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 斬首行動(1)

看起來在東線戰場上,紅軍經過最初的手忙腳亂之後,很快就找到了對付虎豹的辦法。而在數千公里之外,英國人卻依然在頭疼最新遭遇的德軍新式黑豹和虎式坦克,和紅軍的從容不迫相比,大英帝國顯得異常的狼狽。

在北非,剛剛扭轉了戰局的蒙哥馬利發現德軍小規模的裝備了兩種新式坦克,哪怕這種新式坦克的數量極少而且很不適應北非的沙漠氣候,但是德國新式坦克依然給了他的部隊相當大的震撼。

是的,就是震撼!蒙哥馬利發現,他的部隊裝備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沒有一種能夠給德國新式坦克造成實質上的威脅,大部分穿甲彈擊中黑豹和老虎的時候,都被無情的彈開了,只能用來聽響的。大英帝國的裝甲部隊在德國新式坦克面前的表現只能用拙劣來形容,哪怕是裝甲最厚的丘吉爾遇上虎豹之流也會在1000米外被吊打。

不得不說,丘吉爾的質量是有問題的。因爲僅僅從紙面上的數據看,丘吉爾的裝甲防禦力應該還是不錯的,車體正面垂直部分有89毫米,車首上方傾斜裝甲38毫米(70度角),車首下方傾斜裝甲76毫米(20度角),而炮塔正面有102毫米裝甲側面也有89毫米裝甲,基本上說比黑豹早期型號還強不少。

其實從德國人那邊對丘吉爾坦克的報告中,就能找到原因。按照德國人的說法,丘吉爾坦克無論是設計還是技術都完全不值得關注,遠遠落後於東線遭遇的蘇聯坦克。德國人說丘吉爾駕駛員左側那門76.2毫米榴彈炮純屬於畫蛇添足的產物。不光使用不方便還佔據了大量的車體空間。而且就這門炮本身的性能上說也是“嚴重過時”。

至於其炮塔上的兩磅(40毫米)和六磅(57毫米)主炮。兩磅炮就是個垃圾,根本就是個“玩具槍”。至於六磅炮也不如蘇聯同口徑的zis-2,彈藥性能實在一般。至於丘吉爾的裝甲,德國人對其挖苦不已,認爲大英帝國的冶金能力是一年不如一年,說丘吉爾的裝甲雖然很厚,但是質量很差,遠不如德國和蘇聯的坦克裝甲。甚至德國人還吐槽了丘吉爾的履帶。認爲其材質太硬而過脆,一旦被彈片擊中就會破碎。

根據德國對丘吉爾實彈測試的結果,150毫米榴彈對丘吉爾坦克有毀滅性的打擊效果,一般只要命中一發丘吉爾就會散架。當然,150榴彈炮打坦克本來就顯得太兇殘了,丘吉爾被幹碎也不意外。只不過讓英國人沒面子的是,連過時的37毫米和50毫米反坦克炮都能擊穿丘吉爾的裝甲。

至於德國的75毫米或者88毫米坦克炮和反坦克炮,發射普通的風帽被帽穿甲彈(apcbc)時,可以在一千米外輕易打穿丘吉爾的正面。甚至德國人還很惡趣的用從東線繳獲的zis-3羞辱了英國人一把,這門本屬於過渡產品而且性能也很一般的“粗製劣造”的俄國貨竟然也能在1000米的距離上打穿丘吉爾。

其實。這些缺點是可以理解的。英國人在一戰之後基本上就處於放馬南山的狀態了,軍械的發展陷入了停滯期。而二戰陡然爆發。讓牛牛顯得措手不及,只能臨時抱佛腳對付。

比如上面說的裝甲質量問題,這很正常,因爲在和平時期,阿姆特朗&維克斯公司就停止生產裝甲鋼了,以至於建造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時候,不得不向捷克斯柯達公司訂購數千噸裝甲鋼板。你想想連親兒子皇家海軍都是這個狀態,不受待見的陸軍能是個什麼樣子?

而且英國遠征軍很快在法國落敗,丟棄了絕大部分裝備才狼狽逃回島上。爲了儘快重新武裝軍隊,英國人也只能“偷工減料”和趕工製造武器裝備。自然而然的早期型丘吉爾質量也就不怎麼樣了。

當然,就是這個性能很湊合的丘吉爾也是英國人費了牛大的勁的才弄出來的最好設計,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只能用這種慢吞吞的坦克同德國精銳的虎豹搏鬥。反正英國坦克手將要蛋疼很長一段時間。

讓我們暫時不理會英國人的怨念,因爲他們遇到的那點兒裝甲問題在東線真心是不算什麼。如果讓英國人直面東線的德國鋼鐵洪流分分鐘就會被嚇尿。

東線依然是二戰中最殘酷的所在,爲了贏得勝利,不管是蘇聯還是德國都在絞盡腦汁的想對策。比如在“紅鬍子”行動開展之後,德國人爲了儘快打開通往莫斯科的突破口,連特種作戰的辦法都想出來了。

所謂的特種作戰,其實就是類似後世美帝打伊拉克時的“斬首”行動。德軍高層認爲要想像巴巴羅薩時一樣成功,就很有必要癱瘓紅軍的指揮中樞,如果能打掉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的指揮中樞,那麼該集團軍就會陷入混亂,繼而德軍裝甲突擊羣就可以乘亂一口氣鑿開大口子。

這項計劃得到了希特勒的首肯,實際上元首對一切非常規的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有興趣,他特別欣賞那些非主流的超常規思維。看看元首的好朋友保時捷博士,這位汽車天才在二戰期間搞出了無數腦洞大開的設計,而當時唯一欣賞這些設計的也只有他的好朋友元首而已。

言歸正傳,那麼德國人準備怎麼執行“斬首”行動呢?要知道當年可沒有戰斧,不可能做到精確定點清除。所以德國人選擇了傘兵來執行這一任務。計劃就是派遣精銳傘兵潛入布良斯克突襲羅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

而執行這一“自殺性”任務的傘兵部隊就是德軍序列中非常特殊的存在——第500ss傘兵營。簡單的介紹一下他們,二戰中德國的傘兵基本上都隸屬於空軍,但是從該營擁有的ss字樣看。大家就知道。該營是屬於黨衛隊序列。是黨衛隊唯一的傘兵部隊。

而且這還不是該營最特別的地方,最特別的是,該營的兵員都是由那些“犯了事兒”的人員所組成的。原來,這個第500ss傘兵營除了最核心的一部分軍官和士官是從空軍斯坦達爾傘兵學校徵募而來的志願者外,其他主體成員都是違反了軍規戒律的武裝黨衛隊人員,也就是由軍事法庭判處在“特殊單位”服役以贖罪的人員。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所謂的違反軍規的人員的錯誤情節並非特別嚴重。比如有的人是在站崗時沒有按照要求配齊武器,有的人則是在前線爲了避戰而自殘,還有的人則是在執行命令時頂撞了上級。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上等兵保羅.費力。他曾經是第6ss“北方”山地師的一名作戰勇猛的士兵,但是因爲在戰場上錯過了一次執勤的當班時間而被送去了改造所。不過德軍的改造所和紅軍中的一些帶有自殺性質的“懲戒營”是不太一樣的,最多可以看成是“緩刑營”。

這些被“緩刑”的人員雖然因爲違反軍紀而脫離了一線服役,並被送往各地的驚詫拘押營改造,但畢竟大多都有在一線長期作戰的經驗。還有一部分是精通各種武器的老兵油子,其戰鬥力還是相當強大的。

當然,這個營也不是完全沒有問題,那就是這些緩刑人員大部分都是陸軍出身。絕大多數都沒有傘降的經驗。以至於該營營長赫伯特.基爾霍費少校不得不突擊加強訓練,將整個營拉到波蘭中部地區進行跳傘訓練。

在斬首行動開展時。該營下轄一個營部連、三個傘兵連和一個重武裝連和一個訓練預備連,全營共計擁有1140人。在該營準備完畢之後,希特勒本人也詳細閱讀了斬首行動作戰計劃,他指示道:“摧毀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指揮中樞是極端重要的行動,對第500營的一切保障都要放在最高優先級的地位!”

在希特勒的嚴令之下,狼穴的參謀們自然不敢有一絲怠慢,立刻擬定了更細緻的作戰方案:在空軍的配合下,由第500ss傘兵營對羅科索夫斯基的司令部實施空降突襲。同時,大戰前潛伏在俄國境內的特務也向布良斯克集結,充當第500ss傘兵營的嚮導。

全部作戰計劃在10月初完成,此次行動也立刻獲得了“越障”的代號。而到了10月10日,第500ss傘兵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從德國人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他們對此次行動是志在必得,務求將羅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一網打盡”,也就是希特勒所謂的“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10月10日深夜,隨着希特勒一聲令下,第500ss營全員整裝登機,在最後的準備中,該營營長基爾霍費少校特別拿出了一張高清晰的黑白照片,指指點點地說道:“傘兵們,記住這張臉!”

羅科索夫斯基打了一個噴嚏,他扭頭看了看火盆裡的炭火,還是挺旺盛的,可爲什麼他會覺得這麼冷呢?

緊了緊衣領,羅科索夫斯基走到了作戰地圖前,盯着克林齊看了一會兒,然後搖了搖頭。暫時他沒有任何能力去爲被包圍在克林齊的部隊解圍,從烏涅恰到波喬普他構築了兩道防線。按照軍 委的要求,他務必堅守布良斯克,直到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主力抵達戰場。

這項任務還是很重的,因爲羅科索夫斯基手頭可以利用的部隊實在太少了。按照他的預計,烏涅恰和波喬普肯定是守不住的,這兩座節點城市唯一的作用就是儘量延遲德軍裝甲部隊前進的步伐,以便爲主力部隊爭取時間。

搓了搓臉,羅科索夫斯基用炭火盆裡撥出了一個烤熟的土豆,撕掉表皮之後,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完幾個土豆之後,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麼,趕緊站了起來走到辦公桌前抓起電話撥了出去。

“列寧同志還在烏涅恰嗎?”羅科索夫斯基略有些焦躁的問道。

從8月份開始。列寧就一直在前線視察。在烏克蘭轉了一圈之後。他徑直來到了布良斯克,然後一直停留在烏涅恰附近。

隨着德軍重新發動進攻,列寧繼續留在烏涅恰和布良斯克就顯得十分危險了。之前羅科索夫斯基已經催促導師大人好幾次,讓他老人家儘快離開烏涅恰,但是導師大人顯然不是那麼聽話,他依然在烏涅恰逗留。這讓羅科索夫斯基心焦不已。

羅科索夫斯基很清楚,列寧對於蘇聯意味着什麼。不客氣地說,列寧就是大部分蘇聯人民和布爾什維克黨 員心中的神。一旦列寧有點閃失,那他真心是百身莫贖。

所以羅科索夫斯基才趕緊的打電話再次催促列寧離開烏涅恰,甚至直接給軍 委發了電報,要求軍 委方面趕緊的勸一勸導師大人:“無論如何都必須讓列寧同志離開烏涅恰,至少要返回布良斯克啊!”

那麼列寧聽了嗎?講心裡話,列寧還是挺固執的,他認爲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托洛茨基能去最危險的前線做宣傳工作,那麼他也不能比托洛茨基做得差吧?所以導師大人是固執地不肯離開,直到政 治局被驚動了,強烈的要求列寧不要干擾羅科索夫斯基“正常指揮戰鬥”。導師大人這纔不情不願地離開烏涅恰。

但是讓羅科索夫斯基和政 治局很無語的是,列寧離開了烏涅恰。但是卻並沒有走遠,他的專列抵達波喬普之後,導師大人又一次命令停車,用他的話說:“我已經尊重政 治局的意見,離開了烏涅恰。波喬普離前線已經足夠遠了,我在這裡爲同志們鼓勁打氣總沒有問題吧?”

反正列寧是死活不肯離開波喬普,他選擇在城外蘇多斯季河畔的一座小山上住了下來。這座後來被稱爲列寧山的小山丘並不是特別高大,海拔僅僅有三百米。在山頂和山腰處分別有兩幢沙俄時代貴族的度假別墅,而列寧將自己的辦公室就設在了山頂的那幢1號別墅中。

至於列寧爲什麼選擇這裡,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列寧山算是波喬普周邊難得的制高點。從小山山頂可以俯覽波喬普城以及河對岸的狀況。而且列寧山的環境很不錯,青山綠水讓列寧覺得很舒適,這讓他想起了當年被流放的時光。

一號別墅有一道狹窄的石階路通向山腰的二號別墅,一般列寧白天在山頂的一號別墅辦公和“觀光”。而到了晚上,則離開山頂前往山腰的二號別墅休息。原因是山頂的一號別墅風比較大,氣溫比較低,而導師大人的身體確實並不是太好,而低溫對老年人來說就是大敵。

不管是一號別墅還是二號別墅,都配置了十名衛兵把守,而在山下的路上,更是設置了兩道崗哨以確保列寧的安全。後來列寧的秘書維爾卡婭回憶道:“這是波喬普城外的制高點,山上和山下都有中 央保衛廳的同志把守,安全性很理想……在一號別墅正對着白俄羅斯的那個房間裡,列寧同志就在那裡辦公。看一會兒文件,他就會走出陽臺,望着白俄羅斯方向發呆。我認爲列寧同志那時候可能在想何時才能光復白俄羅斯……”

雖說中 央保衛廳的工作能力無可置疑,但是羅科索夫斯基總是不放心讓導師大人就這麼住在波喬普。他特別加強了安全保衛工作,命令nkvd內衛部隊的一箇中隊駐紮在山腳下,此外還派去了五輛t-70坦克和三輛mt-lb36輸送車。確保一旦遇到危險,坦克能掩護列寧突出重圍。

當然,有同志可能要說,這能有什麼危險?而且就算真有危險,區區t-70坦克也不頂什麼用哈。不是羅科索夫斯基小氣,不給導師大人派更好的坦克,實際上他原本只准備派一個t-54坦克連去保護導師大人的。但是列寧知道後十分生氣,狠狠地訓斥了羅科索夫斯基一頓,他說:“我個人的安全不會有任何問題,而且我對蘇聯來說也沒有那麼重要。我已經退休了,不再是人 民委員會主 席,不應該享受特別的待遇。在戰爭最艱難的時刻,怎麼讓將寶貴的重型坦克用來保護我呢?”

羅科索夫斯基是好說歹說才讓列寧同意用t-70來保護他。當然,羅科索夫斯基也覺得列寧遭遇風險的可能性不高,他不過是儘量的做好本職工作。所以在列寧安頓下來之後,羅科索夫斯基也就沒有過多的去關注導師大人了,還有一場艱苦的防禦戰在等待着他,他實在沒有太多的精力可以浪費。

只不過,讓羅科索夫斯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放鬆警惕還真就出大問題了……全本小說網

456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下)403 讓人垂涎的公海艦隊243 接近老盧454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上)084 找虐101 搜查(上)191 好消息082 冷靜的和作死的399 釣魚行動(中)141 出手176 初上戰場(下)301 拉偏架(上)303 無題206 改變150 戰爭前夜(下)292 難題26 逆轉055 交鋒(一)071 特效藥113 杯具的季諾維也夫(上)060 俄羅斯之聲085 囂張給你們看看415 不速之客(下)496 一切都太少了05 槓上了(上)490 關門打狗(上)608 性質惡劣68 烏龍136 有病治病377 老託的堅持447 所謂輿論207 厚道人魯祖塔克328 勝利291 戰鬥20 抗日人選238 演習or演戲(上)403 讓人垂涎的公海艦隊294 激戰70 護衛艦和逗逼431 以退爲進103 華夏行(3)341 斬首行動(3)166 麻煩的維多利亞202 備戰397 內鬥大戲啓幕413 完勝(3)338 奇襲(下)015 火腿腸和方便麪419 奧爾什丁的戰鬥499 華沙(中)099 再出手505 巴黎起義(中)323 猶豫不決的羅將柯253 無題057 交鋒(三)543 海戰(8)48 問題不少481 決戰(10)404 考驗(上)011 科爾尼洛夫256 激戰克羅斯騰(一)293 羅將柯的短板64 無題454 西南方面軍的紛爭(上)111 新武器(上)262 老將出招008 又來了370 新情況268 投桃報李638 陰謀(中)374 學習生活(下)280 解職609 好事和壞事333 塵埃落定624 古巴和越南359 在北非352 吃虧在眼前220 隱憂331 裝孫子476 決戰(5)687127 回國51 激戰(3)257 激戰克羅斯騰(二)280 解職101 搜查(上)100 交錢和開會289 談話(下)145 虛與委蛇(下)476 決戰(5)168 目標克納本(中)667509 越獄(上)11 都是混蛋(上)89 攻佔費羅爾100 無題661230 又是二把手222 彼得羅夫斯基見聞錄(下)95 又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