麼的這個信仰東正教帶有斯拉夫血統的小兄弟每次都要跟大哥作對呢(重要原因其實還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當時關係相當緊張,俄國人只能在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二選一)?

只能說在巴爾幹這個奇葩的地方,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當然,這個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解放了大半個羅馬尼亞之後,追隨納粹的保加利亞已經進入了紅軍的打擊範圍。在下一階段除了向匈牙利、奧地利方向挺進之外,是優先解放南斯拉夫還是解放保加利亞呢?

在*中,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先解放南斯拉夫,因爲南斯拉夫有鐵托的存在,反法西斯勢力比較強,解放南斯拉夫相對容易。而且解決南斯拉夫之後,兵鋒可以直指奧地利、德國和意大利。到時候保加利亞就被完全孤立在一邊了,那時候恐怕不需要紅軍付出什麼代價保加利亞就會向羅馬尼亞一樣轉變態度了,這不是省事多了嗎?全本小說網

ps:

可能有同志又要吐糟這一章了,說這是複習歷史什麼的。想了很久我還是決定這麼寫,主要是我們的歷史課本對這個地區的問題描述得太簡單了,似乎是塞爾維亞人不堪奧匈帝國的壓迫和威脅才奮起反抗刺殺了費迪南大公夫婦,是弱勢者值得同情。但實際上,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從十九世紀後半葉開始,塞爾維亞就一直在民族主義的大旗下搞擴張,他們的折騰強度一點兒也不低,其實也屬於主動搞事。

鞠躬感謝zmcyhh、farmerking、皇l藍華和尤文圖斯同志!

291 戰鬥577 成交223 局勢發展271 庫爾斯克?378 保衛彼得格勒484 殲滅戰(4)670226 又見羣毆012 話不投機191 懲戒營(上)288 談話(上)039 全殲來敵268 事出有因138 破財免災425 坑人的策略314 滿頭是包91 交鋒019 辦公司518 B29事件676237 無謂的戰鬥(上)231 新工作(中)216 技高一籌(下)205 不怕死的人329 戰鬥吧!大笨鳥(下)318 政治第一145 虛與委蛇(下)330 焦灼045 無題116 穩紮穩打310 狹路相逢勇者勝253 辯論開始212 各懷鬼胎(下)622 形勢119 一個秘密416 周公要來083 飛來橫禍249 捷爾任斯基的懷疑87 破裂166 打臉和放人222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下)136 左轉?右轉?537 海戰(2)050 卡列金的慘敗288 談話(上)36 陰謀(上)253 無題512 犧牲品180 防患於未然(下)247 又見刺殺291 戰鬥466 報仇(中)493 算賬687383 羅馬尼亞風雲(上)306 攻擊開始074 穿 幫480 決戰(9)413 完勝(3)514 作法自斃(下)127 新情況314 滿頭是包185 英雄?罪人?126 形勢不妙376 亞克爾曼388 死道友不死貧道157 遠東戰場(2)310 完勝207 討價還價125 起波瀾514 交鋒(上)234 各懷鬼胎(上)277 神聖的戰爭359 不配合(中)188 高級軍事顧問568 醉翁之意不在酒368 新武器引發的糾紛130 杯具+餐具(下)499 鬼子的企132 圖窮匕見(中)205 不怕死的人078 交換和代價176 真正的俄羅斯之聲100 嫁禍556 致命的失誤186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上)179 節目創意136 事泄216 技高一籌(下)458 機會645556 致命的失誤633 兩大問題476 目標石門260 變化和計劃516 說服286 海戰落幕424 消化不良190 都湊一塊了(中)469 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