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低頭服軟

李曉峰的這番話算是道破了天機,說白了,所謂的路線和方針不是過用來招兵買馬的招牌而已。你說你是三巨頭,總得有個字號吧!最好是能穩穩壓住政敵一頭的字號,其作用就是立威和鼓舞士氣。

搞清楚了這一點之後,事情就簡單了,不就是政 治口號嗎?要什麼心理負擔,反正又不用馬上就兌現,忽悠唄!

說實話,李曉峰提出來的忽悠口號可是很高大上,至少附和布爾什維克帶領世界共 產主義運動的調調。和李曉峰的口號相比,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那兩個路線都顯得那麼“鼠目寸光”。

反正李曉峰的口號一經提出,獲得了舉國上下,不!是全世界無產階 級的一致響應,大家紛紛說這個口號纔像話,纔是共 產主義帶頭大哥應該有的作風。

甚至這個口號都驚動了退休療養中的列寧,導師大人破天荒地給斯維爾德洛夫打了電話,詢問小斯的新政治路線的相關事宜。倒不是小斯的口號讓導師大人眼前一亮,而是導師大人感到了深深地憂慮。

爲啥憂慮?因爲小斯的新口號跟當年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幾乎是一個調調,甚至可以說就是老託不斷革命論的重新包裝版。而這個時候,導師大人認爲不斷革命有些不合時宜,有些盲目自大和不知天高地厚的意思。

當年托洛茨基還不是對不斷革命抱有充分的信心,結果呢?碰得頭破血流。還導致了黨內關於一國是否能建成社 會主義的大討論,差點讓黨都分裂了。此時小斯再舊瓶裝新酒。你說列寧能不感到憂慮?

不過小斯對此卻是充滿了信心:“反對帝國主義、反對霸權主義永遠都不會過時。從世界範圍來看。亞非拉的人民已經初步覺醒了。比如一度中 國的革命運動就開展得轟轟烈烈。我們認爲在帝國主義內部矛盾重重的當前,不管是像斯 大林同志一樣向帝國主義中的法西斯份子妥協退讓,還是像托洛茨基同志一樣謀求同帝國主義進行合作,都存在嚴重的問題。蘇聯和布爾什維克必須堅持以我爲主,必須自己掌握命運,只有將遭受帝國主義和法西斯迫害的世界最底層人民團結起來,才能贏得勝利!”

列寧很想對斯維爾德洛夫說:“你丫這就是唱高調,事情如果有你說的這麼簡單。世界大革命早就取得了勝利!”

不過就算列寧不認同,也改變不了大局了,因爲共 產國際下面的兄弟政黨對小斯的路線是極大滿意,紛紛爲小斯提出的路線歌功頌德,這其中的巨大影響力連列寧都得退避三舍。

李曉峰成功了,小斯也成功了,新的政治路線帶給他們空前的聲望,讓一度比較窘迫的斯維爾德洛夫集團聲勢大振,算是徹底地穩固了政治地位。而這就意味着蘇聯進入了三巨頭時代。

當然,政治地位的穩固。不代表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就會俯首認輸。實際上這兩個人一點兒認輸的意思都沒有,不光不認輸。他們還加緊了動作。從1938年8月開始,作爲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的代表,莫洛托夫和越飛是頻頻前往德國、日本和法國、英國,同四國外長進行談判和接觸。

其中進展最順利的是莫洛托夫,他在同德日的交涉進展很快,初步同日本達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識,接下來需要的就是怎麼把私下裡秘密的接觸變成正式的談判並簽署條約了。

而越飛那裡的進展就不順利了,英法比德國和日本難搞太多了,這兩個大流氓始終不願意向蘇聯承諾政 治義務,對抗擊法西斯依然只是放在嘴上。而這樣的條件是托洛茨基完全不可能接受的,也就是說交涉陷入了僵局。

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很活躍,斯維爾德洛夫自然也不能閒着,同前兩者相比,他們的工作反而是要低調許多,畢竟共 產國際是現成的,而且不管是盧森堡、李卜克內西還是季米特洛夫,都願意促成世界範圍內的無產階 級反帝反法西斯同盟。

有了這三位國際共 產主義運動大佬的支持,斯維爾德洛夫要推行自己的主張就很簡單了。在李曉峰的建議下,反法西斯是當前的第一要務,首先就要幫助那些面臨法西斯威脅和已經遭受法西斯侵害的無產階 級兄弟。

而這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華夏、朝鮮、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當然,最後那兩家是湊數的,因爲埃塞俄比亞沒有共 產黨和其他社會主義政黨,而西班牙第二共和國之前的表現是相當不堪入目,而且他們基本沒有面臨戰爭威脅,所以他們都不是援助的重點。

說白了,援助的重點目標其實就是華夏和朝鮮,尤以華夏爲重中之重。不過這個重中之重也是存在問題的,那就是援助給誰?此時蘇聯政府所承認的是國民政府,但國民政府並不是共 產國際的成員。以共 產國際的名義給出的援助,是給國民政府還是給土共?

這就是相當複雜和嚴肅的政治問題了,反正如果給土共,那老蔣那裡絕對要跳腳的,一直以來他對土共的防範還在對日本人的防範之上,他是絕對不容許土共做大的。

實際上共 產國際內部對這個問題的意見也很複雜,斯 大林和托洛茨基的人不斷地起鬨架秧子,故意製造麻煩,爲的就是要讓小斯的路線破產。

在這種情況下,李曉峰和魯祖塔克做了大量的工作,說服了盧森堡、李卜克內西和季米特洛夫,暫時給華夏的援助五五開,老蔣和土共各給一半。

講心裡話,這是個和稀泥的辦法,從根本上說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實際上這個決定才做出來老蔣就開始抗議了。認爲蘇聯這是粗暴第干涉華夏內政。

對此。李曉峰給出的答覆是:“共 產國際做出的決定跟蘇聯政府完全無關。聯共(布)只是共 產國際的成員之一,無法左右共 產國際的集體決議。”

而季米特洛夫也對此解釋道:“共 產國際提供的援助一般只給本國際的正式成員,很顯然國民政府和國 民黨都不是本國際的成員。本組織是鑑於土共是共 產國際的成員,且正在遭受法西斯的侵害,纔給予援助。實際上所有的援助法定的授予對象只能是土共。但是鑑於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在開展,爲了幫助華夏人民抗擊侵略者,才破例將援助的一半贈予國民政府……”

其實季米特洛夫的意思就是說:“老蔣,你丫別嚷嚷了。再嚷嚷連那一半都不給你了!”

季米特洛夫的話還是有效果的,老蔣那邊果然不敢那麼大聲的嚷嚷了,不過沒節操的他很快就想出了個餿點子——老子也申請加入共 產國際!

別笑,老蔣歷史上確實幹過這事兒,只不過沒被通過而已。而這一次,恐怕是依然通過不了。因爲李曉峰很清楚老蔣的真實想法,這位是拿了好處也不辦事的主。

可是國民黨的申請也擺在那裡,總不能不聞不問吧?可是要過問,那共 產國際恐怕很爲難,蘇聯政府的既定政策是援華抗日。總要給國民黨留幾分面子,不能直吼吼的就否定。

“那就拖唄!”李曉峰毫不在意地說道。“組織一個最高規格的考察團,將他們派去中 國,上上下下細緻全面地考察國民黨的政治理念和組織機構,最好考察個三年五年的……”

這話給魯祖塔克都逗笑了,這個主意太損了,不過他很喜歡。只有跟某人接觸之後,纔會發現,某人解決那些複雜棘手的問題很有一套,往往能從常人想不到的側面打開突破口。

和斯 大林、托洛茨基以及斯維爾德洛夫比起來,某人的辦事風格有點“邪”,但是這個邪路子往往卻很好用。這讓魯祖塔克是佩服不已。

當然,今天魯祖塔克前來找李曉峰,重點要談的不是華夏的問題,而是東普魯士的問題。進入到1938年10月份以來,德國的排猶氣氛是愈演愈烈,不光是德國本土的猶太人備受歧視,連帶着讓德國和東普魯士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也像拉滿了弦的弓。

這讓猶太人終於再也坐不住了,一方面加強了對英法的遊說和公關,另一方面也開始了積極地做準備。什麼準備?自然是戰爭準備!

從奧地利被德國吞併開始,到蘇臺德事件爆發,本.古裡安就立刻批准了新的軍事預算法案,同一年前相比,東普魯士的軍事預算幾乎是直接翻了一番。猶太人終於意識到了僅僅靠抱大腿恐怕是解決不了生存的危機,開始自救了。

東普魯士人民共和國的常備軍立刻開始擴編,從十萬人的規模擴充到二十萬。而且這些新增的兵源十分有趣,基本上將本地的德國後裔排斥在外,幾乎清一色地是吸收猶太青年。

不光是大量的吸收猶太青年,本.古裡安還暗中授意清除軍隊當中的德國影響力,將相當一部分德國裔士兵和軍官清退出現役。看起來本古裡安也發現了,這些德國佬靠不住。

不過這麼做好處和害處都是顯著的,好處是保證了國家暴力機器的可控性,壞處是被清退的那一批德國後裔可不會爲猶太人保守秘密,一肚子火氣的他們將東普魯士國防軍的大量軍事機密泄露給了德國,一時間東普魯士軍隊在納粹眼裡幾乎是透明的。

在這種情況下,本.古裡安只能重新整頓軍隊以便將泄密的影響力降低到最小。在整頓軍隊的同時,本.古裡安也積極地開展外交工作,大腿還是要抱地,只不過這次公關的重點從英法已經轉移到了美國和蘇聯,尤其是蘇聯。

本.古裡安認爲如果能夠重新和蘇聯恢復關係,並且能獲得蘇聯的保護,那猶太人的生命安全將更有保證。這一次,他親自出馬。連續拜會了斯 大林、托洛茨基和斯維爾德洛夫。

效果怎麼樣呢?只能說不怎麼樣。斯 大林本來就不太喜歡猶太人。而且斯 大林如今是一門心思的謀求同德國和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和東普魯士就是妨礙他和德國關係的障礙物,你說他能給本.古裡安什麼要臉看?

至於托洛茨基,身爲猶太人,卻沒有太多猶太人自覺的他,對於如何處理同東普魯士之間的關係也頗爲躊躇,因爲德國人現在反猶運動是轟轟烈烈。在沒有同英法達成同盟關係時,托洛茨基其實也不敢過多的刺激德國人。一個弄不好就會弄巧成拙,他必須衡量其中的風險,所以他也給不了猶太人太多的承諾。老託只是很空泛的表示願意維持同東普魯士的友好關係,但是暫時兩國之間的關係還是維持現狀比較好。

這些本.古裡安就抓瞎了,三巨頭中的兩個,一個明確表示對他們不感冒,另一個也只是說場面話,而最後剩下的那個巨頭,之前可是一度跟猶太人鬧得很僵,這怎麼看都沒有活路啊?

思來想去。本.古裡安也只能死中求活了,腆着臉去拜會了斯維爾德洛夫。這場會面也沒有打開突破口。因爲斯維爾德洛夫既沒有像斯 大林那樣一口回絕,也沒有像托洛茨基那樣打哈哈,而是乾脆不談正題,說道德國問題的時候,小斯就岔開了話題,但是卻又沒有完全堵上門路。

這給本.古裡安弄得不上不下,不知道斯維爾德洛夫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其實斯維爾德洛夫的意思很簡單,他對恢復同猶太人的合作關係是持有支持態度的,但是這邊不是有個李曉峰麼?之前某人對猶太人可是頻頻揮動大棒,怎麼看那廝都恨透了猶太人。對斯維爾德洛夫來說,在猶太人和李曉峰之間做選擇,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所以纔沒有將話說死,而是讓魯祖塔克去看看某人究竟是個什麼態度。如果某人依然恨透了猶太人,那就讓猶太人自生自滅去吧!

獲知了魯祖塔克的來意,李曉峰笑道:“對於猶太人我不存在什麼怨恨,大家都是維護國家利益,只不過他們的吃相太難看了,過了河就拆橋。所以我認爲跟猶太人合作可以,但是在商言商,他們如果不給出足夠的好處,我們就沒必要搭理他們。”

魯祖塔克笑了,有李曉峰這句話他就知道該如何選擇了,不過就在他準備告辭的時候,李曉峰突然又對他說道:“我建議雅科夫同志不要這麼着急答覆猶太人,晾他們一陣!”

魯祖塔克笑着點點頭,問道:“你覺得晾多久爲好呢?”

實話實說,魯祖塔克提問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徵求李曉峰的意見,而是開玩笑的意思,是一種好友之間的調侃,不過李曉峰的回答卻讓他大吃一驚:“反正不要早於11月10日,最好是明年年初再答覆他們。”

“呃?”魯祖塔克立刻就愣住了,很敏感的他立刻就意識到了問題:“安德烈,你是不是有什麼內幕消息?”

李曉峰笑了笑道:“也不是什麼特別的消息,根據kgb在德國工作的同志反映,在下個月德國可能會爆發針對猶太人的暴力事件,規模和影響力將是空前的。”

“安德烈同志真的這麼說了?”

面對斯維爾德洛夫的詢問,魯祖塔克點了點頭,另外還補充道:“我看他對此的把握不是一般的大!”

斯維爾德洛夫沉思了片刻,吩咐道:“我知道了,就按安德烈同志的意思做,先晾一晾猶太人,儘量爭取更大的利益!”

本.古裡安還真是可憐,他這裡還眼巴巴地四處探聽斯維爾德洛夫的態度,還想着怎麼打開局面。可誰想到對方已經做好了坐地起價的打算,對於他的試探總是以各種藉口推諉,但卻又總是留下一線希望,就跟逗他玩兒一樣。

一直到了11月10日,震驚世界的水晶之夜事件爆發,在此之後得幾天裡,德國的猶太人遭受了滅頂之災,財產被沒收不說,大部分被關進了集中營。這進一步導致了德國和東普魯士之間關係高度緊張,一度的德國國防軍和東普魯士邊防軍都要擦槍走火。是本.古裡安命令軍隊必須剋制才使得衝突沒有立刻爆發。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本.古裡安忙着解救被關押在集中營的同胞,一直到了1939年一月份,他才突然收到了斯維爾德洛夫邀請他訪蘇的建議。

本.古裡安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份邀請有多寶貴,幾乎是馬上放下了手頭上一切工作,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莫斯科。而這一次,斯維爾德洛夫沒有再打太極,直截了當的表示願意給東普魯士和猶太人提供幫助,當然這樣的幫助並不是免費的。

這讓本.古裡安是喜出望外,幾乎是沒做任何思考,一口就答應了斯維爾德洛夫提出的所有條件。對此,李曉峰是嘆了口氣,對魯祖塔克說道:“雅科夫同志還是太厚道了,幹嘛發邀請,讓猶太人自己求上門他們能給出更好的條件!”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胡德海軍上將、寄生蟲之血吸蟲、秒殺土豆、南方流浪者和尤文圖斯同志!

229 說服(下)085 囂張給你們看看305 扭轉499 鬼子的企064 審 訊374 新技術515 交鋒(中)623 發展409 反思407 暴露266 激進和保守242 放長線釣大魚131 再遇曼納海姆(上)020 意外收穫207 討價還價14 新仇舊恨353 神人127 重重迷霧051 激烈交鋒561 該下手就下手288 醉翁之意291 戰鬥671177 機降作戰369 犀利地反擊371 電子戰(上)479 去重慶130 杯具+餐具(下)55 爭論123 毒計101 華夏行(1)320 豁出去了395 老託的目的518 定計448 託派攪局(上)212 小人226 爭鋒相對31 演習開始14 新仇舊恨225 不安好心317 手忙腳亂595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5)237 刁買人心262 關於坦克的討論301 拉偏架(上)15 發動機之爭(上)215 偵察257 鋼鐵的陰謀(下)030 要出事139 高超手段224 圍觀須謹慎(上)470 暗戰(下)235 選舉(下)477 決戰(6)285 陰謀375 老狐狸24 人心難測197 脫困060 俄羅斯之聲228 攤牌061 暴走的加米涅夫143 對話615 埃及正文 363 救,還是不救?388 死道友不死貧道496 歪招428 坑人(下)213 強硬到底69 欺人太甚12 都是混蛋(中)569 應對311 活寶503 亂(上)186 宏偉藍224 閃電行動(下)343 得寸進尺32 崩壞326 坦克炮之爭(3)490 覆滅428 此路不通180 防患於未然(下)232 敲打42 下決心371 電子戰(上)067 交代307 初戰514 交鋒(上)220 橋106 張鼓峰065 僵 持414 不速之客(中)293 王牌坦克手回憶錄之二137 風雨欲來011 斯莫爾尼宮裡的小插曲669357 翻臉576 無題124 007在行動(中)199 陰人058 捷爾任斯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