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巴西人的剛需

眼見莊建業笑得這麼開心,小童斟酌了一下,再次輕聲開口:“不過,巴西人似乎對咱們的雷電—120的長航時技術更感興趣,前些日子來華交割下一年度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生產計劃的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副總裁克里爾多,就通過他的顧問剛剛給我打了電話,問引進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的全套生產技術要多少錢?”

聽了這話,莊建業連片刻的詫異都沒有,笑容不減的一邊與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互相道賀,一邊點着頭:“好說,好說,等克里爾多來了一切都好說!”

得了莊建業的首肯,小童自然是下去通知巴西方面,莊建業則跟樑小平一起被髮射中心領導邀請到臺上發表發射成功感言。

騰飛集團老懂王了,鏡頭面前人來瘋,自然是滔滔不絕一大堆,等說完,把演講臺一撤,換上簽字桌,請上摩托羅拉公司的代表,又開始了衛星在軌交付儀式。

總價1.6億美元,費了這麼大勁,連莊建業的老臉都在直播中豁出去了,自然要落袋爲安。

至於之後的慶功宴,放鬆的卡拉OK,大半夜再來頓宵夜回回神……總之這一天莊建業是要從頭忙到尾。

……

相較於莊建業的忙碌,位於京城,剛剛跟國內航空工業集團確定明年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的生產份額分配計劃,以及國內該機型核心零配件供應數量的克里爾多,雖然沒有莊建業那麼忙碌,但興奮程度並不亞於此刻將衛星送入太空的莊建業。

這一方面是ERJ—140系列支線客機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的確銷量不錯,不但打破了加拿大龐巴迪CRJ在噴氣式支線客機市場上的壟斷,更是在亞洲、美洲以及歐洲佔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

從而令支線客機市場從一家獨大,轉變成爲現如今的雙雄爭霸。

能夠取得如此這般成就,騰飛集團的幕後助力可謂功不可沒,畢竟ERJ—140系列支線客機是成熟的TRJ—500的馬甲產品,本身的性能就不亞於龐巴迪的CRJ—200,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強於龐巴迪的CRJ—200。

不說其他的,騰飛集團幾乎掌握着ERJ—140系列支線客機從研發到出產的全套產業鏈,成本可以無限壓縮,這點加拿大的龐巴迪拍馬也趕不上。

而這也賦予了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無與倫比的性價比,就算不拼性能,廣大價格戰,巴西人也能橫推龐巴迪。

基於此,預計明年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將要交付260架ERJ—140系列支線客機,這個數量已經大大超過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產能,儘管巴西政府已經投資興建新的飛機生產廠區,但需要3到5年的時間才能建成。

沒辦法,現階段只能將其中的120架產能轉到其他地方生產,其中40架被安排到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位於西班牙的分公司生產,剩餘的80架則交給中國。

克里爾多這次來華的目的之一就是落實這80架ERJ—140系列支線客機的生產計劃。

原本克里爾多是想把這部分生產計劃交給騰飛集團爲首的生產聯盟的,問題是明年騰飛集團爲首的生產聯盟光國內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就要交付280架,比巴西的訂單還要多,再加上要應對國內外幾乎所有的ERJ—140系列支線客機核心零配件供應。

騰飛集團產能被佔得是滿滿當當,根本就分不出精力去應付其餘的生產訂單。

不過莊建業卻給克里爾多指明瞭一個方向,讓他去找航空部門的領導,騰飛集團爲首的產業聯盟集中在西南和西北;但國內的中部、東部、東北的航空企業還有很多,湊吧湊吧,消化80架訂單應該不是問題。

克里爾多按照莊建業說的,在東北,東部等地考察一圈兒後,覺得國內其他航空企業的基礎還算可以,能夠結下80架的盤子,便於航空工業的領導正式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投產出口型ERJ—140系列支線客機。

如此大事兒辦下來就已經讓克里爾多很舒心了,沒想到一場別開生面的航天發射直播又讓他意外的遇到了更大驚喜。

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

按照莊建業的說法,能夠在天上續航120個小時,從而如同衛星一般,連續不斷的探測一個地區的氣象狀況。

這對其他過來來說可能是驚歎,但對巴西而言卻是不可多得的剛需。

要知道巴西最爲拉美最有實力的國家,早年可是雄心萬丈的提出過巴西版的兩彈一星計劃,雖說最後因爲種種原因失敗,但老底子卻沒丟。

又是實在航天領域,當初的遠程導彈計劃稍微改一改就成爲現如今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手裡另一個拳頭產品VLS運載火箭。

若非如此,巴西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的全稱中也就不用特別標註航天字樣了,就是因爲他們具備研發、製造並能獨立發射VLS運載火箭。

儘管運載質量不高,且只能進行近地軌道的發射任務,但卻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快速發射的固體燃料運載火箭。

正因爲如此,一經推出,立刻受到國際發射市場的關注。

然而關注歸關注,真正上門的卻沒有,原因之一就是巴西自身的發射保障水平太差,尤其是氣象保障,至今巴西人連一顆屬於自己的氣象衛星都沒有,再加上巴西熱帶雨林氣候,疾風驟雨是說來就來,老天爺根本就不按常理出牌,沒有長航時的高空飛行器貫徹,根本號不準老天爺的脈。

是以,巴西航天的發射窗口期異常難測,以至於VLS運載火箭幾次試射都因天氣原因而失敗,如此情況誰敢找你打衛星?萬一打成了大號竄天猴可怎麼辦?

當然,巴西人不是沒想過弄個氣象衛星上去,以改善VLS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率,問題是巴西本國沒有這方面的研製能力,而國外同類衛星那價格貴的能讓男人沉默,女人流淚。

就拿美國休斯公司的報價來說吧,一款500公斤低配氣象衛星光造價就達到3.5億美元,配上美國的發射成本,調試成本,全算下來差不多要10億美元開外。

所以巴西人不是不想要,而是被嚇的不敢要。

就在他們因爲恐怖的價格差不多死心時,莊建業忽然把雷電—120長航時無人機拿出來,克里爾多立馬眼前一亮,差點兒捧着電視直接喊:我要,我要,我要……

第一百六十四章 一聲嘆息第三百三十四章 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千四十章 直升機頭盔瞄準具第五百六十七章 這東西中國人也有了?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系統第七百零二章 真·沒天理第七百六十六章 第二代渦輪燃氣動力裝置第四百四十章 救災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第五百九十七章 居然這麼簡單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想做飛機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微妙的三大巨頭第一千五十四章 野蠻人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一樣的高教機第六十三章 失算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航空界的震撼彈第三百三十二章 風潮第四百二十八章 輿論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騰飛集團第二十二章 卡脖子第七百九十四章 真正懂衛星的企業是個什麼樣子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印度斯坦航空的尷尬第一百四十四章 轟動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誰也扛不住第一千九十三章 中繼衛星第五百六十章 施壓第九十六章 記者採訪第五百四十章 教練機第四百三十五章 中國的標準代表未來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五百七十一章 青睞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第六百一十六章 重磅的顛覆性消息第四百零八章 割韭菜第七百二十九章 那是……五軸設備?第八百五十二章 低成本的柔性製造第兩百四十八章 一發入魂第兩百六十章 雛鷹“哈比”第五百九十三章 這效率,簡直了第六十一章 拉人入夥第一千章 吃下FCNB—2000民航客機項目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把國內的消費心理拿捏的死死的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我們中國騰飛從來不強人所難第兩百零七章 怎麼辦到的?第七百五十章 底線:不能破裂!第一百四十一章 每個型號一千架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套路了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真實地位第八十六章 副廠長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中遠程航空運輸的主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隱身豹第四百四十三章 廢物利用第二十五章 放鴿子第五百四十四章 航空聯合突襲第七百九十五章 國家補貼第四百一十六章 型號:運6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整個人都裂開了……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立個Flag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這活兒他們能幹第五百九十五章 這主意誰想的第一百八十六章 您還有什麼疑問?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航空界懂王?第九百七十七章 厚此薄彼第一千零二章 虎口狼窩第一千六百一十九章 人才第五百章 與狼共舞第七百五十四章 降維打擊第兩百一十章 這機翼,神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蛙跳躍進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航天技術第四百二十九章 除了瞎嗶嗶其他啥也不是第一千四十八章 顛覆性的新技術第一千九十一章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五百五十章 越看越激動第七百零五章 符合我們的標準嗎?第一百章 趨之若鶩第三百四十六章 配套生產廠第九百五十三章 “殺手鐗”計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聚焦—2型無人機第一百零九章 翼梢小翼(第三更)第十七章:不停車自緊夾頭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奧斯曼奸第四百八十八章 兵貴神速第六百零七章 運16:“空中專車”運輸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爲所欲爲第四百章 遍地開花第三百二十七章 牛吹大了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騰飛系四大板塊第九百二十八章 老莊,你TM太損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臭不要臉算個屁呀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員大將第一百四十三章 渦輪風扇葉片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一不小心幹到30兆瓦第五百四十五章 預警機?第一百一十章 題字(爲秦王出路舵主加更)第六百六十四章 複合材料成本夠低呢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試試就等於逝世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反導雛形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反導雛形第三十二章 創造歷史的成品率