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轉變

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科涅夫,這三人無論哪一個在後世都是家喻戶曉的蘇聯將星。朱可夫這廝就不提了,牛逼閃閃。華西列夫斯基也收復過克里米亞解放過柯尼斯堡,甚至比蘇聯紅軍陸軍的三駕馬車中的羅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知名度更高。

最後一個科涅夫,這位算是怪才,之前說過,這位不是純粹的軍事指揮員出身,最早是搞政治工作的,算是半路出家。但牛逼的是,科涅夫不光政治工作幹得好,軍事指揮上步炮協同上冠絕蘇聯。不像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這是玩鐵甲洪流的達人,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裝甲力量給他們,那是發揮不出全部實力的。

科涅夫不一樣,這位沒有足夠的坦克支援一樣能打漂亮的勝仗,在庫爾斯克,科涅夫可沒有足夠的坦克,結果他解放了哈爾科夫,讓斯 大林激動的命令224門禮炮鳴放20響。

那麼在這三個人選當中,李曉峰更中意誰呢?其實,某仙人覺得這三位都行,此時的朱可夫僅僅是個軍長,還在基輔廝混,完全沒有歷史上那麼風生水起;至於華西列夫斯基,這位神父的兒子還在總 參謀部給圖哈切夫斯基打下手,僅僅是個少將而已;科涅夫混得也不怎麼樣,衛國戰爭爆發之前,這位剛剛被調到中亞軍區任軍區參謀長。衆所周知,中亞軍區根本就是打醬油的存在,衛國戰爭爆發後,中亞軍區唯一的任務就是給其他吃緊的戰區提供增援部隊。委實是沒什麼事做。

反正這三位都屬於不上不下的將領。跟老一輩的老資格比。他們差資歷,而更羅科索夫斯基、盧金這樣的新銳將星比,又缺後臺。總而言之,如果給他們一個表現的機會,他們恐怕會非常高興的。

按照李曉峰的想法,提出這三個人選之後,軍 委唯一要做的就是隨便選一個,接下來就有胡宗南的苦頭吃了。只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他把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

最開始軍 委覺得朱可夫不錯,老朱雖然屬於斯 大林—伏羅希洛夫集團的餘孽,但是才華夠高,而且之後的表現也不錯。在基輔保衛戰期間,他的步兵軍打得有聲有色,得到了沙波什尼科夫的高度讚揚。甚至特里安達菲洛夫同其交流之後,也認爲其能力突出,應該破格重用。

讓朱可夫去內蒙打一仗,完全沒有問題。可是沙波什尼科夫卻堅決不放人,老沙的理由是:“我這裡的迫切地需要朱可夫。在解除基輔包圍的戰鬥中,朱可夫的作用更大。這時候怎麼可以將其調到千里之外的不毛之地收拾幾個不知所謂的土鱉呢?”

按照沙波什尼科夫的說法:“朱可夫是烏克蘭方面軍最傑出的代表。他必須留在基輔,這至關重要!”

不過多年以後,沙波什尼科夫回憶爲什麼拒絕放走朱可夫時,卻是另一種說法:“朱可夫有能力,只要給他一個機會,很快就能展現出才華,而基輔解圍戰,將是最好的舞臺。此時將其調走,這不是莫名其妙埋沒人才嗎?”

說白了,對於李曉峰安排的那個舞臺朱可夫並不感興趣,他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自然是不想去遠東廝混。

朱可夫沒戲了,華西列夫斯基那邊也很快就掉鏈子了,理由很簡單,圖哈切夫斯基不放人,作爲總 參謀長助理,他幹得相當的不錯,以至於讓一向挑剔的圖哈切夫斯基都非常滿意。而對於圖哈切夫斯基來說,未來最重要的明斯克反擊戰還需要這位出色的助理幫着出謀劃策,怎麼能調離呢?

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李曉峰就是不安好心,就是打着敲打刮民黨的幌子來削弱他在總 參謀部的嫡系,打亂他明斯克反擊戰的籌備工作。自然,圖帥不可能讓某仙人如意,很快在圖哈切夫斯基的授意下,華西列夫斯基晉升中將軍銜,並擔任陸軍作戰部副部長一職。

三個人選已經去掉了兩個,似乎只能花落科涅夫了,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科涅夫對此也沒有太多興趣。衛國戰爭爆發之後,科涅夫一直就在走關係,試圖調回西線任職。幾個月的奔走下來,他初步已經有了去向,波羅的海方面軍準備接納他。

所以科涅夫對於去華夏也是興趣缺缺,是的,對於紅軍將領們來說,西線遠比東線有吸引力,雖然都是保家衛國,但是東線總有點低西線一頭的感覺。任何有追求有抱負的將領都願意跟納粹過招,而不是去欺負小鬼子。

所以科涅夫也直接向軍 委表示,他更願意去西線打擊納粹,而不願意去東線的華夏廝混,反正聽他的口氣似乎有點受歧視的意思。

這給李曉峰弄得哭笑不得,原本他還想給這三人一個展現才華的機會,誰想到這三位卻畏之如蛇蠍,真心白費了他一片好心了。有那麼一瞬間,他都有心給這三位一點顏色看看的意思,不過後來一想,也沒必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進取心是好事,既然這三位都“人各有志”那也別勉強了。反正教訓區區一個胡宗南容易得緊,他們三個不去,還有很多人選嘛!

比如什麼崔可夫、梅列茨科夫、馬利諾夫斯基、索科洛夫斯基、托爾布欣,反正某仙人隨便都能找出一大批備胎。李曉峰是準備更換備胎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軍 委卻被朱可夫等人的態度激怒了,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如今軍 委都下了決心,區區幾個少將和中將就敢唧唧歪歪推三阻四。尼瑪,究竟是你們當家還是軍 委當家,這個事兒不能就這麼算了,必須嚴肅處理!

嚴肅處理?那處理誰呢?這時候就能看出有沒有靠山的重要性了,朱可夫有沙波什尼科夫和鐵木辛哥背書。而且給出的理由也勉強過得去;華西涅夫斯基那邊有圖哈切夫斯基撐腰。腰板那是梆梆響。自然也是不怵。

科涅夫呢?他有啥?啥都沒有!你想想,科涅夫如果有給力的後臺,能給扔到中亞軍區坐冷板凳?三個人中間就屬他最沒有後臺,軍 委不捏他這個軟柿子都對不起觀衆了!

很快,科涅夫就被軍內和黨內嚴重警告,軍 委命令他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抵達烏蘭巴托,立刻將懲罰刮民黨的任務挑起來,否則軍法論處。

這真心就是欺負人了。反正科涅夫是差點吐血,然後呢?然後科涅夫就只能帶着一肚子的悶氣前往烏蘭巴托上任了。反正當時的科涅夫是很氣憤很受傷,不過在他抵達了烏蘭巴托之後,情緒倒是平穩了不少。

倒不是科涅夫認命了,像他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認命?遇到一點挫折就唉聲嘆氣就破罐破摔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取得像樣的成績,更不可能成爲所謂的“人上人”。科涅夫之所以能從政工幹部變成軍事家,而且是蘇聯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軍事家,就源自他有一顆永不服輸的心。

科涅夫絕對不會認命,看看歷史上他屢屢受挫時的表現。他怎麼可能破罐破摔?科涅夫不光沒有破罐破摔,反而在積極的總結經驗教訓。

那科涅夫自認爲獲得了什麼教訓呢?當時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朝中無人事難辦,沒有一個給力的靠山,他哪怕就是才高八斗也只能當踏腳布。看看朱可夫、看看華西列夫斯基,跟他一樣都頂了軍 委,爲啥受罰的就只是他?道理很明顯也很簡單,誰讓他沒有靠山。

科涅夫是那種特別冷靜而且野心勃勃的人,發現了自己的短板之後,他就會想方設法的彌補。那麼他找到了彌補的辦法沒?在抵達烏蘭巴托之後,他有了初步的想法——我似乎能搭上安德烈.彼得羅夫斯基同志的線?

科涅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很簡單,在烏蘭巴托他看到了全盤懲罰刮民黨軍的作戰設想,其中某仙人的大名就落在上面,而且剛剛從重慶趕赴烏蘭巴托的崔可夫也向他暗示,是某仙人在軍 委推薦了他科涅夫。

科涅夫當時是又驚又喜,驚訝的自然是自己之前的不識時務,竟然敢拒絕在軍方如日中天的安德烈同志的提名,這尼瑪不是找死嗎?政工出身的科涅夫太清楚某仙人的能量了,收拾他這樣軍一級幹部就跟玩兒一樣。

科涅夫立刻是出了一身冷汗,對於只被黨內和軍內警告處分感到無比的慶幸。當然,在慶幸的同時,他也有些小欣喜,某仙人只給他一個警告處分,這充分說明某人還是很看重他的,否則就應該直接一棒子敲死了,而不是逼着他來烏蘭巴托上任。

也就是說,他科涅夫已經進入了某人的視線,只要表現出色,絕對不愁沒有出頭之日。而這讓他是無比的欣喜,之前還擔心找不到足夠硬的後臺,現在後臺已經送上門了,不抓住這次機會,科涅夫自己都不能原諒自己了。

這還是科涅夫放平心態的第一重原因,第二重原因則是他驚訝的發現配屬給他的作戰部隊並沒有那麼垃圾。一個外蒙古騎兵軍,一個標準的紅軍步兵軍,兩個軍六個師編制是滿滿的,而且補給上還有優先權。這麼看的話,國內還是很重視這次行動的,否則,完全不需要從兵力十分緊張的遠東紅旗方面軍抽調出一個軍的兵力。

既然指揮這次行動不是受歧視,科涅夫自然心氣就更舒暢了,立刻投入了工作。科涅夫的第一項工作就是了解對手的情況,按照土共和kgb獲得的情報,參與這次行動的刮民黨軍乃是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

第34集團軍,司令官是胡宗南,副司令是宋希濂和陶峙嶽,下轄丁德隆的第一軍、董釗的第十六軍、李鐵軍的第七十六軍、趙錫光的第三十六軍和孔令恂的第八十軍。

一個集團軍下轄五個軍,這是滿編得不能再滿編了,可見光頭對於陝甘寧是多麼的重視。而且這五個軍中還有第一軍這樣的御林軍。其戰鬥力在**當中算是很強了(至少裝備很好)。

刮民黨出動了五個軍。而科涅夫手頭上只有兩個軍。似乎實力相差異常懸殊,這個仗似乎並不好打。可是科涅夫卻一點兒都不犯怵,在他看來敵人的數量雖然佔優勢,但戰鬥力並不是特別強,至少以紅軍標準來看,這個第34集團軍所屬的部隊大部分連輕步兵都算不上,嚴重缺乏重武器,尤其是大口徑火炮。

而在這方面。紅軍就擁有絕對的優勢了。比如配屬給科涅夫的紅軍第53步兵軍,隸屬有第107、第133和第178步兵師。原本第53軍是沒有加強軍屬火炮的,但是爲了增強該軍的火力,遠東紅旗方面軍臨時將原本配屬給第55步兵軍的第207軍師炮兵團調撥給了第53軍。

請注意,紅軍的軍屬炮兵團分爲兩種,一種是擁有36門火炮的三營建制,另一種是擁有48門火炮的四營建制。其中三營建制的軍屬炮兵團通常擁有12門107加農炮、12門122加農炮和12門152榴彈炮。當然也有一種特殊的三營建制軍屬炮兵團,其裝備有36門152榴彈炮。

而第207軍屬炮兵團屬於四營建制,編有12門107加農炮、12門122加農炮和24門152毫米榴彈炮。可見其火力比一般的軍屬炮兵團還要強大。

而與此同時,刮民黨的部隊裡。軍一級的想要有150毫米級別的火炮都屬於做夢,集團軍一級都很難獲得150毫米火炮的支援(老蔣攏共就進口了那點150榴彈炮。抗戰初期就損失了一批,而且彈藥基本上消耗得差不多了)。

不光是缺少重炮,在中口徑榴彈炮和加農炮上刮軍也是相當的弱,105榴彈炮的數量都極其有限,可以說**的支援火力也就是點76毫米級別的山炮或者野炮了,而且炮彈供應還有問題。

反觀紅軍方面,師屬火力都足夠讓刮軍喝一壺的了,按照圖哈切夫斯基制定的1941年標準步兵師編制,每個步兵師擁有一個重炮團、一個野炮團、一個反坦克炮營、一個獨立高炮營。就是這,紅軍同德軍的交戰還認爲反坦克炮數量過少(一個師35門45毫米反坦克炮)。

講心裡話,一個紅軍的標準步兵師就足以碾壓刮軍的一個軍,甚至對上了刮軍的一個集團軍,在重武器上都還有優勢。

反正當科涅夫看到刮軍的編制時,心中有一萬頭草泥馬在狂奔而去。我勒個去的,這尼瑪也叫集團軍?要炮沒炮要車沒車,還沒有哪怕一輛坦克,這是什麼鬼的集團軍?

崔可夫只能向他解釋道:“伊萬.斯捷潘諾維奇同志,你不太瞭解華夏的現狀,這個國家積貧積弱,幾乎沒有任何重工業,除了步槍之類的輕武器可以勉強自給自足,其他的包括相當一部分機槍、迫擊炮和絕大部分中大口徑火炮都依賴進口……實際上這個國家除了人口,什麼都缺!”

科涅夫目瞪口呆了,他無法想象,一個連彈藥都談不上完全自給自足的國家怎麼去打贏一場現代化的戰爭?難道光用人頭去填?那得死多少人?

崔可夫苦笑了一聲,繼續解釋道:“實際上,胡宗南的第34集團軍在刮軍當中已經算裝備最好的了,相當一部分刮民黨軍隊連軍服都做不到人手一套,很多士兵都是光屁股上戰場的。”

科涅夫幾乎要暈厥,華夏的現狀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他已經無法想象了,不過更“可怕”的還在後面,因爲崔可夫繼續說道:“這還是刮民黨的軍隊,而我們在華夏的同志,比他們的條件還要艱苦,連步槍都做不到人手一隻,子彈更是少得出奇,別說大炮連迫擊炮都是寶貝疙瘩。甚至相當一部分在敵後活動的游擊隊連肚子都吃不飽。那種艱難超出了我們革命戰爭時期十數倍,而他們卻頑強的堅持下來,在刮民黨的干擾之下沉重地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科涅夫驚奇,原本他以爲內戰時期的紅軍就足夠艱難了,誰想到還有比那時候的紅軍更慘的存在,對於這麼一隻在極端不利情況下堅持革命理想堅持戰鬥到底的部隊,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很想親眼看一看土共的軍隊究竟是什麼狀況?如果真的存在一隻如瓦西里.伊萬諾維奇同志所言的革命軍隊,那隻能稱之爲軍事史上的奇蹟了。對於這項奇蹟,我相當的有興趣!”

頭一次,科涅夫開始對東方的戰鬥產生興趣,開始轉變之間對東方戰線的偏見,東方和西方都是一樣的,都是爲了抗擊侵略和維護和平而戰,都是保家衛國!甚至和西方戰線相比,東方的困難更大,所取得的戰果也更加的不容易!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宇世人、mfl、mfl、包黑子和尤文圖斯同志!

502 拉攏367 扯皮153 無題419 雙贏548 送上門的小夥伴(下)202 剽竊思路182 解決捷克軍團問題的方法(上)315 高爾察克的決心263 殺青128 杯具+餐具(上)564 CCCP(下)167 聖誕禮物369 鋼鐵同志的錯誤277 拆東牆補西牆359 不配合(中)384 羅馬尼亞風雲(下)186 調整053 急轉直下314 滿頭是包278 突擊旅147 壞消息538 海戰(3)641 被捕419 雙贏349 第一次維堡保衛戰(上)654 鬥爭的藝術(2)12 都是混蛋(中)36 陰謀(上)001 序章327 坦克炮之爭(4)141 不靠譜的辦法222 怒火之源133自找沒趣203 人心72 買賣和忽悠333 血戰落幕228 說服(中)399 第一回合結束643 失敗533 新戰術99 國際形勢078 交換和代價467 決戰開始(中)532 持久戰069 神推論644 憤怒的小斯307 交易323 完勝025 米高揚273 名將大薈萃(1)236 大會散場小會開始161 生產問題497 施壓336 無題433 讓人憂心的局面477 攻城093 錢從何來134 塵埃落定(上)93 東方的故事344 雞飛蛋打80 要的就是誤會254 完勝056 交鋒(二)59 戰鬥繼續187 忽悠曼納海姆299 技高一籌213 廢物609 好事和壞事201 居心險惡331 “大吉嶺”建功83 升級021 維多利亞的秘密(下)543 海戰(8)071 特效藥445 鐵托跳腳239 說服060 突變160 一地雞毛068 又一根攪屎棍111 山頭之爭(上)315 高爾察克的決心200 聽誰的?302 出師未捷67890 逆轉006 史上最彪悍的越獄行動492 關門打狗(下)219 反擊開始187 斯莫爾尼宮的槍聲(下)189 夜貓子進宅?408 夜戰(6)275 名將大薈萃(3)113 絕望345 共同保管330 排日法案570 準備101 搜查(上)250 師出有名316 着魔425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