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崇禎生死化一迷,挺進京城捉闖王

“來人,將高一功身上綁繩解去,令他站着回話即可(”這位東北軍主帥也看出來,高一功感到自己的身子有些難受?便朝着站在這位闖將身後的軍校吩咐一聲早有兩個軍校走到其背後,將其給用力的從地上拖起來,有將其身上的綁繩給解了下去隨後,卻是手扶着佩刀,就此站在其人背後

高一功沒有想到,這位東北軍的主帥竟如此的通達事理?不免稍稍怔愣了一下,便又接着開口,對着面前三個人繼續講述道:“就在我等帶着人馬攻打紫禁城之時,就望見在皇宮內院裡起了一場大火?只是不曉得這火,卻是從哪裡燒起來的?也不曉得,又是誰居然在皇宮大院之內,來放的這一把火?當時,也並沒人對此多加留意以致於在打破紫禁城之後,闖王剛一進入內宮之中,就命我等立即散開,去找尋那位崇禎皇帝的下落?只是……”?說着說着,高一功的眉頭卻不由就是一蹙似乎在其眼前又浮現出昔日的那一場畫面?

看着在眼前這位闖將的臉上,竟是呈現出來一副匪夷所思的表情?卻也無人對其加以追問,依舊是注視着他,等他自己往下說?果然,高一功只是愣了一下,卻又馬上開始講述道:“當我等進入宮內之後,這才發現,原來是三大殿之中的保和殿起了大火至於崇禎皇帝還有皇后以及皇子與公主等諸人,都根本就不見其蹤跡?後來,捉到了一個服侍與崇禎身邊的近身太監王承恩這才從他的口中得知此中的詳情,原來,崇禎皇帝在得知義軍攻入城內以後就將所有子女及其皇后妃子都聚於保和殿之內,又責令與王承恩和其手下的一些太監們,望保和殿跟前搬運了不少的柴火最後,崇禎皇帝就在保和殿裡,自己點起一把大火,使其自己以及其子女都葬身在火海之內雖說是如此說,可畢竟是生不見人,死又不見其屍?聽牛軍師當時對闖王講,說什麼?昔日在建文朝時,就有過這麼一回?建文帝也藉着火遁遠走他鄉?到了現如今,都不曉得其是生是死?也不曉得其還有無後代香菸?而事到如今,崇禎皇帝又居然這麼做?看起來,他們老朱家的人都喜歡放火,以使自己的下落,成爲一個衆人的心頭之謎?只是如此一來,必會使得各地的那些倖存的大明將領們,以及各路藩王們,都會以此爲詔,聚集手下百姓,且所有大明的軍校和將領以及藩王等,必會聚衆一心,來對義軍進行襲擾和攻擊?而因衆人不曉得崇禎到底死了沒死?自然,還是會聽從於大明朝的詔旨若是想要破這個局?就得對外號稱,崇禎皇帝已死並且,還得將其屍首,去亮相於京城的百姓人等面前由着他們將此消息給散發出去?也好使的這眼下的大明朝爲此而變得軍心不穩,從而變得四分五裂起來而到時候,各路藩王只顧着自己登基稱王,去擴大自己的地盤有哪一個,還肯爲崇禎來尋義軍報這個仇的?而對於義軍而言,自然也就解了眼前的困境李闖王就可順順當當的,在北京城登基做皇帝”卻見高一功說到此處,忽然伸出手去探入其懷內?站在其身後的軍校,即刻抽出佩刀,低在了他的後背之上

卻見高一功的面色,不由變的爲之一僵,急忙開口解釋道:“諸位請都莫要誤會,小人只是給諸位拿出一個旁證罷了?主帥明鑑,小人實在是並無歹意的?”高一功感到後背上的刀尖,竟似以刺破自己後背的白衣袍?不免有些情急起來,急忙將那支探入懷內的手拿了出來,並將之給高舉在半空,讓衆人去看

而這位東北軍的首領唐楓,以及二來和周遇吉三個人,此刻也都瞧得清楚十分就見在其手中,竟然握着一方小小的玉璽?只是,那可玉璽竟似有些被火給燎黑過?一般黑一半青的,看上去十分的古怪以及?卻見這位東北軍主帥示意於一個校尉,去走到高一功身旁,將那顆玉璽替自己給拿了回來,交到了自己的手中等他將這玉璽反過來,仔細的瞧着上面的刻字?看了足有一盞茶的功夫,這才分辨出來,上面刻着四個小小的字卻是勤政愛民四字,衝這玉璽的雕工和用料上?以及皇家所御用的龍形圖案上來看,應當就是崇禎皇帝所御用的衆多玉璽之中的一顆玉璽

卻聽高一功又開口接着講道:“這顆玉璽,乃是小人在保和殿上的廢墟之中,親手撿拾到的後來,我曾私下裡,偷偷拿去給宋軍師去看了一回?據他說?此物乃是崇禎隨身的私印而由此可以斷定下來,崇禎果然是葬身在那場大火之中?與他的老祖先,獲得了一個同樣的下場……?”高一功正說到這裡,忽然就見面前的那位東北軍主帥的臉色,忽然莫名其妙的就爲之一沉嚇得高一功急忙收住話頭,不曉得是自己的那一句話,又戳了這位的肺管子?便小心翼翼的瞧着對方臉上的神色,開始有些爲自己擔起憂來

“那你等可在保和殿內的廢墟上,看到了崇禎皇帝及其子嗣的骨質?不過,這倒也真是應了昔日的因果報應了?當年,朱棣在幽州起兵,奪取了自己的侄子的皇位害的建文帝不得不在大殿之內點起一把大火,以來遮蓋與自己的行蹤?隨後,其到底是生是死?卻終歸化爲一個千古之謎?任後人百般猜測?多方尋找,卻只是一個個傳說跟着出現?到了此時,依舊無人知曉其最後的下落?而現如今,崇禎皇帝乃是朱棣的後裔,卻也恰好放了一把火?真是憑怪得很?高一功,你且繼續往下說,你家闖王后來,卻又是如何來處置與此事的?”唐楓將那顆玉璽輕輕的擺放在桌上,高一功朝着那可玉璽上面瞥了一眼過去,心中道,看起來,此物是決計不會再回到自己手中了?

第918章 敗局已定平九州,大名殞命一雙去第1024章 角逐興亡盡此中,爲龍爲虎亦成空第138章 月明驚鳥第537章 蕭蕭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第980章 新月初學滿團扇,塞鴻一字來如線第92章 血戰孤山第750章 鐵馬蒙氈破村中,猶寒欲雪暮春遲第1375章 遍地鳥啄豺狼將,萬頃沙埋日月旗第1169章 立國從來爲戰功,一朝何事卻談空第866章 驕縱之計欲破敵?尚需主上無猜忌第288章 審 案第1394章 揚州城前雙血戰,戰火塗炭百姓苦第338章 聲東擊西第276章 春 日第1224章 簌簌寒日徵北將,蕭蕭風前萬馬叢第386章 棒槌第9章 努爾哈赤第1303章 天仗擁門希授鉞,重臣入夢豈安金第1076章 回首遽見鄰交斷,張目仍睹賢臣逐第115章 金屋藏嬌第595章 雄劍掛壁時龍鳴,爲君一擊搏九天第1060章 朔風吹襲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第1320章 曉望旌旗北臨海,戎衣不脫隨霜雪第173章 馬長嘶劍氣如霜,縱橫間誰能相抗第338章 聲東擊西第1096章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第45章 一文不名第1358章 劫奪殘明糧草銀,激怒八旗戰揚州第91章 包衣奴才第962章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華第662章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鍾曉憶西峰第353 三千甲兵第1080章 將軍一戰臨八荒,戰功烜赫耀英材第39章 草原之狼第267章 降 將第745章 能兼漢月照銀山, 復逐胡風過鐵關第936章 蒼茫雲海遠航去,長風渡我幾萬裡第917章 海上初現海狼旗,威名遠赫出中華第280章 獻 策第961章 捷書夜報清晝同,自有貴人暗相助第1069章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第4章 婉兒之謎第1123章 飛蓬卷盡塞雲寒,戰馬閒嘶漢地寬第981章 秋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第417章 無名氏第613章 荒壇社散烏聲□,人生長恨水長東第146章 盜亦有道第1007章 四面邊聲號角起,長煙落日孤城閉第591章 沖天浩氣展虹霓,極目江山我爲雄第157章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第337章 山 寨第709章 中原亂簪纓散淨,萬馬不嘶待出軍第623章 漢月又圓垂鄉淚, 胡沙靜默費馬蹄第1128章 早晚回鞭復南去,大衣高蓋漢鄉風第1120章 秋聲無不攪離心,夢澤蒹葭楚雨深第70章 南北雙雄第881章 洋河春色來天地, 故壘浮雲變古今第686章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第1156章 江河定後威風在,感恩重與劍論心第1017章 眼看北斗直天河,七星掛城聞漏板第1142章 興來知君探馬策,俊發一意抱龍泉第697章 浪花中一葉扁舟。睡煞江南煙雨眠第643章 紅塵紫陌斜陽暮,殘照當樓關河寒第946章 煙塵暗天火光起,日長才過又一宵第951章 二番海戰敗倭寇,揚我軍威號北軍第918章 敗局已定平九州,大名殞命一雙去第422章 欺 凌第1160章 兵罷淮邊客路通,亂鴉來去噪寒空第570章 和尚無兒孝子多,包藏禍心起兵災第270章 詐 城第33章 登門討教第28章 闖出京城第693章 連江風雨雁爭飛,夜深圓圓休閉閣第908章 離間倭寇和外鬼,巧得水軍立軍威第380章 韃 靼第401章 妻妾滿堂(下)第1047章 遠聽笳簫最悲處,清風自入九原鬆第953章 沉舟側畔千帆過,縱使豪傑終雲煙第1218章 塞北雲高心已悲,城南木落腸堪斷第638章 滄波萬頃月流煙,悵望關河空弔影第1052章 那堪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第599章 竹几一燈人做夢,嘶馬誰行古來道第392章 天衣無縫第704章 禁衛森嚴夜寂寥,白日橫空冷戰常第584章 巾幗不敵關寧軍,沙場血戰血雨飛第1255章 邊頭州縣盡胡兵,猛虎當衢向前去第1358章 劫奪殘明糧草銀,激怒八旗戰揚州第1122章 不愛江山愛美人?狐裘蒙茸獵城下第785章 想來複城不日得,千家山郭靜朝暉第852章 號角淒涼漫天揚,幾番沙場尤思生第1067章 亂水東流落照時,黃花滿徑客行遲第350章 四面楚歌第1010章 潛藏虯龍且深蟠,黃鵠明日舉未晚第872章 清風曉月常相伴,兵合一處戰八旗第5章 特種部隊第335章 活趙雲第237章 金錢豹子第280章 獻 策第1063章 何時得見登龍客,隔卻千山萬仞青第233章 一匹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