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奇葩和奇襲

不過之前的炮火準備顯然算不上是成功的,與同屬於沃羅涅日方面軍的第37和第38集團軍比起來,第41集團軍實力略遜一籌,集團軍僅僅只轄有一個獨立炮兵旅,也就是第60獨立炮兵旅。而第37和第38集團軍則擁有兩個獨立炮兵旅支援。

而且獨立第60炮兵旅裝備也不是特別理想,只擁有一個152毫米榴彈炮營,剩下的是一個130加農炮營、兩個122加農炮營和兩個130毫米火箭炮營。

這麼說吧,在沃羅涅日方面軍第37和第38集團軍纔是親兒子,至於第41集團軍,基本上都在充當預備隊或者打雜的角色,並不是重點建設部隊。

羅馬尼亞第6步兵師依靠着“牢不可破”的防禦陣地輕鬆地擋住了紅軍的第一波進攻,但很快在托爾布欣的要求下,紅軍第134步兵師加強到了衝鋒的隊列裡,一時間羅馬尼亞人壓力山大。

不過讓托爾布欣鬱悶的是,羅馬尼亞人竟然還沒有崩潰,進攻起色並不大,作爲進攻主力的第41集團軍第84步兵軍在當天的戰鬥中僅僅前進了兩公里,這讓之前士氣高昂的紅軍小夥子們很是羞愧。

不過老話說了“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84步兵軍的猛攻成功的吸引了耶內克的注意力。他在紅軍進攻開始的第二天便將手中唯一成建制的預備隊——德國國防軍第100輕步兵師投入到了紅軍第84步兵軍猛攻的方向。而這恰恰讓托爾布欣十分高興。

爲什麼呢?因爲從一開始第84步兵軍便不是托爾布欣攻擊的主力,該軍其實是佯攻部隊,真正用來突破德軍防線的其實是第85步兵軍。托爾布欣十分清楚,想要拿下亞克爾曼,光靠狂攻是不行的,朱可夫在戈梅利的經驗告訴了他,德軍真心想要死守一座城市時,攻堅戰會變得十分艱鉅。必須分散和瓦解敵人的實力,用庖丁解牛的方式去戰鬥才能收穫好結果。

所以在攻擊發起時,托爾布欣對自己的兵力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和僞裝,這成功的干擾了德軍的判斷,將德軍寶貴的預備隊調動到了錯誤的方向。

有了第100輕步兵師的加強,羅馬尼亞人忽然就覺得心裡踏實和有底氣了,不僅僅是擊退了紅軍第84步兵軍的猛攻,甚至還適時的不斷地發起反擊,企圖消耗其正面的紅軍“主攻”部隊,試圖打亂對手的部署。一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果。整整兩天時間裡,第84步兵軍在突破羅馬尼亞軍隊象徵性的第一道防線之後便裹足不前。

不過。這些戰術上的局部勝利卻使德軍無意中成爲了戰略層面上的失敗者。在亞克爾曼東北方向,按計劃晚於第84步兵軍發起進攻的紅軍第85步兵軍(也就是真正的主攻部隊)其實一開始也沒能取得意想之中的進展。

第85步兵軍也是由步兵打頭陣,但是其對手德軍第257步兵師的防禦力可是比羅馬尼亞人高得多,托爾布欣想僅僅依靠步兵就從對手的防線上撕開口子顯然是比較勉強的。

最令托爾布欣感到驚訝的還是那些平時根本不用放在眼裡的羅馬尼亞人,托爾布欣一開始就瞄準了德軍第257步兵師和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結合部猛攻(這顯然事先已經得到了準確的情報),紅軍幾乎傾盡全力的猛烈一擊,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

一直以來都被認爲缺乏鬥志的羅馬尼亞步兵卻用異常頑強和驚人的毅力苦苦支撐了兩天,儘管有不少地段曾被紅軍突破,但他們每每總能利用反擊堵上防線上的缺口。

到了第二天戰鬥結束的時候,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卻還能維持一條完整的戰線,只有部分地段略向亞克爾曼城內彎曲。若不是羅馬尼亞人盲目的展開了幾次沒有必要的反擊,他們的表現將會更加完美。

說實話,耶內克都被羅馬尼亞人的表現搞糊塗了,因爲同羅馬尼亞人打了不少次交道的他很清楚這些塗脂抹粉的紳士的底細,這些傢伙的戰鬥力從來沒有這麼給力過。

當然,羅馬尼亞人的高光表現在當時實際上反而誤導了耶內克,他認爲羅馬尼亞人之所以打得這麼漂亮,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和德軍第257步兵師扼守的陣地並不是俄軍的主攻方向,這個方向的攻擊是佯攻!

而這也是導致耶內克將寶貴的預備隊調動到錯誤方向的最關鍵原因之一。不得不說,戰場上總是會有戲劇性的事情。如果羅馬尼亞人沒有突然來一個華麗的大變身,耶內克的選擇恐怕將完全不一樣,那麼亞克爾曼恐怕能堅守更久。所以說坑人的不一定是豬隊友,華麗變身的豬隊友有時候更坑爹!

後世的史學家也對那一段時間羅馬尼亞人的表現相當有興趣,他們很想搞清楚羅馬尼亞人當時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爲什麼突然就變得如此給力了。

其實原因相當簡單,用咱們的土話說那就是狗急跳牆,或者說兔子急了也咬人。之前羅馬尼亞人表現糟糕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覺得這場戰爭跟他們的關係不大,爲什麼要拼死拼命的爲德國人賣命呢?活着比什麼都重要,象徵性的出點力就成了。

而現在,他們被紅軍團團包圍在了亞克爾曼,再磨洋工或者出工不出力。結果就是被魔鬼一樣的毛子砍瓜切菜一樣收拾掉。爲了保住生存的希望。他們自然是要全力以赴。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或者說戲劇性的一幕很快又發生在了羅馬尼亞人身上,當戰鬥進行到第三天,之前兩天中表現得異常出色的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卻莫名其妙的崩潰了!

在第三天戰鬥剛剛打響了三個小時候,該師一個主力團忽然放下武器集體向紅軍投降,而這個榜樣很快就激勵了該師剩下的部隊停止戰鬥,剩下的羅馬尼亞人一部分就地投降,另一部分放棄陣地掉頭就往亞克爾曼城區逃跑。

這樣的神轉折簡直讓人目瞪口呆,耶內克聽到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是:“你他麼逗我玩?”

實際上托爾布欣的表情也不比耶內克強多少。昨天晚上他還在後悔,認爲自己太過於低估了羅馬尼亞人在絕境下的求生意識,還準備了一系列的殺招用於突破羅馬尼亞人的防線,但是今天這一切都還沒用上呢,羅馬尼亞人就煙消雲散了。尼瑪,托爾布欣深深的懷疑昨天的羅馬尼亞人和今天的那一批真的是同一批人嗎?

後世的史學界對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崩潰也是充滿了興趣,不斷地有專家學者試圖搞清楚在那個晚上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究竟經歷了什麼?是什麼力量讓他們放棄了抵抗呢?

反正說法是很多的,一部分學者認爲這是kgb的功勞,一定是邪惡的kgb特工蠱惑了羅馬尼亞人,讓他們做出了錯誤的抉擇。但是這種說話也是有問題的。特工勸降一般來說山窮水盡的情況下更好使,可明明羅馬尼亞人之前打得很不錯。完全沒有一絲一毫藥丸的跡象,這樣的情況下忽然聽從蠱惑選擇放棄抵抗投降,邏輯上說不通哈?

是什麼樣奇葩的腦袋才能這麼腦殘?雖然羅馬尼亞人是夠那啥的,但不至於真的腦殘吧?

當然,還有其他的解釋,比如另一部分學者認爲在之前兩天的激戰中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損失很大,慘重的損失極大的消耗了他們的抵抗意志。在新的一天當紅軍再次加強進攻火力之後,這些人就崩潰了。

這種解釋看上去能說得通,但是根據戰後托爾布欣的報告,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損失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並沒有超出羅馬尼亞人承受的極限。而且大部分選擇投降的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士兵和軍官也承認,繼續戰鬥並沒有什麼問題。

既然如此,那究竟是什麼讓他們選擇了投降呢?說起來好笑,引發羅馬尼亞人崩潰的原因竟然是那麼的不起眼:在第二天的激戰結束之後,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向耶內克反應彈藥消耗甚大,希望能馬上獲得補充。耶內克表示同意,並指示後勤部門立刻滿足羅馬尼亞人的要求。

後勤部門獲得耶內克的指示之後也立刻就給羅馬尼亞人送去了成箱的彈藥,似乎一切看上去很完美。但是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很快就發生了,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領到這批彈藥之後發現大部分彈藥箱都是封死的,需要他們動手用撬棍撬開,這讓羅馬尼亞人很生氣,覺得受到了德軍的歧視和怠慢。

“難道德國人就不能將彈藥箱打開之後再送給我們?”

“這些該死的德國佬根本就是在歧視我們,這就是故意怠慢我們!”

很難想象羅馬尼亞人當時爲什麼有那麼大的火氣,也很難理解他們的火氣冒出來的這麼奇葩。總之,他們很不高興,認爲受到了歧視,是一肚子的怨氣。

而這股怨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他們之前兩天的那種鬥志瞬間就被排泄掉了。在第三天的戰鬥爆發之後,火氣很旺盛的羅馬尼亞人打掉了他們之前剩餘的彈藥之後,鄙夷地望了德國人送來的未開箱的彈藥一眼,然後就乖乖的舉手投降了。

而少數選擇向亞克爾曼逃跑的羅馬尼亞軍官則是這麼向耶內克解釋他們爲什麼會瞬間崩潰的:“將軍閣下,我們的部隊缺少撬棍,沒辦法打開您送來的那些彈藥箱,彈盡糧絕的我們只能投降或者撤退!”

可想而知聽到這個奇葩藉口的耶內克上將會是一副什麼表情,如果可以的話他恐怕會立刻槍斃這些所謂的盟友。這些不靠譜的逗比不配活着!

當然。我們都知道羅馬尼亞人不是真正的逗比(雖然他們有這種傾向)。之所以會崩潰根本不關撬棍什麼事兒。真正導致他們崩潰的其實還是長久以來的怨氣。羅馬尼亞人其實是不願意打仗的,更不願意綁在德國戰車上參戰,哪怕他們攻打的目標是很讓他們厭惡的俄國佬。他們普遍厭戰缺乏鬥志,但在納粹的鐵蹄和黑洞洞的槍炮威脅下又不得不勉爲其難的參戰。

從一開始羅馬尼亞人就是糾結的,而在亞克爾曼戰役中,之前兩天的激烈抵抗是源自羅馬尼亞人的求生心裡,這種心理只能支撐一時,當戰鬥的激烈程度超過一定的限度時。這股勁來得快去得會更快。

很顯然,羅馬尼亞人發現哪怕他們垂死掙扎了但也無法抵擋紅軍的猛攻,既然如此還費那個勁抵抗幹嘛?在一小部分懦弱士兵的帶頭示範作用下,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士氣瞬間就垮了。

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突然崩潰讓德軍,尤其是毗鄰羅馬尼亞第14步兵師的德軍第257步兵師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側翼的巨大壓力。而當紅軍的坦克和機械化部隊迅速出現在德軍瀕臨海岸的一側防線上時,引發的恐慌情緒更是讓德國人崩潰。

德國人普遍想不通俄國坦克和裝甲車是怎麼越過峽灣出現在他們的側翼的。空軍的空中偵察報告從未顯示有紅軍工程部隊在峽灣一側搭建浮橋,也沒有出現駁船以供運輸,這些該死的俄國坦克難道是從峽灣那邊游過來的?

德國人還真沒有猜錯,紅軍的坦克和裝甲車確實是涉水遊過峽灣的,之前曾經說過。亞克爾曼一側是靠近峽灣的,而這個峽灣離對岸最窄處大約是五公里左右。

因爲這段距離還是比較長的。而且峽灣的水深普遍在四米以上,當時的坦克很難潛渡如此長的距離,所以德國人認爲紅軍不太可能從峽灣這一側發起進攻,就算要發起進攻也必須搭建浮橋或者動用大量的船舶,而這是很難瞞過他們的眼睛的。

那麼紅軍的坦克究竟是怎麼神兵天降的呢?其實是搭建浮橋和潛渡和浮渡相結合的措施。從一開始托爾布欣就認爲從亞克爾曼峽灣一側進行突襲將取得非常不錯的效果,當然想要實現難度也特別大。

怎麼瞞過德軍的眼睛是個大問題,爲此紅軍破費了一番功夫,比如說修建浮橋,這項工作完全在夜間進行,而且將進行嚴格的燈火管制,而且爲了防止被德軍發現,托爾布欣要求空軍每天晚上對亞克爾曼進行大規模轟炸,藉此分散德軍的注意力掩護工程兵作業。

當然,這還是不夠的,因爲偌大一座浮橋,除非德國人眼瞎纔會看不見。嘿嘿,對此托爾布欣的對策是,在施工過程中,所有一切與渡橋有關的建築和器材(包括橋樑本身)都隱藏在水面以下。也就是說這座橋是在水下的,平視根本就看不見。而且爲了防止德國空軍和羅馬尼亞空軍察覺,紅軍的戰鬥機部隊加強了對這一區域的獵殺行動,導致德國和羅馬尼亞戰機很難接近峽灣,自然也就無法發現紅軍的秘密了。

通過高效的工程運作,在第41集團軍發起攻擊之前,紅軍實際上已經在峽灣當中建造了一座長三千八百米的水下浮橋,紅軍的主要坦克都能通過浮橋靠近亞克爾曼。

當然,前面也說過,峽灣最窄處也有大約五千米,三千八百米的浮橋不足以讓紅軍的坦克部隊上岸,不要緊,因爲剩下的這一段距離紅軍準備用潛渡解決問題,十多輛t-35安裝上了潛渡裝置,在一個退潮的夜晚從浮橋上下水,然後慢慢的接近亞克爾曼的一側海岸。

之所以選擇t-35而不是選擇t-34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出廠的時候,所有的t-35都配備了全套的潛渡設備,而且t-35在設計之初就考慮了相關需求,紅軍裝甲部隊只需要將設備安裝好,並查明峽灣內的水文狀況,找到一條可供潛渡的路線就成了。

至於紅軍的裝甲車,他們不需要潛渡,mt-lb36從設計之初就考慮了水上行駛的能力,完全可以用履帶划水浮渡。而這一切都是德軍沒有料到的,所以當成羣的t-35和mt-lb36從德軍第257步兵師薄弱的側後方殺出來時,德國人的防線很快就崩潰了!

而第257步兵師的崩潰直接導致了亞克爾曼北部防區的崩盤,紅軍輕而易舉地推進到了亞克爾曼城市核心區域,迫使德軍在沒有做好完備的巷戰準備工作的情況下被動的投入一場慘烈的巷戰。後來耶內克上將承認:“當俄國坦克出乎意料地從海面上殺過來時,我就知道一切都完蛋了!”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尤文圖斯同志!

424 一切就位042 各懷鬼胎151 迷霧重重276 調虎離山263 柳暗花明159 我是來打臉的(上)237 刁買人心82 空襲455 南風276 名將大薈萃(4)287 神一樣的男子(下)016 大金主252 沒有辦法的辦法288 談話(上)039 爭鋒相對235 搞錢(下)018 新任務320 糾結197 鋼鐵的靈光一閃324 爆發346 兩個軟蛋507 惡犬堵路367 扯皮174 某仙人的計劃(上)054 角力開始158 交鋒(上)494 新的方面軍558 包圍48 問題不少311 活寶637 陰謀(上)082 人至賤則無敵366 交易(下)365 暗流44 錦衣夜行601 UN(上)227 焦點—盧漢斯克(下)346 意外情況342 幕後黑手214 說因果542 海戰(7)245 棋差一招045 無題469 初見006 邪火和小人029 無題138 調整324 坦克炮之爭(1)274 名將大薈萃(2)441 開羅(上)15 發動機之爭(上)556 致命的失誤503 亂(上)471 轉進千里636 空手套白狼(下)188 高級軍事顧問571 想當年097 刺殺249 捷爾任斯基的懷疑455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中)602 UN(下)182 解決捷克軍團問題的方法(上)374 學習生活(下)351 收個弟488 垂死掙扎(上)290 驚聞104 一個蠢貨341 斬首行動(3)523 形勢不妙360 不配合(下)335 形勢逆轉14 新仇舊恨025 米高揚50 激戰(2)126 形勢不妙261 激戰克羅斯騰(六)282 合作424 消化不良090 只有死路一條678372 學習生活(上)234 各懷鬼胎(上)191 好消息198 小斯的提議228 說服(中)517 老託的代理人407 離心離德055 戴綠帽293 王牌坦克手回憶錄之二298 逮捕令140 威悉河演習109 被栽贓534 意大利217 整風難333 談判(下)079 在路上(上)351 普洛耶什蒂(4)631 噴氣時代255 葉夫根尼的初戰193 語出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