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觀念相沖情不衝
除了“五七”之外,還有個“七”是我們這裡的人比較看重的,那就是最後一個“七”,也被稱之爲“斷七”。所謂“斷七”,就是指在親人過世七七四十九日之後,就不再“做七”了。
正是因爲,這是爲親人所做的最後一個“七”,所以這次的“做七”一般都會搞得隆重一些。倘若是年齡較大的老人,那麼後輩們通常都會將之當做一件大事來操辦。請專門的法師團於家中設上道場。到時候,一衆親朋好友也會特意前來。經過一天的誦經超度,過世的親人方能在另一個世界安生。另一個世界的親人只有安生之後,才能夠更好地保佑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的後人們。反正,在“斷七”之時搞得轟轟烈烈的,絕大部分都是相信封建迷信的,其中有人是真心爲親人着想,有人只不過是爲了得到先人更好的庇佑,有人純粹是做給別人看的(以此來標榜自己的孝順)……
我自然是不相信封建迷信的,也不想做給人看,更不想標榜什麼,因此在親朋好友查問的時候,我一概強調“不熱鬧”。“不熱鬧”是我們這裡的方言,其意思就是不將父親的“斷七”當做一件事情來操辦,所以親朋好友們也就不需要像參加父親的葬禮那般攜帶禮金而來。
也許,在得到我的回覆之後,有些想不明白的親戚(畢竟,在農村,如同父母這輩,相信封建迷信的還是大有人在的)就向母親查問情況。母親的封建迷信思想可是很重的,因此知道了我的意思之後,母親就大爲着急了起來,並立即打了個電話給我。
“某某(我小名的代稱),這‘斷七’可是件大事。爲了你爸的幸福,也爲了你們的幸福,我們可不能早早了事啊!”
聽了母親的話,我就感覺有些頭疼了起來。我知道母親的脾氣,就她那油鹽不進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想要改變可是千難萬難。在不改變母親封建迷信思想的前提下,如果我過於堅持,在父親“斷七”的時候什麼都不做的話,那母親勢必會非常傷心。而且,我知道母親之所以會打電話給我,肯定是因爲知道了我對親朋們的答覆。爲了不讓母親情緒激盪,我出言就一定要謹慎。“媽,我知道。我只是跟他們說‘不熱鬧’了,也沒說就什麼也不做啊!”迫於形勢,我不得不模棱兩可地解釋道。
“哦,‘不熱鬧’也不是不可以。”母親用有些緩和的語氣呢喃道。
“就是!人家剛剛纔出了禮金,再讓人家出錢,總有些感覺過意不去。再說了,這‘熱鬧’起來,我們也麻煩啊!我們總不見得爲了這事向單位請假吧?”我趕緊附和着說道。
母親本就有着善於替別人着想的優良品質,因此聽了我的話之後,就大爲贊同地回道:“嗯,照你這麼一說,那還是‘不熱鬧’的好。只是,你知不知道在‘斷七’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什麼?”
聞言,我有些疑惑地反問:“是什麼?”
“做法事啊!”母親幾乎是脫口而出。
其實,我是有所耳聞的,只是因爲自己並不相信這些,所以對於詳情卻不是十分了解,於是就乾脆裝作什麼都不懂地問道:“做法事?做什麼法事?”
“就是請和尚唸經啊!”
“哦,我知道了。”
母親感覺我的回答似乎不是很積極,因此就有些急切地解釋道:“這和尚唸經可是很重要的,你可別不相信!人家都說了,這唸經對那邊的人好處可大着呢!爲了你爸,你可千萬別再犯‘犟’了!”
其實,母親的擔憂並無道理。記得,有一次適逢祭祖的節日。不知道那天我哪根弦搭錯了,硬是犟着不磕頭。我的理由很簡單,“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鬼神”。既然沒有鬼神,那麼我還跪拜個啥呢?“無神論”自然是正確的,因此,我的堅持其實也不算犯錯。但,母親卻有着頑固的封建迷信思想啊!見我無論如何也不肯跪拜,就急得淚流滿面。
一向溫和的我,那一次卻無比的倔強了起來,無論母親如何哭泣着求我,我皆不肯妥協。最終,母親只得無奈地一邊垂淚,一邊替我磕了頭,並一再請求先人的寬恕。在又急又氣之下,母親這一哭就連續了好長時間,以至於好幾天都是雙眼紅腫。急、氣之後,母親又多了一股濃濃的擔憂之情。因爲,父母就我這一個兒子,所以母親曾有意在我面前哭訴道:“像你這樣,我和你爸百年之後可怎麼辦纔好?”母親這是在爲自己擔心呢!
經此一鬧,已經深深熟知母親脾性的我就再也沒有犯“犟”過。因爲,我不想再讓母親爲此而傷心。不管我信還是不信,反正就是磕個頭,對我來說,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我知道,雖然僅僅只有那一次,但也就是那一次,對母親的精神刺激卻是無比的強烈。所以,雖然事隔很久,但母親卻依然記憶猶新且依舊心有餘悸。想到這裡,我就趕緊寬慰母親道:“怎麼會呢!媽,這些方面我不是太懂的,你自己看着辦就行了。放心,一切費用都有我們呢!”
聽了我的話之後,母親的心情明顯好轉了起來,語氣輕快地說道:“我知道,這次爲你爸辦後事,你們已經用了不少的錢。‘不熱鬧’是替別人省錢,同時也是替自己省錢。我這個做媽的也不能不替自己的兒子着想,不是?我是這樣想的,如果請一套班子,那麼花費確實是有些多了。但不念經,確實又有些不好。所以,我認爲,這次‘斷七’不如就請一個和尚。有一個和尚念念經,爲你爸超度超度,我覺得也就行了。當時,你外公、外婆‘斷七’的時候,我們就是這麼做的。”
雖然母親用的是商量的語氣,但我聽得出來,她之所以說這麼多,無非就是想讓我接受她的建議。因此,我很爽快地回答道:“好,那就請一個和尚好了!只是,這到哪裡去請和尚,我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