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發動機之爭(上)

仇恨是能讓人衝昏頭腦的,圖哈切夫斯基也是如此,進入1933年後一連串的不如意和打擊讓這位過於年輕的紅軍元帥有些惱羞成怒了。

憤怒會讓理智的人做出最錯誤的選擇,而圖哈切夫斯基就被憤怒的情緒左右了,做出了絕對錯誤的選擇,他決定報復李曉峰。當時圖哈切夫斯基的想法很簡單:“你安德烈.彼得洛維奇不是要跟我過不去,要干擾我的正確決斷,要給我搗亂嗎?那好,我倒要看看誰怕誰,不就是搗亂嗎?誰不會!”

圖哈切夫斯基如果下定決心要跟李曉峰擡槓和搗亂,那破壞性不是一般的大。比如繼續之前那個關於航空兵建設的話題,圖哈切夫斯基出於維護陸軍老大哥地位和實際需要的考慮,強烈地建議優先發展前線航空兵。

什麼叫前線航空兵,說白了就是主要用於對戰場進行近距支援任務和戰場遮斷任務的航空兵。具體到機種,那就是重點發展攻擊機、輕型轟炸機。

如果紅軍空軍的主體放在這些任務上,那麼首先,這就決定了空軍就是給陸軍打下手的,其次,大大限制了空軍對敵人縱深的打擊,說白了就是將空軍變成了小短腿。

看看美國陸航是怎麼變成美國空軍的,那正是之前的陸航在二戰中進行了出色的戰略打擊任務,極大的摧毀了軸心國的戰略能力。正是因爲陸航表現出的強大戰略殺傷力,才讓空軍獲得了獨立地位。

而現在,紅軍空軍名義上是跟陸軍老大哥平起平坐了。可實質上在當時沒有任何人覺得空軍和陸軍的地位真是平等的。諸如圖哈切夫斯基這種準備將空軍變成飛行炮兵的人是相當多的。在這種情況下。阿爾克斯尼斯之類的傑出空軍將領爲了維護本軍種正當的權益自然要竭力抗爭了。

而且從後來的發展趨勢來看,發展一隻進攻性的戰略空軍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圖哈切夫斯基的搞法太狹隘了。

這纔是李曉峰堅決反對圖哈切夫斯基主張的根本原因,從根本上說李曉峰是在堅持正確的原則,是對事不對人。而圖哈切夫斯基在遭受挫折之後,沒有思考自己遭受挫折的本質原因,而是很狹隘的遷怒某仙人,不得不說這讓人很遺憾。

那圖哈切夫斯基準備怎麼報復李曉峰呢?很簡單。那就是李曉峰支持的他就反對,李曉峰反對的他就要大力支持,也就是俗稱的擡槓。

兩人的交鋒很快就開始了,而且正是圍繞打造遠程航空兵展開的。當時tb-3剛剛服役不久,作爲一款首先應用全金屬半硬殼式先進結構的轟炸機,剛剛出現時tb-3還是很耀眼的。

不過撇去那些耀眼的浮華之後,tb-3的骨子裡其實還是濃濃的“土鱉風”,tb-3用了先進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不假,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這貨依然是一架“木頭”飛機,本質上說這依然是一架金木混合結構的飛機!

從結構和材料特點上說。tb-3確實很土,很蘇聯範。大量使用“木頭”飛機真心是紅軍空軍在二戰中的最大特點。不過這種特點也是不得已而爲之,並不是說紅軍喜歡這種“土鱉風”,而真心是戰場上巨大的損耗讓紅軍不得不土鱉。

實際上紅軍應用輕合金材料很早,從tb-3就能看出來,而且對於任何飛機來說,結構重量和推力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推重比自然是越大機動性越好。尤其是對遠程航空兵而言,儘量的減輕結構死重,將寶貴的重量分配給載彈量和載油量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還記得之前提到過的第聶伯河水電站嗎?蘇聯當時爲什麼要上馬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工程呢?原因非常簡單,供給鍊鋼鍊鋁使用。而烏克蘭的很快淪陷,也讓蘇聯的鋁合金工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航空鋁材供應不上也是紅軍不得不使用金木混合結構的重要原因。

當然,說這些不是說圖哈切夫斯基反對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他又不是真的腦殘,而且鋁合金和鋼鐵一直是托洛茨基重點關注的項目,小圖就算是腦殘也不可能反對托洛茨基不是?

那麼小圖準備在哪個方面做文章呢?要想讓飛機飛得更快、更遠、更高以及載彈量更大,除了減輕結構重量之外,最快也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發動機的功率了。

而在二十幾三十年代,在這個航空工業大發展的時期,動力這一塊自然也是日新月異,在飛行器究竟該採用什麼動力上,當時的主流航空界是有爭論的。

當然,不是爭論要不要用噴氣式發動機,那時候噴氣式發動機項目纔剛剛起步,遠遠談不上實用。爭論的關鍵點是,飛行器究竟是用氣冷式發動機還是液冷式發動機。具體點說就是究竟該用星型發動機還是v型發動機或者直列式發動機。

簡單的說一下,所謂星型發動機以及v型發動機或者直列式發動機,其本質都是活塞式發動機,都是通過活塞在氣缸裡運動產生動力。所謂的星型、v型和直列指的都是氣缸的佈置方式。

星型發動機的氣缸佈置方式類似於五角星,每個“角”佈置一個氣缸。而v型發動機的氣缸則是呈兩排佈置,氣缸就如字母v一樣有個夾角。至於直列式發動機就簡單了,就只有一豎排氣缸。

簡而言之,這三種氣缸佈置方式都有缺點和優點。比如星型發動機因爲氣缸呈現“五角星”形態,所以正面投影比較大,自然的阻力也比較大,客觀上說對於提高飛行速度是不利的。所以大家能看到使用星型發動機的戰鬥機“身條”近乎於“雪茄型”,顯得短粗肥胖,而使用v型液冷發動機的戰鬥機身體更“苗條”。流線感更強。

這個缺點還是形態上的。更大的缺點是星型發動機基本上都只能用空氣冷卻。因爲星型發動機要使用液冷是相當麻煩。因爲氣缸佈局的關係,給星型發動機裝液冷設備絕對是對發動機設計師一大考驗!

而v型發動機的優點就正好跟星型發動機相反,因爲氣缸呈兩排佈置,正面投影相當的小,這使得v型或者直列發動機能沿飛機機身縱向佈置,可以使飛機設計更簡單更流線型,阻力自然小,更利於高速飛行。

而且v型發動機氣缸呈兩排佈置。而且都是一字排開,佈置液冷設備的時候就簡單得多。簡而言之,星型發動機更合適用空氣冷卻,而v型和直列發動機更適合用液冷。

那麼究竟是液冷好還是空冷好呢?這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反正當年的航空界支持液冷和空冷的都有一大幫人,雙方是不斷地打嘴炮。

在蘇聯航空界也是如此,不過基本上支持液冷的要稍微多一點。爲什麼呢?很簡單,液冷發動機的功率潛力更大一些。

這麼說吧,如果只需要一千馬力以下的發動機,那麼用空冷用星型發動機更實在。在這個功率密度下,一般不用什麼冷卻手段氣缸也能承受。採用星型佈局雖然迎風面積大一點兒,但是生產簡單。省掉了死重的液冷設備,有利於提高發動機的功重比。

並且液冷發動機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那就是一旦液冷設備因爲故障或者在戰鬥中被擊毀,那麼發動機很快就會因爲過熱而罷工,到時候飛機真心是立刻變板磚。

而空冷發動機就不擔心這個,從二戰實戰結果也能看出,空冷發動機確實耐操一些,很皮實。比如法國的一架使用土地神—羅納14n空冷發動機的mb.152戰鬥機就有一次被幹了360個窟窿還飛了回來。換做液冷發動機,估計是非歇菜不可。

比如蘇聯早期就引進了美國萊特颶風sgr 1820-f-3和英國布裡斯托爾木星v1發動機,蘇聯的國產代號分別爲m-25和m-22,這兩款就是星型發動機。根據蘇聯飛行員和空勤人員的反應,兩款發動機的評價都不錯,尤其是防萊特颶風的m-25,評價頗高(要知道蘇聯版的m-25因爲工藝不達標比美國原版還要差一些)。

而現在按照發展遠程航空兵的規劃,將要發展一款新式四發重型轟炸機和一款雙發中型轟炸機,這兩款轟炸機將裝備同一種引擎。而根據中央流體力學的研究,認爲不管是雙發中型轟炸機還是四發重型轟炸機,要保證足夠的速度、航程以及載彈量就必然需要一款大功率的發動機。甚至言明這款發動機功率至少要達到一千馬力級別,並保證未來還有充足的升級潛力。

那麼蘇聯當時的工業條件能研製出這麼大功率的發動機嗎?答案是不能!

這麼說吧,前面提到的那個山寨版的m-25,功率就只有750馬力,至於m-22更是隻有可憐的480馬力,尤其是那個m-25是1933年蘇聯能拿得出最好的發動機!就這個最好的m-25離要求都有250馬力的差距,而且這個m-25要大量用於i-16,根本沒有富餘的產能留給轟炸機。

於是乎,新式轟炸機的設計工作一開始就進入了死衚衕,沒有刊用的動力,怎麼辦?

感謝1929年的經濟危機,感謝咄咄逼人的希特勒上臺,這讓蘇聯引進外國技術受的阻礙要小得多。比如美國、法國和英國都願意提供新式發動機的全套技術給蘇聯。而這時候輪到蘇聯人頭疼了,有時候選擇太多了也是問題。在這些國家提供的發動機中該選誰呢?

反正一番挑選和衡量之後,蘇聯內部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是立足於已經引進的美國和英國技術,在本國研發一款大功率發動機,雖然這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首先不管是雙發還是四發轟炸機的需求都不那麼急切,沒必要花那些外匯浪費錢。

而另一種意見是。國內的技術還是太單薄了。立足於現有技術。弄出一款刊用的大功率發動機天知道要多久,萬一研發不順利,那不是白白耽誤了寶貴的時間嗎?

持有這種意見的是李曉峰以及老牌飛機設計師波利卡波夫。這兩人一致認爲必須兩條腿走路,國內搞自研可以,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寶都壓在這上面。而且李曉峰根據二戰中後期的經驗,認爲空冷發動機在追求更高的高度和速度時,是力不從心的。他認爲有必要引進一款先進的水冷發動機做技術儲備。

具體的來說,李曉峰根據波利卡波夫的建議。看上了法國的伊斯帕諾.蘇莎12y液冷發動機,因爲波利卡波夫真心是相當欣賞這一款水冷發動機。而對於老波的建議,李曉峰還是相當重視的。

不過這個提議在軍 委一經提出來,就遭到了圖哈切夫斯基的堅決反對:“引進法國的12ybrs發動機有什麼意義?這款發動機的功率才760馬力,跟m-25比起來毫無優勢,既然一點兒優勢都沒有,爲什麼要引進這麼一款無用的發動機?這就是浪費寶貴的外匯!”

圖哈切夫斯基說得對嗎,僅僅從功率的角度說,12ybrs發動機確實顯得很雞肋,760馬力的發動機竟然“重達”470千克。不管是功率還是重量都顯得過大了。客觀上說。確實對紅軍沒啥現實意義。

但問題是,李曉峰和波利卡波夫看中的並不是12ybrs發動機的現實意義。而是技術意義。水冷發動機在高空高速領域天然的就比空冷發動機有優勢,而且12ybrs發動機的發展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引進12ybrs發動機不過是敲門磚而已!

實際上李曉峰真正想要的是12ycrs發動機,這一款是12ybrs發動機的改進型,功率增大到了960馬力,可是小氣、精明的法國人不願意直接出售12ycrs發動機,而是要求打包出售,得蘇聯先買一部分12ybrs發動機成品之後再才能出售12ycrs發動機和土地神—羅納14的技術。

實際上法國人做軍火生意一直是這麼小家子氣,三十年代,蘇聯原本是準備從法國引進全套驅逐艦以及相關的火炮、火控設備的。可是法國佬死咬着開了一個高價,最後逼得紅海軍不得不跟出價較低的意大利合作。

到了21世界,法國人滿世界賣勒克萊爾坦克時,原本狗大戶沙特已經看上了,談判中沙特要求用之前從法國購買的部分amx30坦克抵一部分貨款,驕傲的法國人選擇了斷然拒絕,結果導致了一筆幾百輛坦克的大單泡湯。

總而言之,法國人做生意真心是因小失大,弄得李曉峰也挺無語的,買12ybrs發動機真心是蛋疼,但是不買又不能獲得12ycrs發動機的技術。糾結了一番之後,李曉峰選擇了咬牙認了,買就買吧,反正12ybrs發動機總比此時當前米庫林v型發動機(am-34)強,那貨現在最大功率勉強達到了750馬力,但是重量卻達到了驚人的765千克(含冷卻設備),真心是嚴重超重,而且由於液冷散熱系統設計不合理以及存在技術瓶頸,導致可靠性是令人髮指。用12ycrs發動機暫時頂一頂總可以吧?也算是給米庫林改進am-34爲am-35爭取時間了。

不過圖哈切夫斯基不不認賬,死咬着不鬆口:“米庫林發動機只是遇到了一點點技術問題,我相信米庫林設計局很快就能解決這兒問題,在液冷發動機領域,我們完全不需要引進法國技術,應該立足於本國!”

這讓李曉峰很無語,如果米庫林能解決在短時間內解決am-34的超重和可靠性問題,他至於要引進12ycrs發動機嗎?並且引進12ycrs發動機的技術,不是也能用於am-34的技術改進麼?相信以米庫林的功力,見到了新的外國技術之後必然能有所啓發,能早日將蛋疼的am-34變成刊用好用的後來那一系列am家族。

並且法國人不光是出售12ycrs發動機技術,只要引進了12ybrs發動機和12ycrs發動機,後面還可以出售土地神—羅納14發動機技術。要知道歷史上不管是12ycrs發動機還是土地神—羅納14發動機在衛國戰爭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用於拉格3、雅克—1、3、7、9系列的m-105發動機就是在12ycrs的技術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而在土地神—羅納14k的蘇聯發展型號m—71、87、88、90也是應用廣泛。

可以說這兩款發動機幾乎囊括了蘇聯衛國戰爭中一大半的發動機,從長遠上說,一次性就能解決大部分發動機的問題,買一部分12ybrs發動機完全是值得的。

可是圖哈切夫斯基卻說:“不行!就是不行!這是重複建設,這是浪費資源,有了米庫林的am-34,完全不需要12ybrs發動機!我堅決反對,而且反對到底!”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那真心是大條了,李曉峰也不能單方面推動引進12ycrs和土地神—羅納14,原因很簡單,不光是圖哈切夫斯基反對,強烈地反對的人裡還包括了斯 大林的小夥伴奧爾忠尼啓則,此時擔任蘇聯航空工業人民委員的他也是強烈地反對引進法國發動機,甚至他不光是反對引進法國發動機,還強烈地反對將新式轟炸機的設計任務交給圖波列夫!

這一下,李曉峰就很爲難了,託派和斯 大林那邊都強烈地反對,事情很難辦,引進法國發動機技術的事是不是暫時先放一放呢?全本小說網

ps:

鞠躬感謝橋話同志和尤文圖斯同志!

387 蠻龍422 歷史的教訓(3)097 刺殺410 前夜203 人心230 新工作(上)正文 364 困局450 爆炸新聞(上)413 陷阱115 杯具的季諾維也夫(下)608 性質惡劣134 新武器的需求25 美國008 又來了511 越獄(下)311 活寶401 飛來橫禍335 形勢逆轉249 防火牆計劃(下)151 迷霧重重115 改變414 不速之客(中)517 老託的代理人444 無題266 激進和保守461 要降溫043 物質豐富151 有人找茬(上)605 華夏的麻煩事兒481 殲滅戰(1)289 談話(下)282 合作348 普洛耶什蒂(1)318 晚了一步021 諾跟的滅亡128 杯具+餐具(上)105 神通廣大(中)266 談判(上)411 還有後手382 死亡之海(下)152 有人找茬(下)427 追擊301 拉偏架(上)496 一切都太少了546 紅海軍的未來(下)479 去重慶83 升級545 紅海軍的未來(中)476 目標石門295 你太天真228 靈機一動291 戰鬥398 亂戰344 佔便宜497 錢錢錢032 安妮公主170 原來是兄妹332 談判112 新武器(下)218 新的焦點問題069 病了128 一個倒黴蛋83 升級417 過渡159 交鋒(中)364 海軍和秘密126 形勢不妙238 燙手的山芋(下)158 遠東戰場(3)340 斬首行動(2)255 暴力攆人243 徵兵(下)406 夜戰(4)016 敵人的應對48 問題不少379 逃亡之路(下)201 居心險惡316 着魔543 海戰(8)322 攪屎棍登場158 難以琢磨的疑問251 好消息和壞消息498 華沙(上)608 性質惡劣596 華夏的那點兒事兒(6)53 激戰(5)299 激辯104 一個蠢貨141 不靠譜的辦法194 老託要回來了(下)298 誰更狠557 拉鋸戰681182 人心難測(上)315 高爾察克的決心488 垂死掙扎(上)534 意大利376 以牙還牙444 無題077 無恥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