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 普洛耶什蒂(1)

在李曉峰收穫意外之喜的時候,有一個人卻很鬱悶,不是托洛茨基也不是斯維爾德洛夫,而是阿爾克斯尼斯。那麼紅色空軍的元帥究竟爲什麼而頭疼呢?

依然是爲了他所喜愛的遠程航空兵。衆所周知,在圖哈切夫斯基時代,阿爾克斯尼斯就因爲優先發展遠程航空兵還是優先發展前線航空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雖然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各退一步,遠程航空兵有了比歷史上更好的生存空間,但是優先級別始終是不如前線航空兵的。

尤其是衛國戰爭爆發之後,一度紅軍嚴重依賴前線航空兵,如果不是前線航空兵冒死出擊,狠狠地打擊了追擊中的德軍坦克集羣,恐怕戰場上的形勢會更加難看。

與此同時,阿爾克斯尼斯一直鼓吹的戰略轟炸,企圖將敵機殲滅在機場上的作戰企圖卻斷然宣告失敗。笨重的四發轟炸機在靈巧的德軍戰鬥機面前吃盡了苦頭,而紅軍又高度缺乏可以爲這些四發轟炸機護航的遠程戰鬥機,這就讓轟炸敵人縱深以及機場的行動變成了自殺式的攻擊。反正是損兵折將而戰果寥寥。

這讓軍 委當中反對遠程航空兵的勢力是找到了由頭,不斷地抨擊這些耗費大量資源,但實際上卻沒太多用處的飛機是廢物。一時間,阿爾克斯尼斯是壓力山大,他不得不一方面緊急要求上馬新的遠程護航戰鬥機項目,另一方面也像之前的某仙人一樣,想辦法證明遠程航空兵的價值。

新的遠程護航戰鬥機項目說實話一開始進行得就十分艱難,主要是當時各大設計局和生產廠家的能力都趨於飽和了,大批量的生產和改進計劃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實在沒能力上馬一款全新的戰鬥機項目。

所以個設計院所在接到空軍的要求之後。更傾向於在原有設計上進行改進。當時主要有三個方案,一個是在pe-2戰鬥機上加以改進,比如增大油箱;另一個則是米格設計局搞出的米格-5;最後一個則是全金屬化且增大油箱版本的拉-5。

這三款戰鬥機中成熟度最高的是pe-2,之前已經改進到了pe-2m2,再次改進爲m3工作量很小,投入生產也很快。但是這個很容易實現的方案阿爾克斯尼斯並不喜歡。因爲pe-2作爲高空高速戰鬥機,本身更適合去當截擊機而不是強調格鬥性能的戰鬥機。對於防空軍來說pe-2很好用,攔截德軍的轟炸機效果很好。但是對於空軍來說,笨拙的截擊機實在不能同敵人靈巧的戰鬥機格鬥,會被虐得很慘。

所以,改進pe-2雖然簡單,但是阿爾克斯尼斯和遠程航空兵並不買賬。他們希望擁有性能更好的戰鬥機而不是截擊機。

同樣的道理,米格設計局的米格-5很快也被宣判出局,原因很簡單。這貨也是高空高速戰鬥機,其實就是截擊機。甚至米格-5項目一開始就是同pe-2競爭的存在,只不過之前米格設計局工作重點放在了米格-1和米格-3上,對米格-5關注度不高。等pe-2投產之後,米格-5自然也是沒戲了。

這一次,聽聞空軍要進行新的遠程護航戰鬥機招標,已經處於生死存亡時刻的米格設計局緊急從故紙堆中將米格-5的設計翻了出來,經過一番新創造之後。就投遞給了空軍。可以想象,跟pe-2一個路數的米格-5自然不可能進入空軍的法眼。所以米格設計局又悲劇了。

實際上阿爾克斯尼斯最中意的還是基於拉-5改進的新式拉式戰鬥機項目。因爲拉-5還有很多潛力可挖,將金木結構替換爲全金屬結構,省下的重量完全可以增大機身油箱。而且拉-5的性能算是比較理想的,至少更合適參加空中狗鬥。由拉-5爲遠程轟炸機護航,必然可以減少相當的損失。

而且阿爾克斯尼斯中意拉-5的另一個關鍵原因是其風冷星型發動機結構比v型水冷發動機簡單,造價低也更耐用。其實就是便宜。這樣不用佔據太多的資源,也就不會遭自其它軍種的反對。

應該說,阿爾克斯尼斯的想法還是不錯的,全金屬化的拉系列戰鬥機也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前線航空兵卻對此很有意見。

原因很簡單,就出在了那個全金屬化上。這個時空因爲某仙人的干涉,蘇聯的航空鋁材雖然不像歷史上那麼緊張,但作爲戰略資源,它的使用還是很受限制的。對於前線航空兵來說,寶貴的鋁合金首先必須滿足最重要的戰鬥機也就是雅克-3的生產,雅克-3的優先級大大高於拉-5,雖然雅克-3因爲強調敏捷性和速度機身被設計得很小,這導致其航程並不好看。但是對於前線航空兵來說,航程小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拉-5、拉-7的航程也不大)。

而現在,爲了滿足遠程航空兵的需求,竟然要跟寶貴的雅克-3搶資源,這就是絕對不能忍耐了!所以阿爾克斯尼斯的設想一開始就遭到了空軍內部的強烈反對,一開始這個設想就腹死胎中了。

那麼阿爾克斯尼斯的遠程護航戰鬥機就這麼完蛋了嗎?沒有,最後還是李曉峰想辦法幫他解決了問題,而且解決的辦法也很有特點,有點攢機的意思。

具體的辦法就是改進紅軍中最低檔戰鬥機雅克-7,給雅克-7更換金屬機翼(機身和機尾依然是木頭的),並加大機身油箱,將載油量提升到880升的水平。

僅僅是經過這樣一番改進,這種被最開始被稱爲遠程型雅克-7的戰鬥機航程就達到了2200公里。初步具備了給pe-8和圖-3護航的能力。

不過只做這樣的改進,其實並不能完全滿足阿爾克斯尼斯的需求。畢竟雅克-7的速度太慢了,哪怕是用全金屬機翼減輕了部分重量,但是增大的油箱也能抵消不少這種減重優勢。以雅克-7的性能給遠程轟炸機護航,恐怕也不是德國最新型號的bf-109和fw-190的對手。

所以增強雅克-7的性能就成爲了當務之急。最直觀的辦法就是增加發動機功率,給雅克-7換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只不過這一點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爲更大功率的vk-105p或者vk-105cp-2以及vk-107都只能有限保障雅克-3的生產,根本就輪不到低檔的雅克-7。

至於am-34系列,那是伊爾-2的標配,作爲前線航空兵的心頭肉。這個也不可能給低檔的炮灰機雅克-7用。至於換裝星型風冷發動機,那啥,雖然ash-82fn系列功率高達1850馬力,當時那風阻也不是一般的大。給流線型的雅克-7裝風冷發動機,性能會大打折扣不說,這個改進工作量也等於重新設計一架全新的戰鬥機了。

所以,這個事兒似乎又走進了死衚衕。不過誰讓李曉峰辦法多呢?很快,他就從英國人那裡想到了辦法,通過反潛艦換髮動機方案。他引進了羅羅的梅林xx發動機,這種原本裝在颶風戰鬥機上的發動機比噴火用的梅林61確實差不少,但是比雅克-7使用的vk-105還是強不少。甚至比後來用在雅克-9上的vk-105pf-3還強點。

使用了梅林xx發動的雅克-7被命名爲雅克-7dd,也就是daldego deysvija(超遠程)的縮寫。經過合理的設計,該機在擁有大航程的同時,其速度也能達到610公里每小時的水平。雖說跟最新式的bf-109和fw-190相比仍然顯得不足,但這已經是當時條件下蘇聯能拿出的最優方案了。

而且在吸收雅克-7dd的改進經驗之後,雅克-7很快被改進爲雅克-9。而在雅克-9基礎上發展出的雅克-9d和雅克-9dd,航程進一步增大。而且隨着蘇聯發動機產能的增大,vk-107和am-38開始能用於更多的戰鬥機,這也讓雅克-9的遠程型號性能變得更好。

當然,發展遠程護航戰鬥機僅僅是阿爾克斯尼斯關注的一個方向,真正要拓展遠程航空兵的生存空間,最關鍵的還是要用戰果說話。而開戰以來。遠程航空兵除了在挪威幹了一票大的,之後能拿出手的戰果實在不多。

所以阿爾克斯尼斯必須要做點什麼了,而他的目光很快就盯上了羅馬尼亞。

瓦拉幾亞平原位於羅馬尼亞的東南方。多瑙河、巴爾喀阡山、黑海賦予了這個國家迷人環境和誘人的財富。在中世紀,這裡就以衆多的金礦而被稱之爲“幸福的達契亞”。而這座蘊藏着寶藏的巴爾喀阡山也被羅馬尼亞人親切地稱爲“綠金寶庫”和“羅馬尼亞的脊樑”。

當然,進入到現代社會之後。經過勘探我們能知道,巴爾喀阡山蘊藏的這些寶藏並不是特別豐厚。倒是這裡的陽光和空氣以及水特別適宜葡萄的生長。作爲世界著名的幾大葡萄酒產地,瓦拉幾亞的葡萄酒幾乎成爲了羅馬尼亞人最重要的財富。

然而,羅馬尼亞人並不知道,瓦拉幾亞平原並不僅僅是有葡萄,另一種巨大的、前所未有的財富正靜靜的躺在他們的腳下。1856年的夏季,位於瓦拉幾亞平原中部的普洛耶什蒂地區的布庫雷什蒂鎮上發生了騷動。

原來,鎮上的工匠用一隻蒸餾釜煉出了羅馬尼亞第一桶燈用煤油。這樣一來,鎮上的人家和街道都能用煤油燈照明瞭,很快這個消息就傳遍了普洛耶什蒂地區。

而當地的人這才發現,原來他們的家鄉早就有關於出產石油的記載。大約在兩個世紀以前,一名叫巴迪納斯的傳教士就曾在自己的日記裡寫道:“普洛耶什蒂的一些地方,當地人挖坑撈取石油。”同樣的記載還出現在1716年,一位摩爾多瓦親王寫道:“莫伊內什蒂附近的塔斯勞河兩岸有油苗,當地人用溢出地表的石油潤滑他們的馬車軸!”

普洛耶什蒂這個名字註定要聞名世界,因爲石油這種東西,在工業中的價值。已經絕不可能僅僅是“潤滑馬車軸”了。

在1857年,普洛耶什蒂就建成了第一座煉油廠,當年就出產原油275噸。要知道直到兩年之後,美國人才打出全國的第一口油井。很快,發現了商機的投機者就蜂擁而至。而其中動作最快的就是英國人了。他們率先出資700萬列伊(羅馬尼亞貨幣)創立了羅馬尼亞第一家石油公司沃萊欽石油公司。此外另一家石油公司索伊茲石油公司也擁有英國背景。

當然,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石油公司來自於德意志。這家叫做斯泰瓦.羅馬納的石油公司佔據了羅馬尼亞石油產業份額的60%!

而外國資本的注入,直接刺激了普洛耶什蒂的石油產能。1896年,羅馬尼亞全國一年僅僅生產了八萬噸原油,而到了1900年,就達到了24.7萬噸,使羅馬尼亞成爲僅次於俄國的歐洲第二大產油國。

只不過羅馬尼亞人絕對沒有想到,成也蕭何敗蕭何,1915年出產了158萬噸原油的她變成了香餑餑。迫於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威脅,羅馬尼亞加入了協約國陣營。而這也導致其遭到了德國的直接入侵。爲了避免德國獲得寶貴的石油資源,在英國的幫助下,羅馬尼亞幾乎摧毀了自己所有的石油產業。到1917年,羅馬尼亞的石油產能才恢復到1914年的三分之一。

一戰結束之後,羅馬尼亞的石油產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在1923年,該國就擁有178家石油公司和63家煉油廠,原油產能也達到了186萬噸。而到了1936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夜,該國原油產量高達870萬噸。而且其阿斯特拉.羅馬納煉油廠也成爲全歐洲首屈一指的煉油廠。

可以想象在未來。七十公里長,二十五公里寬的普洛耶什蒂地區將成爲二次世界大戰交戰雙方的重點關注目標。尤其是當羅馬尼亞被迫登上德意志戰車之後,這裡就成爲了英國和蘇聯的眼中釘肉中刺!

在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之後,丘吉爾就曾經急切地詢問皇家空軍參謀長查爾斯.波特爾子爵:“關於空襲羅馬尼亞油田,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老煙鬼的判斷力是相當高明的,他很清楚。燃油是德國將戰爭持續下去的關鍵因素。而德國本身並沒有石油資源,大部分原油都依賴羅馬尼亞進口。

實際上早在戰爭爆發之前,英國人就竭盡全力地避免羅馬尼亞的油田落入德國人之手。英法兩國在1939年給予羅馬尼亞政府經濟援助以及軍事援助,從而壓制羅馬尼亞國內逐漸擡頭的民 族主義思潮和越來越猛烈的要求外國資本退出本國石油開採的呼聲。

當時的張伯倫和達拉第以爲,通過金錢收買以及軍事扶持就可以保證羅馬尼亞不再畏懼飛快納粹化的德國。從而乖乖跟着他們的指揮棒走。

但是這兩位沒有想到的是,當時的羅馬尼亞其實並不畏懼納粹德國,恰恰相反,民 族主義思潮氾濫的羅馬尼亞對納粹的那一套相當的有好感。而真正讓羅馬尼亞人如坐鍼氈的卻是東部的蘇聯,後者當時正在施壓羅馬尼亞政府,要求其歸還得自上次世界大戰的原本屬於沙俄的領土(比薩拉比亞,也就是摩爾多瓦)。

蘇聯的壓力無形中抵消了英法的努力,羅馬尼亞人在百萬蘇聯紅軍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向德國靠攏,隨着羅馬尼亞很快的法西斯化,以英國爲首的西歐勢力很快被擠出了羅馬尼亞石油產業。

在蘇聯的“幫助”下,希特勒兵不血刃的獲得了羅馬尼亞的油田,而且這一次小鬍子完全不用擔心羅馬尼亞人像上一次世界大戰一樣摧毀自己的油田了。

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英國人竟然異想天開的試圖說服羅馬尼亞人摧毀自己的石油產業,爲此他們願意“慷慨”的付出6000萬美金作爲補償。當然,羅馬尼亞對此是嗤之以鼻。

之後,英國依然沒有死心,又試圖派遣間諜潛入羅馬尼亞破壞其石油設施,但是讓大英帝國非常沒面子的是,這項計劃還沒實施就被羅馬尼亞人發覺了,結果自然就沒有結果了。

在此之後,英國人也不是沒打算出動空軍去摧毀普洛耶什蒂的油田和煉油設施,但是很遺憾的是,英國人沒有航程足夠的遠的轟炸機,所以依然只能對普洛耶什蒂乾瞪眼沒辦法……全本小說網

99 國際形勢255 爭吵(下)268 投桃報李136 事泄115 杯具的季諾維也夫(下)244 團 中 央590 又見交易122 茅塞頓開的007122 焦灼(下)190 整 風075 最後的時刻029 諾貝爾310 狹路相逢勇者勝100 無題480 決戰(9)472 說外交228 靈機一動262 關於坦克的討論393 失望047 一百年(第一更)73 空中優勢036 無題407 暴露120 報復43 機械化部隊存在的問題230 新工作(上)627 黑手628 翻臉300 海軍問題138 加米涅夫發難298 逮捕令398 八 大18 道格拉斯和西科斯基110 說局勢136 事泄601 UN(上)268 事出有因355 安娜497 錢錢錢218 空襲366 無題33 問題多280 不受威脅052 攪局的傻瓜024 好意?歹意?(下)391 談判009 找抽387 繼續無題252 沒有辦法的辦法224 閃電行動(下)001 序章375 開始反攻159 我是來打臉的(上)036 黃雀在後14 新仇舊恨653 鬥爭的藝術(1)237 無謂的戰鬥(上)169 討價還價376 協約國的陰謀174 空軍的問題(下)233 編制問題298 誰更狠227 顛倒黑白56 調整119 送上門227 說服(上)368 戈梅利(上)368 新武器引發的糾紛028 諾基亞、女人和熊(下)440 霧風的新工作546 討厭的貴族453 無題493 塵埃落定219 風向變了673333 塵埃落定187 理解問題199 陰人210 開誠佈公062 一網打盡201 走馬上任337 奇襲(中)458 陽奉陰違529 擴大?285 驚險一幕254 完勝200 聽誰的?468 E族266 甦醒528 似乎不妙?397 內鬥大戲啓幕161 我是來打臉的(下)302 拉偏架(中)388 戈爾什科夫見聞錄(1)540 海戰(5)329 九一一119 一個秘密392 薑是老的辣118 突破口28 密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